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答題,不過,殺拉君如此精彩的題目,實在忍不住想和你一起討論下。
我主要的疑問是在訪問詭計上。
引用 “你說的沒錯,服務器自動統計的數據可能遭到篡改,但是我采用了專門的管理監控軟件。我用的軟件可以每10納秒檢測一次當前用戶的訪問狀態,這個軟件的防護程度非常高,可以認為他的結果是絕對可信的嘞。”
“那請你給我這個軟件的數據結果。”
以下由安全可靠的軟件提供的訪問數據(如下圖):
(每10ns判斷一次訪問用戶狀態)
這段引用,我的理解是,文中的第一個表格(即服務器自動統計的數據)是可以被篡改的,而第二個表格(即安全可靠的軟件提供的訪問數據)是絕對正確的。因此文中才會出現,凸哥通過第二張表格和警察倒推演算眾人的訪問時間和數據量。
于是把表格中所有人的訪問數據量依葫蘆畫瓢進行推算后,發現所有人的數據量居然都是正確的。
引用 軟件記錄上顯示你使用的訪問時間間隔是1us。我覺得不對。其實你應該是使用了更加短的間隔,并且成功欺騙了凸哥的軟件。你實際使用的時間間隔不是1us,而是10.10101ns準確的數字應該是1000/99納秒。因為1us的間隔和(1000/99)ns的訪問間隔對于軟件的10ns檢測而言,檢測效果是一樣的。
然而根據解答篇的描述,顯然江一通過某種方式篡改了訪問間隔,也就是說,第二張表格被篡改了。這讓我實在無法理解。
@shalamixi 所以我想請殺拉君為我解惑下,我的理解是不是正確的,第二張表格應該是不會被篡改的吧?
在沒有看到解答篇之前,我一直堅持著只有第一張表格可以被篡改的原則,于是我有了一個腦洞,可以解釋為什么所有人的數據量都是正確的,而臥底又在22日之前成功知曉了時間地點。
葉藏于林中。
引用 不管是上傳還是下載,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
喬說自己上傳了2張電路圖,系統顯示用了5M。其實誰也不知道2張圖到底多大。如果喬既上傳了2張4M左右的圖,又下載了1M的信息,然后再黑進系統,把下載量加到上傳量上去,就可以蒙混過關了。
不知道殺拉君覺得我這個腦洞如何,技術上是否可行?
最終我在江一和喬的抉擇中無法自拔。。。
最后感謝殺拉君的這篇謎題,很應景,也很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