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如何辨別尸體死亡時間

樓主: 10 | 查看: 1萬 | 回復: 2

10
發表于 2007-12-4 17:04:02
如何辨別尸體死亡時間
1. 看尸體的僵硬程度,一般情況下,尸體在死后30分鐘—2小時內就會硬化,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后軟化,70小時后恢復原樣。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溫干燥情況下則會延緩,高溫多濕條件下會加快。

2. 看尸斑的變化
(1)指壓:尸斑是血液由于重力學的原理積存于尸體下面而出現的特有斑痕,
死后6一12個小時指壓時會有一定的褪色,超過了12小時,就基本上不會褪色了。
(2)移位:如果尸體被挪動過尸斑會發生移位,但死后8—9小時再改變尸體的體位,尸斑只會發生部分的移動,舊的尸斑還會存在,同時還會出現新的尸斑。經過了1 0個小時以上,尸斑就不會動了。
(3)注意:要考慮死者的年齡、體格、死因以及尸體放置的環境因素,不同的因素會產生極大的不同。

3. 看尸體內的消化物,食物經胃部消化大約2小時會全部到達小腸。

4. 看尸體腐爛程度
傳統上用三種方法來推斷死亡時間:尸僵、尸斑及尸溫。偵探小說家經常利用這種推斷把故事情節描述得栩栩如生,你可不要完全相信。因為尸體現象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如環境的溫度、尸體的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用麻醉劑等方面的影響。
尸僵一般于死后1一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后擴散到軀干的上下肢。12小時后,尸僵達到全身。尸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尸體恢復變軟。
尸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后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后,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于尸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尸斑。尸斑最晚在死后4 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后仰面躺在床上時,尸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尸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尸體被移動過。
第三方面是通過尸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后體內停止產熱,尸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尸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尸溫比疫人的尸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尸溫比寒冷室外的尸溫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
(常溫(98.6oF)一尸體直腸溫度)/l.5=近似死后經過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尸斑、尸僵開始出現,其死后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尸斑呈片狀分布,尸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尸斑融合成大片,尸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 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后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尸僵高度發展,指壓尸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后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尸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后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尸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于死后8~10小時,夏季于死后4~5小時,冬季于死后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于死后24小時,夏季約于死后12小時,冬天死后72~120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于死后48~72小時,夏季于死后1~2天,冬季約于死后7天開始出現。
頭發易于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于死后3~5天,夏季于死后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于死后3~7天,夏季于死后2~3天,冬季于死后15~30天 開始出現。 在盛夏季節,尸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尸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如果所檢尸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尸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于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4 小時左右;若出現于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于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于夏天的尸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于死后7~10天,夏季于4~5天,冬季于1.5~2月出現。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尸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 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后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表明,胃內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決于食物的性質。以米飯、蔬菜類食物為例,如果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乳糜減少,只有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則一般應當 是在飯后1~2小時內死亡的。如果胃內食物全部成乳糜狀,只有極少的飯粒、蔬菜殘渣,食物已進入大腸,則大約是在飯后4小時死亡的。胃內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僅殘存如青菜頭粗皮纖維、海帶皮等硬質蔬菜皮,則在飯后4 ~6小時死亡。如果胃內容物是肉類或油膩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進食至死亡的時間的推斷應當相應延長。

運用胃內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來推斷進食到死亡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兩個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腸道推進食物的速度是有差異的;二是人死后胃腸蠕動和消化酶的作用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食物繼續推進和消化。這種情況在尸溫下降緩慢時更為明顯。

