兇手是令狐溯,他殺了王拓和盧之恩然后自殺。
動機是后悔自己帶著兩個狐朋狗友一起欺侮了深愛著自己的女朋友潘朵拉,導致其自殺。
1. 殺人方法 “易空燁帶上了手套把玩著萬花筒,倒真的是很方便,只不過奇怪的是似乎看不到什么漂亮的畫面,似乎只能看到一個人扭曲的五官?萬花筒里是放了照片么?易空燁只好轉了轉,卻發現每當他完整的轉一圈筒身,轉動筒身的手可以感到一陣后座力。” 由此可以推出看到這個萬花筒的一般反應,對里面扭曲的五官感到好奇,進而轉動萬花筒,而后坐力就是發射出毒針的機括產生的,毒針由此射入死者眼中。依據還包括以下內容: “萬花筒里還倒出了一個較強的彈簧和一些不知用處的小零件。” 大概這就是彈出毒針的小機關了,只要轉動萬花筒一周就會被啟動。
2. 死者夾在指間的葉片從何而來 A. 第一種可能,死者在死前留下的訊息,由于文中提到這種毒會在半分鐘后置人于死地,所以死者還是有時間留下死亡訊息的,但是也只可能利用身邊唾手可得的東西,顯然死在教學樓三樓男廁所的盧之恩和死在天臺的令狐溯沒有辦法在半分鐘內得到“教學樓前種的樺樹的落葉”。所以死者指間的葉片只有可能是在死后被放進來的,因此死亡訊息的可能性不成立。 B. 第二種可能,兇手留下的訊息,嗯,這個就很扣題了,一葉障目,三名死者都是因為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誤以為潘朵拉對令狐溯不忠就侮辱了她,導致了潘朵拉的自殺,兇手于是為了給潘朵拉復仇殺了這三個人,又把一片葉子放到他們眼前的指間,以此諷刺他們一葉障目。所以這個解釋成立。 C. 第三種可能,葉片既非死者也非兇手留下的,這樣的話無法解釋這個兇案無關人員是如何得知兇手三次的殺人地點和時間,兇手如果是為了給潘朵拉復仇,顯然也沒有理由把自己的殺人計劃告訴別人,因此不成立。 綜上所述,葉片是兇手留下的訊息。
3. 令狐溯殺人的可行性分析 A.殺人動機:因為誤解并侮辱了潘朵拉致其自殺感到內疚和悔恨。 “我越想越為朵拉感到不平,于是四天前就把那個萬花筒寄給令狐溯了,隨他怎么想,就讓他一輩子懺悔內疚吧!” 看到萬花筒上的刻字“朵拉X溯,天長地久。”,令狐溯終于明白自己誤會了朵拉,于是開始了自己一系列的殺人計劃。 B.殺人手段: “令狐溯還曾經帶著自制的袖箭、化學噴霧、電擊槍、飛鏢等武器來學校恐嚇威脅他人。” 據此可知令狐溯擅長制作小機括,完成萬花筒內的發射機關完全不成問題,何況之前潘朵拉在趙學良指導下完成的萬花筒在四天前就交到了令狐溯手里,令狐溯是最有可能完成萬花筒殺人機關的人,同時也是他把萬花筒里的亮片之類的東西換成了潘朵拉的照片,畢竟他是潘朵拉的男朋友,擁有潘朵拉的照片并不奇怪。 “報告!根據調查,三名死者都是學校有名的混混,三人更是死黨。” 因為三人是彼此信任的朋友,所以令狐溯給他們看萬花筒他們不會起太大疑心,根本想不到小小一支萬花筒居然是兇器。 C.沒有不在場證明: “王拓死的那一天的上午11:00 至中午12:00 剛好是他們班的午休時間。而伊洛在11:30至12:00也是有一個小課間。當時令狐溯正在上課,不過班上的老師同學反映令狐溯在11:15嚷著課程太過于簡單無聊了,就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直到12:00才抽著煙美滋滋地回到教室。” 王拓死亡時間:“死者被發現是下午1:52,初步估計死亡時間應該介于上午11:08至12:00之間。” 王拓的死亡時間內令狐溯沒有不在場證明。 “第二天當他在上課的時候,令狐溯又大搖大擺地走出了課室,時間有一些同學們記得是上午10:40 左右,而此時正在犯困的盧之恩也過了一會后趁機[u] [/u]溜了出去,此后兩人去向不明,直到盧之恩的尸體在男廁午時12:07 被人發現,而令狐溯的尸體便是12:50 被我們警方發現死在頂層天臺的了。” 盧之恩死亡時間:“死者被發現時是中午12:07,死亡時間初步估計在上午10:50到11:40之間。” 盧之恩的死亡時間內令狐溯沒有不在場證明。 令狐溯自己就不必說了,殺完盧之恩后來到天臺自殺。 D.其他線索 a. 三個葉片的不同: “王拓手里的就是學校花園里的灌木叢葉子,而盧之恩和令狐溯手里的卻是教學樓前種的樺樹的落葉。” 第一天兇手直接就近取材,第二天兇手因為要在教學樓里動手,于是事先準備好了教學樓前種的樺樹的落葉,帶到兇案現場。 “這就是這位死者令狐溯手里的葉子,你也注意到了吧,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他把葉子緊緊地握在了手里。葉子上目前都提取不出完整的指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只有令狐溯的葉子是他自己塞到手里的,但他中毒后極度痛苦,手上用力過大,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只有他的葉子被緊緊握 在手里,其他人因為是死后葉子才被塞到指間,所以葉子保持完好。 b.死亡地點
