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論壇
排行
專題
Collection
學院設施
登錄
加入學院
搜索
本版
用戶
每日簽到
任務中心
勛章中心
發帖際遇
貝殼夢
PassWord
RoseTta
海龜湯之謎
邏輯訓練場
百科學院
推理解題技巧整理
回復
推理解題技巧整理
樓主:
150779
|
查看:
1萬
|
回復:
40
查看:
1萬
|
回復:
40
[推理資料]
推理解題技巧整理
簡潔模式
150779
發表于 2021-3-28 02:16:58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細看之前比賽中大家的作答,不免會發現其實很多朋友的解題思路令人拍案叫絕,但在現行的評委體制下推理得分點就像是一道高高的門檻,把萬千答題人生生的擋在高分的門外,接下來我就來歸納一下我接觸推理以來看到的一些解題思路。供大家討論交流,也可以提出更生僻的解題方法以供更多人知曉:
1、經驗流:嚴格來說這已經不算推理了,但如果從做題的角度講,經驗流的可怕相信評委作者早有領教,最無奈也最郁悶的一種答題人,一道萬字的題目被經驗流選手瞄一眼,多半會答出七七八八,這個經驗流在我的眼中是指那種積累了大量的答題經驗,因為現在的所謂謎題詭計很多都是老套路,基本屬于換湯不換藥的類型,這類選手因為接觸了很多類型的題目所以能一眼洞穿詭計,不經過嚴密思考,從幾個線索中直接套一個結論框架出來。比如幾個題都有被害人、兇器、嫌疑人、密室,條件在差不多的情況下,案件1=案件2=案件3, 同理案件1的詭計在案件2也能夠說得通,如果作者在設置線索的時候不嚴密,很容易在這種類型的選手上栽跟頭,因為無法反駁別人的結論。評價:這個通常需要大量的閱讀經驗,非一般人所能達到,我到現在也沒見過幾個把這種模式運用的十分強悍的,屬于那種遇到常見題型就大神,遇到生僻題型就無語的類型。
2、意識流:相比起上一種,這種可能更符合大眾的胃口。因為連閱讀量都不需要了,全靠猜,但這種跟傳統的瞎猜黨不一樣,可能很多瞎猜黨也不知道有些前輩專注瞎猜三十年,也能超神。以前我是一直討厭那種看完題第一句話就說兇手是誰的類型,但后來看到很多朋友解題的時候都會這樣,我就開始反思這種方法的思維邏輯。通常這類選手的首要前提是找合理點或者找奇葩點,即一道題看完過后先不去縝密思考,而是直接給出一個很大的框架比如誰是兇手、如何殺人,也不仔細去驗證,在此之后只要稍稍驗證一下發現沒矛盾就可以了。按照一般作者的心理,一道題的答案一般都會超出讀者的想象,所以意識流選手一般開始給出幾個大框架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過縝密邏輯思考,經常會有好幾個說法),然后選其中看起來最符合作者思路的,或者說最奇葩的,然后就按照這個框架去仔細驗證,發現無誤后就算搞定。評價:通常能夠準確命中核心,但細節推導不足,而且這種模式應付邏輯類型的題目是硬傷,邏輯類型的題目對經驗素材的比重要求很高,不仔細去衡量一件事物發生的可能性,不斷排除往往會偏離目標。
3、邏輯流:這個不用過多解釋,玩推理的人即使不會也對這種方法或多或少知道一點,不外乎就是幾種思維,注重邏輯關系,不斷分析排除,最后得出結論,流派繁多,也差不多是公認推理解題的正統思維。評價:難度很高的思考方式,對操作者要求比較高,邏輯流如果沒完全掌握邏輯分析的方法,不能清楚的把謎題剖析成肢解尸體那樣,眼是眼,肉是肉,骨頭是骨頭,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節奏,但一旦掌握不管是做題,即使在其他各個領域面對問題也能游刃有余,掌握邏輯的人破解各種類型的題一般都不會出錯。經過無數分析驗證的答案,必然是站得住腳的。缺點是很多人只注重分析一兩個細節,對題目整體邏輯的思維把握略差,很可能注重了細節忽略了全局。
4、框架流:其性質和意識流有點類似,以謎題框架為根本,但意識流是給出數個大框架過后去驗證。而框架流這種是以組合框架為根本,其理論大概是:一道好的謎題其框架基本是相通的,我們暫且把它抽象的設想成一個金字塔吧,不管是兇手還是手法或是動機,都是組成這個金字塔的一部分。在不知道兇手詭計動機具體是什么的情況下,就拿這些小框架組成大框架。比如鬼龍把謎題分成一個個框架,只有答案是這樣的時候框架才合理。關于題目的解法,根本不需要如何思考,只是說這個人在這里不合理,在那里不合理,他是證人角色,他是嫌疑人角色,然后得出結論這個人是如何死掉。但是這不代表不懂邏輯思考,而是用這種方法來得出答案算是非常巧妙的思路,沒有三十年做題經驗估計掌握不了,所以一般人只能把它當做傳說。評價:能夠直接洞穿作者的詭計,但一切以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套用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解決問題怎么能用制造問題時的思路?但是從比賽答題的角度講,這種方法能夠更快更準確得出答案,算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萬一以后出現搶答賽:誰先解出答案來誰贏,那像我這種專注分析的只有跪的份了。