根據膀胱內尿液的多少推測死亡時間
在夜間死亡的人,還可以根據膀胱內尿的充盈程度來推測死亡時間。按照常人的習慣,睡覺前要排尿,如果尸檢時見膀胱內尿量甚少,則可能是睡后2 ~3小時內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則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這種情況偶然性較大,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僅憑此來判斷死亡時間。
一般尸體現象的發生、發展受內外因素影響較大。應綜合全部材料進行客觀的分析。
一、尸斑:尸斑一般出現于死后2—4小時,但也可早至30分鐘,遲至 6~ 8小時出現。尸斑的出現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墜積期;一般發生于死后 2—4小時,在尸體的下部位位出現淡紫紅色小點、小條或小片狀斑痕。用手指輕輕壓迫,顏色即可消褪,去壓后淡紫紅色又顯現。若于此翻轉尸體,則原先尸斑可以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再次逐漸形成新的尸斑。
2.擴散期:組織液也和血液一樣,向尸體低下部位沉降,墜積于血管周圍的組織液,透過血管壁滲入到血管內,和血液混合而促進溶血。血漿被組織液稀釋,且被血紅蛋白染色,并開始向血管外滲出,此即擴散期。一般尸斑發展到擴散期需1 2小時 (至少8—10小時以上)。此期尸斑已融合成大片狀,呈彌漫性紫紅色。用手指輕壓,已不易褪色。翻轉尸體后,原先尸斑也不易消褪,新的低下部位亦不易形成新的尸斑.
3.浸潤期:尸斑發展到浸潤期約于死后 24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色的液體滲入組織內,使組織和細胞著色。尸斑顯著,呈暗紫紅色,指壓不褪色,翻轉尸體,原有的尸斑不消褪,也不出現新尸斑。浸潤期持續時間較長,以后轉人腐敗.檢查尸斑,同時要考慮死亡原因,因為這與尸斑出現的強弱關系甚密切,如大出血者尸斑出現晚而且不顯著;急死者尸斑出現早而且濃密。

二、尸僵:
尸僵一般發生在死后1—3小時,少數在死后10分鐘即出現,也有遲至7—8小時以上才出現。尸僵的發生,通常有一定的順序,多數是自上而下,即所謂下降型,先從咬肌、頸肌開始,其次為顏面肌,以后則為軀干、上肢及下肢。驗尸時,如見下頜關節開始出現尸僵,一般為死后l —3小時以內(偶爾為死后7小時,罕見16—18小時);上肢出現尸僵為死后5—6小時;下肢出現尸僵為死后7~8小時;全身發生僵為死亡已9 小時以上;半天后均強盛。全身尸僵高度強盛,達于頂峰,為死后一晝夜左右。死后6—8小時內,用外力去消除,尸僵還可重現,但在死后8 —9小時后,用外力消除,尸僵就不再重現。尸僵經過1—2晝夜或更長時間開始緩解,肌肉變軟,關節稍可轉動。經2—3天按發生的順序依次緩解,肌肉全部變軟,關節均可轉動。一般情況,下頜關節尸僵開始緩解,為死后已超過2 4小時;上肢尸僵開始緩解為死后已超過30小時;下肢尸僵緩解為死后超過36小時;全身尸僵完全緩解消失,為死后3—7天。但搬運尸體等人為破壞則例外。心肌和平滑肌亦發生死后僵直,通常于死后l —3小時開始,一般持續1~2晝夜。由于心肌強直而將心腔中血液壓出,尤以左心室為甚。因此,左心室常呈空腔狀.但心肌變性者,則不發生強直,即使出現也微弱。平滑肌,如皮膚的立毛肌發生強直,將毛囊口上舉,使皮膚呈雞皮狀(多見于大腿、腰部和臀部);虹膜肌的僵直可使瞳孔略微縮小。腸壁平滑肌因尸僵形成而呈收縮狀,死后5 小時達頂峰,9小時后緩解。

