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回復

血液分析

樓主: 5423 | 查看: 6360 | 回復: 18

查看: 6360|回復: 18

[刑偵法醫] 血液分析

簡潔模式
發表于 2009-10-5 12:34:19
(摘自《滅罪的先鋒·見證》,犯罪研究工作室編改。)

血液的分析是一種最直接的確破案方法, 因為他能確定一個人的身份.

查證
當在犯罪現場發現一個污點時,首要任務是確定這是血,還是一些其他的體液。這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來做,包括當血中的過氧化物酶與血紅蛋白混合時,溶液會改變顏色。另一種普遍使用的測試,是用luminal鎮靜劑噴霧,它能使任何含有血的殘余在黑暗中發光,同時能讓已經洗擦的地方,浮現出血的痕跡。下一步驟是確定血液污點是否屬于人類的。血清學家,即研究血液的人,把標本和測試溶液放入在有凝膠層的玻璃盤上的小穴里,這兩者會向前互相聚集。如果標本是人血,它會容納人的抗原,和在那里兩種溶液會相遇在凝膠層的玻璃盤上,而形成一條顯而易見的鏈子。

測試
決定血跡屬于某個人,要調查其血型。人血包含了超過100種不同的抗原,因此,要測試每一個單一品種,是浪費時間和不切實際的。血清學家改為用一定數量的不同血液測試技術,但最常用和有效率的技術是ABO系統。這個系統也用于決定捐血者和受血者的兼容性。ABO血型系統包含檢查紅血球表面對兩個知名的A和B抗原的兼容性。這個測試是用兩種溶液來做的:一個含有A型抗體,另一個含有B型抗原。第一種含有A型抗體的溶液與A型血混合時,將會凝集成叢。同樣的概念可用于測試B型抗原,當含有B型抗體的溶液將會使含有B型抗原的血液凝集成叢。如果血液在含有A和B抗體的溶液中發生凝集,則該血型是AB。O型血不會凝集其他的血型,因此會被識別,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最后結果,血液組別可標識為+或-圖形,當血液中存在知名的Rh因子(命名于第一個被公認的獼猴之后)時為(+),沒有則(-)。用一種抗體溶解Rh蛋白質,最后得到血型的組別包括:A+、A-、B+、B-、AB+、AB-、O+和O-。

其他的體液
血液不是唯一被血清學家測試的身體分泌的液體。唾液、精液、尿和排泄物等都含有DNA,它們會被拿來與嫌疑人的作比較。在有關強奸的案件里,調查人員需要在藥簽和污點里找出精子,測試確定:它與SAP(精酸磷酸酶)、精胺和維生素B復合體choline等接觸時,會變色。顯微鏡也可用來觀察個別的精子,但這種技術不精確,即使進行了強暴,可能會因為強奸者進行了輸精管切除術或是不育的,在顯微鏡下都找不到精子。然而,血液、精液和尿樣本都含有DNA,它們含量雖少,卻能正確地指證犯罪分子。

1

8

分享

| 發表于 2009-10-5 13:11:19
不怎么看得懂啊!!!!!!
我是不是太笨了?
| 發表于 2009-10-5 15:33:53
Thanks very much

我的元氣又恢復了``
謝謝大家``
| 發表于 2009-10-5 15:42:59
謝了,這個很好
| 發表于 2009-10-5 16:58:45
實際用途不明顯
| 發表于 2009-10-5 19:37:05
血跡檢驗