5、動機流:普遍的解題類型,以動機為主,誰有殺人動機則誰是兇手,誰欠了錢不想還誰是兇手。算是比賽這種題目非常普遍的應用形式,因為現在的謎題都講究動機手法樣樣合理,沒動機的殺人不幸福。評價:簡單易掌握,稍微眼尖一點分析一下人物關系看誰嫌疑最大就能很快找出兇手,缺點:習慣動機解題的思維容易形成定式,現在的作者都十分精明,要么來一句動機不作考慮,要么就給出多個動機百般誤導,應用面也不大,而且動機只能找出兇手,還原案件過程這類還是得靠硬功夫,所以只靠動機是得不了高分的。
6、文字流:這種是本人所見過解題思維中最奇葩最學術性最不跟推理沾邊的。要為這種方法的首創者正個名:shamling。目前也沒見過其他人用這種方法的。在眾多的推理思路中,不管是靠什么,他的思維都來源于謎題,不管是框架、邏輯、動機還是意識,謎題總是被某些單位組成的,大多數人認為謎題主要由核心詭計組成,說的也沒錯,可能以為這是謎題最小的組成單位。但是在shamling的理論中,謎題是由最基本的文字組成,一個一個的文字組成了謎題全部,大家都知道中國漢語博大精深,有相當多的同義詞和反義詞,他把一些關鍵詞列出來把文字改了,拆分,重組,建立一個文字模型,比如某一段如果換成同義詞,邏輯通不通順?不通順,為什么必須要這個詞,換成反義詞又會怎樣?一道謎題如果把它的詞全部換成了反義詞或者同義詞會怎樣? 最終通過破解文字字義來解題。評價:這種方法有些創新,但是能不能適用于普遍題型還尚待考證,我記得他以前還寫了一個有關漢語同義詞與反義詞不同的語言詭計,就是為了適應這種思路的。譬如七夕周賽謎題,在千尋的題目中將戴與帶錯別字混淆便出現了不同的意思。
7、詭計流:常見的解題思維,以核心詭計為主。任何一個謎題,如果作者描述不是十分到位,這個題有哪些需要破解的地方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比如這個題一看就是下毒,一看就有個密室,不管是什么題都會有詭計,所以這類選手就注重破解這個。詭計流破解謎題首先要分辨是什么詭計,所以他們對文字描述通常很敏感,多數時候是站在作者角度思考。好的詭計流不管作者怎么描述都能看出是什么樣的詭計,竅門在于讀題的時候對不尋常的描述了然于胸,比如突然出現一段描述肯定有用,思考與詭計類型的相關性。評價:通常能夠準確命中核心,答題中的主要方法,速度較快,與邏輯分庭抗禮,甚至有破解核詭就是破解謎題的說法,缺點在于謎題雖然基本都是由核心詭計組成,但一旦搬到謎題所需要的環境描述容易出現不合理的情況,所以詭計流的答案對謎題的整體解剖往往不足,只對詭計部分有充分見解,而對于那種有多個詭計的謎題如果一個個生硬的破解詭計又會出現邏輯銜接不上。但是在現在的謎題形式和評分體制下,這種方法受眾十分多,有點像現在的應試教育,為了解題而解題,關鍵也是為了取得高分。
8、數據流:比較罕見的解題思路,這個簡單來說就是用數據分析的方法來解析題目。把題目線索量化成數據,大多數時候是用概率學或者統計學的分析方法,但本人數學不精通,所以有沒有其他數學思路我也不知道。大概過程是看到一道題,把答案看成一個集合,這個集合里是由各種小整體組成,每一個子集都是一個整體(跟框架流有點相似),然后通過數據分析思考子集與集合的概率比重。評價:可以幫助邏輯流判斷一種思考方式,擅長邏輯分析的朋友會經常遇到有多種解答不知道選擇哪種的場景,這個時候通過數據分析會知道哪個最靠譜。所以數據流對還原過程這類分析基本沒用,只擅長綜合判斷,適用面僅在于表面上多種可能性并存的題目,一味的去分析某一個細節很容易忽略全局,所以掌握這種方法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應該沒有其他特別有代表性的流派了,從這里開始具體介紹方法
推理謎題的基本定義:
由一個或者多個謎團為核心,以完整公平地給出線索為基礎,以邏輯推導為設計和破解謎團的核心。簡單的說既然是謎題,肯定至少有一個謎團,而解題的核心就是以破解謎團為主。而要破解謎團,就肯定需要作者給出能夠破解的線索,線索要清楚且全面,這就涉及到作者與讀者之間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相對公平的局面,設置線索的時候也是盡量考慮能夠通過邏輯相互推導出一個結論這樣以邏輯為核心的重要元素。而在這三個要素集合為一體形成一個謎題的情況下,它的解答過程就類似于數學應用題或者證明題這種原理,通過生活或者其他實量的直接或者間接應用(比如尸檢情況、一些物理化學常識、生活中普遍的現象之類的),通過邏輯去推導證明一個結論存在的題型。 所以在解答原則中,十分看重證明過程,在任何推理解謎中沒有詳細推理過程只有答案是無法獲得高分的。
然后說主題, 因為網絡現在的推理謎題分支還是比較多,但除了預告函、密碼、暗號,大多數不管是案件、還是非案件、或是生活推理,它們都是以現實(或者非現實)為框架構思的事件謎題。還有很多人喜歡玩的恐推和微推,如果它們的定義是包含了以上介紹的謎題三要素,只是偏重恐怖元素或者只是在篇幅上更加簡短也是可以的。只是現在很多打著恐推和微推旗號,但是偏離了推理謎題創作的基本要素,讀起來就像一則鬼故事。在這里說主要是以下方法僅適用于主流而且正規的謎題,如果脫離了謎題創作要素,所謂的破題思路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當然在介紹做題具體方法時,再多說一個做所有題都離不開的第一要素:讀題。這個不是那么容易能夠做到的,這個讀題,是要求能夠把文中所有的線索看出來,不管是明面上的,還是掩蓋起來的,從沒有見過題都沒看清楚就能完解的人。現在有些朋友做題時不能完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題里一些隱藏線索沒有看出來,當然就不可能做出來。那么讀題是做題的前提,每個人都會,但是掌握的程度不同。一般要看一到兩遍,提高讀題的效率,第一遍的時候所有線索就要保證能夠出來,然后怎么做這道題有哪些切入點就要掌握,寫完答案后再審核一遍基本就可以了。
