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詢問術

樓主: 5597 | 查看: 2776 | 回復: 8

查看: 2776|回復: 8

[刑偵法醫(yī)] 詢問術

簡潔模式
發(fā)表于 2009-10-2 22:24:02
為了成功地做好詢問工作,你必須對被詢問者施加大量的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壓力,使他供出對自己不利的情況。換句話說,詢問者必須逐一擊破對方的各道防線。

一些國家仍然使用向證人或嫌疑犯施加身體上和(或)精神上壓力的方法從他們那里問取情況。一般認為,某人在承受了足夠的壓力時,就會把任何情況都招供出來。但這“供詞”是否真實?在足夠的壓力下,某人會按審訊者的意圖講出任何話來。

在調查的過程中,詢問人員會進行多次詢問。詢問和審訊的區(qū)別常被弄得模糊不清。在此,我們用這些活動的目的來表示這兩個概念。詢問是為了獲取情況,它是一種相對正式的談話。在詢問過程中要做記錄,還要對重點情況進行復核。詢問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如證人、知情人員、持合作態(tài)度的公民和嫌疑犯等等。審汛是對某人進行的系統(tǒng)的發(fā)問,它的目的在于確定某人或他人在犯罪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法律上對這兩項活動的規(guī)定是不同的。前面講過,詢問者必須逐一擊破對方的各道防線。大量的教科書都把詢問看做是一種柔和的藝術,這就是說,經驗豐富的詢問者能夠通過適當?shù)姆绞将@取并保持對方的信任與合作,而不用去威脅他們交待問題。

詢問公民與證人

詢問人員經常詢問持合作態(tài)度的公民與證人。一般來講,在公民的心理上感覺舒適的地方,如在他家里或辦公地點進行詢問,詢問人員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調查員應該做好詢問的準備工作。有時,做這種準備的時間很短,可能就是對案件的細節(jié)作一個回憶。在所有的情況下,調查員都要在接觸被詢問者之前做好各種準備。只要有可能,詢問人員都應該熟悉一下被詢問者的情況。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詢問人員在詢問開始時就應該首先了解這方面的情況。這些情況會有助于調查員找到突破口。

大部分公民和證人都認為詢問是一件令人緊張的事情,他們不知道調查員要問一些什么問題。同時,對某件事情的新奇感也容易使人感到憂慮和懷有戒備。此外,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使人產生恐懼感,這將會使他們保留一些情況。在詢問的初期階段,詢問人員的才智和性格要受到嚴峻的考驗。如果發(fā)現(xiàn)了被詢問者在某些方面持勉強的合作態(tài)度,此時,詢問人員必須使之感到心情舒暢,并要試圖與之建立友好的關系。詢問人員還必須盡快使對方相信他的證詞是絕對必要的。

開始接觸

詢問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詢問人員和被詢問者開始接觸時的態(tài)度。開始接觸時,緊張和尷尬的局面會使信任遭到破壞,尤其是當詢問人員語言刻薄或行為粗魯?shù)臅r候,被詢問者會覺得詢問人員在某些方面討厭他,這樣一來就無法合作了。如果被詢問者覺得詢問人員對他采取了敵對的態(tài)度,他就會作出防衛(wèi)的反應。為了順利地得到情況,詢問人員對被詢問者應該盡力做到和藹可親。

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向被詢問者問好。談話一開始,詢問人員應該說明自己的身份。詢問人員可以開始談論一些與詢問的內容無關的話題,這些很隨便的開場白會使被詢問者有時間在詢問人員面前放松自己。



靜聽

一旦詢問員使被詢問者進入了談話的心境,他應該首先把注意力放到他所需要的內容方面來,不要使會談走題。他應該允許被詢問者完整地講述所涉及的問題,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打斷他的談話。同時,詢問員在談話中還應該注意發(fā)現(xiàn)不一致和疏忽了的問題,可以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使被詢問者不要脫離話題。

在被詢問者無所顧忌地講述他所了解的情況的同時,詢問員應該對這個人及其談話的內容進行分析。詢問者在很多場合下都能發(fā)現(xiàn),某人說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談話時的態(tài)度,或者是他沒有講出來的東西。詢問人員必須了解并領會有關問題的一些敏感現(xiàn)象。