血跡檢驗,是最常見的法醫物證檢驗之一。它通常可以解決是不是血跡,是人血還是動物血,屬何種血型,是男人血還是女人血,以及出血部位、出血時間和出血量等問題,從而可以為偵查、審判提供重要的線索和依據。法醫物證檢驗,既可以是對人體中抽取的新鮮血液進行的血液檢驗,也可以是對干燥后的血塊或斑痕進行的血跡檢驗。這里我們主要介紹血跡檢驗。
  為了保證檢驗得以順利進行,血跡檢驗通常采取肉眼檢查、須備試驗、確證試驗、種屬試驗、血型測定、性別檢驗和出血部位檢驗等的順序。
  一、肉眼檢查
  肉眼檢查是要發現血跡,觀察其顏色、形態和部位,以便為下一步的檢驗做好準備和打下基礎,并為確定案件性質,分析判斷案情提供幫助。
  在殺人、傷害等暴力性案件中,現場物體上、被害人和罪犯身上都可能留有血跡。一般說來,血跡比較明顯可見,并不難發觀,但有時卻需要仔細檢查尋找才可能發現。
  新鮮血液的顏色為鮮紅色,流出體外后由于血紅蛋白的變化而逐漸變為暗紅色、暗褐色,陳舊或經溫熱過的血跡,呈灰褐色,腐敗血跡呈淡綠色或綠色。血跡如果附著在深色物體上,顏色不明顯。醬油、油漆、果汁、色素染料、被銹等斑跡,其顏色也可與血跡的顏色相似,應注意區別。
  血跡因形成時的條件不同,形狀各異,大致有這么幾種類型:
  1.滴狀血跡
  血液垂直滴落在地面或物體上,形成圓滴狀血跡。其具體形狀又因滴落的高度和運動方向的不同而有區別。如果血液從0.1米以內的高度落下來,血跡邊緣呈完整的圓狀;從0.5米左右的高度落下時,圓點邊緣可有明顯的鋸齒狀;從1米以上商度落下時,圓點邊緣不僅可見鋸齒狀,而且圓點周圍往往有逗點狀或線狀小血滴。如果血液在受傷者行進的或從運動的物體(如車輛)上滴落,血跡呈橢圓形,一端似星芒狀突起,突起的尖端指向運動的方向。
  2.噴濺狀血跡
  動脈血管破裂,由于心臟收縮產生的壓力和動脈血管壁的回縮彈力作用,血液噴射而出,在附近物體上形成狀似驚嘆號的噴濺血滴,其尖端指向噴濺方向。若用鈍器重復打擊而受傷出血,也可形成噴濺血跡,但其大小、形狀不一,分布分散。
  3.流柱狀血跡
  血液從創口流出,沿著身體或其他物體由高向低往下流,形成上薄下厚,上淡下濃的條狀血跡。
  4.擦拭狀血跡
  染有血液的物體或創口與其他物體接觸,并發生移動和摩擦,可以形成面積較大,濃淡不均的擦拭狀血跡。
  5.接觸狀血跡
  染有血液的物體或創口與其他物體接觸,未發生移動或摩擦,可以留下血印痕跡,如血手印、血腳印。接觸狀血跡能反應出染血物體或創口的外表形象特征。
  6.血泊
  血液大量流出,聚集成片,就可以形成血泊。血泊所在地常常就是受傷或被殺的第一現場。
  此外,注意查看血跡遺留的位置和部位,有助于分析被傷殺者受傷時或臨死前的活動情況和當時所處的位置、姿勢。
  二、預備試驗
  該試驗為初步的、試探性的血跡檢驗,目的是為了解決有無血跡存在的可能性。預備試驗方法簡便,靈敏度高,但特異性差。陽性結果,只能證明檢材上有血跡存在的可能性,而不能肯定就是血跡。當然該試驗的陰性結果,可以排除有血跡存在的可能,也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的檢驗了。
  血跡預備試驗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聯苯胺試驗、酚酞試驗、氨基比林試驗、魯米諾發光試驗、紫外線檢查等。
  1.聯苯胺試驗
  本試驗靈敏度極高,只需微量檢材即可進行。試驗時,取少量檢材,放置在白色濾紙或白磁板上,然后依次滴入冰醋酸,聯苯胺無水酒精飽和溶液和3%的過氧化氫各一滴。如果檢材上有血跡存在,就會出現翠藍色反應,但這種反應其他物質也可能出現,并非血跡所特有。因而,該試驗若成陽性反應,只能說明檢材上可能有血跡。
