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alamixi
一、
有個稍微特殊的點事先提及一下,評審作品時我會先用電腦網(wǎng)頁閱讀,如果難以閱讀我會切換至手機屏幕。 本次賽事大概有兩篇作品能夠用電腦端閱讀完畢并且較為成功的是第九篇《虱子、魔法石、愛》與第十四篇《登記員的美學研究》 其余的不是作品較為差勁,就是只能讓其切換至手機屏幕來閱讀。 而本篇文章,則是后者,無法順暢,完美的用電腦網(wǎng)頁專心閱讀。 問題在與【排版】與【內容】兩者參半。 本篇文章是番外,我不知道正篇是什么,作者也不能要求任何人都知道正篇是什么。 作為長篇,最重要的是吸引讀者看下去,很遺憾這篇的開頭實在沒有吸引力。 除了整體是網(wǎng)文風格,之后的內容也只有戰(zhàn)斗,戰(zhàn)斗,戰(zhàn)斗。 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在解說與戰(zhàn)斗情節(jié),作者寫的津津有味,煞有其事。而在場外劇情時仿佛暴露了缺點般,大部分都是以對話帶過,描述以及環(huán)境渲染是非常少的。 場外情節(jié)大致感覺是,單純點出誰在哪里,然后開始A說一句B說一句直到結束。 其實戰(zhàn)斗情節(jié)也大同小異,仔細觀察的話,僅僅只是將人物對話轉換成了描述與戰(zhàn)斗描述,解說等。 所以這篇文章觀感則是自說自話并且快節(jié)奏的高級版,這里的高級指得是字數(shù)。 不過作品的構思設定可以,緊湊的劇情帶給人帶來了一定的緊張和期待感,閱讀下來由于排版原因有著不太良好的觀感——但也僅僅是【排版】的原因。在我看來,作品在思想深度,角色的塑造又或者其他方面還可以更進一步,只可惜并沒有做到。 文筆略顯老成實質整體在水準線之下,有可能作者無法突破某個關鍵地方,導致出現(xiàn)瓶頸,前進時有著一堵墻壁擋著而不自知。 關于墻壁,那便是如果作者努力跨越矮小坡道后卻沒有更加盡力跨越更高更厚的墻壁是無法繼續(xù)進步,增強自身能力,這樣的事情就很遺憾。 表現(xiàn)力不是很足,很多需要文筆雕琢的地方展現(xiàn)出來的效果很一般。 作者的思路看起來應該也還算清晰,只是真正體現(xiàn)在故事里,除了解說就是戰(zhàn)斗,讓人看得有些審美疲勞,最后會漸漸地感覺枯燥乏味,難以體會到樂趣。 雖說整體節(jié)奏很快,但卻沒有將吸引讀者的內容快速呈現(xiàn)出來。實際上行文很流暢,題材也比較容易吸引人,但內容設計沒有做好,趣味性偏低,即使閱讀體驗比較好但也無法繼續(xù)維系讀者,這就很令人遺憾。 本篇文章的模式更適合漫畫,電視節(jié)目,例如動畫來做表現(xiàn)。 這里采用胡卡夫卡曾評價過一篇文章里的建議,我覺得說的不錯,想想也挺適合這篇文章。 同樣我在那篇文章里也提過相同的建議,也同樣適用此處。 其實小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水字數(shù)】 【所謂水字數(shù),即在作品上加上一些對劇情的發(fā)展無用,但可以豐富人物性格,世界觀,作品氛圍的一種手法。對于水字數(shù)重要的其實是發(fā)散思維,即根據(jù)視角人物看見的什么,你可以根據(jù)此延伸出什么,以此豐富作品】這是胡卡夫卡說的。 【多寫些對劇情毫無推動只是飽滿文章的字句】這是我說的。 而本篇文章則沒有領會到這一點,節(jié)奏如同漫畫與動畫。 由于平臺差距,別人的畫面感是直接呈現(xiàn)的,而小說則是比較繁瑣,需要寫的地方反而是畫面以外的事情。 長篇大論的小說改編成漫畫,電視節(jié)目,動畫之類的平臺作品,也許只夠一小部分話數(shù)和集數(shù)。 