沉默

被詢問者突然沉默表明他在慎重考慮是否將某一情況告訴詢問員。不肯定或突然語無倫次表明他談到了一個敏感的問題,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詢問員最好檢查一下在此之前的問話順序。突然暴怒可以說明被詢問者由于有罪而試圖保留情況。證人突然會從一個話題轉向另一個完全無關的話題,這一般說明他想保留情況。用策略的、理解的和誠摯的態(tài)度去查究這個問題,一般都能發(fā)現(xiàn)證人想逃避某一話題的原因。

如果沒有經驗的詢問人員態(tài)度急躁,他強迫嫌疑犯說話,此時,由于談話無法繼續(xù)進行而導致的沉默將會使他對整個局勢失去控制。詢問人員不耐煩時會發(fā)怒或自己沒完沒了的談話。長時間的沉默甚至會使詢問人員感到尷尬,因為他覺得主持談話是他的責任,談話必須談出一些東西來。這樣一來,當談話中止時,詢問人員就會立即試圖去接續(xù)話題,一些被詢問者馬上就會意識到這一點,但他仍然沉默不語,而詢問員就越談越多。這種長時間的沉默對被詢問者來講也是尷尬的。如果詢問人員有耐心,被詢問者就會談下去,還會自動提供另一些情況來打破沉默的局面。


發(fā)問

問題提得不恰當會打斷談話,還會限制詢問的范圍,詢問人員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在詢問開始時,詢問人員可以提一系列直接的問題。要使證人明白,如果詢問人員需要某個情況,他就提問,反之,他就不提問。提出的問題相對少一些會使被詢問者認為他所談到的情況都是重要的。這樣一來,他就會痛痛快快地把一切都講出來。

不能用簡單的對或不對來回答大部分問題。詢問員要了解的是所有的事實,因而要求對方作一些解釋是必要的。對或不對之類的問題對態(tài)度勉強的證人有益,因為這些問題可以使他決定是否對真正的問題作出回答。同時,這些問題也會把他限制在對或不對之中。有些人因為要迎合詢問員,因為沒有聽懂問題或不敢不同意而傾向于詢問人員的觀點,此時的同意并不意味著被詢問者在講實話。

誘導性提問或者說提示性提問與錯誤的提問有著同樣的效果,因為它會使被詢問者講出那些并不是他要說的東西。例如“然后他又干了什么?把東西放進口袋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就會使被詢問者作出肯定的回答,因為他不想裝作忘記了或沒有看見。詢問人員應該讓被詢問者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隨意的回答。例如“他把東西怎么處理了?”,被詢問者就可能說他沒有看見,這樣就能避免給詢問員一個虛假的回答。其他這樣的例子還有“然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告訴我他干了一些什么事情?”

應該避免使用快速發(fā)問方法來詢問對方。一些詢問人員認為這種技術能奏效,其實,它只能使被詢問者感到迷惑并引起情緒上的緊張。在一個問題未回答之前又提另一個問題會使態(tài)度勉強的人保留情況,因為沒有讓他把話講完。

間接詢問方法是很多承擔詢問任務的詢問員使用的一種有效的技術。運用這種方法時,可將被詢問者的供述轉換成問題,只要簡單地重復一下對方最后的一句話便可以獲取更多的情況。例如,被詢問者說“我們接著就離開了那幢公寓”,詢問員便重復說“你們離開了那幢公寓?”在運用這種技術時,詢問員不必做出驚訝的表情,只要重復這一句話就能達到不用指引話題而進一步得到調查內容的效果。

當然,直接詢問方法在詢問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理想的做法是等被詢問者把話講完以后再發(fā)問,詢問人員便可利用一些直接的問題來澄清或核實以前的一些說法。

找到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如何等問題的答案是詢問基本要求。

詢問人員進行詢問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詢問員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該是系統(tǒng)發(fā)問中的一部分,這樣才能達到特定的目的。詢問的理想順序是從一般到具體,所以,你應該按照這個原則來組織所有的問題。下面就是在詢問時從一般到具體的一個例子:到目前為止,詢問表明證人卡特最近曾經協(xié)助轉移了一批文物,現(xiàn)在要追究的問題是,①還有誰涉及此事;②一共有多少文物;③誰是盜竊集團的頭目;④文物來自何處;⑤此事發(fā)生的時間;⑥此事發(fā)生的地點。

