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6-8-10 17:53 編輯
藍色為原文,紫色為重要推斷
兇手:林嵐
動機:對潮嘉用情至深,幫潮嘉擺脫吳陵的殘害,驅散陰影,因保護深愛之人而選擇了殺人。
證據分析: 只是在這些字畫中有一張吳陵抱著小孩子疑似全家福的照片略顯突兀
對于吳陵來說茶藝在其生命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這張照片本與茶藝毫無瓜葛,卻同樣擺放在這里,證明吳陵對其的重視。
“師父您那套康熙年間的若深茶具,正好可以拿出來了。” “噢對對對,放太久差點都給忘了。林嵐你快去倉庫取出來清洗一下,一會兒就用它。” 這里提出使用以及提取清洗的是林嵐,所以也只有他能執行之后的下毒詭計,成為了決定性證據。
若深茶具就是指杯底寫有若深珍藏四字的青瓷茶杯,相傳是康熙皇帝為一名愛品茶的大臣所特別設計和燒制的,因為杯子造型很好便流傳了下來,是茶具中的珍品。因為后世燒制的若深杯工藝都不如康熙年間的,所以康熙年的正品若深杯價格不菲。”
這里描述了所用茶杯的來歷,我們不難發現,首先茶杯為康熙年間出品,所以茶杯定然不如現在茶杯那般尺寸相同。其次這個茶杯可以仿制,但顯然后世所做的工藝上卻不及真品。 “可這么珍貴的茶具您怎么會忘了呢?”許天賜繼續問道。
“這套茶具是故友相贈,其實我不是很喜歡。也就五年前香港記者來的時候我拿出來給他們拍了一下,平日吃茶是不用的,人老了自然也就忘了。”
從吳陵的口吻可以看出,這套茶具平時并非使用,雖然珍貴,但是僅限于觀賞,因為吳陵對沏茶的手藝看重,同時對器具更是要求尺寸標準。
林嵐沒有吱聲只是低著頭上前將俞潮嘉帶走,許天賜看見林嵐的眼睛已經微紅。
面對俞潮嘉淋雨,明顯看出林嵐表現出的心疼,這是她愛意深切的最好證明。
丁旻見狀便將許天賜與馬德拉到一邊說:“師兄他有些自虐的傾向,一言不合就跑去淋雨,聽說以前有一次跑出去淋了一晚上,回來后發高燒到40度,連夜送醫院差點沒救回來。”
“我媽常說,小孩子不聽話往死里打一頓就好,吳老就是狠不下心,要是我早就把他這毛病給改了。”馬德附和道。
從俞潮嘉表現出的自虐癥我們推斷,一個12歲就跟了吳陵的少年,如果真如我們所見,必然是以前的事情對其造成的陰影所致,從吳陵的那根拐杖,我們有理由推斷這就是根源,俞潮嘉的淋雨,以及自閉癥很有可能就是吳陵所逼造成的。
潮汕工夫茶對泡茶的流程和技藝極為講究,對茶具亦是如此,無論品茶者有多少茶杯的個數必須為三個,擺放為“品”字結構,代表著潮州人注重品德。
第五步泡茶者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奉于客前,先敬賓客,最后一杯才是自己的
由著兩點我們不難推測,當喝茶的只有三位時候,每個人拿到的杯子是固定的,首先第一杯是作為客人的林嵐,因為相比較丁旻,林嵐更為年長,第二杯是丁旻,這第三杯自然是泡茶的吳陵,兇手以此為基準,定位殺人。
而吳陵卻可僅憑手感就將三杯茶水的量和色分配得絲毫不差,每杯茶飲用起來口感也是完全一致,在這過程中更是一滴茶水都不浪費,不禁讓馬德這個鄉下人嘖嘖稱奇。
“師父在進行‘韓信點兵’時在自己那杯多停留了一下。”
“韓信點兵?”馬德問道。
“就是平均分配茶水后再將剩余的茶水一點一抬頭地依次倒入杯中的這個過程。師父一向很穩,不會多做停留,因為多停留一會他杯子里的水必然就會比另外兩杯多一些。”
從這里可以看出,作為分茶的結果來說,三杯看上去是相同的,然而俞潮嘉這個內行卻看出了區別,師傅在自己的杯子多倒了一點,所以不難推測,三個杯子如果相同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吳陵的杯子是有問題的,有可能是稍微大那么一點點,但是從外觀些許的差異肉眼難以辨認,但是茶藝了得的吳陵依賴自己的高超手感將茶水補平。
“丁旻、林嵐、俞潮嘉還有馬德你們過來一下。”許天賜將四人叫到自己跟前,“丁旻林嵐,你們剛才表現不錯,但就是有點太拘束了。”