內容與長度的比例從大至小排序大概是小說,漫畫,電視節(jié)目(包括動畫,電視劇) 大致意思是,小說內容最多,改成漫畫則會少許多,漫畫改成電視節(jié)目之類的還會更少。 除了平臺可以直接提供畫面視覺,另外改編時會刪減沒必要的地方,例如心理描寫,角色的絮絮念,環(huán)境觀感,以及某些不適合的情節(jié)等等。 雖說改編時會刪減,但存在于小說里卻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改編,作者創(chuàng)造漫畫與劇本時,也是不需要以上這些。 但創(chuàng)造小說時則不同,如果腦海中有過畫面,建議最好不要直接以那種可以直接提供畫面視覺的平臺來做對比,和太過一致,要更傾斜于寫小說。 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多寫點廢話,即便對劇情發(fā)展沒有絲毫用處。 人物過多掌控不良永遠是弊端,但在其他地方補齊了缺點。也正因為人物過多的原因,不怎么好一個一個點出來,總的來說便是中規(guī)中矩,沒有缺點,沒有優(yōu)點。 弊端便是多角色掌控不良。 字數(shù)蓋過了寫作技巧的好壞,不怎么好衡量。 這里講的字數(shù)并不是說本篇文章的字數(shù)過多,而是與其他賽事文章相比,是過多的。 所以在寫作技巧方面無法完全進行對比,便拋開技巧這個點來談。 在這里接觸過最多而且問題比較明顯的寫法則是胡卡夫卡那樣的,指得是他以前寫的東西總是無頭無尾,也缺少核心故事性,但如果他能夠將一篇完整寫出來時。 就我而言如果根據(jù)質量來講,他寫的更偏向出版作一些,而這篇文章則是不入流。 讓出版社來選擇的話,我覺得也是會選擇他寫的【在胡卡夫卡能夠寫完整的前提下】而不是《惡性競爭》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惡性競爭》整體風格與內容是常見的網(wǎng)絡文學小說且內容平庸,而胡卡夫卡幾乎全然是在模仿名作家的出版作,這里請自動忽略國內作品。 拋去完整性,其實我對胡卡夫卡寫的東西評價還是比較高的,但文章的形式如果不正確,那也構不成小說。 無法成為小說的文章,自然也無法得到他人的欣賞。 當然,國內有很多出版的網(wǎng)絡文學,但是別人字數(shù)不夸張的說百萬起步,收尾時的字數(shù)長得可怕,質量也顯而易見了。 這里并不是說網(wǎng)絡文學有多差,畢竟讀者群體都不一樣。 網(wǎng)絡小說的讀者小到兒童大到滿頭白發(fā)的老頭,我都見過。受歡迎是沒錯,因為閱讀門檻低,內容看的也爽,也就是爽文。 不過拿其與正式的出版作相對比,我敢說質量相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國外例如日本也有網(wǎng)絡連載并長篇大論而博得出版的輕小說,但大部分輕小說還是參加賽事獲得正式評價成為大賞作才能夠出版。 而網(wǎng)絡小說首先是字數(shù),然后人氣,才是質量。這里的質量分為【單純是爽文】與【文章整體質量】 所以,給作者的建議就是,要不寫千百萬的網(wǎng)絡文學,要不就寫精煉的出版作。 最后便是認清自己的能力與喜好,選擇適合的路。 此評審只適用本篇文章,并不代表作者所有的能力。 感謝參與本次大賽。 ——《惡性競爭·番外篇》評委【大早黑葉】 二、