詭計流主要解答方法及剖析:
1. 詭計流:首先第一個先介紹詭計流的常見解題比較靈巧的方法。因為主流謎題基本都是靠至少一個的核心詭計支撐,破解詭計后,謎團也就基本不攻自破。而詭計的類型,不外乎時間、空間、手法、密室之類的。但萬變不離其宗,詭計的目的是為了遮蓋真相,而且站在謎題三要素的前提下必然有能夠推導出真相的足夠線索,所以只要敢保證把題目所有的線索看出來,解題并不困難。
一、填補法:所謂填補法,是指常見的詭計類型中,事件和線索之間跨度較大時用的一種方法。比如前一段殺人,描述殺人現場的線索說完了,就沒有了,而能夠推導出殺人的前因后果以及決定性線索和兇手之類的線索,都會在離這個事件有一點距離的其他部分隱晦提出。整個謎題的劇情安排和動機安排邏輯上一般是通順的,通常的詭計在整個謎題結構上能造成的效果就是:組成整個謎題的是很多個小事件,事件A+事件B+事件C=謎題。而假設事件B就是殺人過程,作者描述的時候當然會把這部分隱去,通過把能夠推導出事件B的線索轉移到事件A和C中,大多數詭計所能造成的效果原理就是這樣,只要所有組成謎題的事件推導出來,整個事件的發生經過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了。而填補法,就是暫時不側重用邏輯去一個線索一個線索去推導,通過事件A的殺人,事件C有人消失、或者作出其他什么值得注意的舉動。能夠聯系A和C的事件就可以大致得出一個:殺人過后,因為某種原因,比如要隱藏自己說假證詞或者制造不在場證明。當然很多題需要填補的過多,但是這跟詭計流選手的特點有關系,在前面詭計流的介紹中說了他們對于詭計和文字很敏感,通常看題后就知道有哪些詭計需要破解,可以通過直接填補破解詭計,這里只是說他們最常用的一招解題技巧就是腦補,當然單純的腦補不能煉成大神級的詭計流選手,所以他們還是會根據前后文的線索直接填補出缺失事件,這就是為什么我把這個方法叫填補法的原因。
二、分解法:所謂分解法,是指常見的詭計類型中,事件和線索之間較小的一種方法。填補法的優勢是作者把線索和詭計結構分布的比較寬廣,這樣是為了給事件A和事件C之間發生的事件B留下足夠的空間,所以越是寬廣,事件時間與空間的跨度就越大,中間隱藏了一個事件或者幾個事件的痕跡就越重,結構越緊密為了讓讀者推出真相是幾個事件,必然每個事件都要暴露一點線索或者痕跡才能推導,否則什么都沒有只能憑空猜測,于是分解法就是把作者苦心研究出來的幾個事件結合體直接分解成單一發生的事件。將幾個事件分別思考,不需要去考慮事件的關聯性,先把每個事件理順,再全部帶入文中的背景過一遍,看看時間上和空間上能不能行得通。然后再去想每個事件對應的線索是哪些寫答案(這個也有填補法的影子, 所以這幾種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某個題型使用,而是混合起來交替搭配,結構緊密和寬廣是相對而言,在一個結構緊密的題里,選取一個相對寬廣的小事件同樣也能用填補法;同樣在結構寬廣的題里,選取一個相對緊密的小事件也可以用分解法。)
三、歸類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謂歸類法,當然是把同屬性的東西歸為一類。有些人可能用了但是沒有表現出來或者不知道怎么表達,不管是哪個謎題,都有線索,不管什么線索,都有分布,都有邏輯,都有它在作者眼里應該發揮的某種作用。而這種作用,正是歸類法所要研究探討的,一個線索,它可以是實質性的東西:比如血跡、兇器、或者一切以物質形態存在的;也可以是非實質性的東西: 比如證詞、動機。但在邏輯這神奇的鏈條下,把實質和非實質的線索緊密的聯系起來,組成了完整的線索網。如何掌握這張網?看官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掌握歸類法,首先就要知道窮舉(這是邏輯流的主要方法之一,后面會詳細說),要知道線索的類別,就要剖析它身上的屬性,比如時空上的,物理形態上的,意識形態上的,溫度上的,生命或者非生命上的……不勝枚舉。這種方法能夠熟練掌握的人很少,大多數只會一點粗淺運用,比如在一次事件中看到兇手用了某種液體犯罪,然后就搜羅整個題目有哪些東西是液體,這種屬性共同上的關聯性正是在找不到思路的時候最直接的破解法門。
那么這三類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呢?【屬性】不要看只有在歸類法中提到有屬性,在前面兩種中,能夠妥帖的使用填補和分解把詭計簡單化并加以破解,在浩瀚如煙的描述文字中,這種選手正是因為對文字和詭計的敏感,才能區辨出文字代表的屬性意思,才能該填補的填補,該分解的分解。而有些人就是不能在亂如一團的線索中合理的把線索區分,把兩種毫無關聯的東西混在一起拼湊出來的答案如何能獲得認可?所以詭計流的優勢正是在于對詭計的認識度比其他流派的要高,而詭計往往是謎題的核心,所以他們在破解謎題時,應對看似一團亂麻的線索中對于文字本身能夠起到的作用了然于胸。
能應對以上三種方法的謎題,既有填補法不能填補的漏缺,又有分解法不能分解的脈絡,還有歸類法不能進行歸類的屬性多樣化。其標明了這種謎題的核心詭計往往會超出常人的預知狀態,要破解一個超出你知識思維理解范圍之外的謎題,連腦補都用不上的謎題,只能完全拋開對謎題現有的認識,不去思考線索有什么意義。
