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7
發(fā)表于 2018-8-1 19:50:10
第一次參賽的新人請仔細閱讀答題說明,若違規(guī)導致0分別怪我沒提醒。
本題截題時間:2018-08-03 20:00 屆時將放出第一題答案,2018-08-04 20:00 將放出第二題;
答題時間為兩天,請注意在截題前回答,時間以論壇服務器時間為準;
若要修改答案請點擊原帖下方的編輯(客戶端請點擊樓層右下方的 ... 圖標,客戶端需要在2.1以上版本才能編輯帖子)
多次回帖將取最后一次回帖作為答案;
從Word文檔復制時可能會導致格式出錯,請盡量直接使用論壇編輯器進行排版
  • 重點:答題請直接回帖就行,不需要任何其他額外設置,系統(tǒng)會自動匿名和隱藏你的回帖
  • 請不要在回帖中透露自己的學員名或偵探編號等任何個人、隊伍信息,否則直接以0分計
  • 已報名隊伍名單: http://www.njjzkj.com/thread-72840-1-1.html
  • 組隊參賽者請使用隊伍ID回帖答題,隊伍ID即你們在《 組隊報名帖 》里回帖時所用的帳號。
  • 已組隊的學員若使用個人ID答題將以0分計。
  • 未報名的隊伍將視作個人ID計分。

31

26

分享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0:41 | 2018-8-3 18:12編輯
兇手是羅進三


紅色為重要結(jié)論,藍色為文中引用。(掛號內(nèi)為補充解釋)

一、疑點歸納解析

1、土方吉的證詞疑點。

假設土方吉的證詞為真,那么兇手只能是王安。理由是包間的窗戶外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fā)出門軸轉(zhuǎn)動的尖銳聲音。——》排除有人提前藏在房間伺機殺人或從窗戶進入以及離開的可能性。證詞方面,土方吉說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密室環(huán)境,當時在場的只有死者、土方吉和王安。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根據(jù)法醫(yī)的證詞排除死者自己勒死自己的可能性。其中一名軍官揮舞著武士刀沖著土方吉像是要殺了他一樣,土方吉嚇得跪在了地上匍匐著,后背的襯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半。——》土方吉是個膽小之人,他害怕上司,知道自己殺人的后果會很慘,而且土方跟隨死者10多年,忠心耿耿,他沒有動機殺害近藤。最后只剩下王安,只有他能在土方吉沒有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從小門進去殺害近藤。

我方才得知近藤在武漢會戰(zhàn)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結(jié)果7月7日那天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只說在爭執(zhí)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shù)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 ——》王安日記的時間剛好和近藤要參與武漢會戰(zhàn)的時間對應,王安想勸近藤但是近藤不同意,畢竟近藤是士官家族出身他不可能放棄,所以王安才寫了失望二字。護國心切的王安因為近藤參與武漢會戰(zhàn)而跟他發(fā)生爭吵,甚至產(chǎn)生了殺人動機。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正常的兇手只會準備一種殺人兇器,既然兇手都準備了匕首,他沒有必要那么麻煩地再去準備繩子(以及小型鈍器)用繩子殺人。并且假設我是兇手,我會選擇一個在只有自己會被懷疑的時機殺人嗎?殺完人馬上被抓,而且還會連累家人。如果我是王安,不會選擇在那個時機殺人,即使那可能是唯一方便的時機,那也至少得抱著同歸于盡的想法才行。賈老板嘆了一口氣說:“警察和日軍現(xiàn)在都懷疑是你爹殺了近藤,哪怕不是他做的,我看靠這些投靠鬼子的無能警察也根本查不出什么真兇,到時候你爹還是會被拿去頂罪。刺殺軍官可是大罪,你們娘倆也會受到牽連,所以趕緊走吧,走得越遠越好!”——》側(cè)面印證了兇手不是王安的可能性。當時我父親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間門口,賈老板一邊問著“發(fā)生什么事”一邊跑了過去,一到門口他就看見近藤仰面靠在搖椅上閉著雙眼,脖子上還纏繞著一條麻繩,身邊的我父親瞪著雙眼念念有詞好像在重復近藤的名字。——》真情流露,甚至看到死者是驚訝的表情,說明并不是兇手。王安家人還留在北平并且王安至死都在喊冤,綜上,判斷王安并不是殺害近藤的兇手。

因為兇手不可能是王安,證明土方吉的證詞為假。近藤休息時他沒有一直都在門外,兇手就是利用了那段時間進去殺人。小販并不知道被害軍官的名字和樣貌,但認識陪同的保鏢,因為那是時常光顧自己攤子的人。——》由于土方一直跟隨死者導致他被調(diào)去武漢,已經(jīng)一個月沒有吃燒餅,再加上聽戲時土方自言一直跟隨在旁邊,沒有時間去買燒餅。土方吉快一個月沒有吃到燒餅,好不容易又來到這里,趁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偷偷出去買燒餅。之后近藤被殺害,他不敢說出是因為自己擅離職守近藤才被殺的,害怕被追究責任。人心就是如此黑暗,所以他才說自己一直在門外沒看見有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王安,把他弄成了替罪羔羊。

2、排除法,鎖定兇手。

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cè)觀看表演。——》根據(jù)證詞,賈老板擁有不在場證明,所以不是兇手。

《百花亭》結(jié)束后是相聲場,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guān)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到下午六時二十五分左右,臺上開始進行今天的最后一場演出——《趙氏孤兒》。得出的結(jié)論是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考慮發(fā)現(xiàn)尸體的時間可以再減少五分鐘)——》根據(jù)死亡時間,案發(fā)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二十五分,相聲演員馬東和姜鞏在表演相聲,擁有不在場證明,所以兩人不是兇手。

近藤的保鏢也從兩人逐漸降到一人,是跟隨他十幾年的下屬土方吉,之后兩人更是穿著便服與平常百姓無異,但他一直都在二樓的包間看戲。下午四時三十分左右,近藤俊一與保鏢土方吉來到戲院,距離他們上一次來已經(jīng)過了快一個月左右,我父親王安照例前去接待兩人一起上了二樓到右邊的包間。彼時臺上正在演出《空城計》。——》因為近藤和土方吉穿著便服與平常百姓無異,在舞臺上的兇手直接看到死者與土方二人進入大門,死者的身高、年齡以及留著雜亂的絡腮胡,再加上王安前去迎接,所以認出來的人是近藤。因此懷疑兇手在《空城計》的演員里面——楊嘯良、段元樓、袁世君、朱秀先、周慶瑜、蕭章華、羅進三。

有時票友們鼓搗的聚會,父親還會登臺與大家唱上一兩句,只是不帶妝,畢竟太費時間。——》因為京劇的化妝太費時間,假設兇手是《趙氏孤兒》的演員,兇手在下午六時至六時二十五分要殺死死者,之后還要回來化妝參與《趙氏孤兒》的表演,時間上肯定來不及。別說是過了七八年,就算是讓我當時說出都有誰在旁經(jīng)過也難,要能記住的不得是能引起注意的人吶。——》如果是提前化好妝出去殺人,會是個引起別人注意的人,比如會引起賈老板的注意,但是實際上并沒有。綜上,證明兇手并不是《趙氏孤兒》的演員。

《趙氏孤兒》的演員——楊嘯良、段元樓、梅小蕓、袁世君、朱秀先、周慶瑜、蕭章華。在《空城計》的演員里面排除掉《趙氏孤兒》的演員,最后只剩下羅進三符合要求。

搖椅旁的小桌子上放著兩碟糕點和水壺,水壺樣式與軍用水壺相同。父親曾跟我說過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警察對這兩樣物品進行過檢查,只是普通的茶水和糕點。——》文中沒有提到死者自己攜帶這2碟糕點,軍用水壺雖然有可能是作為軍人的近藤帶的,但是死者就算要自備食物也不會選擇拿著碟子走來,至少也要準備點裝食物的工具。就算是死者自帶,帶2碟糕點明顯過多,這么個!小!桌子也不適合放2碟糕點,因此得出至少有一碟糕點是兇手帶上去的。如果現(xiàn)場的其中一碟糕點確實是兇手帶上去那么可以排除店小二的嫌疑。因為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作為店小二專門端茶倒水的,肯定知道近藤的這個情況。而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兩碟糕點,說明兇手并不知道近藤自備茶水食物這個習慣,所以兇手不會是店小二。阮春生因為知曉死者自備茶點,所以就算他要殺人,也不會選擇送糕點的理由上去。而另一個小二駱徐,由于進入戲院工作時間太晚,應該并不知曉土方中途溜去買燒餅的習慣。最后兇手沒有帶走糕點估計是時間上比較趕,來不及帶走。

程蝶如和姜曼玉因為二人是花旦和小生比較出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以及二人當時在后臺,并未直接看到死者來到戲院,而且戲臺離包廂有一定距離,死者也沒有身穿軍服,高矮胖瘦以及絡腮胡也無法清晰看出,以及二人假如不是預先知曉,演戲途中也不會特意抬起頭來觀察2樓等等,因此也排除。而且作為女生,估計也沒有擁有能勒死死者的力氣。

陳伯,由于已經(jīng)70歲了,沒有那個力氣勒死人,所以也排除。

秦漢,前文說明王安的職位時提到的的班主是管事的,非常忙,再加上當時要連續(xù)排三出戲,理論上不可能有時間去殺人,因此排除。

至于其他雜工、文武場樂隊、觀眾,連名字都沒有,排除。

二、手法

兇手是通過土方中途去買燒餅的時間,假托送糕點上樓,然后趁死者不備,使用鈍器(有可能是懷爐&暖爐,只是有可能。。。)猛擊死者后腦,然后可能是怕血跡沾染,所以使用繩子勒死死者,最后迅速下樓。

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因為勒殺需要三分鐘,而士方吉擅離職守出去買燒餅推測他不會花太多時間,兇手殺完人要出去的時候可能會碰到士方吉,這樣兇手就不能出去只能留在死者房間。這樣的話《趙氏孤兒》的演員完全沒有作案的可能。但是因為發(fā)現(xiàn)死者的時候,王安在走廊,兇手無法從小門進到左房間再從左房間離開(因為會被看見),而且他無法確定王安是在房間還是在走廊,除非王安包庇兇手,但是可能性極低(畢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因此排除兇手被堵在死者房間的可能性。


