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07:13 | 2018-8-3 11:12編輯
首先第一點,“父親”王安究竟是不是兇手?如果是,那么案情可能真的像人們所看到的那么簡單,但倘若不是呢?作為偵探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可能性,因此來分析王安不是兇手的情況。
       如果王安不是兇手,那么我們就面臨一個問題,案發現場可以說是一個密室,兇手究竟是如何進入右包間殺害近藤的呢?土方跟隨近藤十幾年,給出的證詞無疑是正確的,兇手殺完人后不可能在他的面前離開現場,所以只能有兩種解釋。1、兇手殺害近藤時并不在密室中。2、兇手利用某種手法離開了密室。
       先來看第一種解釋。這種手法通常來說就是兇手制造了某種機關陷阱殺害近藤。可是近藤的死因是勒死,包間內又無藏匿之處,怎么可能大庭廣眾之下設計出殺人陷阱呢?況且包間內并非只有近藤一人,王安也在包間內,近藤也是突然來造訪戲院的,兇手并無時間設下陷阱,所以機關殺人手法近乎不可行。
       那么第二種呢?想從死亡時間上動手腳可行嗎?可惜不行,一般的障眼法在現代的法醫學面前很快就會被拆穿。那么變換身份呢?可惜依舊是不行,無論是王安對賈仁,還是近藤對土方,都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了。就算是戲子,也沒多大可能騙過這兩人的眼睛。那么還有別的方法嗎?乍一看之下在土方面前離開二樓似乎是不可能的行為,戲院里人多眼雜,從窗戶離開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土方真的一直都守在二樓的樓梯口嗎?事實上的確有一個空檔他離開了樓梯口,那就是他被王安吸引進入右包間發現近藤尸體的時候,那時候只要兇手藏匿于左包間內,從左包間開門離開即可溜之大吉。
       讓我們重新梳理一下,首先,兇手從一開始就藏匿在左包間,此時土方王安近藤三人上樓并在右包間內觀賞戲曲。待土方和王安二人離開右包間時,兇手從左包間通過中門進入右包間,包間外的兩人自然是聽不到包間門開的聲音的。然后王安進入左包間,兇手在右包間內等待,伺機殺死近藤。然后在兇手勒死近藤后,王安敲門,在沒有回應后兇手判斷王安從左包間內離去,旋即開門進入左包間,此時包間外二人依舊聽不到聲音,然后二人進入右包間,兇手趁機逃之夭夭。
       所以這就是最終的答案了?事實上,事實上這個推理有一個極大的漏洞,就是既然開門會有聲音,身為被害人的近藤又怎會注意不到?就算兇手搶在死者反抗前擊昏近藤,死者又怎會面容安詳?解答可能是,王安可能并不是真正無辜的。事實上,有能力擊昏近藤而又不引起他警惕心的,也只有王安了。事實上,王安的確有動機這么做。他與近藤最后一次見面兩人起了爭執,近藤拔出手槍威嚇了王安,王安也在日記里寫下失望二字。當日王安并未與近藤過多交談,賈仁也目擊到父親目光集中在近藤身上,再加上王安隨身攜帶了聲稱用來防身的匕首,這幾點都側面體現了王安可能的意圖。然而最后,王安依舊是沒有下手。也許是出于憐憫,也許這只是不在場證明的一部分,也許......王安是兇手的共犯。畢竟,已經攜帶了刀具,為啥要用麻繩來勒死人呢?總之,王安擊昏了近藤,然后另外一個兇手利用上述手法謀殺了近藤。王安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畢竟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能證明這一點。至于那個可能的兇手,理論上來講任何一個觀眾都可以犯案,但倘若是熟識包間結構的內部人員的話,就只有可能是另外一個班主秦漢了,畢竟從演出列表上來看相聲演員和戲子不可能犯案,賈仁和小二倘若不在又過于顯眼,因此嫌疑最大的也只能是秦漢了。推理完畢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11:22 | 2018-8-3 19:10編輯
兇手是小生-姜曼玉
注意點:
引用
只是不帶妝,畢竟太費時間。
上臺要化妝,非常費時間
作案時間:
下午4:30
引用
彼時臺上正在演出《空城計》,「諸葛亮」剛唱道“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空城計正好過半,正值高潮,整戲大概1小時。所以預計結束時下午5:00
下午5:00《百花亭》
下午6:00 相聲場
下午6:25 《趙氏孤兒》
引用
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考慮發現尸體的時間可以再減少五分鐘)