這是一部中篇小說,而且還沒有完結,只是劇情暫時告一段落。整體閱讀體驗來看,是很不錯的,作者選材極佳,將近年因為節(jié)目再次回到大眾目光下的機器大戰(zhàn)類賽事帶去了一個未來世界。如同電競一般、這種龐大觀看量的賽事的背后,往往也是權力和欲望的角逐。 雖然算是偏向科幻,但作者選擇描寫并不算久遠的未來,是個明智的決定,沒有過于天馬行空的飛躍、人類滅亡之浩劫。作者還是在現(xiàn)有的機器人比賽和高科技商業(yè)競爭的現(xiàn)實上,構建了一個可信的、真實的未來,光是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寫科幻需要的成熟,而不是為了要爽要酷便讓想象力如野馬脫韁。 我知道作者本身的興趣就是在于科技與工程、更是會進行所需的研究與學習,因此把這個題材駕馭的很好,運用的術語趨向專業(yè)且不故意刁鉆冷門,讓我對于這個世界觀和設定深信不疑,沉浸其中。 文筆整體流暢,不然我是不可能讀下去這么大一篇文字的。 對于機器人打斗的場景描寫很精彩,就算不了解或根本沒看過這類比賽的讀者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打斗場面的節(jié)奏和起伏都把握的特別好,張弛有度,讓人意猶未盡。雖然還是有一些過強的玩家和機器人,一己之力可以神乎其技地無視戰(zhàn)略和局勢上的劣勢,但還是避免落入爽文的俗套。 畢竟作者對于每個玩家的操作描寫的細致入微,就算是神乎其技,也是讀者能夠全程了解、不得不嘆服。 人物塑造我覺得可圈可點,一開始不停歇地出現(xiàn)各種人物,確實會讓一些讀者勸退。而且加上故事需要,還得把玩家、機器、工程師都對上號,是很混亂的。不過后面幾乎每個人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背景故事,也嘗試給予每個人性格特點,這個問題就開始得到緩解。 我看了兩遍后,其實對于所有角色都有了一定的印象,有好有壞,但每個人都是多面復雜的,沒有一定的正義邪惡。我覺得這也是值得很多人學習的。 我覺得這個作品最大的亮點就應該在于人,每個隊伍似乎也各自反映了人性的某一面、或代表了某一群體,還是值得品味的。但可惜我覺得野心太大,目前這個篇幅,畢竟也三四場比賽的詳盡描寫,用來推進劇情、刻畫人物的部分其實說長也不長。作者想要給每個角色都添加色彩,確實是有些吃力不討好,我覺得目前是每個角色都稍微著色了,但并沒有一個角色是極為鮮明和飽滿的。 因此我也期待下半部分的作品能帶給我們更多。 目前文中的邏輯推理部分我覺得是優(yōu)秀的,至少誰是內鬼透露顏色這個邏輯鏈十分干凈。佳華妻子坐標我是絕對想不出來的,想不到想不到。有精彩推理,對我來說是加分項。 我因為之前看過了所有的《惡性競爭》系列,因此對于軍舟、橙望、綠眼、墨綠的出現(xiàn)并無困惑或詫異。但我也因此無法客觀判斷半路殺進來的軍舟會不會對不了解的讀者不友好。望斟酌。 在佳華表現(xiàn)失常和無雙作弊的疑云被破解之后,其實我覺得兩場大對決的劇情就有點拖沓和無關緊要了,但畢竟也是作者需要,介紹了八一和黑洞這兩個隊伍,后面才有更多的劇情發(fā)展空間。但若把目前的文章當作一個完整的作品,那么就是節(jié)奏和劇情安排的問題,軍舟等人的推理、狀況連連的八進四比賽在我看來是文中的高潮和精彩之處,所以后面還有很長篇幅,雖然還是會看下去,就是有些疲憊了。 沒辦法,我們只看截止日期前作者提交的作品。 還有一個比較主觀的看法:作為網(wǎng)絡連載小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框架和風格上還是和出版小說有一些差距,其實作者能駕馭如此篇幅,可以開始認真考慮。我覺得看得很爽,很精彩,但總體上來說還沒能找到觸動我或讓我深思的情節(jié)或主題。 其它: 花自凋零性能排名第二,后面卻說它哪方面都不突出。有點奇怪,而且似乎和我對于刺客的認知不太一樣,文中甚至說刺客機器人近戰(zhàn)和速度也不是最突出的。 小期待,我覺得目前的角色似乎都是熱愛機器人賽事,要是來個其實不理會什么熱血啊夢想啊的反派會很有趣。就是個天才,其實沒什么熱枕,但就是喜歡虐人或者單純?yōu)榱隋X勢。 作弊哪一點還是有點存疑,既然是全場沙塵暴,為什么就能看到觀眾手勢或暗語? 以上,期待作者更精彩的作品。 ——《惡性競爭·番外篇》評委【Vt超新星】 三、
