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黑沼恒謬 發表于 2018-4-23 19:47
我還是不太能理解,就是不管題目好壞,有沒有遵循謎題規則,還是作者答案至上的原則?這感覺完全是碰運氣而 ...
什么是謎題規則?
謎題必須保證公平性,偵探所知的線索和讀者所知的線索必須一致完整。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必須的規則?
如果你非要執著于TT制定的那一套規則,我倒是想問問你為什么要認為c.c那道題有問題。
引用 2.推理謎題里面,偵探本身不能是兇手/罪犯,偵探的角色(不包括偵探的職業)不能是兇手或其他犯案者本身。原因:做賊的喊抓賊,抑或是裁判身兼球員的做法是明顯的誤導讀者,作為謎題是對讀者不公平且不合理的做法。
你仔細看這條規則,只是限制了偵探的角色而不是職業,c.c那題明顯偵探的角色是“我”而不是林雙木,線索都是從“我”的視角去描述,沒有任何刻意隱瞞。為什么只限制角色不限制職業,就是因為如果偵探角色是兇手,就必然有違公平,因為偵探必然隱瞞。但只是偵探職業的話,他就算有隱瞞也很正常,他又不是線索的表述者。那么林雙木作為只是掛一個偵探的名頭的角色,怎么就一開始排除了(更別提題目里還特別暗示了十誡)。
如果這樣不能作為兇手,那找一群偵探的暴風雪模式是不是不讓寫?
而兇手必須在題目登場只適應某些情況,比如那種平時不會出現的人(比如ic去年大賽第三題的越獄逃犯)要必須在題目里提到才行,不然鬼知道是誰,但出租車司機明顯是存在于常識中的人,有自身的職業特征。
本題解答里最后也說是通過排查所有出租車司機來找到兇手,“偵探”也沒有比答題者多認識幾個出租車司機可以直接抓出人吧,不也是只根據自己(和讀者)已知的線索推測出一個嫌疑人范圍嗎?
而且很多題目,包括ic的一些經典題目(不記得的話,看一下《我愿意》解答篇第一句話要表達什么),都會在解答/答題時 提到/要求 排除外人作案的可能。如果按這條規則,那何必去費勁巴拉找線索排除,直接來一句 因為那些路人甲沒登場所以排除 不就行了。還有些題目在最后標注“兇手在登場人物中”這句話又有什么意義?咱們不是默認兇手必須登場嗎,為什么要多此一舉?
所以我認為,未登場人物的排除應該要從謎題線索(實在做不到就在題后補充)去進行而不是靠額外制定的非權威規則。
最后,如果有這么一道題,整個殺人現場像極了外人入室搶劫殺人,請問你是根據規則排除入室搶劫還是找線索去排除?
最后的最后,謎題沒說答案前,其實我從來不敢肯定自己一定推理正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