其實對于邏輯流或者其他不需要去刻意研究詭計的流派來說,即使有超出他們理解范圍的謎題,也能通過推導或者其他不依靠去猜測詭計的手段破解,其準確性和真實性都是經得起檢驗的,這樣也反映了詭計流的局限性,要么是不能把整個謎題的邏輯脈絡理清楚,要么是遇到超出自己理解范圍的缺乏其他手段去破解,不過總會有一個突破口的。
任何謎題,不管是哪種詭計,雖然超出你的思維范疇,但永遠是作者思考出來的,如果能破解掉作者的思路,不被文中的線索誤導,任何詭計都可以直指核心。
在解題過程中,能始終明白線索是做什么用的(如果想一直達到全知性的狀態,需要知識經驗積累比較豐富外加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再有就是對謎題詭計的洞察很清楚,凡此種種達到,是能鍛造出這樣的選手。)
原則法,是通過創作謎題中作者必須或者可能會遵守的原則去推導作者的意圖,以此來判斷線索設置的意義。在謎題創作過程中,不管線索、詭計怎樣千變萬化,其核心的創作原則不變。雖然各種推理守則殊途同歸,但在它們的基礎上創作的謎題,規律還是有跡可循。而通過原則法,就是通過作者在整篇謎題的構架、文字、以及哪些詭計的痕跡較為明顯等等因素,去判斷作者創作時考慮了哪些東西。拿夢推的《明望山》舉例: 在看到他把案件發生的地點描述在長江下游,給了一個案件準確發生的時間,再通過百度能搜索到那一天出現了日食。在考慮作者設置的線索都是有用的這一前提下,判斷作者是想說明當時發生了日食,那這個日食完全就可能對案件經過產生影響,所以后面的劇情就很好推測。洞察了作者創作原則的意義,思索線索出現在這里的必然性,外加盡量貼合作者思路的想象力,一切以圍繞破解作者思路為中心的破解謎題。在做題這個事情上來說,繞過作者設置的障礙去攻人家的后方,就像一個跑長跑的隊員抄小路去跑短跑,猶如作弊一般。在破解題目這個過程中,到底是享受破解的結果重要,還是破解的經過重要,因人而異,無高低之分。各位看官喜歡哪種自己挑選吧。
邏輯流—— 做不出來愁更愁 解題還看邏輯流
人不要在說明事實的理論上打圈圈,應該配合理論的說明,慢慢解開事實真相。
——福爾摩斯
在推理這個圈子里,不管是會的,還是不會的,高明的,還是低劣的,聰明的,還是愚笨的,不管是高手,還是菜鳥,作者或是答題者。。。。對于推理謎題要通過邏輯去解答這一認識上,基本是共通的。如果不承認邏輯的重要性,那么也就不能視之為推理人。在邏輯解題的過程中,撲面而來的是各種看似似是而非的聯系,無數貌似看不到盡頭的可能性,這種理不清頭緒的繁亂正是每一個重視邏輯推導的選手所要面對的。以前一個推友在群里說:一道題里有那么多可能性,人怎么可能全部能證明完呢。直到現在也沒有就這個問題能提出滿意的回答。 正是因為我本身也崇尚邏輯,也掌握了一點,但是隨著掌握程度的加深,越來越感覺到這個問題的艱難程度。誠然,在很多可能對于邏輯掌握程度還不是十分高深的作者而言,他們寫題或者設置線索的時候沒有對這種線索延伸出來的哪些邏輯意義有深切的把握,所以造就了現在很多被人吐槽答案不夠唯一或者答案全是腦補之類的話語。
不過覺得在這里說邏輯推導的具體方法好像沒什么意義。因為網上介紹的太多了,不外乎就是假設和演繹交替使用。
接下來說一下基本概念:
在做題過程中,當我們對某個現象無法具體解釋時,通常都會用枚舉法把所有的可能性列出來。比如有人死了,死亡原因不外乎自殺、他殺、自然死亡、意外死亡四種,任最后答案千變萬化也逃不過這個格局(常用的寫法之一)。但光是這樣還不夠,通過尸體的死亡特征往往只能排除一兩個可能性,而且光是死亡原因還不夠,還要推測具體的死亡過程又是個很繁雜的過程。所以就需要更多的線索和限制條件來結合推理。這就相當于在編織思維,把思路用邏輯的手法編織成一條牢牢的往前不斷延續的繩子,最終把所有材料(線索)編完,成為一個精美的藝術品。枚舉法是不靠譜的,它缺少足夠多的限制條件。也就是前面舉得四個死亡原因這個例子,光靠列出可能性是無法得出答案,也無法演繹得到答案。所以枚舉法有一個適用的范圍:窮舉法。從字面上的定義來講:枚舉法是給某一個事件列舉無限多的可能性,所以它本身是一個提問過程,不存在解答過程。也就是為什么有些朋友說列舉很多種可能性過后就無法推導了。用枚舉法去解題只會把線索越理越亂。
于是就有了這個——窮舉法。
窮舉法是科學嚴謹的思維模式,它在枚舉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導應用,其原理是綜合所有條件過后推導出一個或最少個能夠滿足所有限制條件的結論。 也就是福爾摩斯常說的那句:當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剩下的不管多么難以置信,那一定是真相。這句話的理論原型。從數學模型上講,我們把線索想象成一個點,一個線索代表一個點,一道題往往有很多線索,我們把從一個線索延伸出來的思路或者一種可能性看成一條線,就是從一個點延伸出來的那種射線。枚舉法的思路是就僅僅針對于某一個點,發散出不考慮其他點的無數可能性,也就是一個點里發散出近乎無數條線段,而且不考慮其他點的影響,所以造成了很多自認為掌握了邏輯推導 但是又老是推不出答案的這種現象。而窮舉法,就是通過思索點與點之間的聯系,合理的發散出幾條能夠與其他點連接的思路,再通過連接更多的點再去一個個排除。這是一種綜合所有限制條件思考的思路,正是因為它需要綜合所有限制條件,所以掌握難度上也令人咋舌。看似簡單,但是一旦要真正的把所有線索發散出來的可能性收入眼底,并合理的去推導它,是十分困難的,很多人都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線索或者沒有考慮進足夠的可能性就直接得出結論。所以邏輯流的選手很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正是因為門檻高,難度大,才令很多充滿邏輯推導的答案有了無窮的魅力,這是智慧的結晶。