一個不太有趣的故事。 令咱很困惑的是這篇文章只是上半節(jié),有上自然有下,上看完了卻沒看到下,為什么? 大概是時間問題嗎,咱不清楚。 作者也說了新出現(xiàn)的人物會在下半節(jié)中出現(xiàn),但身為評委自然只能按照看到的評分。 角色方面作者花費了很多筆墨,某些地方收獲了成效,某些地方徒添尷尬,重要的是,花費在配角身上的筆墨是比主角團隊更加多的,或許作者讓這些主角過去的故事壓軸到下半節(jié)了吧,但光看上半節(jié),咱的觀感是不平衡的。 有種主角團隊可有可無的感覺,他們憑什么成為主角?魅力值分明普遍不如配角高,看完之后對主角團隊記憶深度還不如黑洞或綠地。 配角方面老實講,同樣不能讓人滿意,咱覺得主要原因大概是出場人物有點多了。 作者給配角安排一個名號,安排一場戰(zhàn)斗,而所有的塑造都壓在其中,到關鍵時候就按下回憶開關,這樣編排也并非不行,但作者給他們設置的起點又太高了,一上來就是八強四強,都是拿過冠軍的隊伍多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就壓縮在一場比賽中,而所謂粉絲的存在又調和了負面情緒。 【輸了?哦,那就輸了吧,反正還有下一場,你們那么強還有粉絲,輸了怕什么】 嗯……于是乎背景和角色的回憶無法互相錦上添花,比起百萬富翁賺到千萬,讀者大概更愿意看白手起家賺到百萬。 而故事安排的問題也很大,通篇看下來……幾乎沒有一處地方讓人揪心,不一定是悲傷,看完全文咱幾乎沒有什么情緒,咱覺得問題在于本文的起承轉合方面有點問題。 起是有的,但起之后,全篇進度一直按照一個節(jié)奏,不急不緩的行進,整篇文章始終處于承這部分,既沒有轉也沒有合,一些事情沒必要寫很細,一些地方也沒必要寫太含糊,沒有什么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沒有什么沖突,沒有什么高潮。這方面純靠兩個解說員大呼小叫【當事人都那么寵辱不驚你那么激動干啥】我的想法就是這樣,每個人居然都如此聰明,沒有蠢人來反襯一下,最笨的人居然還是把控氛圍的解說員(且這解說員也沒解說太多東西)。 結尾因為只是上篇的結尾,給人的感覺根本不像一篇文章的正式結束,而是文到一半的小打小鬧,在我看來是極度草率的就結束了,而比賽甚至都沒有比完……shala也不用太在意評價,畢竟這并非是真正的結束,如果補充了下半節(jié),一些問題自然而然就沒了。 題材方面,我本身并不喜歡機戰(zhàn)這種題材,并不是討厭,而是完全不感興趣,偶爾看看變形金剛什么的也只沖著特效。 因此,這篇文章一開始就讓咱覺得很乏味,機戰(zhàn)?而且直接上來就是八強四強爭決賽? 嗯……那么這篇文的看點何在呢。 科幻?本文的核心設定只是機器人這種老梗都很難算上的梗。 推理?只是浮于表面的元素,咱看來甚至沒有編排這部分劇情的意義。 斗智?斗智說到底是展示角色天才的一面和作者特殊的腦回路,讀者的體驗也更傾向于代入自身看看能不能尋找破除困境的方法,事實上確實有出乎預料的想法,但這其實大部分是建立在作者并沒有講清楚一些東西的情況下才成立的,比如修復機身的時間,或是一些限制。 電競?全職講電競并非是真把重點放在電競,作為網(wǎng)文,它抓住的仍舊是讀者的【爽感】把賣點放在裝逼上,讓讀者無中生有了一波榮譽感。 但本文……并沒有這些東西,他們之間的信任沒多講,曾經的輝煌之類的沒多講,絕境的情景也沒有怎么渲染,每個人都胸有成竹的樣子。而是把篇幅給了斗智……而斗智的問題如上,穩(wěn)扎穩(wěn)打,沒問題,但也沒趣味。 