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心理學】討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
回復
【心理學】討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樓主:
3188
|
查看:
6314
|
回復:
11
查看:
6314
|
回復:
11
[知識科普]
【心理學】討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簡潔模式
3188
發表于 2009-3-14 13:20:18
【心理學】討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了對心理變態者的描述。普遍認為,心理變態者缺少良心、不能體會他人的感情、不懂得什么是內疚和忠誠。
上世紀40年代,開始有心理學家對此提出診斷標準。直到最近,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們開始研究心理變態的原因。和人們想象的不同,“變態殺手”不一定真正心理變態。同時心理學家還提醒人們,也許某些表現異常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心理變態者。
反社會不是心理變態
心理變態常常和兩種情況混淆在一起——反社會和反社會的人格障礙。反社會的人雖然也會成為罪犯,但是他們的圈子里有適合自己的價值觀,并且根據這個價值觀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反社會的人格障礙是一種正式命名的精神疾病。被診斷患上這種精神疾病的人會實施各種各樣的進攻性犯罪行為。一些病人也許是心理變態者,但很多并不是。
盡管精神病醫生現在還不把心理變態當作一種正式的人格障礙疾病,但一系列的新研究揭示,心理變態者是如何思考的。這些研究還為心理變態給出了生物學和性情方面的解釋。
心理學家的發現不僅在科學界中引發了爭議,而且引起律師和法官的廣泛興趣。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法庭日益依賴對心理變態的分析,以便作出判決和量刑。新研究提出,嫌疑人如果被認為是心理變態,他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可能性便會增加。
從冷血殺手開始研究
2002年,加拿大心理學家斯蒂芬·波特訪問了125名男子。他們都在加拿大的兩座監獄內因謀殺罪而服刑。125人中有34人在心理變態的測試中得分很高,讓波特吃了一驚。
盡管很多調查人員認為,心理變態的犯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經常沖動行事;但是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加拿大變態兇手都事先精心策劃如何實施兇殘、冷血的謀殺。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絕大多數心理不變態的囚犯都是在頭腦發熱,或者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殺人。
波特用一種名為“修正變態心理核對表”測量犯人心理變態的程度。20年來,這張表已經成為測試心理變態程度的黃金標準。
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通過訪問一個人,然后查驗他(她)的犯罪記錄,來進行這項測試。和心理變態相關的特征有20個。這些特征包括行為膚淺、自以為是、常常說謊、不表示后悔、不能體會別人感情、拒絕為罪行承擔責任、行為沖動和多次犯罪。
測試的得分范圍是0到40分。大多數普通人的得分都不會高過5分。估計百分之一的普通人才會得至少30分。研究者們一般把得分在30分及以上的人稱為心理變態。波特也采用這個標準。
監獄中男女囚犯的平均得分分別是22分和19分。大約15%的男囚犯和10%的女囚犯得分在30分或以上。
1
6
分享
3188
0
|
樓主
|
發表于 2009-3-14 13:20:44
變態殺人犯絕不沖動
波特認為,在那些犯下殺人案的心理變態者中,他們為作案進行歹毒的策劃,只是出自這樣一種脾氣和興趣——追求緊張的快感。
一些臭名昭著的殺人狂都把許多受害者作為目標,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太無聊。
波特還說,心理變態的人之所以煞費苦心地準備作案計劃,是因為風險很大。甚至他們在沖動時犯下的罪行,比如搶劫和人身傷害,都表明他們并非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也不是沒興趣控制自己的行為。
在訪問了另外50名被監禁的殺人犯之后,波特發現,心理變態者不僅實施了精心策劃的犯罪,而且會竭力為自己辯解,說那是因為其他人挑釁自己才這么做的。
波特接觸過的心理變態殺手喜歡“稱手”的兇器,比如小刀,而不是用手槍;并且他們經常會向受害者施加酷刑、或者其他形式的極端暴力行為。
基因缺陷可能是原因
