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爺對此奇石愛不釋手,視若珍寶,可見此奇石身價不菲。即為西洋玩物,又如此珍貴,為何會被人隨意丟棄于草藤野枝亂石之中?可見此殺人陷阱在半月前早已布下,絕非激情殺人。
插銷下方的門縫被西洋的膠布粘上,到地后前五厘而終。此乃兇手殺人手法不可或缺的一環。只因奇石吸鐵,兇手用奇石將李老爺砸死之后,確是可以出門,將奇石留在室內,在門外用鐵物吸引奇石將門內插銷插上,但奇石吸鐵力度忒強,萬一到時房門被劈開,眾人發現奇石牢牢吸附在插銷上,一看便知有人利用奇石吸引插銷,偽裝自殺的密室手法自然將不攻自破,搞得眾人皆知。故需在插銷下方粘上透明雙面膠布,借助撞門時的力度和其他鐵物的吸引將奇石震落時,奇石自會沿雙面膠布滑落地面,奇石重一斤有余,掉落時聲音巨大,雙面俱有粘性的透明膠布可降低奇石落地的速度,從而減小奇石落地時的響聲。故兇手必須扮演率先發現不對之人從而合理撞門不引起懷疑,西洋膠布透明不易被發現,兇手到時只需趁亂將膠布撕下即可。
按此分析兇手:咚咚撞門時將奇石震落之人必為兇手。侍女只是敲門,力度不足以震落奇石,排除侍女。撞門之人只有李家二子與三子,兇手必在此二人之中。若兇手為三子,其斧劈房門之時應著重劈在插銷之處,以便將奇石震落,但三子劈門時全劈于房門正中間,劈成房門中空模樣,可見三子無辜。故兇手只有李家二子一人。
奇石乃西洋玩物,透明膠布乃西洋造物,只海外留學的二子對這些西洋玩意兒十分了解,故此也可從側面證明兇手乃李家二子。
想必二子久未歸家,不知侍女辰時固定敲門,未料到侍女突然出現且先發現了不對,打亂其計劃,故不得已提前計劃,若不然為何其余子女均未被吵醒之時,二子先醒?后三子又打亂其計劃,率先拿斧劈開房門,二子便不好再撕毀膠布,結果留下了致命線索。
此乃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弒父惡人露馬腳,善惡到頭終有報!
陳金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