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刑事犯罪心理及預防對策研究(轉)

樓主: 3369 | 查看: 3414 | 回復: 2

發表于 2009-9-20 21:24:45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既給檢察機關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司法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一些犯罪分子的心理與前不同,其犯罪手段更狡黠,智能性更高,隱蔽性更深,反偵查能力更強,給審理案件增加了很大難度。如何把握犯罪心理,運用刑事法律從心理上制服他們,是檢察人員一項亟待探索的問題。本文結合辦案實際,對常見的幾種犯罪心理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進一步加快辦案速度,提高案件質量。

要了解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了解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迅速突破全案就會更難。因此,就需要檢察人員依照政策與法律同違法犯罪分子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心理戰斗。特別是對于那些剛剛被關押之后的犯罪嫌疑人,更要慎重。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會使他們在危及前途命運的特殊環境中,心理成份更加復雜、多變。

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恐懼心理。其主要表現有三:
一是生理異常。當嫌疑人第一次被關押時,會使其心理失去平衡或精神恍惚,兩眼發呆,疑神疑鬼,坐臥不寧或全心顫栗,極端恐懼,血壓增高,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二是語言反常。審訊時,語言閃爍或語無倫次,所問非所答,甚至說一些讓人費解的話,或抱頭不語,或時而痛哭。
三是精神反常。被抓獲后,驚慌失措,思緒萬千,不食不眠。產生這種心理的人多系青少年犯和偶犯、從犯或脅從犯。對于這類犯罪嫌疑人,只要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極易攻破。

第二,悔恨心理。其主要表現:被關押后,時而對天長嘆,或默默無語,時而頓足撞腦,或悲痛欲絕。產生這種心理的人,多數屬于初犯和共同犯罪中的從犯以及過失犯罪者,特別是一些涉世不深、思想偏頗,行為放任的青少年。犯罪被關押,等其冷靜下來之后,如夢初醒,悔恨莫及。如某甲得知酒后將其好友用刀砍傷致死的消息之后,悲聲大放,撞墻欲死。

第三,戒備心理。其主要表現:在審訊中,自知有罪,但不肯主動交待;對辦案人員的言語行動特別警覺和戒備,致使辦案難度大,多次提訊,效果不佳。這類人多屬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政法內部人員違法犯罪者。因為他們本身懂法,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在提訊中,往往以記不清、沒看見、不知道為由來軟抵硬抗。這類人的心理復雜、多變、疑慮甚多。往往會出現想交待而又怕交待,想老實而又怕老實,欲言又止等,表面鎮靜內心空虛。這類心理的人,只有采取深入調研,外圍取證,用強有力的證據證實其犯罪,才能促其就范。如一名犯罪嫌疑人,在證據未出示前,該人心存僥幸,一副官相,毫不在乎。但當檢察官出示證據時,其汗珠如豆,跪地認罪。

第四,抗拒心理。產生這種心理的人,多系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以及慣犯、累犯"二進宮"、"三進宮"等人。其主要表現:一是自認為作案手段高明或攻守同盟似若鐵板一塊,不會被人發現。因而在提訊中矢口否認,拒不認罪,或避重就輕,察言觀色,思謀對策,老奸巨滑。二是總認為自己有一套所謂的對策,可以經常胡編亂造,轉移目標,嫁禍于人,以假亂真,把水淆混。三是個別罪大惡極者,在絕望中謀求生存,經常采取假揭發,假喊冤, 妄圖茍延殘喘。四是個別自認為在社會上關系網密,保護層厚,甚至有一定身份的犯罪嫌疑人,外表高傲狂妄,出口狂言,暗地里拉關系、設防線,聲稱"獄內外一個樣,有朝一日再算帳"。五是一些貪污受賄等職務犯罪嫌疑人,信奉"金錢萬能論",企圖在獄內用金錢疏通關系,打開脫身的缺口。因此,在監管、辦案人員面前假獻殷勤,投其所好,許愿承諾等企圖拉攏腐蝕干警。六是哥們義氣,大包大攬。將所有或者主要罪行獨自攬起,這種講義氣呈英雄者有之,舍車馬保將帥者有之,時供時推者有之。七是頑固到底。這種心理的人多系重刑犯,認為交待不交待都是死,因而,他們往往軟硬兼施,敢于以身試法、一死了之。

上述心理狀態,主要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個性特征、心理素質、作案手段以及思想意識、出身經歷的不同而產生的。我們必須根據其不同的心理狀態,因人制宜,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切忌千篇一律,才能把案件辦成鐵案。