如果你把看到題里一兩個矛盾點視作是推理的話,是永遠也領不到推理畢業證書的。
在考慮邏輯流分析的時候,要看一個人的邏輯能力厲不厲害。先看他的答案能不能繪成邏輯導圖。也就是答案里能不能畫成邏輯模型。只要模型成立,結論就必然成立。而模型會成什么結構,是精簡的,通過幾個條件就能推導出一個結論的,還是臃腫的,通過運用更多線索才論證出一個結論的,是根本畫不出來模型的,還是一畫就感覺連接不上的。邏輯結構也是研究一個題目好壞的重要標準,比謎題的文字結構、詭計結構、劇情結構等更具有謎題的價值性。不過也正是因為邏輯很難掌握,即使是很多作者寫題也難以把握自己題目的邏輯可能性,最后多解或者答案不夠有力也是時有發生。
好了,剛剛說完了窮舉。有些一目了然的東西也喜歡多假設幾次加以驗證,只要把所有可能性包含在內,破解也只是遲早的事情,所有的答案都逃不過你的假設。只是這其中一步一步去證明的過程挺麻煩。這與前面介紹詭計流提到的原則法有點對立。掌握了創作原則,就是掌握了作者創作思路,也就知道了作者設置線索的意義,那么就會出現全知型的選手,站在對謎題構造原因和意義全知全曉的情況,要是不能破解答案那才是怪事。而如果把一道謎題線索所延伸出來的可能性全部考慮進去,并且與其他線索推導演繹中始終保持客觀、冷靜、不出偏差,理論上也能破解出所有謎題。我把它稱之為全息型的選手,對一個謎題 拋開作者意圖這個層面,僅僅對謎題本身作全息性的思考,更貼合推理這個主題。
那么,對于推理選手中,最高境界的定義差不多也就是這兩個了。以前對網絡推手做題能達到多厲害的境界下過這樣一個定義:能夠破解出所有的謎題,并且對每一道題目的邏輯了如指掌,能夠準確說出題目有幾個分歧點,有哪些漏洞,最終會產生幾個答案。這樣,才能說真正掌握了做題,把一道題目真正的剖析。
而現在,對于推手能達到什么層次,目前只提出這兩個類型:一個是站在作者角度,全面了解整個謎題創作原意(全知型);另一個是站在讀者角度,全面分析整個謎題的線索事實(全息型)。一個針對作者主觀,一個針對線索客觀。
接著回到主題,邏輯流的另一種主要方法是——演繹法。這個百度上介紹的也已經很詳細了。我就不多說了,只說一下在邏輯解題過程中,演繹法運用的范疇相當廣闊,與窮舉是相輔相成的。 最基本的邏輯推導形式就是先假設,再演繹,排除后得出結論,如果是多個結論或者多個假設,就再結合線索加深演繹。 整個推理(注意是推理,不是做題)的過程,不管是用在現實還是用在題目,假設后根據線索結合起來演繹這個方法就是推理的本源形式。維特斯根坦有關數理邏輯的書也詳細介紹過(此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數理邏輯大師,據說他的大腦是人類進化史以來最發達的之一,與達芬奇、笛卡爾等并列)。
有關邏輯流的方法,不想過分介紹太多,在追求邏輯思維的道路上,是沒有半點捷徑的,只有思考思考再思考。不要試圖用巧辦法,只有經得起證明的答案,才是正確的。
雖然沒有介紹太多方法,但是可以來探討一下邏輯流做題時的幾大弊端,如何運用邏輯能夠更快捷的破題:
在邏輯流解題的眾多選手中,他們的答案與其他流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各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一個題出現多解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爭執不下的局面,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在這個爭執過程中,即使自己的答案是瞎猜的,或者是用其他流派的解答形式答出來的,但是在解釋自己答案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的用上邏輯證明的方法,說這里應該有哪些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哪個最靠譜。
所以,【即使是不用邏輯做題的人,邏輯能夠證明的答案才是正確答案】這句話已經刻入每一個推理選手的靈魂。變相的引導著解答形式不脫于邏輯分析。而產生多解的原因對于邏輯流來說就是,因為其分析時往往套用來源于自己的生活經驗素材,從而脫離作者設置線索考慮的層面。比如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于這個線索能夠發散的可能性只有三種,而答題人卻因為自己的生活經驗多出來的可能性應該不靠譜,所以被排除,所以只有兩種。而因為邏輯選手的答案必須是一環扣一環,如果某一個環節錯誤后面又不能通過反證法來反復驗證,就會造成答案偏差。就比如作者寫一個題,答案兇手是個女的,而在殺人過程中那個兇手舉起了一個一百斤的東西。也許在作者的思路中認為女人可以舉起一百斤的東西,而答題人的思路認為女人不能舉起來所以把她排除了。那么這樣說起來到底是誰對呢?