死亡時間是:下午5:55---6:25 屬于相聲場時間,《百花亭》演員離場,姜曼玉有作案時間。
首先鎖定嫌疑人:
引用
只說在爭執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
引用
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根據劇情,王安和佐藤在6月5日見面后發生了爭執,佐藤持手槍威脅王安,王安對佐藤失望,隨時隨身攜帶匕首防身。但匕首干凈,排除王安。
首先結合死亡時間,相聲場的演員排除。《趙氏孤兒》演員上臺前需要化妝,時間來不及,排除。
1938年7月7日出事后,調查戲院的一月內,辭職的人有:
花旦-梅小云 1938.7.20;老生-周廣瑜 1938.7.18;小生-姜曼玉 31 1938.1.15;凈-段云樓 1938.7.19;小二-駱駝 16  1938.5.20殺人者目的已經達到,會急著離開,一定會趁此機會隨大家離開,后來重新開業后辭職的都可以排除,兇手就在這幾人之中。
引用
那之后近藤依然有來戲院,可能因為軍務繁忙,司令部距離戲院也遠,他的到來很沒有規律。只是畢竟次數多了,大家也就習慣了,再沒像前幾次那樣引起震動。近藤的保鏢也從兩人逐漸降到一人,是跟隨他十幾年的下屬土方吉,之后兩人更是穿著便服與平常百姓無異,但他一直都在二樓的包間看戲。
引用
對待戲院的一些演員們也極為客氣,總以先生相稱。

以上兩段可以看出佐藤與之前戲劇演員很和睦,自己也慢慢放下了戒心,保鏢降到一人,便裝。這之后戲院來的人都有嫌疑。
佐藤是1937年11月15日左右來的戲院。名單中于這之后來戲院的人有:
小生-姜曼玉 31 1938.1.15;鬼-羅進三 44 1937.11.29;小二-駱駝 16  1938.5.20
其中駱駝進入戲院的原因是因我的離開被拉來補位,排除。
結合上面的推理,兇手是因為佐藤的到來才來的戲院,殺完人后趁機辭職離開。排除其他人,嫌疑最大的就是小生-姜曼玉。
引用
我方才得知近藤在武漢會戰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后來不知何時他秘密回了北平進行臨時調度,結果7月7日那天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

從1月進入戲院,可能他一直想找一個機會,既能殺了佐藤,又不牽連戲院的人,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但是武漢會戰的迫在眉睫,佐藤又是關鍵人物,最終還是選擇了在佐藤的又一次到來時下手了。
作案手法:
以下是值得注意的:
包間內外的門打開都會被特定地方的人發現。
看戲院布置圖容易發現,觀眾看戲時會全部朝前看,不會留意后面,更不會注意后方的二樓。只有賈老板在第二場戲的時候會偶爾往后看,文中寫到出事后賈老板才發現右包間的窗戶還沒有打開,說明整場相聲場賈老板并沒有觀察佐藤。
最有條件的是王安,而且他的證詞前后矛盾,在左包間看相聲,但是卻記不清相聲的內容。
佐藤死時脖子上沒有吉川線,茶店和水壺檢查沒有問題,說明的確是在昏迷情況下被勒死的。懷疑王安有所隱瞞。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13:38 | 2018-8-2 23:49編輯
首先說結論:本案的兇手是土方

首先分析案發時間
“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二十五分”,而根據近藤的習慣,
“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我父親和土方也都會離開包間不打擾近藤”

所以能夠殺近藤的時間,只有百花亭結束后,趙氏孤兒開始前的相聲時間段里,只有這段時間保證近藤只有一個人,接近近藤的時候不會被人發現

土方則是在門外站崗,土方吉作證他到戲院后沒有見到其他人進過包間。
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兩個包間中間是有一扇小門的,只有父親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到右包間殺人再回到左包間。

所以劇場里面的戲子和工作人員要殺掉近藤是不可能的,首先進入二樓就會被站崗的土方看到
換句話說兇手只能是二樓的人員

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
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搖椅旁的小桌子上放著兩碟糕點和水壺,水壺樣式與軍用水壺相同。父親曾跟我說過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警察對這兩樣物品進行過檢查,只是普通的茶水和糕點。

可見近藤是被一擊打暈,兇手的手法非常專業,而且近藤事先沒有任何防備心,這不是陌生人能夠做到的!而王安一屆書生加外國人,之前和近藤還鬧了一個月矛盾,不可能做到這點近藤還不戒備反抗