三、動機

我方才得知近藤在武漢會戰(zhàn)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結(jié)果7月7日那天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為了延緩(阻礙)第2軍在武漢會戰(zhàn)的攻勢,所以兇手要殺害擔任第2軍第29師團參謀長的近藤。

四、證據(jù)

詢問戲院旁巷子口擺攤賣燒餅的小販案發(fā)當天土方吉有沒有在他那里買燒餅,可以證明土方吉是否有撒謊。

1937年11月中旬,因為天冷來戲院的觀眾也少,閑下來的我正揣著暖爐蹲在舞臺旁閱讀地上的報紙。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文中有提到暖爐且能揣到懷里是必備之物,所以拿著暖爐很自然,不會讓人看成兇器。小型鈍器懷疑正是暖爐,如果能找到可以作為證據(jù)。這個暖爐應該說的是懷爐,另外由于案發(fā)時是7月份,使用懷爐也不是特別正常,只能說文中沒有提到別的小型鈍器,沒辦法。

調(diào)查現(xiàn)場的兩碟糕點的來源,如果證明了死者沒有自帶糕點或者只帶了一碟糕點,那么就能證明至少有一碟糕點是兇手帶到案發(fā)現(xiàn)場的。

五、案件還原

羅進三實際上是地下黨。近藤是1937年11月中旬開始來戲院,得知消息的羅進三在11月29日來到戲院工作,埋伏,調(diào)查近藤,伺機行動。直到得知近藤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組織下命令必須干掉近藤。兇手在空城計時看到了死者來到戲院并上了二樓,之后查看劇目安排,發(fā)現(xiàn)有機會,因為死者已經(jīng)很久沒來了,所以兇手無論如何也想在今天殺了他。兇手把需要準備的物品,麻繩,糕點,鈍器(可能是懷爐),都準備好了,百花亭開始,兇手一直在盯著死者,深怕死者突然離開。百花亭結(jié)束后,雖然發(fā)現(xiàn)王安沒有參演相聲,但是兇手依然還是準備不顧一切的殺了死者,因為以后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因為得利于之前的調(diào)查,他知道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guān)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而在這時候他的下屬士方吉會出去買燒餅,羅進三選擇這個時候去到死者房間殺人。所以兇手在觀眾席耐心等待——土方去買燒餅。土方是戲院旁的燒餅攤的常客,土方很喜歡吃燒餅,土方又是死者的老部下兼保鏢,被死者帶去了武漢。土方已經(jīng)一個月沒吃到燒餅了,所以土方站崗中途溜出去買燒餅(這個習慣早被兇手知曉)。兇手終于在相聲演出中途等到了土方出去買燒餅,然后兇手上樓,來到右包廂敲門,端著糕點進入,找了個理由說這個糕點是賈老板安排送給他的,死者正在迷迷糊糊的打盹,猜測死者叫他把糕點放在桌子上然后出去,然后兇手把茶點放在桌子上,假裝出門向門走去,兇手把門關(guān)上,但是卻沒有出門,而是靜靜留在屋內(nèi),等待死者睡著。隨案卷保存的還有幾張照片,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別的可能,他端著糕點來到死者房間,發(fā)現(xiàn)死者正在睡覺,用暖爐砸暈死者之后用繩子勒死,之所以選擇用繩子是因為害怕沾上血跡。如果死者沒有睡著,就假裝是送糕點把糕點放在桌子而接近死者,之后再動手。

六、其他事項

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fā)那天卻很少。——》近藤是最后一次來聽戲他要返回武漢,王安矛盾中,近藤也不知道說什么畢竟達不成共識。

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nèi)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因為王安也想殺近藤,所以心不在焉,沒有認真觀看相聲表演。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1:12 | 2018-8-3 19:56編輯
搶樓啊啊啊啊啊沖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盯猴叔很久了,猴叔再不發(fā)我就……繼續(xù)盯
猴叔你再不發(fā)……我emmmmmm
猴叔你要急死我嗎…
猴叔辛苦,風里雨里,大賽等你



———————————分割線——————————


【王安兒子的遺書】

引用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的時間不多了。

在親人的安慰下,我也沒有對死亡懷有太大恐懼,畢竟,我也是親身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在自己垂死之際,還是想留下點什么,而我的一生,并沒有什么值得留下的。所以我要寫下的這份給世界最后的話,是關(guān)乎一個戰(zhàn)爭的秘密。

與我親近的人都知道我父親的案子,經(jīng)過我?guī)资甑耐蒲荩詈蠼K于得到我認為的真相,我覺得我的父親,確實是個英雄。

多年前,我在父親的日記本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線索,也許,這就是解開整個問題的關(guān)鍵。

在父親的日記里我讀到,武漢會戰(zhàn)開始時(1938年6月初)近藤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后來不知何時他秘密回了北平進行臨時調(diào)度。也就是這一點,引起了近藤與我父親的爭執(zhí)。

近藤到底是個侵略者。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shù)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從日記的最后,可以看出父親很失望。

我讀出了父親內(nèi)心的掙扎。

他是個愛國人,正因如此,他才為戰(zhàn)爭和近藤頻頻吵架。可他深知沒有辦法讓近藤停止戰(zhàn)爭,那就只有一個辦法:殺了他。否則,可能會對國家?guī)砗艽蟮奈kU。

但是,考慮到父親與近藤關(guān)系堪比知音。這也就決定了,他不可能親自對近藤下手。

因此,一定有人幫父親實施計劃,而父親替他頂罪。而這個人,必須和父親關(guān)系極好,值得信賴。

父親的工作只是在賈老板的戲班與觀眾閑談,偶爾表演幾句單口相聲,理應和別的戲場的人員沒有過多的接觸,自然不可能關(guān)系極好。而根據(jù)我梳理案情時用過的思維導圖,近藤俊一在被敲昏時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而且他一般在相聲場時總是小憩一陣。因此可以看出,近藤是在相聲場表演時睡覺,繼而被敲昏的。

根據(jù)當時戲院內(nèi)的結(jié)構(gòu),近藤由于習慣,等到要演相聲的時候,他絕對會去二樓的包間休息一會,作為接待近藤的專職人員,父親自然就會去近藤旁邊的那個包間,兩個包間中間是有一扇小門的。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fā)出門軸轉(zhuǎn)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nèi)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直接走正門殺人是不可能的。只有父親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到右包間殺人再回到左包間。

對近藤習慣的熟悉、雙方可以相互信任、能一起策劃好……這只有母親和賈老板了。

我的眼前仿佛再現(xiàn)了父親當時伏案冥思苦想這一出看似完美的殺人計劃,旁邊還坐著母親與賈老板在一起討論。因為母親身體抱恙不能外出做事,那就只能是父親的故友賈老板。

因此母親當時才那么平靜。我想。

我似乎可以想象得到,那時他們決定,父親身上先隨時裝著一根繩子,那把用來防身的匕首也要帶好,隨時準備近藤的到來。等到演出輪到相聲的時候,近藤去包間休息,父親去另一個包間,等一會,父親就通過兩個包間之間的門進入到近藤的房間,先用桌上的軍用水壺把近藤敲暈,再把事先準備好的繩子套到近藤的脖子上,在外人看來就像近藤已死。

根據(jù)導圖,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說實在話,我當時也沒有想到。

因此,水壺是敲昏父親的兇器,而不是匕首柄。柄是干凈的。

賈老板就坐在第一排左側(cè),裝作觀看表演的樣子,同時暗中觀察這邊的情況。最后,等到相聲演出結(jié)束,父親就會很自然的出來叫近藤,當然近藤不可能有反應。土方吉就會破門而入,發(fā)現(xiàn)近藤的“尸體”,他們就可以把土方吉支開去叫警察。然后賈老板就可以跑上來詢問情況,在裝作檢查尸體的時候用繩子把近藤勒死就好了。

而根據(jù)導圖,期間賈老板偶有轉(zhuǎn)頭與后方的一些觀眾交談,曾瞥見包間里的近藤為表演鼓掌,父親在一邊目光卻是集中在近藤身上。賈老板這樣做,恐怕是為了暗中觀察吧,而父親,則是因為馬上面臨近藤的死亡,心中會有不安。

簡單來說,計劃就是賈老板得裝作看表演的樣子同時暗中觀察不被人發(fā)現(xiàn),并在案發(fā)之后很及時的跑上來。他跑上去之后,先裝作檢查尸體的樣子,順便叫土方吉去報警,把他支開,然后再把近藤勒死。就這樣計劃好了一出完美的殺人計劃。

根據(jù)導圖,警察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nèi)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這就是最好的證據(jù)。

他去了右包間,實施了敲昏的計劃。

可以想象,父親是懷著怎樣悲痛的心情來構(gòu)思這一出計劃的,畢竟近藤也是自己的知己,但是,出于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他不得不這么做。

可是,他沒來得及實施這個計劃。我苦笑了。

如所有人津津樂道地那樣,似乎像是父親明知殺人自己也難逃一死卻還是義無反顧。他的喊冤,似乎已在人們的腦海里淡去。人們記住的,只有他英雄的事跡。

我原先以為父親遭人嫁禍,可后來也在群眾的議論聲中漸漸相信,相信他是在忍辱負重,為的就是等待時機。但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似乎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錯。

父親為什么喊冤——他怕了鬼子?不可能。

他做得義無反顧,做前也一定思考過后果。抗日戰(zhàn)士的每一天,都過得像最后一天。他已做好了準備。

母親是知道這件事的,從她得知后的平靜的表情可以看出。

父親該是敢作敢當,他的字典里不應該有“怕”這個字
他在謙虛?不可能。

如果他真的是一位大義凜然的戰(zhàn)士,他該昂起頭,沖淪陷的北平,沖全中國大喊:

“站起來!”