“至于令狐溯為何跑到了天臺,盧之恩卻在男廁所遇害,而王拓又和這兩人不同,遇害在這兩人的前一天……這些卻都仍無從解釋。” 盧之恩為何死在男廁所:很有可能是被令狐溯約到那里見面,畢竟在男廁所里殺人不會立刻被發現,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三人曾在此處毒打過趙學良,令狐溯心懷愧疚,但這只是猜測,文中并未提及在何處毆打趙學良。至于盧之恩第一天為啥沒死,因為他跑去網吧了,而這一天令狐溯在學校殺王拓呢。而令狐溯第一天為啥沒死。。。他還等著第二天殺盧之恩呢。 令狐溯為何死在天臺:說實話我不知道他為什么一定要去天臺,且容我來猜測一波,最后他在自殺時,已經完成了為潘朵拉的復仇,剩下的只有自己的贖罪,之所以選擇在天臺是因為這里是距離天上最近的地方,他希望自己死后能再次見到潘朵拉并向她懺悔自己犯下的錯誤(好了我扯完了,如果潘朵拉是在天臺跳樓死的我還能扯更多,但是題目里朵拉是在教室里上吊死的)。 c.掉在一旁的萬花筒
“這個萬花筒是在令狐溯尸體附近發現的,是一支純手工制作的萬花筒,很耗時間和精力的。” 萬花筒就掉在一旁,因為兇手已經死了,沒有辦法再去回收這件兇器,只能任由萬花筒被機括的后坐力推飛。
4. 趙學良的嫌疑排除 A.指紋:兇器萬花筒上有他的指紋,這個很正常,畢竟是他教潘朵拉做的,教學期間幫她查看或調整下作品都很合情理。 B.萬花筒的內容物: “萬花筒一般裝的是做手工常用的寶石(仿制品),彩帶,彩紙片,玻璃彈珠等五彩繽紛的物品,可這個手工萬花筒卻很是詭異,唯一裝的是很多同一個漂亮女孩的照片,照片都很小,和大頭貼的大小差不多。” 而趙學良的回答是:“嗯?你問我萬花筒里裝了什么?就裝那些一般會放的彩紙彩帶之類的啊……啊對了!還有心形的亮片!” 嗯,都回答到這么具體了,應該不是在撒謊,萬花筒里的照片應該是他把萬花筒交給令狐溯后,令狐溯替換進去的,而跟潘朵拉只是朋友的趙學良按理也搞不到潘朵拉這么多的個人照。而且根據潘朵拉自殺跟后來的這三起命案,潘朵拉跟趙學良應該確實是被冤枉的,二人只是好朋友罷了。 C.其他 趙學良只是美工手工做得好,并不具備短時間內完成萬花筒殺人機關的能力。 如果是趙學良做的,那么他為什么不回收萬花筒,或者擦干凈上面的指紋。 王拓和盧之恩那樣的人渣,顯然不會把被自己揍過的趙學良當回事,趙學良也沒有將兩人約出來,單獨談談的能力,更不可能讓兩人老老實實轉動萬花筒機關。
5. 伊諾的嫌疑排除 萬花筒上壓根沒有伊諾的指紋,更別說伊諾跟趙學良一樣沒辦法把王拓和盧之恩約出來見面了。
6. 關于合謀 首先令狐溯沒有必要跟趙或者伊任何一人合謀,他自己足以完成這一切的殺人準備工作,其次根據趙、伊二人的證言,顯然二人對令狐溯的殺人計劃一無所知,仍舊對令狐溯抱有極深的恨意。但要硬說合謀。。。那我只能說合謀對象真是個戲精,今年奧斯卡就是ta的了。
綜上所述,兇手是令狐溯。
案件過程推演:
令狐溯在收到趙學良給他的萬花筒后明白了一切,是他和他那兩個“朋友”害死了深愛著自己的潘朵拉,他決定為朵拉復仇,就用朵拉親手制作的萬花筒。或許是令狐溯希望讓朵拉也見證著一切,也或許是希望那兩人在死前向朵拉懺悔,他把萬花筒里面的內容物換成了朵拉的照片。 第一天,令狐溯把王拓約到小樹林里,把萬花筒遞給了他,王拓看到萬花筒里面扭曲的五官后不禁轉動了萬花筒一周,然后毒針就沿著萬花筒扎進了他的眼睛,他痛的立刻捂住了右眼,很快倒在了地上,這時一旁的令狐溯把葉片塞到他的指間,假裝無事發生一般笑著回到了教室。可惜這一天盧之恩沒有來學校,他只好等到明天了。 第二天,也許是盧之恩看到王拓的死害怕了想跟令狐溯商量,也或許是令狐溯約了盧之恩到男廁所談話,總之,令狐溯用同樣的方法殺死了對他不設防的盧之恩,并把之前準備好的兩片葉子之一塞到盧之恩的指間。 終于,完成了復仇的令狐溯來到天臺,現在唯一需要贖罪的只有他自己了,在用萬花筒向自己發射毒針之后,他拿著葉片的右手因劇痛而用力,把葉片揉出了褶皺,萬花筒也因后坐力飛到了一旁,令狐溯就這樣倒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