所以,邏輯流解題第一大弊端:作者與答題人思路脫離。
應對措施:前面說到全息型選手的時候,他們做題會考慮線索絕對的客觀,拋棄作者的主觀。而在解題過程中,很多時候作者的邏輯能力或者生活經驗未必有答題者豐富,所以如果在完全脫離作者主觀的前提下,很難真正做到正解。我們做題時應該要把作者的思路也衡量進去,但是不要被他的思路作為主導是邏輯解題最重要的工作,如果把作者的思路作為主導就變為詭計流等稱不上邏輯推導的答案。
第二大弊端:剪不斷,理還亂。
在第一大弊端能夠解決的前提下,也就是能夠盡量貼合作者的思路,規避自己與作者思路的完全脫節。那么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繁雜的線索中分清楚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因為第一弊端帶來的嚴重影響是:答題人看不到所有的線索。在邏輯流觀察線索的過程中,他們看到的不僅僅限于那種寫在題目中的,更多的是根據線索發散出來的可能性從而得出的隱藏性線索這類東西。在前面解題的第一要素中已經說到,看題是解題的第一前提,要保證能夠把所有線索看進去,否則就不可能完解。那么在看到所有線索的前提下,接下來就是怎么分清主次了。這是邏輯流選手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大多數人經過對一個謎題的發散思考再加深演繹,通常到了分析的后半段都會形成一團亂麻,而考驗一個邏輯選手的推理能力是不是達標,就是看他能不能從這團亂麻中破繭而出,直指核心。如果不行,說白了就是作繭自縛的局面。他們無法應付龐大的線索鏈,于是只能選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通過思考作者的創作思路來獲得啟示。而現在網絡論壇大賽級別這種動輒過萬字的題目,字面上的線索都已經多的令人頭疼,再加上發散分析后延伸出來的龐大證明過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吃得消的。很多人分析到后面已經開始混亂,要么是發散的過程不夠徹底,更有些時候得出的結論是與之前的推理相悖的也不知道。
應對措施:簡化成邏輯導圖。數據太過龐大,大腦處理不了怎么辦?簡化。簡化成哪種形式?圖畫。前面已經說了衡量一個邏輯選手答案是不是過關。就是看他的答案能不能轉化成邏輯導圖。那種把整個答案的脈絡理清楚,并且用平面幾何的方式表達出來,只要圖的邏輯結構成立,答案就必定成立。我推理的習慣是把每個推點像書架一樣分門別類,歸納相關聯的線索,但是你們也不一定要參考這個。只要是把文字類的數據簡化成更簡單、更直接、更能全面包含答案主要內容的形式,都可以(原理類似于計算機因為文件格式太大,內存不夠,于是轉換成其他格式的文件。這是對資源合理管理運用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第三大弊端:抓不住重點。
如果能應付前兩個弊端,但是在這一點上失敗的也大有人在。一道題的線索那么多,該從哪里開始推呢? 從動機、死亡現場還是證詞?而由于邏輯流的分析是一環套一環的,所以從不同的突破口進去,產生的邏輯分析結構一般都會不同,而研究一個題目的邏輯結構正是嘗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來看看哪種最好。 這里要說明一下,邏輯流尋找突破口的方法一般分為三種:
1、借用詭計流的思路 先給題目套一個框架,比如看了題過后知道這題有哪些詭計,該從什么地方去破解。
2、按照題目敘述的順序一個事件一個事件的分析,每個事件都列出疑點,先初步把所有事件的發散點和疑點分析出來后來判斷該從哪里入手。
3、自己尋找一個或者幾個關鍵疑點,從那幾個點開始推導整個事件。
這三種方法中,第一個不管怎么說,還是站在了詭計流的角度,所以最后得出的答案往往對詭計剖析有一定的根據,但是對謎題的整體脈絡把握不清楚。第二個和第三個分別對應了兩種分析方法。先說第二個好了,它的原理還是借用了一點分解法:把謎題分解成一小塊一小塊單一的事件,然后一個個籠統分析,通常這個籠統分析不會馬上對某個事件得出結論,而是先發散出有哪些可能性,當把所有事件的分析過后,得出的一些可能性都列出來了,再連接各個事件的相同可能性,如此連貫,對整個謎題的通盤把握比較清楚。而第三種,是與第二種對應的。尋找一兩個邏輯點,而開始的邏輯演繹,這個難度較高,并且大多數邏輯人失敗就敗在這一個點上,他們尋找的點往往無足輕重,或者在發散過程中連接了其他不合理的邏輯點。以至于到了后來 根本脫離了原先作者設定的邏輯結構,在一些無足輕重的邏輯點之間得出一個個邊緣結論,就是不能破解謎題核心。
但是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均看答題人做題時強悍的邏輯思維去把握,如果不是真正掌握邏輯的人,絕對無法把一個謎題肢解的眼是眼,肉是肉,骨頭是骨頭,各個部分清楚明了,它們之間的聯系了如指掌,會產生幾種答案都了然于胸。
而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同學們,勸你確實要有一顆學無止境的心去看待,否則,你就永遠停留在自我的最高峰上。
那再給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配圖說明吧:
第二種——通盤分析法:事件:A B C D E↓ ↓ ↓ ↓ ↓籠統分析后的結論: F ? G ? H ? I ? J (?符號代表相互之間的開始聯系起來演繹)↓最終結論: X
第三種——單點分析法:
邏輯點: A↓(發散出來的可能性:B C D F E) ? ( 文中的線索:G H I J K)↓最終結論: X