他該英勇就義。他不該像個縮頭烏龜一樣。他沒有謙虛的理由。

如此這般,父親的確是被冤枉的。

如果殺人者是父親一邊的人,一定會得到父親的協(xié)助。土方吉在右包間看守,他不可能成為中國人的幫兇。換言之,兇手只有從左包間進入,那么,父親是幫兇。

這樣的話,父親頂罪,便是計劃中的事。他應該痛快地認罪。他所袒護的,是他的朋友,是和他有著一樣目標的人,是中國人。

可是,他沒有。

他沒有殺人,也沒有幫助別人殺人,可近藤還是死了。

那么,兇手顯而易見。

可是父親并沒有揭露兇手。

一是因為一定沒人相信他,警方都是鬼子那邊的。

二是因為如果父親殺了近藤俊一,他就是一個英雄。而如果父親不是兇手,他就是一個向日本鬼子溜須拍馬,受到周遭唾棄的漢奸。

父親或許感覺到了我對他的不滿。他不知道那是因為對我管教太嚴,而是因為我對他和日本人過于親近的不滿。
他證明了自己。

如以上所說,兇手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是賈老板作了案,那么父親一定會袒護他,主動認罪,以免使賈老板保有嫌疑。因此,這個計劃,實際上是失敗了。

而其他人因為近藤是在觀看完《百花亭》后關(guān)上窗戶,這時土方吉在右包間門外守衛(wèi),父親回到左包間。根據(jù)導圖,包間內(nèi)及走廊無任何可以藏人的地方,戲院不存在暗道機關(guān),土方吉證詞中也并未有人接近二樓包間,所以其他人嫌疑排除。

那么就只剩下在近藤身邊的土方吉具有可以殺害近藤的機會了。他事先知道這會是近藤最后一次去戲院,也知道父親和近藤因為上次的爭論而鬧了別扭,再加上明明平時會說很多話的兩人這次卻很少交談,估計,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危,父親十有八九會殺掉近藤。但是,看他們對彼此就像知己,所以應該不可能真的由父親親手殺了他。土方吉知道了父親會有殺人的計劃,就等待時機,感覺差不多了之后,就推門而入,果然發(fā)現(xiàn)了近藤脖子上有繩子,桌子上的水壺也被人移動過,近藤被敲暈了,但是沒有真的死亡,于是土方吉就直接勒緊繩子,勒死近藤,再裝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的樣子走到門外繼續(xù)守著。

可是,為什么土方吉會殺害他忠心耿耿跟隨了十多年的主人?我再次陷入沉思。

我認為,這是因為近藤原來就是一個熱愛漢文化的人,只不過是因為家族關(guān)系做了軍人,而熱愛京劇的近藤去了幾次戲院后,竟然與一個中國人相談甚歡,這讓懷有強烈侵略欲望的土方吉懷有不滿,既然你不能為國家獻出自己全部的忠誠,那就到地獄去懺悔吧,近藤,卒。

但是既然這樣,那他早就該殺了近藤,為什么偏偏一直等到現(xiàn)在?當時到警局后不久來了幾個趾高氣揚的日本軍官和一名瘦高的翻譯官,其中一名軍官揮舞著武士刀沖著土方吉像是要殺了他一樣,土方吉嚇得跪在了地上匍匐著,后背的襯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半。而后土方吉似乎對那幾名軍官說了什么,他們就全體看向了我父親。看他的反應,說明如果真要殺人,就不能讓人知道是他殺的近藤,否則會有很慘的下場。就只能轉(zhuǎn)嫁罪名。

可惜的是,土方吉并不知道殺了近藤會延緩侵略戰(zhàn)爭,所以,自己那所謂的愛國忠誠,終究還是反將了自己一軍。
事情的真相已經(jīng)很清楚了。我也算解開了自己一生的心結(jié)。

父親真是個英雄。


“這是王安的兒子思考時繪制的思維導圖,它……已經(jīng)有些破損,我們……用電腦復原了一下,作為他的遺物。”戰(zhàn)友老徐低低地說。

(http://www.edrawsoft.cn/viewer/public/s/d547f556760230)

在場的所有人都靜默了。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1:33 | 2018-8-3 19:24編輯
紅色字體為引用原文線索
藍色字體為推理要點


1. 題目開頭暗示

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惡人盡知。

血海冤仇終需報,且看來早與來遲。


題目開頭是的一段京劇唱詞,出自《徐策跑城》,主要情節(jié)為:薛仁貴的后代被奸臣張?zhí)┑认莺Γ页瓟亍M檠以庥龅男觳撸米约旱暮捍蹋瑩Q下了薛猛的孩兒薛蛟,將他撫養(yǎng)長大,叫他到韓山下書,約同他正在招兵買馬的嬸母紀鸞英發(fā)兵報仇

因此從這可以引申出兩個線索:
1) 案件涉及替他人頂替罪名
2) 案件或許涉及到復仇


2. 刺客的行為邏輯

- 1937年11月中旬,因為天冷來戲院的觀眾也少,閑下來的我正揣著暖爐蹲在舞臺旁閱讀地上的報紙。大門忽地被推開,一陣寒風襲來。從門外走進一個男人,年紀看起來35歲左右留著雜亂的絡腮胡,身高約摸五尺三寸,身披大衣內(nèi)著軍裝,肩頭落著一些雪。在他身后跟著兩個穿著日軍軍服的人

- 告訴我那人確實是日軍軍官,名喚近藤俊一,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6師團參謀長。因喜好京劇特地慕名前來。

那之后近藤依然有來戲院,可能因為軍務繁忙,司令部距離戲院也遠,他的到來很沒有規(guī)律。只是畢竟次數(shù)多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 賈老板告訴我那次事件后戲院關(guān)停了一個月供警方隨時調(diào)查,戲院不能運作


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暗示和諸多線索,自然是可以推斷殺死近藤的兇手另有其人。如果是從抗日群體中派來的刺客潛入戲院刺殺了近藤,這個刺客會是至少在確認近藤會常去戲院后才潛入戲院的,并且在殺死近藤后,在不引起懷疑的情況下盡快離開。

因此可以將刺客身份的范圍縮小至 1937年11后 加入戲院, 并且在 1938年7月7日 近藤被殺后一個月內(nèi)很快就離開的。

這么一來,嫌疑人就縮小到了戲院的兩人:小生姜曼玉 和 小二駱余。

3.死者死因

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近藤死前是在搖椅上坐著  
死者坐在椅子上被人從后背襲擊遇害,說明要么是刺客出其不意的突襲,要么就是死者對于刺客其實非常的熟悉信任。

4. 密室

- 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兩個包間中間是有一扇小門的,只有父親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到右包間殺人再回到左包間。至于說有人事先躲進左包間,趁著我父親不注意去右包間殺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說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fā)出門軸轉(zhuǎn)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nèi)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

近藤死于的二樓包間算是一個密室,因為在死亡時間(即作案時間) 1800 ~1830 之間,土方吉一直在包間外走廊站崗,沒人可能在此段時間內(nèi)進出包廂的左右兩個門。而父親也稱沒有看到任何人。

密室的解法往往很簡單,就是這兩人中有一個說了謊,才形成了這個看似無解的密室殺人案。所以初步推理,有兩種可能性:

A) 土方吉說謊,協(xié)助姜曼玉刺殺近藤

近藤確實喜愛京劇,尤其偏愛看《西廂記》《桃花扇》這類講述情愛故事的劇目,對待戲院的一些演員們也極為客氣,總以先生相稱。

我隊猜測是不是又是基佬梗,近藤喜歡看情愛京劇,對演員也很客氣,是不是也是其實喜歡這些長的好看京劇演員呢?

姜曼玉可能就是潛入戲院的刺客,以精湛的功底折服近藤,并主動勾引他。近藤可能每在相聲期間會秘密召他來包間幽會,也就是為何土方吉和父親會回避。

而日軍中也不乏反戰(zhàn)人士,土方吉的動機可能在于反對中日戰(zhàn)爭,但出于民族情懷不肯親自動手,和姜合作。

而案發(fā)當天,姜曼玉在唱完《百花亭》后卸妝換上便服,乘著相聲期間混入觀眾走上二樓,土方吉將姜曼玉放入包間,死者見到心上人呢很高興。之后姜可以在假裝給死者按摩時將他擊暈,然后將其勒死。

之后姜曼玉從右門逃出,土方吉等王安上鉤發(fā)現(xiàn)不對勁后,謊稱沒有人進出包間,將嫌疑集中于王安嫁禍與他。

但既然我是碼答案的,我還是選擇把這一推測排除。(貌似要背鍋了)

首先我認為用 “土方吉說謊” 來解決整個密室最為限制的疑點(即無人進出),太過于簡單了,這樣一來似乎題目的二樓平面圖和包廂隔音的設計完全是沒有用處的。

其次,題目說了老板坐在演員唯一可以進出后臺的門那一邊,我不確定京劇演員是不是演完了就可以隨意走動,就算通過這個后臺門離開舞臺,也肯定會被觀眾和老板注意到的吧?

我也認為土方吉涉案的動機要做太多假設,比如土方吉反戰(zhàn),姜曼玉成功勾引死者,死者是基佬等等,題目中都沒有太多這類的線索。土方吉當了死者那么久的保鏢,感覺不太可能是對日軍和對近藤不忠誠的人。

因此我排除土方吉涉案,協(xié)助姜曼玉殺近藤的可能性。



B) 父親說謊,協(xié)助余駱刺殺近藤

- 期間賈老板偶有轉(zhuǎn)頭與后方的一些觀眾交談,曾瞥見包間里的近藤為表演鼓掌,父親在一邊目光卻是集中在近藤身上。

- 《百花亭》結(jié)束后是相聲場,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guān)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我父親和土方也都會離開包間不打擾近藤,父親會在這時候離開去登臺表演,沒有登臺安排時他就會到左邊的包間內(nèi)單獨觀看,土方則是在門外站崗。

- 開左邊房門時左包間內(nèi)的人能聽到而右包間內(nèi)的人聽不到,反之亦然。開兩個包間之間的小門時,兩個包間內(nèi)的人都能聽到,包間外的人聽不到。


我推測案件的真相:

駱余年紀尚輕,對家國仇恨的理解也許只是簡單的愛恨分明。王安和近藤的爭吵內(nèi)容應該和戰(zhàn)爭有關(guān),近藤很清楚自己背負著軍隊的命令,王安也清楚自己作為中國人的立場,因此才會在爭吵時爆發(fā)如此大的沖突。駱余很可能聽到了他們爭吵的內(nèi)容,在王安對近藤的態(tài)度從知遇之恩變成了失望至極的時候,駱余對近藤的態(tài)度從殺害同胞的兇手變成了必須除掉的民族仇敵。

