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不在場證明

樓主: 48062 | 查看: 3402 | 回復: 5

發表于 2018-2-3 18:29:21 | 2018-2-4 20:00編輯
本文內容為推理小說中詭計的探討總結,不具備現實可行性,僅作為推理小說創作時參考之用,請勿模仿。

看了很多推理小說,基本每本小說兇手都有不在場證明,對不在場證明做了一些總結
(一些手法現在可能因為科技原因變的很容易識破,對此大家就不要深究了)


第一種:‘證人作偽證’型。也就是說,證人在作偽證,出于某種原因掩蓋了事實真相。"

第二種:‘證人產生錯覺’型。是什么促使證人產生錯覺的呢?圍繞這一點,可以有多種選擇。首先,究竟讓證人產生一種什么樣的錯覺呢?我將其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點,即在時間上作偽證,可以有多種可能性。
例如,證人所看見的鐘表上是否被人做過手腳?證人是不是把具體日期搞錯了?是否把當天是星期幾記混了?抑或把時間段弄岔了?甚至有些時候,還可以假設證人把年份記混了。至于具體應該采取哪種作法,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第二點,在地點上作偽證。就是‘犯罪現場有誤’。
?第三點,在人物上作偽證。罪犯使用了替身。
?
?第三種:‘犯罪現場有誤’型。
死亡的地點不是第一案發現場?
?
第四種是‘偽造證物’型。
最典型的例子要數偽造照片。
?
第五種:‘犯罪時間推測有誤’型。這種類型還可以細分為如下兩種類型。
將犯罪時間提前;或將犯罪時間推遲。
兇手于三點在名城南殺了人,接著于四點回到城北,發信息給被害人的朋友,偽裝一個被害
人四點還活著的假象。
?實際上,第五種類型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即醫學計謀。所謂的醫學計謀,就是采取一些手段,如將尸體加熱或制冷,或對尸體胃里的物體進行物理處理,使尸體處于一種特殊狀態,以此來迷惑法醫,使之對死亡時間作出錯誤判斷。
?
??第六種:‘路線存在盲區’型。
僻如說,從a地到b地,需要一個小時,但罪犯卻在中途利用了其他路線,只花了四十分分鐘到達,就有時間犯罪了。
?
第七種:‘遠距離殺人’型。
即罪犯案發當時確實不在現場,而是在另一個地方采用計謀將對方殺害。
是一種單純的手段,例如定時發射的手槍、定時漏電、定時著火等。再往裝置發生作用后如何消匿痕跡或看起來像是意外上下工夫。(膠囊里的毒藥之類的也可以歸于這一種類)
?
第八種:‘誘導式殺人’
即通過某種方法誘使對手自殺(催眠等方法)。
?

12

52

分享

| 發表于 2018-2-3 19:03:18
頂一下,順便提一些建議:

"也就是說,證人在作證,由于某種原因掩蓋了事實真相。"

這句話略不通順,可以改為 “也就是說,證人在作證,由于某種原因掩蓋了事實真相。”



"也就是說,證人在作證,出于某種原因掩蓋了事實真相。"
| 發表于 2018-2-4 11:46:08
引用
“實際上,第五種類型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即醫學計謀。所謂的醫學計謀,就是采取一些手段,如將尸體加熱或制冷,或對尸體胃里的物體進行物理處理,使尸體處于一種特殊狀態,以此來迷惑法醫,使之對死亡時間作出錯誤判斷。”


因對這類課題特別有興趣,私底下做了不少學習。
大部分的推理小說,如果運用相關的手法,讓法醫對死亡時間做出錯誤的判斷,有點斷章取義的嫌疑。
這法子不是不可取,但在很特別的情況下才行得通。

案例1:尸體在低溫的情況下,減緩尸體腐爛程度
一) 尸體一定要死超過3天以上,少過3天其他死亡癥狀會矛盾。
二)低溫裝置不被發現/破案關鍵。

案列2:尸體在高溫的情形下,加快尸體腐爛程度
一)很少看見這手法,對不在場證明爭取不了時間
二)破壞一些特定的死亡癥狀,讓法醫無法以其判斷死亡時間。(參考每謎【午夜兇鄰】)

案例3:胃里的消化物估計死亡時間
一)胃里的消化物沒有作弊,的的確確的進食時間。(參考每謎【午夜兇鄰】)
二)把吃了特定的食物,經過特定時間后催吐,半消化物保存起來。在特定時間強迫死者吃下這些半消化物,達到欺騙效果。

假使謎題中的死亡時間,設定因某些因素進行干擾,是需要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和設定。許多漫畫、小說、劇集和電影,不是所有的設定和手法能行得通。
好比兇手以割喉的殺人方式,是需要一些特殊環境、和死者保持特殊關系、兇手身份和背景特殊,種種情況下才能夠執行。很多作家愛寫割喉的場景,因為讓讀者想象,案發現場內充滿暴力美學和沖擊,為了取悅讀者而寫的爽文。
科技的進步讓這些秘密無所遁形,要欺騙法醫沒這么容易。
1 | 發表于 2018-2-4 14:50:54 發帖際遇
就是要各種推翻alibi啰..
還是這些東西,按我的說法嘛..
反正就是..
  • 有理由認為某人A某時在某地.
  • 有理由認為某人B某時不在某地.

兩點同時成立就說明A和B不是一個人.
在(A,B)=(嫌疑人,真正犯人)時,就是alibi了.
反方想要的是構造這樣的推理,正方想要的是看穿其中的bug.

如果要對推翻"有理由認為某人某時在/不在某地"分類的話..比如說..
  • 不存在這個"某人",比如其實是意外,比如是自殺,比如是動物殺人,...
  • 對"某人"判斷錯誤,誤導對人物的印象,比如替身(含孿生子/路人/從犯(不管有意無意)/偽造假象(錄音/剪影/...)),...
  • 對"某時"判斷錯誤,誤導對時間的印象,比如令人認錯時間(調時鐘/...),比如偽造時間(不同年份照片/...),比如偽造死亡時間(改變溫度/同理各種偽造"死者某時在某地"/各種"發現死者時才真正殺死"/...),比如交通工具時刻表一類,...
  • 對"某地"判斷錯誤,誤導對地點的印象,比如偽造地點(包括作案現場/alibi地點(如在不同地方布置相同場景)/...),比如令人認錯地點,比如改變地點性質(如令人認為某路線過不去)...
  • 更一般地對"有理由"的推理有誤,比如道具自動(定時機關/控制死者做事(包括催眠)/...),比如遠程干涉(遙控機關/遙控死者做事/...),...
(ps.顯然以上簡易分類間有交集..)

嘛..肯定漏了好多..不過畢竟lz列的好歹都能套進去..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