從以上兩個圖就可以看出,通盤分析法是把謎題分解的各個事件放在同一邏輯平面上,要保證他們之間的獨立,而這樣得出來的結論也是相互之間獨立的,從而開始聯系演繹得出結論。而單點分析法,是傳統的從一個點切入,因為一個邏輯點的信息有限,往往只能得出幾個不包含結論的可能性,所以它需要與文中的線索組合起來演繹得出更多的結論,直到最終形成答案。這兩種方法是最常用的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從整體去剖析局部,一種是從局部去剖析整體,各有利弊,且各有掌握技巧。
再來詳細說明一下:
在這里決定用一道謎題來闡述這兩個方法的邏輯推導過程。當然要選一道邏輯比較強的謎題,利劍寫的 《迷幻列車事件》。之前說了,判斷一個人答案的邏輯夠不夠好。看他的答案能不能繪成圖就行了。而現在看完題目答案的同學,如果還是不能理解答案,我們就先來把答案繪成圖。 利劍對于這道題目的邏輯解法,用的就是傳統的單點分析法。
所以我們先從這個方法的思路去理順他,看他一開頭尋找的邏輯點:“從案發現場來看(這不是作者第一次提出,分析現場是案件推理的第一要務。任何一個有功力的作者都應該清晰而有重點地描寫案發現場,任何一個有自信的作者都應該努力把解答者引向正途),疑點有以下幾個。” 案發現場,非常正規的思路,現場表現出來的信息是反映兇手整個犯案過程最直觀的。那么把案發現場放到之前單點分析法圖解的邏輯點A的位置里,然后看看那個圖的下一步是什么? “【1】四姐身中5刀,前4刀傷口很深,受重傷,但貫穿身體的第5刀一刀致命。【2】四姐身上散落與瓶身描述不符的安眠藥。【3】凌亂的旅行袋和藥箱,并沾有血跡。” 這是三個疑點,然后很容易就繪成圖了,由邏輯點A分出的三個疑點:B C D。 然后再看利劍是怎么做的?
“ 除此以外,從【1】不能下任何結論了。從【3】也就只能判斷是有人翻動過,至于是誰,依照目前線索,并未有所指。“那么我們只能從【2】下手了,而且從這點可以衍生的疑點也很多。”
利劍根據現有的線索無法從1和3得出結論,于是暫時放在一邊不管,僅從2下手。所以把2又看做邏輯點A,又通過2開始發散出幾個可能性,如此邏輯鏈條就開始延伸,這就是單點分析法在推導時會呈現的一種運動狀態。
但是回到我們第三大弊端的主題:抓不住重點。這個論題來看。如果找不到這個點怎么辦?如何能尋找能夠延伸下去的突破口?誠然,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很多邏輯選手就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點就一直在整個謎題的邏輯邊緣徘徊,得出一些邊緣結論。總是抓不到中心。
邏輯流分析第一大原則:通過必然去推未然。
任何邏輯推導過程不管怎樣開局,要想把邏輯串成線,其邏輯結構形式由開頭——中間——結尾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部分中,開頭往往是無數可能性的開始,可能性的源頭就來自于某一個或者包含太多屬性的線索;而中間部分往往是編織無數線索延伸出來的可能性的邏輯過程;結尾就是邏輯編織過程已經完結而得出的結論性產物。而這三個部分要想成立,第一部分的開頭,就必須有指向性、確定性、必然性。因為整個邏輯推導過程要想得出結論,雖然中間的編織過程很重要,但編織的源頭就是來自于開頭。如果開頭部分不能指向結論,那么整個邏輯形式就是不存在的。所以開頭必須是必然。
而開頭往往只是初步綜合一些疑點或者突破口,離真相還遙遠得很,如何能保證答案一定會在開頭確立的推理方向中? 所以這就是單點分析法正統的開局:給出一個答案不管是什么都脫離不了的大框架,再結合一些線索一層一層分析,推進。這是在對某些謎題進行多角度解析的時候得出的結論,只要開頭的推理方向已經把答案能夠延伸出的所有可能性包含進去,那么中間編織過程只要保證絕對客觀,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在題目的線索能夠唯一解的前提下)。
那么通盤分析對付《迷幻列車》這道題,前面已經說了它有點分解法的原理。即是分解整個謎題事件,把迷幻列車這種典型的多個巧合事件集合體的謎題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事件,而通過先對整體的肢解,比如把這道題每個人上車以來的所有行動過程單獨思考,哪些人有些時間出現了,哪些時間消失了,再看每個人行動過程的疑點,不能解釋的地方,再把所有的疑點綜合起來思考。到底哪一個方法最合適,就看各位怎么選擇。
所以單點分析法與通盤分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開局。一個是給出一個極大的框架(比如常用的死亡原因,只要人死了就絕對會是在自殺、他殺、意外死亡、自然死亡四個可能性之一)的某個突破口去切入,另一個是把整個謎題框架肢解成多個小框架,每個小框架都獨立思考再綜合的演繹。
假設混網絡推理的有十萬人,其中一百個里有一個懂運用邏輯推理,那么也只有一千個,而這一千個里每一百個有一個能把邏輯運用的很好,那么也才只有十個。
關于邏輯流基本就說完了,而其他流派的解題方法前面也大概說了一下,具體運用技巧要等各位推友完全掌握詭計和邏輯這兩種基本方法時,對謎題構造、詭計原理、邏輯分析等等概念掌握的隨心所欲時,自然就能領悟這些方法。
推理,是藝術。
概念回放:
1、推理謎題及三要素:由一個或者多個謎團為核心,以完整公平地給出線索為基礎,以邏輯推導為設計和破解謎團的核心的應用證明題。