駱余想除掉近藤,但近藤不久就調(diào)離了北平。但是7月7日這一天,近藤時隔一個月終于再次出現(xiàn),駱余決定立即動手。

近藤在7月7日來到戲院,很可能是王安曾透露過自己的妻子即將過生日,又或者王安也存了殺心,曾經(jīng)寫過書信給近藤。但是駱余抓住了這次機會,《空城計》和《百花亭》的演出時間大約有一個多小時,足夠他最好最后的準備。

題目說到,戲院人滿座位不夠時連兩側(cè)走道都會站滿了人,駱余做為小二,完全可以在不引起主義的情況下混入觀眾中,悄悄潛上二樓,而其他演員要做到這點就會相對困難。

而當臺上在演《空城計》和《百花亭》的時候,土方吉和近藤都在右間內(nèi)看京劇,看不見走廊,駱余此時完全可以趁機跑到左間,因為隔音效果右間的人聽不見。而不時回頭的賈老板因為坐在一樓,也無法看到二樓離走廊較近的門口的動態(tài),駱余只要一直彎腰躲在左包廂的門口附近,就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

之后,到了相聲,土方吉便出去站崗,而父親則會打開內(nèi)門到左間,近藤則是坐在面朝窗外的藤椅上準備閉目養(yǎng)神。這是唯一一次不會引起近藤警覺的開門聲,因為每次到了相聲父親都會開門去左間,已經(jīng)成了習慣。父親打開內(nèi)門,駱余便可以趁機從左間進入右間,用鈍器將死者敲暈,然后用麻繩將死者勒死。因為隔音,這些動靜門外的土方吉也是毫無察覺。

之后駱余又和父親回到左間。等到相聲結(jié)束時,父親去找在走廊內(nèi)站崗的土方吉,土方吉感覺不對勁推門進入右間,父親站在右間門口擋著,此時駱余趁機打開左間的門跑下樓,混入人群之中。

題目中也可以看出父親很緊張一直看向死者。而父親隨身帶的小刀也可以有合理的解釋,是萬一余駱偷襲失敗,至少二人也得合力將近藤殺死。

父親叫冤是故意拖延調(diào)查,給時間讓妻兒逃離。題中可見他聽到妻兒都安全了便放心了,而不是歇斯底里地怕自己要死了。他也不嘗試解釋為何當日他和死者沒有太多交流,為何不記得當日的相聲節(jié)目,似乎不是一個真心想擺脫嫌疑的人該做的。他喊冤是為了給自己加大嫌疑,并延長審訊。


5. 其他要點

A) 從演員劇目名單,我們可以基本上排除所有的演員。《空城計》和《趙氏孤兒》的演員完全一樣,角色(如誰是老生、丑角) 也是一樣,應該不能卸妝。賈老板坐的位置也確保了演員不可能演完就卸妝然后換上常服走出后臺。而如果破解密室的方法是刺客在土站崗之前潛入左間,那么百花亭的演員皆不可能作案。

B) 駱余比姜曼玉更可能是刺客。首先戲院人很多,需要小二是正常的,也不需要什么技術(shù)門檻,很容易潛入。小二也方便活動于舞臺下,不引人注目。相比之下,如果姜曼玉是刺客,他得指望戲院正好缺小生,并且自己還得是唱京劇的能手。演員這個身份也太高調(diào)了,不太適合四處走動行動。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3:50 | 2018-8-3 19:16編輯
解答(紅色部分引用原文):
假設文中第一人稱的敘述是真實的,并且證人的證詞無誤。
死亡:
死因是機械性窒息,兇器確定是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那條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脖子上纏繞了兩圈相交于頸后
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考慮發(fā)現(xiàn)尸體的時間可以再減少五分鐘)

分析:
兇手——父親(王安)。
打開房間時發(fā)現(xiàn)的死者確實是近藤,不存在假扮之類的可能。
可不可能有年紀相仿的演員假扮父親殺死近藤?
1)        近藤來看戲一直到死亡的這段時間里土方吉和父親兩人都在近藤身邊。父親沒有機會和時間化妝,演員也來不及進行身份替換。
2)  近藤、土方吉與父親熟識,其他人很難完美的扮演父親。父親博聞廣識空有一身學問卻一直無人賞識……近藤雖是日本人卻也是第一個欣賞他的人即使外表可以偽裝,學問無法掩飾。而且近藤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近藤在讀書時因為非常仰慕中國文化而自學漢語,對中國的古籍也如數(shù)家珍
所以演員表暫時沒有作用。
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包間內(nèi)及走廊無任何可以藏人的地方,戲院不存在暗道機關(guān)如果土方一直看守在門外,結(jié)合上一條作出的判斷,可能性如下:
1)        土方殺死了近藤。
2)        父親殺死了近藤。
3)        近藤自殺。
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結(jié)合近藤死時的姿態(tài):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面容安詳說明意料不到。口微張可能是打算說話。近藤死時的姿勢更像是在悠閑的聽人說話或者討論某個話題,此時那個說話的人就站在他的身后。以上都證明殺人者一定是和近藤十分親近的人,可以站在其身后并且讓近藤毫無防備。因為是偷襲的緣故,兇手的體格不限。
排除1):
①    從顧全大局的角度來看,土方?jīng)]有理由殺死近藤。近藤死亡對日本的攻勢會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土方當然不會期望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②    從私人角度來看,是跟隨他十幾年的下屬土方吉兩人想必已經(jīng)是情同手足;如果說土方有什么污點被近藤發(fā)現(xiàn)了要滅口,那么此時的土方肯定與近藤之間有了間隙,近藤不會讓他和自己兩人來戲院,同時與上面推斷的殺人者為親近之人相悖。
③    兇器難以攜帶。之后兩人更是穿著便服與平常百姓無異死時是夏天,又穿便服,那么很難找到地方塞下那么長一串麻繩,即使勉強塞在口袋里近藤也可能會注意到。
④    如果土方吉殺人,為什么父親不指認他,因為只有他們兩人可以進入近藤的包間而不被互相聽見。
排除3):
①        近藤不可能自己將自己勒死。
②        文中對包間的描述不多,可以看出應該是無法布置裝置的。兇手必須親自殺人。
確定2):
①        父親如果從中間的小門穿過去,土方吉無法察覺。
②    父親怕我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往來……不知從何時開始,父親成為了接待近藤的專職人員。近藤聽得懂漢語,也能說,只是不太流利,正常交流還是沒問題。我看到他常常被父親說的話逗笑,有時更是他在說,父親在聽,兩人像是有說不完的話父親本來是不與日本人之流一起的,后來主動接近近藤,說不定也有一定的企圖。
③    父親和近藤發(fā)生過爭執(zhí),為了民族大義,有殺人的動機。
④    父親的匕首柄可以用來當作鈍器擊昏近藤,因為衣服比較寬大,麻繩也可以藏在長衫袖子里。
有沒有可能,勒死近藤的人和敲暈近藤的人不是同一個?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結(jié)合文本可知打暈近藤在殺死近藤前。
1)   如果合謀,則土方和父親可能共同作案殺死近藤。
排除:①兩人沒有理由合謀。②土方無殺人動機(上文已有詳細的闡述)。③尸體發(fā)現(xiàn)后父親的嫌疑最大(上文已有闡述),他沒有必要這樣做。④文中沒有提到父親提出土方合謀殺人的證詞。
2)   敲暈者為土方,殺人者為父親。
排除:①土方?jīng)]有理由敲暈近藤。②土方無法知道父親會不會將昏迷的近藤勒死,也無法推測父親何時會進入右包間。③如果土方不知道父親會不會殺死近藤,他怎么保證近藤醒來后不會拿他治罪?如果他打算親自殺死近藤讓近藤無法醒來指認,那么為什么不一口氣將近藤殺死?此處難以解釋。
3)   敲暈者為父親,殺人者為土方。
排除:①如果近藤死亡,那么父親的嫌疑最大。②如果父親決心不顧性命殺死近藤,為何不一次性下手?③他如何保證土方進來后會將近藤勒死?如何保證土方中途會在某個時間進入?同樣難以解釋。④如果父親敲暈打算下手時不忍心,那么為什么父親不逃走?近藤醒來可能會治他的罪,而且萬一近藤被別人先發(fā)現(xiàn),必然認為是王安擊暈的。⑤土方無殺人動機(見上文)。⑥土方難以攜帶麻繩,父親也沒有理由把麻繩留在現(xiàn)場(這樣如果近藤醒來或者別人進入會更容易發(fā)現(xiàn)父親的殺人目的)。
如果土方中途曾進入右包間,會不會有熟人(譬如賈老板)從王安的房間進入后來伺機殺死近藤呢?
1)        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cè)觀看表演賈老板不可能犯案。
2)        如果這種情況成立,就要保證土方中途必須進入近藤房間兩次,其他人才有可能完成這樣的行動(進王安房間一次的時候土方不能發(fā)現(xiàn),出的時候也不能發(fā)現(xiàn)),并且土方會提前發(fā)現(xiàn)尸體。
3)        土方在表演期間沒有理由進入近藤房間。
如果土方吉先是敲暈了近藤,可不可能在開門時才趁其他人不注意殺死近藤呢?
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根本沒有時間這么做,而且土方吉也不能保證王安不會上前查看尸體。結(jié)合前面的推斷發(fā)現(xiàn)土方吉不可能是兇手。
疑問:
為什么日記里寫近藤和父親有爭吵?
近藤在武漢會戰(zhàn)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后來不知何時他秘密回了北平進行臨時調(diào)度。……只說在爭執(zhí)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shù)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時間吻合,可知爭吵之事應在近藤被調(diào)往第2軍之前,所以大致情況如下:近藤打算幫助日本打下武漢,父親為中國人民著想勸他不要參戰(zhàn),近藤對此表示生氣。
父親發(fā)現(xiàn)尸體后及死前的表現(xiàn)為何有些異常?
當時我父親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間門口……身邊的我父親瞪著雙眼念念有詞好像在重復近藤的名字……他不肯認罪簽字……法官不顧父親的喊冤就定罪了若是真正的不顧生死,為何在發(fā)現(xiàn)尸體后表現(xiàn)出呆愣的模樣?難道是在對近藤這樣的人才投敵的可惜?為何定罪前還要喊冤?或許是我過度推理了,也有可能這些只是正常反應。
真相:
父親得知近藤即將幫助日本攻打武漢,為了阻礙日本軍攻勢,舍身取義殺死近藤。當天下午相聲場結(jié)束前,他進入右包間與近藤閑聊,趁機拔出匕首擊昏近藤。隨后勒死近藤,再通過小門回到自己包間。敲門(或沒有敲門,反正此時他知道近藤已死)后出來喊土方吉,兩人發(fā)現(xiàn)尸體。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5:52 | 2018-8-3 19:10編輯
兇手是駱餘。
下面是分析:
1.父親王安
從王安的日記中的內(nèi)容來看,近藤俊一是第一個賞識他的人,而6月5日近藤用手槍指向王安,王安感到“失望”。這里可能是近藤有某些行為是讓他與王安產(chǎn)生矛盾的,而故事背景是抗日戰(zhàn)爭,所以我猜測近藤想要侵略而父親想要阻止他這種行為。王安帶刀子是因為他知道無法與近藤在言語上直接達成一致,所以打算殺掉近藤,可是他猶豫了,畢竟近藤是自己的知音,猶豫再三后沒有動手殺他。土方吉說王安當天與近藤的話很少,代表王安當天有心事,看相聲表演但不知道內(nèi)容也代表他當時是在思考某些事情,現(xiàn)在看來就是殺掉近藤。如果殺近藤,有刀子不必用繩子再勒一遍吧?
所以,王安不是兇手,而是殺人未遂。
2.下屬土方吉
土方吉犯案可以說是很容易的,進去打暈勒住近藤然后再出來撒謊嫁禍。但他是跟隨近藤十幾年的部下,不會殺近藤,而且殺了近藤對于他有什么好處呢?近藤被殺就是自己的失職,搞不好對自己更加不利。
3.賈老板和戲院的工作人員
近藤的死亡日期很巧妙,1938年7月7日,剛好是七七事變北平淪陷一周年,日期上有種紀念感,而近藤恰巧就是武漢會戰(zhàn)的一名重要官員,殺手的目的可能是殺掉近藤,順路除掉父親這個“漢奸”。那么這些人里兇手的范圍就被縮小到羅進三、姜曼玉、駱餘這幾個人里,他們都是近藤調(diào)回華北后來到戲院工作的人。

