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發表于 2025-3-26 22:32:01 河南| 2025-3-27 13:07編輯
怎么說呢,或許有人覺得,這是個人在鉆牛角尖,但問題是,當我們討論推理小說時,不能夠想當然的去討論,否則一旦出現爭議,由于缺乏基礎共識,會無限地爭議下去。但這不是沒有正確的標準答案,而是我們不知道。
由于我們缺乏對一些話題的權威認知和權威資料的獲得,其實長期以來,我們討論推理小說,都是一廂情愿地按照印象來說的。但是,印象是個很含糊的東西,感到什么和真正是什么是兩碼事,我就覺得自己以前的所謂認識,都是有缺陷和存在漏洞的。這些認識的漏洞在一般情況下,可能不影響討論,但是一旦具體討論一些話題,就會出現難以解答的問題。
比如我以前閱讀久生十蘭的作品,我無法理解他是怎么出名的,久生十蘭的那些作品,真的能叫“變格派”嗎?為什么日本會出現像久生十蘭這種,小說怎么看都不像推理小說的作家作品?類似的還有日影丈吉,他們這些人寫的是推理小說?為什么會形成這種風格?傅博很早寫的文章里,提到日影丈吉屬于“文學派”,這種不負責任的稱謂讓讀者更加混亂,有所謂的“文學派”嗎?只怕和“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一樣都是傅博信口胡謅的吧?如果有,這種叫法出自哪里?誰最早提出的,它的原始定義是什么?內涵和外延都在哪里?否則我怎么知道什么是“變格派”而什么是傅博所謂的“文學派”呢?連城三紀彥算不算呢?為什么糾結這個?很簡單,如果不能確定有沒有,不能明確定義,我們就沒辦法判定具體的作家作品風格,我總不能說宮部美雪的《鐮鼬》是日式玄幻武俠推理吧?說真的,我還真覺得宮部美雪的《鐮鼬》是日式玄幻武俠推理,但似乎日本沒有這種類型。
再比如說,東野圭吾的《惡意》是不是“敘述性詭計”?可能很多人讀到《惡意》,其開篇的敘述方式以及真相的揭露,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羅杰疑案》實在非常像,有人說是“異曲同工”,但問題恰恰在于“異曲”,“敘述性詭計”本身就是一個結構性東西,它就是推理小說的形式,是“曲”,既然是“異曲”,那么《惡意》還是“敘述性詭計”嗎?
那么判斷是不是“敘述性詭計”,就要去對照“敘述性詭計”的定義,但是,我們國內對“敘述性詭計”的定義,是有嚴重問題的!
百度百科查到的“敘述性詭計”的說法,是這么解釋的——
敘述性詭計,指的是作者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實刻意地對讀者隱瞞或誤導,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讓讀者感受難以形容的驚愕感。
這個解釋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這個說法很含糊,該如何理解“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呢?比如說,某一本小說里寫到,某人鬼鬼祟祟,半夜不睡覺,專趁所有人都睡下,就出去偷偷摸摸的行動,他悄悄地暗中監視某人,結果被他監視的人被殺了。偵探卻把懷疑的矛頭指向另外的一個人。讀者都以為,先前敘述的那個鬼鬼祟祟暗中監視被害人的家伙才是真兇,結果真兇另有其人,暗中監視者其實是在悄悄保護被害人,只是失敗了。
那么,套用“敘述性詭計”的說法,以上內容里,作者故意把暗中保護被害人的人寫的鬼鬼祟祟,是不是利用文字技巧,誤導讀者懷疑監視者是兇手?可是這能叫“敘述性詭計”?只怕但凡接觸過“敘述性詭計”的讀者,都不會把這樣的故事視為“敘述性詭計”吧?