  2.紫外線檢查
  血跡在紫外線照射下呈土棕色反應,因而,利用紫外線進行檢查,可以鑒別有無血跡存在的可能。
  3.酚酞試驗
  與聯苯胺試驗一樣,該試驗的靈敏度也非常高。試驗時,取少量檢材置白磁板上,用蒸餾水浸濕檢材,加還原酚酞試劑和3%過氧化氫各一滴,如是血跡,立即出現紅色。
  4.魯米諾發光試驗
  用魯米諾0.1克,過氧化鈉0.5克,加蒸餾水100毫升配制試劑。試驗時將所配試劑裝入玻璃噴霧器內,在暗室內或夜晚對檢材進行噴射。如為血跡,就會呈現出明顯的青白色發光現象。這一反應,也不具有特異性。
  三、確證試驗
  經過預備試驗,如果檢材呈陽性反應,說明有血跡存在的可能性,需進一步進行確證試驗,以明確是不是血跡。與預備試驗相反,確證試驗特異性強,但靈敏度較低,如果檢材條件差,如經日曬雨淋、混有雜質或已腐敗的血跡,則難以出現陽性反應。因而確證試驗的陽性結果可以肯定為血跡,陰性結果卻不能完全排除血跡存在的可能性。
  確證試驗的方法也很多,如血色原結晶試驗、氯化血紅紫結晶試驗和光譜檢查等。
  1.血色原結晶試驗
  血跡中的血紅蛋白,在堿性溶液中分解成正鐵血鐵素和變性珠蛋白,再與還原劑作用,正鐵血紅素還原成血紅素,與變性珠蛋白或者其他含氮化合物結合可生成血色原結晶。根據這一原理進行試驗,利用血色原結晶出現情況就可以確定是否血跡。試驗時,先用10%氫氧化鈉水溶液3毫升,吡啶3毫升和30%葡萄糖水溶液l0毫升混合配制成試劑。取少量檢材,置于載玻片上,加所配試劑1—2滴,蓋上蓋玻片,梢加熱至冒小氣泡,冷卻后鏡檢。如為血跡,可出現櫻紅色針狀、菊花狀或星狀血色原結晶。
  2.氯化血紅素結晶試驗
  血液中血紅蛋白用酸作用破壞球蛋白,生成正鐵血紅素,與冰醋酸、氯化鈉作用,則生成游離氯,正鐵血紅素與游離氯作用生成褐色菱形氯化血紅素結晶。根據達一原理,試驗時,先用10%氯化鈉溶液2毫升,冰醋酸10毫升和無水酒精5毫升配制試劑,取檢材少許,置于載玻片上,加試劑1—2滴,蓋上蓋玻片,稍加熱,待冷卻后鏡檢。如系血跡,可見到褐色菱形結晶。
  3.光譜檢查
  日光通過有色液體時,其中某種波長的光線被吸收,在光譜上出現條狀陰影的吸收線。血跡中血紅蛋白及其衍生物均為有色物質,有很強的選擇吸收光譜的性能,具有特定的吸收線。根據這一特性,用顯微分光鏡檢查,可以鑒別是否血跡。光譜檢查,靈敏度高,簡便易行。
  四、種屬試驗
  經過預備試驗和確證試驗確定為血跡后,還需要鑒別其種屬,確定是人血還是動物血。
  血跡種屬試驗的方法也很多,如沉淀反應、瓊脂擴散試驗、對流電泳試驗、抗人球蛋白消耗試驗、纖維蛋白板試驗、膠乳顆粒凝集試驗和紅細胞凝集試驗等。
  1.沉淀反應
  人和各種動物的蛋白質都具有種屬特異性,將種屬不同的蛋白質分別注射入家兔體內,在家免的血清中就會產生對所注射的蛋白質起特異反應的物質。這種物質再與相應的蛋白質作用,就會發生沉淀反應,出現白色沉淀環。通常我們把血清中這種起特異反應的物質叫著抗體,把注入的蛋白質叫作抗原,能與抗原發生沉淀反應的抗體血清叫免疫血清或沉淀素血清。免疫血清中的抗體只與相應的抗原發生沉淀反應。例如,注入人體蛋白質獲得的抗人免疫血清,只與人體蛋白質發生沉淀反應,而不與動物蛋白質發生沉淀反應。同樣,注入某類動物(如豬、牛、羊等)蛋白質獲得的抗該類動物免疫血清,也只與該類動物蛋白質發生沉淀反應,而不與人或其他動物的蛋白質發失沉淀反應。
  根據這一現象,我們就可以通過制取免疫血清來鑒別血跡的種屬。試驗時,將檢材浸出液與抗人免疫血清重疊,如果呈陽性反應,即在檢材浸出液與抗人免疫血清之間的接觸面上生成白色沉淀環,便可證明是人血。同樣要確定檢材是何種動物的血跡,就用各種抗動物免疫血清與檢材浸出液相作用,看是否發生沉淀反應,以此來推斷種屬。
  2.瓊脂擴散試驗