手法分析:
一到門口他就看見近藤仰面靠在搖椅上閉著雙眼,脖子上還纏繞著一條麻繩,身邊的我父親瞪著雙眼念念有詞好像在重復近藤的名字。
隨案卷保存的還有幾張照片,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搖椅旁的小桌子上放著兩碟糕點和水壺,水壺樣式與軍用水壺相同。父親曾跟我說過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警察對這兩樣物品進行過檢查,只是普通的茶水和糕點。

近藤手的姿勢很特殊,睡覺一般是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而近藤是左手搭在右手掌上。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6:43 | 2018-8-3 18:47編輯
兇手是駝馀,密室殺人的關(guān)鍵是《空城計》,王生為兇手頂罪。
一.背景知識
(1)引子
引用
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惡人盡知。
血海冤仇終需報,且看來早與來遲。

來自于《徐策跑城》——京劇傳統(tǒng)戲《薛剛反唐》中的一折。
情節(jié):薛仁貴的后代被奸臣張?zhí)┑认莺Γ页瓟亍M檠以庥龅男觳撸米约旱暮捍蹋瑩Q下了薛猛的孩兒薛蛟,將他撫養(yǎng)長大,叫他到韓山下書,約同他正在招兵買馬的嬸母紀鸞英發(fā)兵報仇。紀鸞英的丈夫薛剛原流亡在青龍會上聚集人馬,欲圖報仇,這時也到了韓山。大家見面以后,發(fā)兵進逼長安。徐策聞訊,喜極,不顧自己的衰老,親上城樓觀望。當允代為上殿奏本,要求皇帝殺張?zhí)檠疑暝环駝t,就讓大家殺入午門。見了薛家后代人物的英雄氣概,老徐策竟高興得連馬也不騎,轎也不乘,急急忙忙地上朝奏本。
總的來說就是貍貓換太子+子報父仇的故事。
(2)空城計:講的是諸葛亮在蜀軍連敗,失了街亭后,在西城彈琴退仲達的故事。
諸葛亮唱:(西皮慢板)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算就了漢家業(yè)鼎足三分。官封到武鄉(xiāng)侯執(zhí)掌帥印,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閑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
這句臺詞在第四場中,從此到結(jié)束需要20分鐘
(3)趙氏孤兒
情節(jié):春秋時代,晉國的大臣趙盾輔佐晉襄公,使國家越來越富強。襄公死后,其子晉靈公繼位,荒淫無道,殘害臣民。趙盾多次勸諫,靈公不但不聽,反而懷恨在心,趙盾不得已而出逃。后來他的兄弟趙穿發(fā)動政變,殺了靈公,擁立襄公的弟弟即位,為晉成公。這時趙盾又被請回來,主持朝政。他的兒子趙朔娶了成公的姐姐為夫人。成公死后,兒子景公繼位。大夫屠岸賈原是晉公的龐臣,一貫助紂為虐,對趙氏早就恨之入骨。他對景公說:“靈公遇難,禍首是趙盾,以臣弒君,應當滅族。”這時趙盾已死,景公就把趙朔一族全部殺死。趙朔的妻子因系公主身份,幸免于死。她回到王宮,生下遺腹子。屠岸賈聽說后,到宮中搜索,想斬草除根。公主把嬰兒藏在褲子里,屠岸賈沒有搜著。在這危難之時,趙氏的兩個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決心把趙氏孤兒救出來。于是二人定計,買了別人一個嬰兒,由公孫杵臼抱去藏起來,然后程嬰去向屠岸賈“告密”,說趙氏孤兒在公孫杵臼處。屠岸賈領(lǐng)兵抓到公孫杵臼和那個嬰兒,當即處死。這時程嬰?yún)s偷偷跑到王宮,抱出趙氏嬰兒,逃到偏僻的山林里躲藏起來。孤兒長大,取名趙武,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讓卜者占卜,卜者說生病的原因是錯殺了功臣。大臣韓厥一向和趙氏關(guān)系親密,此時便趁機向景公說:“趙氏世代有功,被錯殺滅族,老百姓都為之不平,應當恢復名譽,給予重用。”于是景公聽了韓厥的話,派人把趙武和程嬰接進宮來,讓趙武繼承了趙氏原來的俸祿、封地。趙武又奉景公之命,殺死了屠岸賈。后來趙武的曾孫趙襄子和韓氏、魏氏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代從此拉開序幕),建了趙國。
總的來說就是托孤?lián)Q子+子報父仇的故事。
(4)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
(5)武漢會戰(zhàn)
武漢會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qū)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zhàn)。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zhàn)區(qū)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zhàn)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qū),是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略防御階段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zhàn)役 。此戰(zhàn),中國軍隊浴血奮戰(zhàn),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以傷亡40余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余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占了武漢,但其速戰(zhàn)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jié)束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企圖并未達到。此后,中國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二.時間線
本文給出的時間點較多,整理如下:
1935年初,戲院建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zhàn)開始。
1937年7月,北平淪陷。
1937年11月中旬,近藤第一次來戲院。
1938年6月5日,近藤在戲院與王生發(fā)生爭執(zhí),這是近藤倒數(shù)第二次去戲院。
1938年6月初,近藤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
1938年7月7日
16:30,近藤到戲院。
16:50,《空城計》結(jié)束。(從第四場到結(jié)束需要20分鐘)
16:50-17:50,《百花亭》進行中。(《百花亭》,這出戲我記得約要一個小時。)
17:50-18:25,相聲,期間近藤在戲院死亡。(法醫(yī)尸檢的結(jié)論是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所以死亡時間被縮短成18:00-18:25。順便一提,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
1938年8月初,王生去世。
1938年6月-10月,武漢會戰(zhàn)。
三.動機
1.
引用
1938年的7月7日,那天是母親的生日/警察和日軍現(xiàn)在都懷疑是你爹殺了近藤。

分析:近藤死亡日是七七事變一周年,兇手的犯罪動機是為了向發(fā)動侵略的日本兵復仇,甚至兇手的親人可能在盧溝橋事變到北平淪陷的過程中死亡。不過這里有個問題,兇手必須預判到近藤會在7月7日到來,兇手與近藤有直接關(guān)系,至少見過面,安排了在這天見面。也許近藤為在這天在戰(zhàn)場殺害了兇手親人感到難過吧。
2.本文作者不停地進行著像“呂不韋獻有孕之女”的暗示:
(1)《薛剛反唐》講的是貍貓換太子+子報父仇的故事。
(2)《趙氏孤兒》講的是托孤?lián)Q子+子報父仇的故事。
(3)《西廂記》和《桃花扇》在我看來是變態(tài)級愛情故事,讓我對近藤產(chǎn)生反感,懷疑他有戀童癖。不過這個確實沒有。
3.總的來說,動機就是為了侵略的報復,為了報殺害親人之仇。

四.殺人手法及兇手確認
兇手不可能是王生:
1.
引用
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分析:有刀不用,反而用繩子殺人。若他是兇手,完全可以用刀殺人或是將刀子扔掉
2.
引用
父親博聞廣識空有一身學問卻一直無人賞識,在遼陽時僅是一個教書先生,到北平后又成了“戲子”一般的人,靠逗樂他人為生。近藤雖是日本人卻也是第一個欣賞他的人,甚至還提出要邀請他去日本,所以父親一直心存感激,將近藤看作自己的知音。

分析:王生對近藤存在好感
3.
引用
那時父親就已經(jīng)遭到毒打,但比行刑時的樣子好得多,他不肯認罪簽字,獄警就每天照三餐對他施以酷刑。

分析:若是為了報侵華之仇殺人,殺人后應該堂堂正正承認,畢竟做了件好事。
兇手不可能是賈老板:
1.
引用
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cè)觀看表演。

分析:在沒有機關(guān)暗道情況下,賈老板不可能單獨作案。
2.
引用
他像以前那樣穿一身長衫坐在戲院大堂的第一排,只是臺上沒有人唱戲,臺下也只有他形單影只。

分析:兇殺案讓戲院冷清,最后只剩賈老板一人沒有離開,可見他不知內(nèi)情,賈老板不可能共謀作案,他的證詞可以采信。
密室殺人分析:
1.
引用
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guān)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我父親和土方也都會離開包間不打擾近藤,父親會在這時候離開去登臺表演,沒有登臺安排時他就會到左邊的包間內(nèi)單獨觀看,土方則是在門外站崗。