如果兇手不是王安的話
開門的聲音必然會被屋內聽到是指:開左邊房門時左包間內的人能聽到而右包間內的人聽不到,反之亦然。開兩個包間之間的小門時,兩個包間內的人都能聽到,包間外的人聽不到。
在講相聲的時候,如果王安在左包房,關上門,當兇手進出右包房的正門時,以及在右包房進行擊打時,由于隔音王安在左包房什么都聽不到,但是能從右側包房正門進出,必然會遇到站崗的土方——這也是土方和日本人鎖定王安為唯一真兇的理由,但是——土方反而也是唯二可以擊殺近藤的人
站崗沒站崗,就是他自己,他必然可以無視自己的站崗,所謂“監守自盜”
他進入右包房,王安在左邊聽不到
近藤看到是自己的保鏢進來,還是日本人,必然不會有戒備心,這個時候被專業的殺手手法一擊打暈,然后殺死,因為隔音效果,王安聽不到;之后再出房門繼續站崗,“監視”其他無關人員進入二樓,等待相聲結束進入趙氏孤兒后,王安來找自己。然后栽贓王安,因為那個歷史時代背景下,王安是中國人,而自己是日本人,中國人更容易被栽贓做替罪羊,而自己的話相對不會被懷疑。

事實上土方也有心虛的時候,栽贓也是靠著幾句話和彼此的身份,以及欺負幾乎不會日語的王安

其中一名軍官揮舞著武士刀沖著土方吉像是要殺了他一樣,土方吉嚇得跪在了地上匍匐著,后背的襯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半。而后土方吉似乎對那幾名軍官說了什么,他們就全體看向了我父親。


關于動機分析,為什么土方要殺近藤
近藤聽得懂漢語,也能說,只是不太流利,正常交流還是沒問題。我看到他常常被父親說的話逗笑,有時更是他在說,父親在聽,兩人像是有說不完的話。近藤確實喜愛京劇,尤其偏愛看《西廂記》《桃花扇》這類講述情愛故事的劇目,對待戲院的一些演員們也極為客氣,總以先生相稱。父親在家時起初也會提到他,每當說起此人,父親總是帶著一種欽佩而又惋惜的樣子。從父親那我了解到,近藤在讀書時因為非常仰慕中國文化而自學漢語,對中國的古籍也如數家珍,年輕時本勵志要做一名漢文化研究學者。他的家世顯赫,在日本是有名的士官家族,出于這種家庭原因他不得不參軍,三年前他終于被派到了中國,但是作為一名侵略者的身份。
可見近藤本人其實內心喜歡中國,尊重文化工作者,完全是被那個歷史環境大勢以及家族潮流因素裹挾,成為了不得已的侵略者,而這樣的侵略者非常容易動搖

從小教導我仁義之道的父親與一名日軍軍官走得如此近,令我非常不滿,父親的朋友們也漸漸與他疏遠
在父親的遺物中有一本日記,里面提到不少他與近藤的事,這些事他不曾跟任何人說過。父親博聞廣識空有一身學問卻一直無人賞識,在遼陽時僅是一個教書先生,到北平后又成了“戲子”一般的人,靠逗樂他人為生。近藤雖是日本人卻也是第一個欣賞他的人,甚至還提出要邀請他去日本,所以父親一直心存感激,將近藤看作自己的知音。

其實王安接近近藤是為了用仁義之道想去感化近藤,因為近藤本來就不是堅定的軍國主義分子,兩個人確實成為了好朋友,還互相欣賞,抱有感激之心,因此王安殺近藤也缺乏動機

不可避免的,他們之間也有過關于戰爭的爭執,只是之前都無傷大雅。只有最后一次的爭執不太一樣,日記中未寫明爭執原因,只說在爭執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
下午四時三十分左右,近藤俊一與保鏢土方吉來到戲院,距離他們上一次來已經過了快一個月左右

這次王安試圖去勸誡感化近藤,兩個人起了沖突,但是根據近藤的沉默和收槍,可見內心產生了動搖和愧疚,一個月后依然愿意來戲院,說明內心確實被老友王安感化了,并打算以這次為契機,再和王安聊聊。

但是很可惜,在那個五一五,二二六都能發生,全民陷入狂熱的軍國主義日本里,理性和反戰成為了賣國奴異端,以及成為了“下克上,天誅國賊”的對象,土方作為一個軍國主義分子發現自己的老大動搖了,決定除掉他——同時嫁禍王安,同時打擊近藤王安這對老友