三、尸冷:
人死后,尸體溫度下降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尸體冷卻的速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溫度、衣著多少、年齡、胖瘦以及死亡原因等。當周圍環境溫度高、尸體穿棉衣或蓋棉被、壯年人、肥胖者、或死于高熱病者,其尸冷緩慢。相反,如穿蓋單薄或裸體、環境溫度低、年老、瘦弱、因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而死亡者,則尸冷較快。一般說來,當環境溫度為1 6~18攝氏度時,頭10小時尸體溫度每小時下降l攝氏度左右(0.5—1.5攝氏度C)以后下降率逐漸減少。在冰雪中,尸體1小時完全冷卻。用普通溫度計測腋溫推測死亡時間不準確,測直腸溫度則比較可*。如用特制的溫度計測小腦延腦池溫度,則可*而且準確,因為它不受環境的影響,一般測定死后1 4小時內的尸溫,可獲高度準確的結果。

四、局部干燥:
口唇粘膜、陰囊皮膚或表皮擦傷等處出現皮革樣化,為死后2小時以上,皮革樣化明顯、干、硬、暗褐色,死亡至少已8—1 2小時以上。

五、角膜混濁:
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漸下降。在一般室溫下,角膜輕度混濁為死后6—12小時以上;角膜局部或彌漫性混濁,但瞳孔仍可辨認,為死后1 8小時一1天;角膜顯著混濁呈白斑狀,瞳孔已不可辨認,為死后已超過2—3天。

六、腐敗:
尸體腐敗的速度受環境溫度、死亡原因及個人體質影響極大。人體中,因回盲部容易積滯糞便,故死后該處發生腐敗較早,產生硫化氫較多,所以尸綠首先出現于右下腹部。尸綠通常于第一晝夜末開始出現,然后逐漸擴大,向全腹部蔓延,進而擴延至全身。一般說來,尸體夏天腐敗最快,右下腹開始出現尸綠,死后已超過2 4小時;尸體呈巨人觀則已死亡3天以上;死后15天左右全身軟組織腐爛、糜化、崩潰、消化。冬天尸體腐敗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腐敗。當存在有利于細菌的發育和繁殖的因素時,尸體腐敗就快;否則減慢或停止。在溫度2 5~35攝氏度、濕度適當和空氣流通時,腐敗快。實驗證明:尸體在空氣中、水中和埋在地下腐敗程度相同所需時間的比例關系為1:2:8 。此外,尸體腐敗的快慢,同身體狀態也有關系,如幼兒尸體水分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尸體因血液具有流動性,膿毒血癥死者由于大量細菌的存在,腐敗均較快

3

21

分享

1
| 發表于 2007-12-8 20:37:39

補充

當有人死于神秘事件時,法院的科學會提供一定數量的解決方法。一般地說,由于死亡和缺乏精確的法庭病理學評估而延長時間,這包括了法庭昆蟲學領域(摘自OJ Simpson的案件)和體溫分析。下面是一些有趣的關于如何確定死亡時間的事例。  

體溫  

在犯罪現場的警察,通過對尸體體溫和尸體的僵硬度的探查,應該有能力去評估這個人死了多長時間。但更加精確的時間應該由病理學家在病理實驗室去判定。病理學家或驗尸官會記錄尸體的溫度、罪案現場的氣溫、受害者的體重和所有其他用正確的規則去確定引起死亡的適當變量來預測時間的。據估計,尸體的核心體溫將會每小時下降0.8K。但還應該因周圍環境的溫度變化、濕度水平、空氣的流動和尸體的水平位置而改變。這樣,距離真正的死亡時間越短則越能夠更加準確的預測。  

硬直  

死亡后30小時,尸體出現僵硬,這過程被稱為"尸僵"。這是由于肌肉缺血和氧氣而僵直造成的。"尸僵"首先出現在受害者的眼皮和咽喉,并大約在6到12小時內漫延至全身。在此以后的另一個6~12小時會再恢復柔軟。偶然地,如果,周圍環境的溫度非常低,同時死前肌肉處于長期的靜止狀態,則尸體不會出現僵硬。像體溫一樣,法醫官會檢測死亡后一段長時間的肌肉少活動的僵硬水平。  

