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心理學

樓主: 89606 | 查看: 1236 | 回復: 3

查看: 1236|回復: 3

[知識科普] 心理學

簡潔模式
頭像被屏蔽
發表于 2019-5-25 15:13:59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里是靈魂的意思,后來變成英文psyche。
定義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應用
描述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的第一個任務是對行為進行精確的觀察。心理學家一般把這種觀察稱為他們的數據。行為數據(behavior data )是關于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當研究者進行數據收集時,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設計出能保證客觀性的度量行為的方法。
解釋發生的事情
描述必須忠實于可知覺到的信息,而解釋卻謹慎地超越了能夠被觀察到的現象。在心理學的許多領域中,中心目標都是找到行為和心理過程的常規模式。心理學家希望發現行為是如何工作的。
心理學的解釋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為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作機體變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它們是關于機體的一些特殊內容。就人類而言,這些決定因素是所謂的秉性變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量或情境變量。
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心理學家,可以通過用他或她對人類經驗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對同一個現象已經發現的事實,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許多心理學家都試圖確定幾種解釋中的哪一種能最精確地解釋一個特定的行為模式。
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系將要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對一個潛伏于特定形式行為下的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為做出精確的預測。
控制發生的事情
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勵人的目標??刂埔馕吨剐袨榘l生或者不發生——引發它,維持它,停止它,并且影響它的形式、強度或者發生率。如果一個對行為原因的解釋能創造控制行為的條件,那么這個解釋就是有說服力的。
控制行為的能力很重要,因為它為心理學提供了幫助人們改進他們生活質量的途徑。
心理學家使用科學的方法對個體的行為和心理過程得出結論。心理學家有這樣幾個目標: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行為,解釋產生行為的原因,預測行為何時會發生,以及控制行為以改進生活質量。
起源
心理學一詞來源于希臘文,意思是關于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大腦額葉
研究對象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征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征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采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于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為: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于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系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為記憶現象,后者為元記憶(meta memory)現象。
(2)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為例,有時我們并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著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里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后者是內隱記憶。

4

17

分享

| 發表于 2019-5-25 18:32:23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漲知識了
| 發表于 2019-6-16 12:46:02 | 發自安卓客戶端
學到了。
| 發表于 2019-6-16 12:49:50 | 發自安卓客戶端
()明白了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