關于土方的洞察
近藤聽得懂漢語,也能說
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那天卻很少。可惜他的漢語水平僅夠最基本的交流,不知道我父親與近藤最后都說了些什么。

王安和近藤之前可能以為土方漢語不好,所以兩個人會大量使用漢語相談甚歡,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月前的勸誡動搖近藤反戰的說辭里,也是漢語——但是土方說自己漢語不好也是自己一面之詞,事實上,土方可能也精通漢語,比如作為特高課潛伏在近藤身邊的人,裝作漢語不好,監視監聽近藤和中國人平時說什么。而一個月前的爭吵,讓土方發現了王安和近藤的秘密,決定殺掉近藤嫁禍王安。而近藤可能也發現了土方真正的漢語能力,避免言多必失,故而那天刻意減少了和王安的言語交流。
綜上所述,我們推斷這個案子的真正兇手是土方,也只有土方能完成整個案件,讓近藤毫無反抗毫無準備安詳的死去,且事后利用身份嫁禍王安。動機就是土方發現了王安和近藤的對話,導致近藤侵略心理動搖,有了反戰思想。土方可能是自己的軍國主義意志下克上,也可能是潛伏受到特高課的指令清除內心不堅定的近藤。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13:58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20:10 | 2018-8-2 23:25編輯
因為當天近藤收到了來自上級的信息,說不久后將平定北平,因為(近藤)自己并不想侵略中國,尤其是北平,但又不得不這樣做,所以便與“父親”商量好,要求“父親”把自己殺了,并在那天說出自己也要去侵略北平,畢竟自己是個侵略者的身份來的,但并不想侵略中國,父親做不到,直到那天,他們再一次的因為這個吵開,近藤拿出手槍,微笑的對著父親,點了點頭,父親猶豫了會奪回手槍,并敲打了近藤,但并不致命,近藤隨后看到身后的繩子,將繩子交給父親勒死自己,接著,“父親”從那個小門回到自己包間,出門,讓土方代為打開門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24:07
土方吉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24:34
兇手是賈老板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25:35 | 2018-8-2 23:31編輯
根據戲院結構圖,兇手犯案及逃脫應該是利用了兩間包間中的小門。
        兇手應該是提前藏在左包間,在王安離開右包間后通過小門進入右包間。
        近藤看到兇手卻沒有喊人,應該是和兇手的身份有關或者和兇手有約。
                (無支持推測)近藤秘密返回北平是因為與兇手之約。兇手與近藤約見的理由可能與武漢會戰有關。
        兇手進入右包間后找機會就用鈍器擊暈近藤,鈍器不大,可以藏在身上。在相聲快結束時,兇手用麻繩勒死近藤。
        在王安離開左包間后,兇手又利用小門回到左包間,最后利用大家發現近藤尸體時的混亂離開現場。

兇案發生后,戲院肯定是很難辦下去了,所以多年以前就加入戲院希望安定生活的人不會是兇手。
犯案過程精密設計過,兇手應該是專門瞄準近藤,所以加入戲院的時間應該是在1937年11月之后。
最后根據犯案手法,參與《空城計》、《百花亭》、《趙氏孤兒》的演員沒有作案時機。
        交叉比對名單后可以得到:小二(16)駱馀   1938.5.20~1938.7.18
兇手年齡小,所以近藤對其防范心理不高,同樣力量小所以不能直接勒死,需要用鈍器擊暈后再勒死。小二的身份方便到處游走,進入左包間也可以此作為借口。案發后很快就離開了戲院,以上都符合案件過程。

因此可以確定兇手是駱馀,其實應該是一個團伙,全靠一個16歲的少年難度有點大,其他人應該是在戲院外策應與謀劃,光一個小孩動手可以降低目標。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42:36 | 2018-8-2 23:45編輯
兇手乃梅小云

其實若果兇手不是王安,則土方嫌疑最大,畢竟密室以其證詞構成,但一他沒有殺害近藤的理由,二若他是兇手,作案方法未免過于簡單,而且擊暈近藤的小型鈍器沒有出現在現場,土方沒有機會處理這個兇器

作案過程:了解近藤一行觀劇習慣的梅小云,事先伺機擊暈近藤,將其置與左邊房間近小門處,而后喬裝成近藤與土方來到右邊房間與王安一起看劇,進入相聲環節,王安經房門離開右邊房間,此時梅小云打開小門將近藤拖入右房間并關門,王安經房門進入左房間,六點至六點二十萬間,梅小云勒死近藤,相聲結束,王安敲小門無應答,經房門離開左房間,此時梅小云經小門離開右房間進入左房間,土方推門而入,發現尸體,而后梅小云趁亂離開二樓