眼睛的虛實  

受害者的眼睛也可以看出死亡的時間。死后3小時內眼睛會出現一層增長著的薄云。由于缺少眼后壓力,眼球會變得柔軟,其度數可作為測量死亡時間的依據。此外,對于明顯的死亡,可減少一個普通的程序。  

皮膚的顏色  

尸體的顏色也可幫助確定死亡后的約48小時或更長的時間。死后約48小時,細菌開始在皮膚上擴散,而造成明顯的綠色狀態。該顏色開始在下腹部,其后到達手和足部。死后大約4~7天,皮膚會變成大理石一樣的外觀,那些紋理更接近皮膚的表面,成為顯而易見的特征。  

血塊  

血塊是確定死亡的時間的重要依據。當血液停止流動時,會集中于身體最低處,而引起該處皮膚變成粉紅色或紅色。這個過程在死亡6小時后完成。對血塊的分析將有助于了解死亡的方式(注意血塊的位置和血塊形成時身體的狀態)。然而,這過程僅提供死亡的理論時間。  

消化系統  

受害者的消化系統和內臟內存物能為死亡時間提供重要的線索。咀嚼的食物首先通過食道,然后數秒后到達胃部。3小時后離開胃并在進餐后6小時在小腸中前進。在小腸的一半路程時開始進入大腸。如果受害者小腸是空的,將顯示距離受害者死前的最后一餐已經過了8小時。消化過程通常要用一天多一點的時間,但可能會受到嘔吐、喝液體、恐懼或藥物的影響。  

病理學家也會暫時記錄在消化系統中食物消化協調的恰當水平。在極少的案件中,一個狡猾的殺人犯企圖迷惑調查人員把受害者的最后一餐時間提前(以解釋受害者死亡時他們在某一處地方)。他/她可能用手喂飼加工食品(類似咀嚼食物)進入受害者的胃。如果是這樣,收集在胃里的食物將比正常情況的缺少消化。因為死亡后胃部的運動已經停止,由于胃酸的存在,食物可能真正地出現些微的變壞。但在年長的人中會出現前面提及的狀況(嘔吐、恐懼、藥品攝入),這種異常是在另一些情況下被發覺的;食物的消化效率是會改變的,如果未經消化的食物能非常充分地提供有關的情節,則病理學家會對此作出決定。  

尸體農場  

腐爛也可推斷一個人死了多長時間,在Tennessee,建立了一個特別的區域用來研究尸體怎么樣和為什么會腐爛。這個研究農場,知名的尸體農場,是由Bill Bass,一個法庭的病理學教授在1981年建立的。通過對其所有的腐爛尸體的研究,Bass和他的學生們發現一系列的因數對身體的腐爛起作用。他們所發現的事情中,包括了蒼蠅和蛆在溫暖的天氣里把一個身體變為骨架只需不夠兩周的時間,和臉部總是最先腐爛,因為蛆最喜歡濕潤的地方。他也觀察到淹在水中、藏匿在車行李廂里或包在塑膠中的尸體有多快腐爛,以及當一個人的頭被火燒時頭腦多快達到沸點而引起顱骨爆炸。如果人頭沒有爆炸,則意味著受害者的頭已經被擊破,致使蒸氣泄漏。
1
| 發表于 2007-12-8 20:39:03
關于死因的實例調查  
不管是無犯罪事實的災禍或是掩飾了的謀殺,驗尸都是測定在謀殺案件中死亡原因的最精確方法。"死因"描述了死亡是怎樣發生的(如,由于大量失血)和不用為受害者怎樣被殺(也就是死亡的方式)而煩惱。不管死亡的方式是意外的、自然的、自殺或是謀殺,測量的方法將會依靠該情形和案件的種類的變化而確立。由于解釋每一個單獨的案例的可能性是相當困難的,下面將是一些會引起你興趣的普通情況。