分析:就像斐迪南大公被刺導致的一戰(zhàn)一樣,習慣可以被兇手當做殺人的刀
2.
引用
土方吉說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

分析:在《空城計》和《百花亭》時,三人在右包間;相聲時,右包間關(guān)上了窗戶,土方在門外,此時沒人能進出包間,形成了密室。王生不是兇手,那么真正的兇手需要在16:30-17:50之間進入左包間,殺死近藤后還是躲在左包間。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從左包間里出來的王生一定知道兇手身份,但是他選擇了隱瞞。
3.
引用
尸體被發(fā)現(xiàn)前王安從左邊的包間出來找他,在比劃了一番后他理解了王安的意思是敲門(包間之間的小門)沒有人應答,土方覺得有疑于是馬上推門,就看到了在搖椅上的尸體。

分析:王生從左包間出來,讓土方開的是右包間的門,這時藏在左包間的兇手趁亂從左包間門逃出。這是王生讓兇手逃跑,自己頂罪的策略。
4.王生沒有承認殺人,也沒有逃跑的行為,近藤不是王生所殺,王生沒有殺近藤的想法,若是兇手在王生面前殺人,王生定會阻止。所以兇手藏在左包間與王生合謀殺死近藤可能性為零。
5.王生的反常行為:
(1)
引用
他們之間也有過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爭執(zhí),只是之前都無傷大雅。只有最后一次的爭執(zhí)不太一樣,日記中未寫明爭執(zhí)原因,只說在爭執(zhí)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shù)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

分析:從文字上看,這個地方說的爭執(zhí)也是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爭執(zhí)。近藤在那時已經(jīng)接到了參加武漢會戰(zhàn)的調(diào)令,王生則是對侵略一如既往反對,于是產(chǎn)生爭執(zhí)。
(2)
引用
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fā)那天卻很少。

分析:從6月5日的爭執(zhí)后,這是王生與近藤第二次相見,因為生氣而少話也屬正常。當然也可能是在策劃某件事無心聊天。
(3)
引用
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nèi)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分析:王生沒有一直看相聲表演,換句話說,也就是物理上的無法觀看
(4)
引用
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分析:既然王生不是兇手,那么這個匕首應該來自兇手本人,但后來轉(zhuǎn)移到王生身上。可能性一:警察搜身時,王生為了保護兇手,拿走了兇手的匕首;可能性二:王生想阻止兇手,拿走了匕首,但殺人事件仍然發(fā)生
6.密室假說:《空城計》
(1)
引用
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guān)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我父親和土方也都會離開包間不打擾近藤,父親會在這時候離開去登臺表演,沒有登臺安排時他就會到左邊的包間內(nèi)單獨觀看,土方則是在門外站崗。

分析:相聲時,近藤所在的右包間窗戶緊閉,近藤可在不被人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從右包間到左包間
(2)
引用
搖椅旁的小桌子上放著兩碟糕點和水壺,水壺樣式與軍用水壺相同。

分析:雖然可能是自己吃兩碟糕點,但也可能是準備了自用和客用的兩碟糕點,近藤在相聲時到左包間與人聊天。
(3)
引用
得出的結(jié)論是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考慮發(fā)現(xiàn)尸體的時間可以再減少五分鐘),死因是機械性窒息,兇器確定是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那條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脖子上纏繞了兩圈相交于頸后/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

分析:先打昏,后勒死,鈍器可能是軍用水壺,麻繩作為道具易于獲得。
(4)
引用
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

分析:死者不會自己擺出安詳?shù)脑煨停?strong>人為搬動了尸體。擺了個安詳造型,說明搬運者是對死者有好感的王生。
(5)為何要唱《空城計》?
分析:近藤有見不得光的事情要在“關(guān)窗小憩”約30分內(nèi)完成,這里有多重可能:比如近藤有戀童癖,每次約見美少年;比如近藤對侵略有反思,想和平民聊天詢問對戰(zhàn)爭的看法,尤其是在近藤與王生爭執(zhí)之后;
(6)假說:近藤被害當日,兇手在戲院演《空城計》或《百花亭》時進入左包間。相聲時,近藤在左包間與兇手交談,王生在沒開窗的右包間,所以不知道相聲的內(nèi)容。兇手先用鈍器打昏近藤,然后勒死了他。王生發(fā)現(xiàn)異常后發(fā)現(xiàn)近藤已死,他決定幫助兇手,將尸體搬到右包間搖椅上,自己從左房門出去聯(lián)系土方開右房門,讓兇手趁亂從左房門逃走。
三張紙找兇手:
分析:(1)土方能確認密室的時間是相聲的時間,因此在相聲前后出場的《百花亭》和《趙氏孤兒》演員不可能在16:30-17:50之間進入左包間且不暴露。兩場戲的演員表正好包含了所有演員,演員不是兇手。說相聲的也不是兇手。(2)1937年11月中旬,近藤第一次來戲院。若是為了殺人而進入戲院的話,時間應晚于1937年11月,小二駱馀1938年5月入職,在王生被處死前的7月18日離職,有較大嫌疑。當然無法排除另一個小二、另一個班主和掃地工。(3)戲院的人里面入職最早是在1935年1月12日,也就是老班底;離職最晚是1938年9月15日,也就是賈老板所說的“不少人便向賈老板辭別到別處謀生。留下的人終于等到戲院再次開張。”,他們是留下來的人,不應該是兇手,所以留到1938年9月15日的阮春生、秦漢、陳伯應該排除。而且駝馀入職時間是1938年5月20日,在近藤倒數(shù)第二次來戲院的6月5日前,目睹了爭執(zhí),還可能是引起爭執(zhí)的原因。據(jù)此,鎖定兇手是駝馀。
五.一些說明
1
引用
.文武場是固定的班子

說明:這就是作者沒給出名單的原因嗎?反正不是兇手......
2.關(guān)于兇手和近藤在一個屋子做啥,真的無法確定。這里取決于作者認為侵略者都是壞人(戀童癖)或者也有好人(和平民聊天)。壞人的情況下,這句“近藤的保鏢也從兩人逐漸降到一人,是跟隨他十幾年的下屬土方吉。”就十分有趣了,讓人懷疑那減少的一人的功能是否被戲院的人代替了......好人的情況下,“空城計”應該只有1938年7月7日這一次,近藤主動聯(lián)系兇手,與他交談。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近藤從武漢戰(zhàn)場回到北平以及近藤的死亡日為何剛好是7月7日
我認為近藤是好人。
當然,也可能只是恰巧的7月7日。
六.情景再現(xiàn)
1937年11月中旬,近藤第一次來戲院。隨后王生與近藤成為好友。1938年5月20日,駝馀入職,他目睹了6月5日王生與近藤的爭執(zhí)。6月初近藤被調(diào)到武漢前線,然后近藤因故返京。7月7日,駝馀在戲院演《空城計》或《百花亭》時進入左包間。相聲時,近藤在左包間與兇手交談(猜測:此時駝馀的刀被沒收了),王生在沒開窗的右包間,所以不知道相聲的內(nèi)容。駝馀先用鈍器打昏近藤,然后勒死了他。王生發(fā)現(xiàn)異常后發(fā)現(xiàn)近藤已死,他決定幫助兇手,將尸體搬到右包間搖椅上,布置房間(水壺、點心的移動等),自己從左房門出去聯(lián)系土方開右房門,讓兇手趁亂從左房門逃走。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6:56 | 2018-8-3 19:54編輯
藍字為引用

時間整理:
1937年11月中旬           近藤第一次來戲院
1938年6月初                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
(未明)                      近藤秘密回北平進行臨時調(diào)度
1938年6月5日              父親與近藤爭執(zhí)(未名原因)
1938年7月7日
4:30p.m.左右             近藤與土方吉來到戲院
5:00p.m.左右           《百花亭》開始
6:00-6:25p.m.左右 《趙氏孤兒》開始(近藤死亡時間)

兇手排查:
首先父親王安是最大的嫌疑人。根據(jù)題中文武場的人來戲院的時間可以篩查出以下嫌疑人:姜曼玉(1938.1.15-1938.7.20)、駱馀(1938.5.20-1938.7.18)、羅進三(1937.11.29-1938.8.25),這三人首先是來的時間很可疑,姜曼玉和駱馀是近藤來戲院的半年左右才來,羅進三是近藤來了之后就來到戲院,都可以推測為有目的的來,而且對比演員表,他們也是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殺人的。
1.只有最后一次的爭執(zhí)不太一樣,日記中未寫明爭執(zhí)原因,只說在爭執(zhí)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shù)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這里可以假設父親已經(jīng)有了殺心,至于爭執(zhí)內(nèi)容推測是與近藤秘密回北平進行臨時調(diào)度有關(guān)。
2.兩個包間中間是有一扇小門的,只有父親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到右包間殺人再回到左包間。至于說有人事先躲進左包間,趁著我父親不注意去右包間殺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說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fā)出門軸轉(zhuǎn)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nèi)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
證詞方面,土方吉說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
這兩條可以推斷父親就算不是兇手也有可能是幫兇
3.對于土方所說二人案發(fā)日交流很少的事,父親沒有解釋。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nèi)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在演出時賈老板總是坐在一樓大堂的第一排最左邊的位置,期間賈老板偶有轉(zhuǎn)頭與后方的一些觀眾交談,曾瞥見包間里的近藤為表演鼓掌,父親在一邊目光卻是集中在近藤身上。根據(jù)以上聯(lián)系起來,父親一直盯著近藤并與近藤交流少可能是因為父親內(nèi)心的不安,他還在糾結(jié)殺不殺近藤
可惜他的漢語水平僅夠最基本的交流,不知道我父親與近藤最后都說了些什么。
最后的交流可能是父親是否能下定決心殺了近藤關(guān)鍵。
4. 最后便是證據(jù),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可以確定父親是兇手或者幫兇
5. 在演出時賈老板總是坐在一樓大堂的第一排最左邊的位置根據(jù)圖,賈老板坐的地方離后臺入口很近
賈老板苦笑道,“你這是難為我呀,每日出入的客人不下百人,尤其到了傍晚,有熟臉也有生臉,哪可能都記得。別說是過了七八年,就算是讓我當時說出都有誰在旁經(jīng)過也難,要能記住的不得是能引起注意的人吶。” 這里可以排除掉兩個演員姜曼玉和羅進三,作為演員,一表演完肯定要先去后臺等待或者卸妝,要不然直接到大廳經(jīng)過老板旁邊很顯眼,而且卸妝之后再去殺人也來不及(再怎么平凡,對演員熟悉的老板應該也會有映像)
6.當時我父親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間門口。身邊的我父親瞪著雙眼念念有詞好像在重復近藤的名字從這又可以否定掉近藤是父親殺的,也就是說父親當時并不知道近藤已經(jīng)死了,至于兇手如何進去殺人不被其他人知曉那就是父親之后可能隱瞞了下來,并沒有說。
7.經(jīng)過以上篩查,小二駱馀是殺害近藤的兇手,父親是在發(fā)現(xiàn)近藤死了之后隱瞞了下來(畢竟父親也有了殺害近藤的心思)