我記得好早以前,看到過一篇研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碩士論文,文章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部分作品,都采用“敘述性詭計”的手法,巧妙誤導讀者,從而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什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部分作品,都使用了“敘述性詭計”?常識告訴我們,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里,也就《羅杰疑案》使用了“敘述性詭計”,怎么說是“大部分作品”呢?其實那篇文章就是把“百度百科”里關于“敘述性詭計”的解釋,進行了字面意思的理解。是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里,作者的確在基本每部小說里,都進行了兇手的誤導,在描寫的過程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也不可避免地通過敘述,讓人懷疑某個其實不是兇手的無辜者,或者把某些與案子無關的事情,描寫的鬼鬼祟祟,令人起疑,這難道不是“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實刻意地對讀者隱瞞或誤導”嗎?而直到故事結尾,偵探才經過推理,鎖定真正的兇手,這不就是“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嘛,而“黃金時期”的推理小說創作守則里,都強調“結尾有意外性,讓讀者猜不到,感到大吃一驚”,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也強調了“意外的真相”,這不就是“讓讀者感受難以形容的驚愕感”嘛。所以按照定義,可不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部分優秀的偵探小說,都采用了“敘述性詭計”嘛!
但這么說對嗎?大部分推理愛好者都知道,這么解釋真是扯淡!問題是,我們按照“敘述性詭計”在中文世界里的定義,這么理解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很顯然“敘述性詭計”的中文定義有問題,這個解答不準確,甚至可以說不正確!
“敘述性詭計”這個稱呼來自日本,雖然歐美早就出現了“敘述性詭計”類型的作品,但是,他們并沒有把它類型化,也沒有具體的名詞來形容這種類型。是日本首先提出了“敘述性詭計”的稱謂來總結囊括這種推理小說的模式。但問題是,日本是怎么解釋“敘述性詭計”的呢?
對不起,因為我們國內沒有翻譯介紹日本的研究資料,所以我不知道!
所以問題就出來了,東野圭吾的《惡意》是不是“敘述性詭計”?為什么?那么,如果弄不明白東野圭吾的《惡意》到底屬于不屬于“敘述性詭計”,那么當談論《惡意》時,我們該如何談論?如果承認《惡意》里使用了“敘述性詭計”,我們會進一步討論此書中“敘述性詭計”如何使用,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羅杰疑案》里的“敘述性詭計”有何異同,以及本書在“敘述性詭計”的運用上的創新與傳承,
但是,我一直認為,東野圭吾的《惡意》里沒有使用“敘述性詭計”!那么,到底是怎樣呢?我們總不能放棄討論,隨便一句“你認為是什么就是什么”,這樣以來以后也難以說推理了,因為缺乏基本共識。
但我發現,由于手里缺乏必要的資料,我們推理愛好者其實真的缺乏共識,大部分談論的都是模棱兩可的。比如石持淺海的《緊閉的門扉》算不算“暴風雪山莊”?其實這還是牽涉出一個問題,“暴風雪山莊”的官方定義是什么,這個稱呼最早是在哪里首創的?最早創造出“暴風雪山莊”的文獻是怎么解釋的?如果弄不明白這些,恐怕像《紫丁香莊園》《緊閉的門扉》這些書到底是不是“暴風雪山莊”,將永遠沒有合理信服的解釋。
還有我平素也看國內的推理小說研究,其中有一大批碩士論文寫東野圭吾的“寫實本格派”主題,說東野圭吾具有“寫實本格派”特征來自臺灣,但問題是“寫實本格派”這個名詞最早出自哪里,是誰首先發明的這個說法,“寫實本格派”的原始定義是什么?它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為什么要糾結這個?很簡單啊,如果不清楚“寫實本格派”的官方定義,那到底哪些作家作品屬于“寫實本格派”?我們怎么確定?那討論起來將無窮無盡,沒有正確答案。
我最后要強調一點,敘述性詭計,暴風雪山莊這些模式如果存在的話,它一定有官方的,概念清晰準確的合理定義的,只是我們國內沒有這些資料。由于缺乏資料,我們對大部分推理小說的概念,都在自以為是的進行理解,但問題是,一旦遇到了諸如《惡意》《緊閉的門扉》這些擦邊作品,我們將難以界定它們的屬性特征,因為我們對推理小說的眾多含義其實是不清晰的。這就是我感到很遺憾的所在!

