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淺談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保持沉默的應對策略 ...
回復
淺談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保持沉默的應對策略
樓主:
109974
|
查看:
1472
|
回復:
16
查看:
1472
|
回復:
16
[刑偵法醫]
淺談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保持沉默的應對策略
簡潔模式
109974
發表于 2020-3-2 16:24:46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淺談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保持沉默的應對策略
一、保持沉默型反審訊伎倆的概念和特點
反審訊是審理案件時當事人采取各種手段與審訊人員進行對抗的一種形式,是一場審訊人員與犯罪嫌疑人之間激烈的心理交鋒戰。犯罪嫌疑人為隱瞞犯罪動機、逃避罪責、逃脫懲罰,必然會采取各種手段與偵查人員進行對抗,其中審訊過程便是犯罪嫌疑人對抗偵查人員的關鍵環節,審訊過程中審訊人員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的對立性,預示著犯罪嫌疑人不會輕易地就自己的犯罪事實作出供述。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會運用各種反審訊手段大做文章,以達到逃避或是減輕罪行的目的。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118條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由此可見,我國現今確立的是有限制的沉默權制度,犯罪嫌疑人在與犯罪有關的情節問題上不享有沉默權。
在實際辦案中,保持沉默型反審訊伎倆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審訊時不主動交代案情,不開口說話,以此來對抗審訊人員的訊問,使審訊陷入僵局,達到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使用保持沉默伎倆的犯罪嫌疑人無論審訊人員如何訊問,其心中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就是不開口說話,就算說話也只是敷衍審訊人員的訊問,答非所問,漫不經心,根本不會提供有效的口供。而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為定案的重要證據,主要是通過訊問犯罪嫌疑人而獲得,并且口供也是查明犯罪事實,印證其它證據材料的重要途徑。因此,一些犯罪嫌疑人知道口供的重要作用后,就常常使用保持沉默的方式作為他們的反審訊伎倆,希望通過此種方式達到他們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
二、保持沉默型反審訊伎倆的應對策略
(一)準備充分,意志堅決
這類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訊問時,心理落差很大,害怕罪行敗露而受到懲罰,所以他們的戒備心理很強,在審訊人員沒有足夠證據或是他們心理防線沒有崩潰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如實招供。因此,審訊人員要做好持久戰的充分準備,要在熟悉案情和準確判斷犯罪嫌疑人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客觀、辯證地對待審訊中嫌疑人保持沉默的現象,臨難而不畏難,要有比犯罪嫌疑人更頑強的精神和韌性、耐心,表現出剛正不阿的氣度與堅忍不拔的信心。訊問人員只有堅定這種信念,才能在心理上占據優勢,才能在審訊中不為挫折所氣餒,不為假象所迷惑,才能創造出便于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氣氛。
(二)入情入理,教育感化
訊問人員要抱著挽救他們的思想,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有理。首先,訊問人員要設身處地的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找到促使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動機及客觀因素可能有哪些情況,這之中有沒有可以理解和可以利用的情節。只要訊問人員有了“治病救人”的誠意,心懷讓犯罪嫌疑人回心轉意的誠意,就能夠做到用真誠去打動嫌疑人。哪怕只是點一根煙、倒一杯水、甚至是一次問寒問暖也可能打動犯罪嫌疑人。相反,缺乏誠意的去講大道理、假裝對他的關心、照顧,這些都容易被犯罪嫌疑人感覺到,不但不能起到打動犯罪嫌疑人的作用,反而會被認為是偽善、圈套。其次,要對癥下藥,切忌冷冷而談。訊問人員要實事求是地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因,在指出其犯罪行為是錯誤的、違法的同時,也要理解和同情其所遭遇到的不幸。結合我們現有的政策和法律,客觀公正、通情達理地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教育,并且幫助他分析時勢,表明能夠拯救他的出路只有直面自己的所作作為。這樣不僅僅犯罪嫌疑人容易接受,而且偵查人員也易于得到犯罪嫌疑人的信任。
(三)法律、政策攻心,形勢分析
運用法律、政策去教育被訊問的犯罪嫌疑人,讓其接受訊問人員的指引,爭取獲得從寬處理。具體做法可以對其宣講刑法和刑事訴訟法,闡明從嚴和從寬的有關規定;運用犯罪嫌疑人能耳聞目睹的一些真實案例和真人真事,幫助其分析如實交代與頑固抵抗的利弊,說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形勢,感染犯罪嫌疑人,使其改邪歸正。