這幾個元素的綜合,讓這篇文看起來有些四不像。 寫作技巧的問題其實和故事是交錯的,起承轉合,輕重緩急都有這方面的問題。 再提一個閱讀觀感的細節(jié),原文如下: 【是我會將計就計。如果郝劍這么想的話,那么他設下這個局的目的便是將計就計,再就計。“沉思幾秒后,程川說,“他們應該知道了我們將計就計。】 【兩個人在隊伍接觸前就不斷地將計就計】 【郝劍以一個最平常的誘導為引子,設計了將計就計,在將計就計,再就計】 這樣直接看一遍應該會有感覺吧,將計就計這個詞在短短的篇幅里出現(xiàn)次數(shù)多了,閱讀觀感自然會別扭,而且這個詞也并非不可替代,請君入甕反將一軍什么的都可以替上。 再【細東早已習慣了這個場景,開始給觀眾們慢慢分析:“你看啊,橙星擁有機器人競技歷史上最輝煌的選手程川,和聯(lián)盟中的第一刺客也是第一美女程蕊,這對兄妹身邊還有全明星劍客黃少華,富有經驗的老將佳華和狙擊手李明。排名前十的機器人中,橙星戰(zhàn)隊擁有2輛。這難道還不足以拿下冠軍嗎?” 細東的如數(shù)家珍頓時讓現(xiàn)場綠地隊粉絲噓聲四起。 一旁的張佳平提醒道:“排名前十的機器人綠地戰(zhàn)隊可擁有4輛呢……而且就算是黑洞戰(zhàn)隊,也擁有2輛。” “咳咳,”細東一時語塞,“現(xiàn)在談論冠軍歸屬還為時過早,讓我們拭目以待。”】 某個方面講,作者懂得迂回,而懂得了迂回,文章看起來也就不會是流水賬平鋪直敘了,但建立在這之上的卻是不自然,作者通過這個分析供出了【機器人排行】這個設定與各自的厲害的機器人數(shù)量,但也如文中的張佳平吐槽一樣,別的戰(zhàn)隊的數(shù)量并不弱于橙望,或許也能體現(xiàn)細東的細節(jié),但我看到的是這個分析的不自然之處。 【排名前十的機器人中,橙星戰(zhàn)隊擁有2輛。這難道還不足以拿下冠軍嗎?】 把這句話放在分析里,實在顯得太刻意了。 這樣語句的迂回引出,可以變得更自然,不影響文中角色的正常發(fā)言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之前在別的文章評價里提到過的,咱完全反對通過上帝視角,毫無推動作用的給信息。 在第三節(jié)各司其職中,作者直接把角色的模板講出來【XXX,XXX歲,擅長XXX,機甲XXX】 如果只是一個新登場的人物還好說,但作者卻來了一個隊伍。 看似能方便讀者的記憶,其實這也導致了角色徹底淪為一個符號,作者還沒開始塑造角色,就強塞給讀者一個角色形象,這實際上是在消磨讀者的閱讀體驗,角色的生命力,也在一定層面顯示出了作者的寫作水平,一篇好的文章,不需要額外說明,固然一些文章適合門檻化,進行補充情有可原,但本文的核心設計并沒有那么硬,這種上帝視角的強塞在咱個人看來,還是盡量減少為好) ——《惡性競爭·番外篇》評委【王詡】四、
網(wǎng)文風、有一定文字功底、性格塑造有些模板化、套路化的比賽。 關于角色塑造,可以明顯看出作者有意識地豐富一個角色的兩面性,盡量讓一個角色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這點值得肯定。 可惜深度不足,過于標簽化。 簡單來說,可以代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現(xiàn)實里,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并沒有那么地分明。去掉名字這個標簽,所有人都差不多。而小說中則會將某個人的性格推向某一個極端,即所謂標簽化。這就會導致失真與文章的廉價感。 我一直覺得,無論某個角色說了什么,作者寫了什么,都不如他做了什么更能把一個角色立起來。