  試驗時,先用瓊脂在玻璃板上制成瓊脂板,在瓊脂板中央打一小洞,距此洞周圍1.5厘米處,再打上數個小孔。將檢材浸出液注入中央洞穴內,再在周圍小孔內分別注入抗人免疫血清和對照液。如是人血,則盛有檢材浸出液和抗人血清的兩洞孔之間,經過擴散就會形成一條白色沉淀帶。
  五、血型測定
  測定血型是血跡檢驗中最主要的檢驗項目之一,人體血液中含有各種血型物質,可以用來測定血型。法醫實踐中,如前所述,血型種類很多,目前最常進行的是ABO系統血型和MN系統血型的測定。
  1.ABO系統血型的測定
  紅細胞中抗原(凝集原)與血清中相應的抗體(凝集素)結合,如A抗原和抗A抗體相結合,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反應,凝集成塊狀或顆粒狀。根據這種凝集反應就可以判定血型。例如,用預先制備的抗A、抗B標準血清,分別與檢材稀釋液結合,如果檢材與抗A血清結合后紅細胞發生凝集,而與抗B血清結合后,紅細胞不發生凝集,即可證明檢材紅細胞中含有A凝集原,檢材為A型血;如果與抗A血清結合后紅細胞不發生凝集,與抗B血清結合后,紅細胞發生凝集,說明檢材紅細胞中含有B凝集原,檢材為B型血;如果分別與抗A、抗B血清結合后,紅細胞都發生凝集反應,說明檢材紅細胞中含有A、B兩種凝集原,檢材為AB型血;如果與抗A、抗B血清結合后,紅細胞都不發生凝集,說明檢材紅細胞不含A、B凝集原,檢材則為O型血。
  血跡ABO系統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凝集素檢驗法,即通過檢驗血跡中有無抗A、抗B凝集素來確定血型。另一種叫凝集原檢驗法,即通過檢驗血跡中有無A、B凝集原來測定血型。
  (1)凝集素檢驗法:將檢材分為兩等份,分別置于栽玻片上的A、B兩端。用0.1%的A型紅細胞懸液1滴滴在A端檢材上,用0.1%B型紅細胞懸液1滴滴在B端檢材上,蓋上蓋玻片。再鏡檢看有無紅細胞凝集反應。如果A端檢材出現紅細胞凝集反應,證明檢材中有抗A凝集素,檢材可判定為B型血跡;B端檢材出現紅細胞凝集反應,說明檢材中有抗B凝集素,檢材可判定為A型血跡;如果A、B兩端均凝集,證明檢材中含有抗A、抗B兩種凝集素,檢材為O型血跡;如果A、B兩端均不發生凝集,表明檢材中無凝集素或者已被破壞而無法檢出,檢材或者為AB型血跡,或者無法判定。
  凝集素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破壞,因此,該檢驗法只適用于血液和新鮮血跡的血型測定。
  (2)凝集原檢驗法:它是通過驗凝集原的有無來測定血型的一種方法。由于凝集原保存時間輕長,一般不易破壞,因此,要測定陳舊血跡的血型,可用凝集原檢驗法。這一檢驗通常采用吸收試驗、熱解離試驗和混合凝集試驗三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吸收試驗:紅細胞凝集原與血清中相應的凝集素相結合時,前者能使后者被吸收而減少或者消失。如A凝集原吸收坑A凝集素,B凝集原吸收抗B凝集素。但是,這種吸收只能是相應的凝集原與凝集素之向的吸收,而不能在不同的凝集原和凝集索之間吸收。如A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B凝集素,B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A凝集素。根據這種吸收現象,可以測知檢材的血型。
