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盤點十大心理學效應【常用篇】

樓主: 51576 | 查看: 2620 | 回復: 18

發表于 2018-12-9 20:55:34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慰劑效應
假藥也會讓人有心理安慰功能

又稱假藥效應,指的是在不讓病人知情的情況下服用完全沒有藥效的假藥,但病人卻得到了和真藥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
【啟示】
某位心理學家曾給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幾個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達山腰時,他們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綠的草地和迷人的風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時,其中一人很高興地接過同伴遞過來的水壺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這兒真是沒法比。水壺的主人聽罷笑了起來,他說,壺里的水是城市里最普通的水,是出發前從家里的自來水管接的。這說明我們在對現實進行分析的時候,很明顯地攙雜了很多個人因素,包括我們的期望、經驗和信念等。


黑暗效應
約人到黑暗處容易“騙取信任”

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于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啟示】
對于談情說愛的男女來說,再沒有比昏暗的燈光來得更愜意的了。昏暗的燈光由于阻礙了別人的視線,會讓人更容易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境下,男性和女性更容易產生身體和心理上的親近。“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古時的才子,情商真高,現代人趕緊自卑去吧。


三明治效應
把批評夾在兩個表揚之中效果最好

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
【啟示】
這種現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層總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面,中間這一層夾著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總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使之后味無窮。這種批評法,不僅不會挫傷受批評者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且還會積極地接受批評,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否則純粹的激烈批評會挫傷對方積極性/或者激起強烈反彈,無法收到良好效果。


聚光燈效應
別以為出丑時大家都會關注到

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后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的。
【啟示】
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發。正當你打算推門而入時,門口的一面鏡子讓你驚駭不已——你感覺衣服邋遢零亂、頭發簡直就是鳥窩。突然之間,似乎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看,所有的竊竊私語都在談論你的“倒霉樣兒”。你緊張不安,但事實可能根本是——大家完全不會在意到你,更別說你自以為的“糗態”。


名片效應
想說服誰先同意他的部分觀點

兩個人在相處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愿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啟示】
要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態度,你就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首先向交際對方傳播一些他們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歡的觀點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將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滲透和組織進去,使對方產生一種印象,似乎我們的思想觀點與他們已認可的思想觀點是相近的,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愿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責任分散效應
不要迷信“人多力量大”

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后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啟示】
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尤其是自己在遇到兇險狀況的時候,向特定的某個對象求助比向圍觀者集體求救有效果。同時我們要防止責任分散效應作用到自己身上,使自己成為一個懶散而沒有責任感的人。同時,也要理性對待合作,不要迷信“人多力量大”,有時候,這句話顯然不是什么真理。


飛輪效應
節食減肥時可利用它挺過開頭艱難期

飛輪效應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后,飛輪的重力和沖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啟示】
有時候你覺得做一件事很困難,再堅持一下,過了一個臨界點,就會變得輕松,據說很多節食減肥的人就利用了這個原理,挺過最開始難熬的饑餓期。


瓦倫達效應
過分重視的事反而有可能失敗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后來,人們就把專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啟示】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帶來的后果,太在乎別人的閑言碎語、說三道四,可我們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這個情況下我們就很難處于一個最佳狀態。我們的大腦成天被各種欲望塞得滿滿的,身體被壓得氣喘吁吁的,在這樣的重荷下,我們能把事情做好嗎?結果我們總是偏離預定的軌道,離成功越來越遠!法拉第說過一句話:“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


野馬結局(情緒效應)
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有個故事是,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問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說:“我要到前方那個城市里去帶走100個人。”那個智者說:“這太可怕了!”死神說:“但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須這么做。”這個智者告別死神,并搶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請大家小心,死神即將來帶走100個人。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了死神,帶著不滿的口氣問道:“昨天你告訴我你要從這兒帶走100個人,可是為什么有1000個人死了?”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靜地回答說:“我從來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確實準備按昨天告訴你的那樣做了,只帶走100個人。可是恐懼和焦慮帶走了其他那些人。”
【啟示】
這也稱為情緒效應,是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的現象。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想明白,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生氣和焦慮,這是否值得,是否在浪費時生氣和焦慮,這是否值得,是否在浪費時間。


超限效應
時間過長、密度過頻都會惹人煩

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啟示】
如果你在做一場報告,抑或是一場演講,開始的三分鐘很重要。你必須在三分鐘內進入你的主題,必須在三分鐘內以你的魅力抓住聽眾。又或者,一個創意很好的廣告,第一次被人看到的時候,令人賞心悅目,第二次被人看到的時候,會讓人用心注意到他宣傳的產品和服務。但如果這樣好的廣告要在短時間內大密度轟炸的時候,就會令人產生厭惡之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

19

159

分享

3 | 發表于 2018-12-9 21:06:14
假藥效應我好像看過一篇童話,
講的就是一只老虎開店賣虎骨酒,
但骨頭并不是虎骨,而是一些其他的骨頭,
但是病人喝了以后風濕什么的全好了,
結果315查出不是虎骨,
病人知道后又開始犯病,
這下老虎切斷了自己一條腿泡酒,
但是已經沒人相信他了。(跑題了?)
1 | 發表于 2018-12-9 21:06:59 | 2018-12-9 21:08編輯
已收藏,已點贊
| 發表于 2018-12-30 04:14:4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已收藏,謝謝分享
| 發表于 2018-12-30 04:27:41 | 發自安卓客戶端
表示可以唬到自己并點了個收藏
| 發表于 2018-12-31 13:04:43 | 發自安卓客戶端
謝樓主,已收藏。
| 發表于 2019-1-1 09:16:26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我騙我自己效應
匿名
| 發表于 2019-1-15 21:43:40
謝謝分享!
| 發表于 2019-1-17 11:31:0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收藏了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