細節(jié)推理:
1. 死因是機械性窒息,兇器確定是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那條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脖子上纏繞了兩圈相交于頸后。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近藤死前是在搖椅上坐著,故無法從傷口方向推斷兇手的大致身高。
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

兇手是先打暈近藤然后勒死,至于鈍器猜測是父親身上搜到的刀的刀柄(其他鈍器并不合理,如近藤身上的槍,貼身帶的槍不可能這么容易到兇手手里,還會弄醒近藤,另外現(xiàn)場茶具也不大可能,茶具畢竟檢查過,不可能沒發(fā)現(xiàn)血跡)。另外近藤一臉安詳值得懷疑,推測他可能已經(jīng)察覺到父親要殺他,所以即使有人進門他也裝作沒醒(可能也是接受父親殺死自己,畢竟自己的存在給自己喜歡的人和國家?guī)淼臑碾y)
2. 父親的證詞則說自己在近藤休息時一直都在左邊的包間內(nèi)觀看相聲表演,期間沒有人進來過,也沒注意隔壁包間有什么動靜,畢竟隔音效果還不錯。相聲結(jié)束后舞臺上在做下一場表演的準備,以往這時候父親都會敲包間的小門,在近藤準許后回到右包間。但案發(fā)那日父親敲了好幾下都沒有人回應,他不敢貿(mào)然開門怕打攪了近藤。到了下一場的演員們都已上臺,他再次敲門卻依然沒人應答,又從窗戶看到右邊包間的窗戶還是關(guān)著,所以只好出門找土方讓其代為開門。之后便如土方所說,二人發(fā)現(xiàn)尸體。對于土方所說二人案發(fā)日交流很少的事,父親沒有解釋。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nèi)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父親的證詞明顯有矛盾之處,既然觀看了相聲表演,但之后又說記不清,作為一名相聲演員這是值得懷疑的(父親熱愛相聲),這里推測當時父親并沒有看相聲表演,可能被兇手下藥迷暈。(而且也并沒有檢測父親房間的茶水)

作案過程:
小二駱馀為兇手。小二在父親和土方吉還在近藤房間看表演時進入父親房間里,并在他的茶水里下藥(小二上樓并不引人注意,而且為人添茶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后在父親進房間前在門后躲著(或者也不需要躲),父親也不會很吃驚,而是很自然的喝下水,等父親睡著,小二從小門進入,用刀柄打暈近藤然后用繩子勒死后又回到父親房間里,等父親醒后,父親敲小門叫近藤,之后父親出門與土方吉一起從右包間門進入近藤房間,在此時小二從左包間門出去。在父親看到近藤死后,就知道是小二殺了近藤,并且小二走前還將刀放在他房間(或者刀留在現(xiàn)場,被父親發(fā)現(xiàn)趁混亂撿起藏身),之后父親為了隱瞞小二,并沒有說出小二當時在他房間。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7:01 | 2018-8-3 15:18編輯
以下解答字為引用原文字為重要推論
       主要人物:
       本題涉及到的最為關(guān)鍵的人物有兩個:作為死者的近藤和被認定為兇手的王安。
       近藤在讀書時因為非常仰慕中國文化而自學漢語,對中國的古籍也如數(shù)家珍,年輕時本勵志要做一名漢文化研究學者。他的家世顯赫,在日本是有名的士官家族,出于這種家庭原因他不得不參軍,三年前他終于被派到了中國,但是作為一名侵略者的身份。
       從小教導我仁義之道的父親與一名日軍軍官走得如此近,令我非常不滿,父親的朋友們也漸漸與他疏遠。
      單單從人物描述來看,近藤參軍實非本意,自身對中國文化又非常仰慕,因此對中國并無敵意,性格上又謙遜客氣,對演員總以先生相稱,我想這也是從小教導我仁義之道的父親即使和朋友疏遠也要和近藤交好的原因。案發(fā)之后母親的話(小鬼子,該殺,你爹是個英雄)來看,母親第一時間并非懷疑父親被冤枉,反而贊賞父親是個英雄,[color=limegreen]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了父親絕非是一個向日本鬼子溜須拍馬,受到周遭唾棄的漢奸。[/color]
     父親漸漸成為接待近藤的專職人員,我看到他常常被父親說的話逗笑,有時更是他在說,父親在聽,兩人像是有說不完的話。隨著父親的接待兩人走的越來越近,甚至開始對戰(zhàn)爭進行爭執(zhí),以當時的現(xiàn)狀來說,以平民身份與敵軍爭執(zhí)戰(zhàn)爭無疑是虎口拔牙,以至于近藤惱羞成怒用槍抵著父親,可終究沒有開槍,后面也并沒有因為此事而不再讓父親接待。以上說明兩人是以朋友相交,心心相惜,只是被國家立場所限制。
      案發(fā)當日:
      從案發(fā)當日時間線來看:
      1、四時三十分左右,近藤俊一與保鏢土方吉來到戲院,臺上正演《空城計》。
      2、《空城計》結(jié)束后是接近1小時的《百花亭》
      3、《百花亭》結(jié)束,隨后是相聲節(jié)目,近藤關(guān)包間窗戶休息,王安回到右邊包房,土方在門口站崗。
      4、六點二十五分,臺上開始最后一場演出《趙氏孤兒》,隨后發(fā)現(xiàn)近藤死亡。
     尸檢報告中死亡時間是六時至六時三十分之間,從四時三十分到 空城計結(jié)束還有一段時間,(這個從“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這句唱詞可以看出),大概取20分鐘,也就是四時五十分百花亭開始,一小時后也就是五時五十分結(jié)束,在五時五十分到六時三十分是兇手行兇時間。從戲場人員名單來看,從《空城計》到《趙氏孤兒》,所有的人都上臺表演過了,從舞臺到二樓是必須經(jīng)過樓梯的,而樓梯的位置與后臺相對,中間需要穿過觀眾區(qū),距離較遠,再加上從樓梯上去緊接著就是近藤的包間,加上土方站崗,無論如何都是無法讓土方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包間。因此,我想兇手并不是通過某種障眼法來進入包間的,而是兇手一開始就在2樓,由于2樓以及包間都是沒有任何藏身之處的,也就是說兇手只能是近藤,土方以及王安三人。
      首先排除自殺,從尸檢報告來看,死者共有兩處傷,一處致死的勒痕,一處致暈的鈍器傷。要想自殺的話,單憑現(xiàn)場的搖椅以及繩索等東西,是無法在眩暈狀態(tài)下勒死自己,或者在勒死自己之后又造成致暈的鈍器傷,這樣一來兇手就鎖定為王安、土方兩人。
      在此我推斷王安也并非兇手,理由如下: 其一,(我看靠這些投靠鬼子的無能警察也根本查不出什么真兇,到時候你爹還是會被拿去頂罪。)賈仁的話可以看出,警察與鬼子在人們心中是不可信的,即使沒有殺人也會被拿去頂罪,而王安由于沒有認罪受盡毒打,倘若真的殺人何不早早招供,免受皮肉之苦。其二:本身殺掉近藤在人民心中便是英雄的存在,又有何見不得人的,不存在由于殺人而不敢承擔的心理狀態(tài),又何況父親本身就是一個正氣勇敢的人。(從上述人物分析可以看出。)其三:案發(fā)當日父親身上有攜帶刀具,倘若真的要殺人何不直接用刀來的干脆利落,卻采用繩子勒死的方式,法醫(yī)鑒定說明這種殺人方式需要持續(xù)三分鐘,在當時的情況下,門外有人站崗,自然是越快殺人越好,何必浪費時間。因此王安并非殺人兇手。
     這樣一來,兇手便只有土方一人了。但是,兇手是土方的話也有些不妥。首先土方是跟隨近藤十幾年的親信,本身對近藤并無殺人動機,自身也深知殺了近藤的話自己也難免一死。既然自身沒動機,那就可能是高層指示,但是高層指示似乎也不合邏輯,近藤是日軍的重要官員,甚至因為近藤被殺而導致戰(zhàn)事被推遲,反而是對日軍的損失。由此來看,土方行兇也不合邏輯。
     既然以上三點都被排除,而兇手又只能在此三人之中,由此讓我不得不想到另外一種方案,那就是土方或者王安受近藤本身指示來殺死近藤。而這個被指示的人也只能是土方,如果是王安,就如之前所述,以王安的性格,自然會承認自己殺人,況且有匕首在手,何不來一刀痛快,反而采取麻煩費時的殺人方法,因此推斷是近藤命令土方殺了自己,而現(xiàn)場可以致暈的小型鈍器大概就是近藤的配槍了,不用槍殺也是因為動靜太大,至于近藤這樣做的原因,這就得從題中的背景說起了。
     背景故事:
順著時間線來分析:
     1937年11月是近藤第一次來到戲院,也是近藤與王安第一次接觸。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關(guān)系越來越好,在戲院兩人有說有笑,回到家王安又常常提起,每次提起總是欽佩惋惜的樣子。
    1938年6月初,武漢會戰(zhàn)開始之際,近藤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可見近藤在日本戰(zhàn)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緊接著是6月5日,近藤來到戲院,與王安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惱羞成怒用槍抵住王安。之后日記中王安對近藤寫道“失望”。這里有一些問題,之前兩人也爭執(zhí)過很多次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問題,都無傷大雅,而唯有這次以至于兩人關(guān)系決裂。與之前不同的原因,我想就是因為近藤的身份變化。本來是由于家庭背景不得不參軍來到中國,現(xiàn)在卻作為武漢會戰(zhàn)的參謀長要切實來參加戰(zhàn)爭。因此導致父親誤解,以為近藤并非之前了解的熱愛中國之人,但即便如此也不會使近藤如此憤怒以至于掏出錢來抵住王安。在次我推測,當時能夠令近藤對王安起殺意的,無非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真的是武漢會戰(zhàn)不可或缺的重要軍官,我想我會殺了你。”而根據(jù)案發(fā)當天的王安的狀態(tài)以及搜出來的刀具來看,王安的確是有殺心的。
    1938年7月7日,這次是時隔一個月,近藤才再次來到戲院,根據(jù)之前推斷,近藤是帶著死的心來的,之后的案發(fā)也就很明了了。當近藤這天來到戲院,王安便打算殺了近藤,由于近藤來戲院沒有規(guī)則,所以刀具是在早就準備好的。當《百花亭》結(jié)束之后,近藤關(guān)窗戶休息,等王安走到左邊包間之后,命令土方殺掉自己,而土方即由于害怕不敢殺又受制于近藤的命令與威脅不得不動手,這也是為何用繩子勒死卻花了3分鐘,這是土方內(nèi)心的掙扎時間,近藤死狀安詳如睡著一般,同樣也說明了近藤必死的決心。之后土方為了掩飾自己的行為出去門口守候站崗。等過了大概30分鐘,王安打算等近藤熟睡在去行刺,打開包間門卻發(fā)現(xiàn)近藤已經(jīng)被殺,震驚之余又不得不冷靜下來,及時關(guān)閉包間側(cè)門從左包間出去向土方報告。隨后警方和日軍到來,土方為逃一死,只能把罪行拖到王安身上,同為日本人自然會更信任日本人。而王安到死也不承認自己殺了人,可能也是由于看穿了這點,明白自己誤會近藤,近藤才是真的英雄,自己無法把這個名號攬在自己身上。
    最后,敢于一死來抵制戰(zhàn)爭的近藤是英雄,而敢于為了國家而意圖殺害近藤的王安同樣也是英雄!
    最后補充:由于近藤死狀祥和我不明白如果是在沒有安眠藥的狀況下,再睡眠中被鈍器擊暈是否會仍然保持祥和的面容,還是說抱著必死決心的人會在繩索的勒力下保持面色祥和。因此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土方受高層指示來刺殺近藤,原因如上述分析,近藤是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人,主張和平,一直反對著武漢會戰(zhàn),因此不得不殺掉近藤,由于近藤是軍領(lǐng)世家,只能在外地暗殺,然后誣陷到中國人身上,而這個題中的日期七月七日,不禁讓人想起歷史上的七七事變,史實如此。但這樣一來就與近藤死后反而使武漢會戰(zhàn)推遲兩個月之久相矛盾。在此,本人還是認同是近藤命令土方勒死自己,而至于擊暈則是土方為了掩飾被命令這一事實,從案發(fā)后日軍進來不問青紅皂白就拔刀沖向土方來看,即使是自殺,土方也會被以照看不周而被處置。而如果沒有擊暈痕跡的話,一個即使是睡著的人被勒住整整3分鐘還不醒,不喊叫不掙扎,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土方制造擊暈的傷痕,正是為了掩飾這一點。  