檢察人員必須摸清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實踐證明:摸準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是突破全案、克敵制勝的重要環節,提訊是摸準犯罪嫌疑人心理狀況的重要途徑。審訊過程中,其實質就是辦案人員同犯罪嫌疑人之間極為復雜的心理交鋒活動。我們必須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對策,要把審訊的程度、速度、次數和方式、方法,始終圍繞有利于犯罪嫌疑人供罪這個目的上,緊緊隨著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為此,要果斷地對不同類型的人采取如下四種對策:

一是對一些有恐懼心理的犯罪嫌疑人,應采取疏導教育的方法,審訊中氣氛不宜過分緊張,檢察官應耐心地講政策、講法律,逐步喚起犯罪者的回憶和泯滅的心靈。特別是對未成年人文化程度低,甚至又是法盲的嫌疑人,切忌聲色懼厲地訓斥,要以理服人,以法制人,指明出路。這樣,既能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犯了罪,危害了社會,又能使他們認識到只有認罪服法,脫胎換骨,告別昨天,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是對那些知法、懂法并具有一定身份和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的犯罪嫌疑人。必須對癥下藥。要針對他們愛面子、怕丟官、不服氣等心理狀態,檢察人員一定要作耐心的思想開導,鼓勵他們振作起來,喚起和鼓勵他們交待罪行的心靈和勇氣,認識到只有老實交待全部罪行,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是對一些抗拒、懷有僥幸心理、狡猾、能言善變的犯罪嫌疑人,要充分運用法律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用確鑿的證據、準確的事實、高科技的鑒定依據,打亂其企圖蒙混過關編造的假供詞,攻破其道道防線。同時,對個別的亦可采用"激將法"、"以矛攻盾法"來壓抑犯罪嫌疑人的狂妄、自信的囂張氣焰。

四是針對一些狡黠的貪污、受賄等經濟犯罪嫌疑人,要針對其想交待又怕交待的抗拒心理,檢察官在審訊時要巧妙地運用"點而不破"、"引而不發"、"旁敲側擊"、"利用矛盾"等策略,出其不易地打亂其心理防線,使其亂方寸,亂陣腳,然后迫使其交待犯罪行為。總之,只要我們善于選擇犯罪嫌疑人的弱點、特點和摸清心理活動,對癥下藥,就會收到良好的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

制服犯罪的決定性因素取決于檢察人員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素質和職業責任。辦案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審訊工作帶來難以預料的、有利的或不利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研究犯罪心理及對策的同時,檢察官的整體素質的高低舉止輕重。

具體來講,要具備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一切涉嫌犯罪的人,大都是竭盡全力為其狡辯或推脫責任。特別是一些慣犯和一些知法犯法者,不僅在審訊中與辦案人員進行周旋,而且有意消磨時間,企圖消弱辦案人員的意志、信心和審訊毅力。因此,審訊人員必須要有周密的審訊計劃,在思想上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韌性,方能克敵制服。

二是要有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檢察實踐證明,審訊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被審訊者的心理狀態是錯綜復雜,又多變不定,致使審訊工作既有規律性,又有偶然性,既有階段性,又有突出性。我們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隨時改變相應的對策,具備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才能駕馭審訊工作中突如其來的各種變化。

三是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審訊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是非、真假混淆不清和一些難以認定的問題,這就要求辦案人員必須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辯能力,不給被審訊人員以任何可乘之機,確保檢察官的精力集中、審訊計劃順利實現。

四是要有端莊的姿態和有份量的言詞。審訊工作中,檢察官與被審訊者是一場嚴肅的特殊戰斗,檢察官的言詞,猶如唇槍舌劍。因此,檢察官端莊的姿態震懾犯罪,有份量的語言能擊中犯罪嫌疑人的要害,嚴肅而沉著的審訊可亂其方寸,迫其認罪服法。那種漫不經心,干詐冒吼,暴跳如雷、大聲訓斥和誘供、逼供等,不僅不能制服犯罪,而且還會助長罪犯拒不認罪的心理,甚至出現錯案或案件質量不高等情況。

犯罪心理在現代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崇尚人性社會,雖說罪犯最大惡極,但我們如果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悉心教導,他們也許會回心轉意,走上正途,為社會出力。我們進而可研究罪犯為什么會選擇犯罪,種種串接,層層推進,我們會發現犯罪并不是不可阻擋……

1

14

分享

| 發表于 2010-8-19 23:01:42
收下,哈,謝LZ
| 發表于 2010-8-27 09:12:40
回復  1樓  世紀末的名偵探

收了 謝樓主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