進化心理學家把心理變態者視為一種繼承的性格類型。這種性格類型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花言巧語又善于欺騙的少數個體面對信任他人的群體,經常能非常成功地繁衍后代。
其他調查者,比如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神經學家布萊爾,把心理變態看作一種仍沒有被確定的基因紊亂的結果。這個基因缺陷會遺傳,干擾大腦情感系統的工作。
布萊爾說,心理變態者不會修正那些讓他們受到懲罰的行為,也不會學習避免那些傷害別人的行為。在他看來,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們不會發展出自己的道德感。
布萊爾的理論和以前的觀察吻合——心理變態者確實在學習如何避免懲罰方面存在困難,他們對威脅的心理反應表現得很弱,而且也不能在別人身上認出悲傷或者害怕。
注意力缺乏讓他們不害怕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瑟夫·紐曼采用另外一種方法解釋。他把心理變態的性格看作注意力缺乏的產物。心理變態者能很好地關注顯而易見的目標,卻毫不顧及能提供洞察力和指導行為的附帶信息。其他大多數人在行動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參考這些附帶信息,比如社會的行為規則和他們周圍其他人用來表示不快的姿勢。
紐曼還說,由于心理變態者的注意力不同于常人,所以他們往往不能欣賞音樂、藝術或者其他需要深入感受的活動。
紐曼懷疑,心理變態者的注意力不如常人,導致他們的“情感雷達”堵塞,無法辨別其他人的情感反應。紐曼和同事在《心理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檢查了一些焦慮程度低或者過高的人,但是這些人并非心理變態。紐曼總結說,心理變態者和很少、甚至永遠也不會感到焦慮的人一點也不會注意到讓他們煩心的事物和潛在的威脅,所以也不會停下來去考慮它們。
3188
0
|
樓主
|
發表于 2009-3-14 13:21:07
當心“無情”的孩子
美國新奧爾良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弗里克回想起一個孩子。他最近被送到弗里克工作的精神衛生診所。孩子才10歲大,竟然捉住一只貓,然后慢慢地用刀把貓切成碎片殺死。他還冷靜地向弗里克解釋,他這么做只是為了看看,在貓死之前他能切幾刀。
孩子將來可能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但在弗里克看來,更可能走上心理變態的道路。弗里克在類似的孩子身上發現以下問題:缺乏負罪感、很少關心他人的感受、不想上學、不愿意恪守諾言和很難交上長期的朋友。
盡管在100個孩子里只有1個顯示出這樣的特征,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中有多少長大后成為心理變態者。在2003年的研究中,弗里克追蹤過98個孩子。那些一開始就被各自的父母發現是冷酷無情的孩子在4年的觀察中仍舊容易繼續被那樣看待。
弗里克說,只有一些孩子在研究中變得不那么無情。環境因素,比如高素質的父母和富裕的家庭,似乎可以刺激孩子好轉。弗里克懷疑,有的孩子生下來就帶有冷酷的脾氣,不會對其他人的痛苦給予注意或反應。
研究者們還沒成功地設計出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法,避免孩子長大后心理變態。不過去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大衛·霍斯和馬克·達茲經過10星期的訓練課程發現,孩子越是表現得冷酷無情,一旦父母對他們的良好行為給予鼓勵和獎賞,孩子就越可能對此作出回應。而父母懲罰他們的不端行為就沒有這樣的效果
1933
0
|
發表于 2009-3-14 21:31:20
說的有道理哦。。。。。。。。。
3251
0
|
發表于 2009-3-15 21:07:33
又上了一課,多謝指教
1354
0
|
發表于 2009-3-22 13:05:09
不知道幾年前往熊身上澆硫酸的大學生算不算心理變態,也不知這人后來判刑了沒
1912
0
|
發表于 2009-3-22 17:14:51
變態殺人犯很恐怖,心理不正常,什么都能做出來
3423
0
|
發表于 2009-3-22 20:13:49
看來我有成為變態殺手的潛質,有一位仁兄說過,孩提時代的遭遇,有的成為變態殺手,有的成為抓變態殺手的人
3471
0
|
發表于 2009-3-31 22:38:22
7#
銀翼
前輩,我覺得你也不用這么絕對啊……有點心理障礙是難免的。我從小還算一個正常孩子,因為小學初中太壓抑,開始表現出冷酷的一面,至今都自覺得有點人格分裂,但是,我有良好的家教,良好的社會公德,所以……像虐貓這種事么,雖然心里也會YY,不過我對于自己的克制力還是比較有把握的……我還是個很正常的人啊……
1912
0
|
發表于 2009-4-1 17:26:39
9#
混沌
哈哈,其實他們的作出的選擇都是由原因的
返回版塊
1
2
/ 2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