(四)慎用證據,一舉突破
對于保持沉默的犯罪嫌疑人,其畏罪心理和僥幸心理一般都非常嚴重。當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占主導心理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地對其打壓,要利用畏罪心理中隱含的“求生”、“求輕”的心理,抓住這個薄弱環節進行突破,促使犯罪嫌疑人考慮:將要受到懲罰的現實是無法逃避的,但是選擇繼續對抗訊問而被從重處罰,還是坦白交代被從輕處罰,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定的時限內,不要錯失良機。當犯罪嫌疑人僥幸心理占主導心理的時候,我們突破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分析犯罪嫌疑人產生僥幸心理的原因。因為犯罪嫌疑人存在賴以拒供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依托后,往往很少考慮這種依托被摧毀以后要如何對抗訊問的問題。因此,偵查人員要在正確分析嫌疑人僥幸心理的關鍵原因的同時,巧妙地使用證據。
(五)利用弱點,趁虛而入
在訊問中,面對犯罪嫌疑人對犯罪情節問題保持沉默,可暫不追訊其罪行,而作一些與案件無關的發問,讓其自由陳述,從中發現他的一些弱點。這些弱點的暴露一般依賴于人在經歷截然相反的極端時所產生的壓力,如主宰和服從、控制和依賴、后果的最大化和最小化。如果審訊人員能夠根據嫌疑人暴露出來的弱點,例如:嫌疑人趨利避害的心理、父母養育之恩、夫妻恩愛之情、兒女撫養之責等對癥下藥,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另外,審訊人員再根據對犯罪嫌疑人的了解和他以往的經歷,將審訊環境與技巧兩者有效結合起來綜合運用,更能夠促使罪犯最終坦白交代。對于環境的利用主要是表現在審訊室的布局上。《審訊與供述》中提到,審訊室不能夠過大,最好是一間狹小且隔音的房間,房間里只放三張椅子和一張桌子,其中兩張椅子給審訊人員,一張椅子給犯罪嫌疑人,墻壁不要有任何的飾品。這樣的布局能夠讓犯罪嫌疑人產生出一種無所遁形、陌生、孤立無援的感覺,從而在審訊過程中不自覺的讓犯罪嫌疑人產生“讓我出去”的一種意識。《審訊與供述》中還建議讓犯罪嫌疑人坐在一張不舒服的椅子上,使他無法觸碰到任何物品,加劇他所感到的不適,誘發他的依賴感。這時審訊人員要盡量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不安全感,假裝與他是站在一方的,并在后續中盡量讓自己表現的更加真誠。例如:審訊人員可以使用一些表示關懷或者友好的肢體語言,在身體上更靠近犯罪嫌疑人一些。這都是為了讓犯罪嫌疑人更加難以從這種局面中脫身,最終讓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線崩潰,誘發嫌疑人心理的不安全感,使得嫌疑人產生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使他們感到痛苦、折磨,因此急于擺脫,壓力越大,越可能只顧擺脫眼前的壓力,而不考慮后果,這時候犯罪嫌疑人就很難不開口了。如果嫌疑人的肢體語言表示出他放棄抵抗——雙手抱頭,雙肘置于膝蓋上,肩膀聳動,那么審訊人員一定要抓住機會引導嫌疑人招供。如果嫌疑人開始向審訊者談及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那么當討論轉到犯罪問題上時,他就很難停下不說了(或開始說謊)。
(六)利用“測謊”技術,加強心理壓力
“測謊”技術是心理測試技術的簡稱,它作為一門現代科學技術,是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借助生理心理測試儀收集、分析受測人對相應問題刺激激發的心理生理反應的指標,最終通過綜合評判被測人與被調查事件是否有關聯的一門應用技術。由心理變化導致生理反應的原理,心理測試技術借助脈搏、血壓、呼吸、皮膚電阻等不受人類中樞神經所控制的生理指標,通過電子儀器記錄這些生理參數的變化,然后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出被測人對所問問題的回答是“誠實”還是“說謊”,從而判斷被測人與所調查案件是否相關。由于心理測試看重的是被測人由問題刺激所產生的客觀生理反應,所以即便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測試仍然可以進行。最終通過測試結論的認定或測試犯罪線索的暴露,犯罪嫌疑人很難再繼續保持沉默。這時,審訊人員就可以打破訊問僵局,加快訊問進展的速度了。
以上內容來自度娘
另外
:如果你覺得你還忘了什么那就麻煩點贊加個收藏吧
14
28
分享
114299
0
|
發表于 2020-3-2 16:26:56
謝謝樓主分享awa
108868
0
|
發表于 2020-3-2 16:29:09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哇,六分鐘打完這么多字,手速六啊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0
|
發表于 2020-3-2 16:31:09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謝謝分享啦!我這就去找個犯人去談談
113949
0
|
發表于 2020-3-2 20:26:40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來了,謝謝樓主( ???? ? ???? )
返回版塊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