尤其當面臨某些重大抉擇的時候,這不僅是文章的轉折點,也是塑造角色的關鍵點。 總體來說作者使用了群像的寫法。 人物的視角是游移的,上帝視角的痕跡很重,而介紹歷史時也沒有歷史的厚重感。 關于故事框架,大致可以理解為“講述故事的方式” 作者沒有構建故事結構的具體意識,然而實際上故事結構決定了讀者的視野。 你希望讀者看到什么?你希望在讀者心中,這個故事以怎么樣的方式呈現(xiàn)?這都是故事結構。 作者清楚自己的題材是什么,這已經比一般作者強了。 明確題材其實就是選擇自己的讀者群,在茫茫書海中,讀者如何尋找喜歡的書籍?題材就是選擇的方向之一。 其實競技類的題材,講究的都是代入感。如果你令讀者喜歡上了某個戰(zhàn)隊,你就成功了。可惜在我看來,作者仍未做到。 劇情方面,有種為了反轉而反轉的感覺。 “先抑后揚”的痕跡過于重了。 如何做到自然地反轉?首先要了解所有劇情的基礎都是人物,是人物做出選擇而不是作者做出選擇。 這一點的話,安利喬·阿克羅比的《第一律法》其劇情反轉之所以不會令讀者感到違和,是因為作者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與劇情上的鋪墊。 作者的智斗頗有種機械降神的感覺,如果在前面加點鋪墊就會好一些。 前文已經說了,作者的文字有種網(wǎng)文的廉價感。 這里并不是鄙視網(wǎng)文,網(wǎng)文作為一種小說載體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簡單來說,大部分網(wǎng)文以通俗易懂,爽作為標簽。 而作者寫的是否就是網(wǎng)文?如果不是,如果作者想寫的是更有深度的作品,那么作者的文字需要再多加打磨。 人物的標簽化上文已經說過,這里不再贅述。 下面說說這種廉價感的其他原因。 ●首先是詞匯問題:文中大量出現(xiàn)“猥瑣流”……懶得找了。總而言之,有些詞匯過于口語化,作者應該學會更書面化的表達。 ●作者應該學會“就事論事”避免像小學作文一樣出現(xiàn)點題一樣的段落,而應該學會讓讀者從這件事去思考。僅僅描述事情本身,盡量不要像講道理一樣將你想告訴的直接塞給讀者。 ●文字的鏡頭感:你可以想象一個攝像頭,屏幕里的畫面就是你的文字,讀者的視線隨著你的文字移動。你是選擇先帶著讀者縱覽全局再著眼于細微處,還是將鏡頭放到某一個人物身上?亦或者放到某一個物件上? 例如一根箭,由某個半蹲在山坡上的箭手射出,橫跨遍布尸體的戰(zhàn)場,地方大將的腦袋被刺了個穿透…… ●缺少細致的描寫:或許是故事篇幅的原因,雖說全文總體的節(jié)奏尚可,可放到細節(jié)里,還是有些趕。人物平時的生活,景物描寫,動作描寫,幾乎沒有的神態(tài)描寫…… ●缺少個人的風格 ●寫得太具體,導致沒有讀者想象的空間。 例子: 張遠持著刀朝妹妹砍去,下一瞬,妹妹的頭顱掉到地板上。 張遠持著刀朝妹妹砍去,妹妹閃躲不及,刀身觸碰到她的頸脖,劃開了頭顱與脖子的聯(lián)系,妹妹的頭顱掉到地板上。 問:哪種寫法留給了讀者想象力? 毫無疑問是第一種。 你品,細品。然后你就懂了。 然后再說說我個人的感受。 實際上,單純作為一名讀者來說,閱讀這本小說的時候并無聊,也有一定的趣味。但是缺少真正可以吸引讀者繼續(xù)閱讀下去的東西。這種東西因人而異,但成功的小說一定會有。我覺得身為作者,還是應該仔細思考,這本小說真正能吸引讀者的是什么?是你小說的有異于其他小說的什么特性,使得讀者選擇你的這本小說,而不是其他的? 最后,我想說寫那么長的小說其實是很需要毅力的一件事情,何況還有那么多繁雜的設定。 這點來說,沙拉很厲害。 ——《惡性競爭·番外篇》評委【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