這里所有人都被許天賜聚集在了一起,注意力都集中在許天賜身上,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吳陵的動作,此時正是第一泡和第二泡的間隔,而且攝像機并沒有記錄此時的情況。
馬德嘟囔著又回到攝像機邊看起了重播,在畫面播放到吳陵第一次品茶時馬德發現吳陵稍稍皺了一下眉頭,第二次則不會,而且第一次要比第二次喝的快了那么一點。
“沒辦法呀,你不是說不能NG嘛,一想到攝像機對著我我就緊張。而且這是師父第一次敬我們茶,我拿到杯子手抖得不行,差點都要灑了。”丁旻還沒緩過勁來。
由此兩點可知,錄制過程需要一氣呵成,所以當吳陵面對杯子出現問題,影響茶品味道的時候并沒有揭穿,卻是將茶一飲而盡,并無品嘗,畢竟從攝像機中只能看到外在,而發現不了杯中茶水的差異。我有理由推斷,面對茶藝如此認真之人,豈能容忍一個茶杯影響了自己的技藝,所以在第一泡結束之后,吳陵從備用茶杯中拿了放在第一個的,換取了自己手中的茶杯,而兇手正是將毒涂在了這備用的第一個杯子之內。
“師父不會出錯。”俞潮嘉冷冷的說,能明顯聽出里面的敵意。
“額……我意思是萬一……”
“沒有萬一,師父絕對不會出錯。”
“好吧……”
文中反復幾次出現,明顯表現出俞潮嘉對于師傅的盲目崇拜,信仰,也或者是敬畏,這是深入骨髓的一種追隨,應該是從小被灌輸了某種思想,傳說中的洗腦吧。
王:“茶盤上的三個茶杯是如何挑選的?”
林:“我洗凈以后隨手挑了三個,其余的放在旁邊作為備用了。”
王:“茶具端到茶廳的時候就擺放成‘品’字了嗎?”
林:“對。”
這里確定茶杯的擺放是林嵐負責的,所以直接決定了之后泡茶的茶杯會分配給誰。
丁:“我媽是他的…情人……在我兩歲的時候他拋棄了我和我媽……我是去年從我媽口中才知道我的爸爸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吳陵。所以我就來這里求他收我為徒了。”
俞潮嘉是12歲跟著師傅的,正好是丁旻母女兩人被拋棄的時間,不難猜測當年應該在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讓吳陵選擇了潮嘉,放棄了丁旻。
其本身的毒性也是很強,口服30~80ml即可引起猝死。不過從吳陵的情況來看,他服下的量肯定不多。
王隊長鄙視了馬德一眼,“我們在吳陵的茶杯內、噴出的血和茶盤里的水(燙杯時倒入的水)都檢測出XJBE,其他地方都沒有毒藥痕跡。”
從毒出現的位置可以看出,倒入茶盤里的水是同時經過了三個杯子的,當時沒有人觸碰杯子,除了毒存在于吳陵的杯子中,林嵐,丁旻的杯子中必然也有殘留,從服下的計量和時間來看,毒必然是存在于第二泡的茶杯中,而且經過了燙杯的程序,所以毒量有所減少,流入了茶盤。
最后決定性的證據是,圖片上茶杯的數量為11個,備用8個,茶盤上3個,擺放茶杯的架子實則只能擺放10個,而且一般來說杯具都是成雙出現,不存在單數,所以必然在這11個杯子中有一個是贗品,而這個贗品就是吳陵在第一泡中所使用的。
案件還原:
俞潮嘉從小12歲被吳陵收養,經常打罵,導致其產生了嚴重的自虐癥,同時對于吳陵很是敬畏,惟命是從。林嵐后來被吳陵收為弟子,與潮嘉日久生情,心痛于被吳陵洗腦坑害的潮嘉,于是設計殺害師傅。
當日,深知師傅和潮嘉性格林嵐,知道師傅見到潮嘉淋雨后必然不讓其參與拍攝,而潮嘉也是不敢忤逆,馬德和許天賜需要錄像,所以只能由師傅,丁旻和自己三人表演茶藝。借由采訪之際,拿出了這套若深茶具,并將一個當初仿制的一個贗品一并拿出,將贗品擺放在師傅的位置,并且將一個有毒的杯子擺放在備用杯架子上的最前面,保證師傅第一個就能取用。之后在品茶過程中,第一泡師傅便發現茶杯有異樣,所以在休息的空隙,因為茶盤上只能擺放三只茶杯,所以將先前杯子放回杯架,重新取用了備用杯子,導致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