問:你在什么地方拿到那些文物的?
答:在約翰的家里。
問:哪一個約翰?
答:約翰.韋斯特。
問:約翰.韋斯特住在什么地方?
答:住在第5大街拐彎處的一幢房子里,墻上裝了藍色貼面。
問:當時還有什么人和你在一起?
答:還有科比.詹金斯和威廉.奧古汀斯。
問:科比和威廉參與運送文物了嗎?
答:參與了。我們都去送了。
問:你們把東西送到哪兒去了?
答:送到布雷.弗雷德利家去了。
問:你們帶了多少文物去他家?
答:我?guī)?個口袋。
問:一袋裝多少?
答:大約7、8件。
問:你們每人都帶了4袋去他家?
答:對,但科比只帶了3袋去。
問:約翰.韋斯特也參與送文物了嗎?
答:沒有。他只是把文物交給我們,叫我們替他去送。
等等。

詢問可以依照這個順序繼續(xù)往下進行,直至詢問人員滿意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時為止。為了按照符合邏輯的順序去了解那些尚未掌握的事實,你必須把有關的問題連接起來,首先在腦子里把已經掌握的情況回憶一下,然后再提出一個與前面的事實有著邏輯上聯(lián)系的問題。

當你第一次問到某個物品的數(shù)量時,也許你很難得到精確的答案,但你可以參考這個數(shù)字來確定更加具體的數(shù)量。如果被詢問者說他送去了兩袋文物,這并不一定能講清楚這些文物的數(shù)量,而通過參考這個數(shù)字可以匡算這兩袋文物實際數(shù)量或重量的近似值,你對究竟有多少東西就比較清楚了。在被詢問者的描述和所說的數(shù)量含糊不清或不確定的時候,你可以參考一個標準,把問題和已知的物品進行比較。比如,被詢問者說“約翰身材高大”,如果你對“高大”這個概念比較模糊,你就可以問他“約翰比你高嗎”或“約翰的體重比你重嗎”等問題,這樣一來,被詢問者的陳述就比較具體了。


控制回答技術

這種技術可用來鼓勵被詢問者說出詢問人員想要獲取的情況。例如,為了鼓勵被詢問者承認他了解的某個事實,詢問員說:“我知道送文物時你在場,你能否詳細地談談當時的情況呢?”這比起“送文物時你在場嗎”這種問題來,會為被詢問者承認這一事實提供更大的鼓勵因素。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和此事無關,我肯定你會愿意和我談談這個問題,對嗎?”這種提法和“把你知道的情況告訴我,好嗎”這個問題相比,前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記錄

當被詢問者開始無拘無束地談話時,詢問人員不應該插話。當某人正在敘述事情的經過時,詢問人員要想做完整的記錄肯定要打斷談話,證人就會因此分散注意力,忘掉重點;再說,有些人對詢問人員當面記錄談話內容的做法感到不自在。一般來講,審訊官員必須作一些記錄,但在談話剛開始時,做記錄必須做到既不顯眼而又有選擇。他可以記下姓名、住址及反映整個會談內容的短語,以便核實。然而,最重要的是詢問人員必須仔細聽。被詢問者結束談話時,詢問人員必須核實對方的談話內容,此時,他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提出一些直接的問題,作詳細的記錄。

理想的詢問首先要求詢問人員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詢問者盡可能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使他暢所欲言。詢問人員可以謹慎地提一些間接性的問題,然后再仔細地核實對方的陳述,同時還可以再提一些具體的問題,作詳細的記錄。

詢問人員不應該草率地結束詢問,如用“好了,你可以走了”這種話結束詢問便是不可取的。整個談話應該在禮貌和友好的氣氛中結束。詢問人員可以把談話的內容作一總結,應該明確表示對方的談話很受欣賞,要感謝對方所花費的時間及其合作。在談話時和談話結束以后使用這些禮貌的言辭會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并能促進雙方的進一步合作。

大家見到好東西都多發(fā)點從西祀胡同轉

0

14

分享

| 發(fā)表于 2009-10-2 23:28:11
這個不錯呦
| 發(fā)表于 2010-1-29 21:57:39
好長啊............
| 發(fā)表于 2010-1-29 22:15:00
收了啊  還不錯
| 發(fā)表于 2010-1-30 18:18:39
不錯啊,先收藏了,謝謝LZ啦
| 發(fā)表于 2010-4-10 22:14:19
真夠長的,盡量讀完了
這個很好,真想立刻就試試
162
| 發(fā)表于 2010-4-17 16:04:47
恩恩,很喜歡~謝了樓主!
| 發(fā)表于 2010-4-18 13:47:15
我沉默的時候別人總以為我不答理他..
| 發(fā)表于 2010-4-21 15:27:07
好長啊,慢慢看~~~~~~~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