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新版《紅樓夢》網(wǎng)羅了很多觀眾的視線,再次掀起一股“紅樓熱”。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當“紅樓夢”后面加上“殺人事件”四個字,書中的一切情節(jié)都成了懸念。近日,新星出版社出版了《紅樓夢殺人事件》,該書在詩意情境中營造了陰暗的殺意,徹底顛覆了原著凄涼深切的情感基調(diào),把大觀園里的人物用謀殺和謊言重新串在一起。作為首屆島田莊司推理大獎賽中國內(nèi)地唯一一部入圍作品,該書作者江曉雯已經(jīng)證明了中國的推理小說在推理迷心中的分量。 □記者齊書勤 向古典文學(xué)致敬的作品 《紅樓夢殺人事件》由四個連環(huán)案件組成,每樁案件,都在眾目睽睽之下發(fā)生,極具場景感、戲劇性和表演性。“這部作品不能使中國推理小說馬上走向輝煌,但卻可以使中國推理小說看到希望。 ”島田莊司略帶含蓄地褒獎了江曉雯的這部《紅樓夢殺人事件》。在160年的推理小說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這樣一部充滿濃郁中國風(fēng)的推理小說。它深植于中國最偉大的古典名著,卻又演繹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精彩故事。這樣說也許并不準確,日本人蘆邊拓曾經(jīng)寫過一本同名小說,但要寫出契合《紅樓夢》的文采與神韻,恐怕只有中國人用中文才能做到。談到蘆邊拓幾年前創(chuàng)作的同名小說《紅樓夢殺人事件》,江曉雯表示,這是兩本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完全不同的推理小說。“作為一名‘紅樓迷’,我寫的小說比蘆邊拓的同名小說更注重于對《紅樓夢》、特別是前八十回在精神和審美情趣上的繼承。 ”江曉雯說。 深諳《紅樓夢》的讀者,會在《紅樓夢殺人事件》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寶黛釵,一顰一笑仍如原著一樣個性鮮明,只不過,他們的命運被重新改寫;而那些完全沒看過《紅樓夢》的讀者,也會為書中的緊張推理所吸引。書中,晴雯、迎春、黛玉都被謀殺致死,衛(wèi)若蘭成了偵探,充滿懸念。對于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置,江曉雯表示,因為《紅樓夢》從實質(zhì)上說是一本未完成的書,因此在她的小說里,她按照推理小說的特點,以及現(xiàn)代人的某些觀念,對《紅樓夢》八十回后的故事,進行了一次另類解讀。其間,既借用了脂硯齋的某些批語,又很大程度上顛覆了高鶚后四十回的某些情節(jié)。 蔡駿寫的不是推理小說 《紅樓夢殺人事件》在故事情節(jié)上并不過分注重所謂的“詭計”,而在情節(jié)的緊湊性和文字的唯美性上下足工夫,江曉雯表示,這是自己有意處理的。“中國本土推理小說還處于萌芽階段。在我看來,類型小說在起步階段,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可讀性,必須文字流暢,故事好看,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才能發(fā)展起來。如果過于強調(diào)‘詭計’的復(fù)雜性,一般讀者恐怕接受不了,會覺得看起來太累,像在看科普論文。 ”因此,江曉雯更注重將犯罪和推理的過程審美化,將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和中國古典哲學(xué)的某些韻味,融合到犯罪的場景和設(shè)計中去,將推理小說風(fēng)格本土化。 隨著蔡駿成為國內(nèi)推理小說的代表,很多人提出,推理文學(xué)應(yīng)該向“蔡駿流”靠攏。對此,江曉雯表示,蔡駿創(chuàng)作的只是懸疑小說,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推理小說。“推理小說畢竟是一種獨立的類型文學(xué),還是應(yīng)當遵循一定的模式,比如,至少得有案子、偵探者和推理的過程。將推理小說本土化的過程,其實也是讓讀者了解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推理小說的過程。我堅守陣地,是為了有一天,中國的讀者能明白‘蔡駿流’其實只是懸疑小說,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推理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