  試驗時,將檢材一分為二,分別浸泡在抗A、抗B標準血清中,讓檢材與血清充分結合后,將浸泡液稀釋,再分別加入A型、B型紅細胞懸液去探測稀釋液中有無抗A、抗B凝集素存在,是否已被撿材凝集原吸收而消失。檢材被抗A凝集素血清浸泡稀釋后,再加入A型紅細胞懸液,如果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說明抗A凝集素沒有被撿材吸收,檢材中無A凝集原,因而檢材不是A型血;如果紅細胞不發生凝集,說明抗A凝集素已被檢材吸收,檢材中有A凝集原,因而檢材可判定為A型血跡。余此可以類推,吸收試驗結果可靠,但所需時間較長,檢材需要量較大,不宜用作微量血跡的檢驗。
  第二、熱解離試驗:試驗時,讓血跡中凝集原分別與抗A、抗B血清中的凝集素結合后,清除未被吸收的凝集素,加熱至55~56℃,被吸收的凝集素又可解離出來。再加入A、B型紅細胞懸液,觀察有無凝集反應。如果加入A型紅細胞懸液而發生凝集反應,說明檢材中含有A凝集原,血型為A型。加入B型紅細胞懸液而發生凝集者,說明檢材中含B凝集原,血型為B型。均凝集者,說明檢材中含A、B兩種凝集原血型為AB型。均不凝集者,證明檢材中不含A、B凝集原,血型為O型。
  該試驗靈敏、迅速,所需檢材量少,但技術條件要求高,操作規程嚴格。
  第三、混合凝集試驗:本試驗采用雙重結合的辦法,讓檢材中凝集原與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充分結合后,清除游離血清,再加入相應的A型、B型紅細胞懸液,則懸液中的紅細胞與已結合的抗A、抗B血清重新結合,出現紅細胞凝集或吸附反應。如果加入的是抗A血清和A型紅細胞懸液,檢材出現這種反應,說明檢材為A型血跡。如果加入的是抗B血清和B型紅細胞懸液,出現這一反應,說明檢樹為B型血跡。而無論加入抗A血清和A型紅細胞懸液,還是加入抗B血清和B型紅細胞懸液,都出現這一反應,檢材為AB型血跡。都不出現反應,檢材為O型血跡。
  2.血跡MN系統的血型檢驗
  血型測定,一般先進行ABO系統血型測定,再進行MN系統血型測定。MN血型測定的方法與ABO血型測定的方法基本相同。先制備抗M、抗N血清,檢驗時,用抗M、抗N血清分別浸泡檢材,再將浸泡液稀釋,根據稀釋液中抗M、抗N抗體被吸收的情況來測定血型。如果抗M抗體被吸收而消失,說明檢材中有M凝集原,檢材為M型血跡,若抗N抗體被吸收,檢材為N型血跡。都被吸收,檢材為MN型血跡。
  六、血跡的性別檢驗
  人類細胞核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有一對為性染色體。正常女燭的性染色體為XX,正常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根據性染色體的這種差異,可以區分性別。血液白細胞核內存在有性染色質,根據檢材中X、Y染色質的檢出率,可以判定檢材是女人血跡還是男人血跡。
  血跡性別檢驗的方法,主要有兩種:X染色質檢出法和Y染色質檢出法。其中以Y染色質檢出法或兩種并用法獲得的檢驗結果較為可靠。
  血跡檢驗除以上六個方面的項目外,有時根據案情需要,還須對出血部位、血跡新舊程度和出血量等進行檢驗和判斷。
| 發表于 2009-10-5 19:59:29
這些都太專業了,而且單獨拿出來看沒什么太大的實用性。
LZ不妨將其通俗化點,比如在沒有專業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檢驗出被擦拭過的血跡。
| 發表于 2009-10-5 21:27:21
  6#  nanoc
這不錯
| 發表于 2009-10-6 17:45:54
非常專業的東西,..
看了不太懂
| 發表于 2009-12-30 23:53:07
血跡檢驗,實用!
返回版塊
12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