2、結構:結構即是一種觀念形態,又是物質的一種運動狀態。結是結合之意義,構是構造之義。合起來理解就是主觀世界與物質世界的結合構造之意思。在意識形態世界和物質世界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語言結構,建筑結構等。這是人們用來表達世界存在狀態和運動狀態的專業術語。 而這里主要出現的是邏輯結構、謎題結構、事件結構、詭計結構等等。對這一系列解題方法和技巧的總結大多數是來自于對謎題各種結構的理解及分析。這是常用并且實用的研究手段——結構分析法。通過剖析事物結構去研究內在變化規律。而這里的結構簡單解釋來說:就是某一個具體事物的組成構造。而謎題結構的主要結構前面提出了三要素作為意識形態,而物質形態即是指構成謎題的人物、詭計、動機等等,通過對這些構造的具體分析就能推導出整個謎題結構變化的規律。
3、事件:事件是由謎題里的時間和空間所指定的時空中的一點。推理謎題通常是敘述案件,而案件肯定會發生在某一個虛擬假設出來的時空,而整個時空就是一個大的事件,在這個時空各個時間段表現出來的事件又是一個個小的事件。通俗點說就是構成整個謎題的時空單位。正是通過對事件的構造去推導各類不同謎題的表現形式,以此來窮盡所有謎題的結構原理、寫作手法等創作形式。(對小說也適用)
4、屬性:屬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質。是物質必然的、基本的、不可分離的特性,又是事物某個方面質的表現。一定質的事物常表現出多種屬性。屬性是謎題線索的基本表現形式,是連接線索 發散其可能性的根本源頭,推手們總是從一個線索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就是對這個線索某個方面質的表現。一個線索有多個方面質的表現,對所有方面的表現都加以思考即是窮舉法,對某個能與其他線索關聯的屬性即是單點分析法。正是從屬性的角度去解釋謎題線索的原理,推導出以線索為主導的解題方法,從而尋求解題思路,探尋一個謎題答案表現出來的邏輯結構原理,再以線索屬性為基礎對歸類法等巧妙方法加以理論依據,推導出不以邏輯連接為手段而只探討屬性本源的解題新思路。
5、邏輯點:在邏輯演繹過程中,能夠推導出某個結論或者發散出其他邏輯過程的某個具體時空點,稱作邏輯點。它不同于線索,邏輯點本身具備信息性,導向性,多個邏輯點之間有連續性,包容性,連接性,是構成邏輯演繹思維過程的組成單位。
6.、邏輯平面:在邏輯演繹過程中,兩個或者多個邏輯點組成的線所在的意識平面,稱作邏輯平面。處在同一邏輯平面上的邏輯點相互之間有連接性,關聯性。在邏輯導圖的表示中是呈橫向的,表示邏輯點之間相互獨立但是相互關聯;在邏輯導圖的表示中是呈縱向的,表示邏輯點之間是相互包容,某一個邏輯點是另一個點的子屬性點。
7、框架:框架是一個基本概念上的結構,用于去解決或者處理復雜的問題。這個廣泛的定義使用的十分流行,尤其在軟件概念。在謎題里用于指組成某個具體事物的結構表現體,它是謎題某些能夠形成組合結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形態。
差不多就這些吧,請大家補充跟進。在漫長的推理歲月,謎題詭計可以不斷推陳出新,但是思考方式也應該有同樣的進步。
以上均來自網絡收集分享。
1人評分
英鎊 +5
43158
: 666666
232
429
分享
9344
6
|
發表于 2021-3-28 23:59:49
|
2021-3-29 00:00編輯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我一般先看經驗,再去猜個兇手,再看看動機,再窮舉+遞推,有邏輯錯誤就排除,選出最優解。
133569
0
|
發表于 2021-3-29 05:31:16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半個邏輯流?意識流可還行
150779
3
|
樓主
|
發表于 2021-3-29 13:35:41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第1次發帖感覺發的挺簡陋的
115981
0
|
發表于 2021-3-29 13:44:35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發帖際遇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我典型腦子也不會,手也不會
行了,在收藏夾里生崽去吧
150779
2
|
樓主
|
發表于 2021-3-30 13:58:09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明明在熱門帖子排行榜上,就是沒多少人看,點贊也沒人點,我太難了
144323
0
|
發表于 2021-3-31 11:25:12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牛??
133447
0
|
發表于 2021-3-31 22:37:43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猴哥哥推薦
136587
1
|
發表于 2021-4-3 12:32:27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好家伙
151202
0
|
發表于 2021-4-3 13:16:16
|
發自
安卓客戶端
牛??,腦子不會了
返回版塊
1
2
3
4
/ 4 頁
尚未登錄
高級模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發表回復
分享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