         

     
匿名
| 發(fā)表于 2018-8-1 19:57:03 | 2018-8-3 13:26編輯
結(jié)論,王安殺死近藤,但是在近藤自愿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的前提下。
藍字為文中線索
1、排除其他人的作案可能性
土方吉作證他到戲院后沒有見到其他人進過包間,因此只有在左包間的父親可以犯案。
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
且不說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fā)出門軸轉(zhuǎn)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nèi)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

這里主要排除的是賈老板各個演員等在文中出現(xiàn)過名字的人,當晚在包間中的只有土方、王安和近藤(從文中看王安就是文中“我”的父親)。其他人都沒有在包間中,而當近藤休息的時候土方在門口站崗并且證詞沒有人進包間,先假設土方在說謊的話,說明有人進過包間,但土方和這個戲院的人屬于兩方陣容作為一個日本士兵是沒有理由為戲院的人做假證的,而且除了門以外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進入包間,所以可以根據(jù)土方的證詞證明當時不在包間的人是不可能進包間的。所以戲院的人除王安以外其他人的嫌疑都可以排除
2、土方是否在說謊。
近藤的保鏢也從兩人逐漸降到一人,是跟隨他十幾年的下屬土方吉
如果土方證詞說謊,而土方作為一個普通的隨從,并且是跟隨了近藤十幾年的隨從,沒有理由殺掉近藤,那么唯一能夠讓土方說謊的可能就是日軍的上級準備殺掉近藤,才能命令王安說謊。但這同樣是沒有必要的舉措。且不說日軍方面在6月份將近藤任命為了參謀長,是不太可能會除掉近藤,其次做這么一場戲嫁禍給王安能想到的理由只能是為侵略找借口,就像是盧溝橋事變那樣,但從結(jié)果來看,并沒有發(fā)生這樣的結(jié)果,因此也就沒有理由嫁禍,所以日軍方面沒有理由殺掉近藤。所以綜上,土方說謊的可能性應該為0。
3、 近藤是否自殺。
死因是機械性窒息,兇器確定是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那條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脖子上纏繞了兩圈相交于頸后。
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法醫(y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
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根據(jù)法醫(yī)的鑒定,死者死于機械性窒息,整個過程會在三分鐘左右,首先自己繩子勒自己就完全沒有可能,因為昏厥之后手就不會再施力,而這時并不能致死,因此自己是無法勒死自己的,如果說是吊死的話,包間里應該也沒有什么合適的地方能夠吊死,而且就算是吊死,根據(jù)之后發(fā)現(xiàn)尸體的狀況,至少也是有人移動了尸體。
如此一來,這個看似密室的案件其實就只剩下一種可能,就是死者確實是王安殺死的。死者后腦的非致命傷,應該是王安用匕首把砸的。
但需要思考的是王安是不是真的因為近藤是日本人而殺人的。
近藤在讀書時因為非常仰慕中國文化而自學漢語,對中國的古籍也如數(shù)家珍,年輕時本勵志要做一名漢文化研究學者。他的家世顯赫,在日本是有名的士官家族,出于這種家庭原因他不得不參軍,三年前他終于被派到了中國,但是作為一名侵略者的身份。
每當說起此人,父親總是帶著一種欽佩而又惋惜的樣子。
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fā)出門軸轉(zhuǎn)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nèi)的人一定可以聽見。
父親曾跟我說過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警察對這兩樣物品進行過檢查,只是普通的茶水和糕點。

根據(jù)文中線索,王安和近藤之前的聊天很愉快,王安對近藤是有欽佩的心的。而近藤也是很喜歡中國文化的人。從兩個人的交往來看,王安并沒有很大的要殺近藤的動機。而且,如果是王安是違背近藤意愿的情況下殺近藤的,那么就會有一個不合理的點:近藤在聽相聲的時間段在包間休息,但應該不會是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因此如果有人進來他肯定會聽到,那么兇手這時候就很難再用鈍器砸近藤的后腦部位了。并且根據(jù)文中線索,近藤都是吃喝自己帶的東西,也沒有放安眠藥的機會,因此也不存在近藤先被下藥昏睡的可能。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兇手是無法在違背近藤意愿的情況下完成將其砸昏然后勒死這一系列的事的。也因此可以得到最終的結(jié)論,近藤是自愿死的。并且根據(jù)1、2、3的推斷,殺近藤的只可能是王安。
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nèi)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我方才得知近藤在武漢會戰(zhàn)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diào)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zhàn),后來不知何時他秘密回了北平進行臨時調(diào)度
只有最后一次的爭執(zhí)不太一樣,日記中未寫明爭執(zhí)原因,只說在爭執(zhí)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shù)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

王安記不得相聲的內(nèi)容,說明他當時并沒有在聽相聲,很有可能當時他是在近藤的房間殺近藤。近藤在6月初擔任參謀長,而6月5日與王安爭吵,很可能爭吵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件事,擔任了參謀長以后的近藤覺得自己可能要害死更多的人了,所以產(chǎn)生了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并且給王安說了,王安可能并不同意近藤自殺,因此發(fā)生了爭吵。

總結(jié)整個案件的內(nèi)幕,感覺這就是戰(zhàn)爭年代的伯牙子期的故事。王安和近藤兩個人因為戲劇而成為知音,但是近藤作為侵略者來中國的結(jié)果就是產(chǎn)生戰(zhàn)爭,生靈涂炭。尤其是擔任參謀長之后可能會有更嚴重的后果,但作為一名日本軍人,他是不可能違抗日本zf的決定的,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做一名侵略者,因此近藤產(chǎn)生了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他也知道,在這個關(guān)頭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可能會使之后的武漢會戰(zhàn)被延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王安,也就是6月5日這一天,但王安不同意近藤的決定,可能王安覺得如果近藤自殺的話會為他的家族帶來恥辱。因此王安認為如果近藤真的想死的話,就由他來殺掉近藤,一來近藤家族不會有恥辱,二來王安也會被作為民族英雄被記住,但導致的結(jié)果是兩個人都會死,近藤一開始可能不同意,因此產(chǎn)生了爭吵。但最后可能也妥協(xié)了。
之后就是7月7日了,選擇這一天也是很講究了,畢竟一年前的這一天發(fā)生了盧溝橋事變?nèi)哲娗致粤吮逼剑x擇這一天可能也是作為近藤為日軍的行為懺悔的意思。
然后是正式的案發(fā)過程。在相聲階段由于近藤一直會在這個階段休息,因此王安就利用這個階段進入近藤的包間,先砸昏了近藤,然后用繩子勒死了他,之后簡單布置了一下現(xiàn)場之后回到自己的包間。最后作為發(fā)現(xiàn)人和土方一起發(fā)現(xiàn)了尸體。因為這個現(xiàn)場實在是太密閉,使得所有嫌疑只能落在王安身上,從而不會讓戲院的其他人遭受痛苦。最后的結(jié)果也如王安所愿,自己作為兇手被處死,但在國人的心中,他是個英雄,而近藤,也如愿死了,延緩了戰(zhàn)爭的節(jié)奏,并且保全了自己家族的名聲。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