縱火受害者

當在火災現場發現尸體時,首先是檢查尸體的呼吸道有無任何煙灰痕跡。煙灰的存在將暗示死亡是由窒息引起的,受害者缺氧死亡。其次,血液樣本會被分析,這包括在血流中的氰化物或二氧化碳的存在和其他有毒物質。氰化物毒藥標志了死亡原因,它是由于人造物質(通常是家具)燃燒而釋放出來的;在其他案件中,尸體的鬢角會有紅腫的邊緣(由于紅細胞嘗試修復燒傷的皮膚)將被確定為受害者死于燃燒。身體的傷口和破損的地方開始會被認為是由于火燒引起的,但如果有流血的跡象,將可斷定在著火前受害者已經死亡,這意味著火災只是掩飾險惡罪行的現象。

上吊受害者

身體被吊起,通常有死于缺氧的癥狀。這包括有皮膚藍色、眼球血管爆裂和肺部膨脹。法學病理學者檢查頸上的繩索痕跡,如果其邊緣紅腫,則受害者吊上上時還是在生的。然而,如沒有像炎癥哪樣的痕跡,則暗示受害者被吊上去前已經死亡了,并借此作為掩飾。繩痕將會與犯罪現場的繩子核對,繩子痕跡與現實的繩子有輕微的差異,將會確切地暗示該繩子是不是謀殺的工具和受害者是否在哪里因缺氧而死和頸上有否明顯的瘀傷。痕跡會引導我們找到謀殺武器。按一般的規則來說,所有在頸上的繩子痕跡都應該是倒"V"型的,這是因為繩結在頸上擦傷并形成"V"字形的尖端。

另一些事例顯示,當頸被扭斷時表現為謀殺。勒殺通常會弄斷頸上的舌骨(如圖所示),但上吊是很少弄斷此骨的。該骨的破損度是勒殺的標志,說明受害者是被用手扼殺或是悶淥?墓ぞ擼ㄈ縞?印⒋?擁齲?@丈筆保?勞隹贍芷鷚蠐諶狽?掌?5??鋅贍蓯怯捎詮室獾木輩墾顧醯賈亂恢?quot;vegal"的狀況。這是由于刺激頸部的"迷走神經"引起心臟停止跳動。在案例中舌骨沒有斷裂,但口鼻周圍有腫痕,死亡原因顯示"透不過氣來",所以因缺氧而死亡

遇溺受害者

在水中發現的尸體可看到受害者的氣道和腹部有水和肺部腫脹。如果在這樣的現象,則認為受害者是遇溺了。是謀殺還是意外則需要調查員去核實。更進一步的檢驗將會揭示真相。如肺部有出血,則暗示遇溺期間有過掙扎。驗尸官會找到其他的證物,如:樹葉、樹枝或在死亡現場附近的其他物品,包括抓在受害者手里的物件,這顯示受害者為了救命,亂抓靠近他身邊的東西。

然而,在喉部的檢查中,"痙攣"揭露受害者的突然"寒冷"會引起即時心臟病發作。揭示身體在入水前是否還活著,可通過一種簡單的藻類來分析(已知的硅藻屬)得到結論。在尸體中發現的硅藻可與水中的硅藻作比較,如果吻合,則入水時還是活著的。否則,在入水前已經死亡。驗尸官將通過其他傷痕的探討來判斷是否謀殺。

在某些案件中,低體溫可能比遇溺更容易致死。當人體的核心溫度下降到低于305K時,身體的酶促反應便開始慢下來。低體溫是因長時間暴露無于寒冷環境下的結果。下面是相對于水溫來評估人能否生存的時間表:


液體溫度(攝氏度) 生存的評估(小時)
  
0.........................0.25 - 0.75
  
0 - 4.....................0.5 -1.5
  
4 - 10.....................1.0 - 3.0
  
10 - 16....................1.0 - 6.0
  
16 - 21....................2.0 -40
  
21 - 27........................> 3.0
  
> 27........................不能確定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