10

3

分享

1 | 樓主| 發表于 2025-3-26 22:50:13 河南| 2025-3-26 23:27編輯
我打了兩段幾百字,結果不小心點錯了,沒有保存內容全沒了。于是只好重新來!
| 發表于 2025-3-26 23:39:54 江蘇| 來自小霸王手機
所以樓主對敘詭的理解是啥:D
[已注銷]
該學員已被刪除
1 | 發表于 2025-3-27 00:11:06 | 來自小霸王手機
百度百科不能代表中文世界 這只是某一個人的錯誤,具有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 13年左右的時候我瞎改百度百科都自由無阻
不過百度百科還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如果真的錯了,很容易使許多讀者思想混亂 對于百科百科的定義 還是要形成一定規模的討論 如果錯了及時撥亂反正
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具體來說,作者通過敘述,主觀介入故事,以敘述手法刻意誘導讀者向假象的方向靠攏?!?br /> 似鳥的《敘述詭計短篇集》認為所謂“敘述詭計”,就是用小說文章本身的寫法來欺騙讀者的詭計——犯人是“事件發生時獨自一人的人”。事件發生時,主人公曾和一個叫“松方”的人交談過。所以讀者認為他不是兇手,但實際上“松方”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是主人公憑空捏造出來的妄想。也就是說,客觀上,案發時主人公是“一個人”,兇手就是主人公。
似鳥將“敘述詭計”和“不可信的講述者”混淆了。
我孫子武丸在《敘述詭計試論》中,明確地將這種例子排除在“敘述詭計”的范疇之外。我孫子在這篇文章的開頭,首先提出了“敘述詭計”的定義——在小說中,通過打破作者和讀者之間默契的一種或多種來欺騙讀者的詭計。
以上三段引用自孔田多紀文章《新·敘述性詭計試論》,具體請看原文
另外還有笠井潔的評論《偵探小說與敘事詭計》(2011年)
2 | 發表于 2025-3-27 09:09:12 上海
很簡單,沒人好好翻譯推理研究(不是沒有,是太少了),也沒人覺得推理研究值得被翻譯被閱讀,也沒有多少人認真寫評論,很多時候只是在寫自己的讀后感罷了。導致最后大家要么是造只有自己玩的概念,要么是造國外早已發明過的輪子。當然大部分推理評論其實有用的就那么幾句話。
7
5 | 發表于 2025-3-27 09:41:34 福建
國內很多推理小說的概念、理念都是落后的,到現在新本格的定義都沒有一個共識,有時候按時間有時候按類型
2 | 發表于 2025-3-27 10:00:26 浙江
推理小說_百度百科
引用
敘述性詭計是指作者寫作時,藉由文字詞義或敘事結構,讓讀者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使讀者“直覺地”對某些事情或狀況不疑有他,進而在最后解開謎題時,讓讀者有大吃一驚的感覺。
文字詞義就是折騰能指和所指的關系。敘事結構可能就是指正倒插搞出來的時間線變化,好像專門還有種省略敘事的說法??傊热皇窃谖淖稚献鑫恼拢唧w的理論都可以且應該去文學理論上找。關于敘事方式、語言和敘事的理論,搞文藝批評的人是最熟悉的。不過搞推理研究的人以及推理作家們是不是主動擁抱并理解這些文學理論,是挺值得懷疑的(有負面的例子,而且推批可能也不想看)。提出“敘述トリック”的初衷也許只是為了區分作者(或者偵探)與讀者是否處于平等地位。當現在的人想再要歸納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文學理論早就站在那里了。
2 | 發表于 2025-3-27 11:05:44 四川
糾結定義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喜歡就好,管它什么流派。
3 | 發表于 2025-3-27 13:09:08 浙江| 來自小霸王手機
不要被固有觀念束縛住。按歷史發展角度來說,是先有小說,再有人去研究。在歸類總結的時候順便制造一個詞。但總有 不好歸類 的小說。同時從“偵探小說”到“推理小說”再到“mystery小說”,詞義是在擴展的。比如游戲主機上說的,“次世代”“新世代”“超世代”。沒必要去糾結這個詞具體定義。
2 | 發表于 2025-3-27 19:55:20 四川
居然沒有自動保存的么。。
返回版塊
12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