論證:
1.看戲時王安看著近藤,說明王安覺得近藤與平日不同
2.日記記載6月5日近藤與王安劇烈爭執,但6月初近藤應在武漢參與武漢會戰,時間的矛盾和一反常態的暴怒說明近藤有被假扮的可能
3.近藤留絡腮胡,此形象易于喬裝
4.梅小云是花旦,反串角色,那么喬裝能力和假扮某人的能力應當出眾
5.根據土方證詞和現場描述,近藤、土方、王安來到戲院進入右邊房間后,不可能有人再從外面進入,且若兇手假扮近藤,則不可能再出現在舞臺上,對比出場表,除趙氏孤兒的梅小云外,其他戲子都確定出現過在舞臺上
6.案發當日近藤王安對話少,是梅小云怕在土方面前暴露
7.為什么不選擇直接藏在左房間而要先擊暈后喬裝:小門打開的聲音會令近藤發現兇手,難做到不動聲色殺人
8.綜上梅小云是兇手

漏洞:
1.水壺,水壺是近藤看戲必備,而近藤去看戲必然有土方跟隨,兇手如何獲得
2.土方跟隨近藤15年,容易看出喬裝的破綻
3.兇手如何做到擊暈近藤帶到戲院,如何保證暈厥時間
4.兇手勒死近藤后,因為聽不到旁邊房間的門聲,如何得知王安何時經房門離開左房間,從而及時經小門進入左房間
5.寫到這極度懷疑土方才是兇手 T_T

桑心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52:34 | 2018-8-3 00:09編輯
案情還原:
       1937年11月中旬,近藤俊一第一次帶著兩名保鏢來到北平賈老板戲院看戲。                                    
       此后,自1937年11月中旬到1938年6月5日,近藤頻繁出入戲院,并與戲院班主,王安相識,結下深厚友誼,并且保鏢后來減少一名,只留下土方吉一人。
       1938年6月5日,近藤因為告知王安,自己即將奔赴武漢前線的消息,從而與王安爆發最激烈的一次爭吵,近藤一度拔槍想要射殺王安,后來收槍離開,此后一個月內沒有再來。王安隨后買了匕首,預謀下一次近藤出現時,實施殺人。
       及至1938年7月7日下午四點三十分,近藤再來戲院,到六點左右,王安一直與土方吉一起陪著近藤看戲。之后相聲表演開始,土方吉與王安一起離開。王安回到與近藤相鄰的包間,隨后通過兩個包間中間的小門,避開守在近藤門外的土方吉,進入近藤房間,因未知原因,放棄了殺人計劃,轉而擊暈了近藤,隨后又返回自己的包間。
       而土方吉有在近藤休息時,光顧戲院門口燒餅攤的習慣,所以,殺人兇手利用土方吉不在的時間,潛入近藤房間,意外發現近藤已經暈倒,所以用繩索勒死近藤,造成熟人作案的假象。

       王安身懷匕首,預謀殺人卻未殺,未殺人卻發現人死了,因為他本有預謀殺人,所以無法為自己自辯。也因為土方吉為了掩飾自己曾經離開戲院,導致近藤身死的失誤,最終王安無辜做了“英雄”。  



推理過程:

        首先,通讀之后,明確了受害人信息。受害人近藤俊一,身份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6師團參謀長。
      
        第一次出現在賈老板戲院,是1937年11月中旬(此時武漢會戰尚未開始),三人同行。
      
        死亡時間是1938年7月7日,18:00---18:30之間。
      
        死于鈍器擊暈后,繩索勒絞,以致機械窒息死亡,系謀殺。
      
        在這段時間內,死者曾多次出入戲院,原因是死者喜愛并研究過中國文化及語言,算是個中國通,愛慕中國戲曲文化,且尤為喜愛描寫“愛情”主題的戲曲。由此大致推斷,死者性情并非殘忍弒殺的冷血軍人。不排除其個人有親華主張,排斥侵略行為。
         
        明確死者信息之后,我開始羅列嫌疑人名單。

        單從殺人動機來看,在愛國情緒澎湃高漲的彼時,只要是個見過死者的中國人,都有殺人動機。但是考慮到行兇能力,以及機會和動手時機的原因,再結合案發的地點,根據題中所給線索,我大致傾向于以下嫌疑人:1.王安   2.賈老板   3.姜曼玉    4.羅進三     5.駱餘     6.土方吉
      
        那么根據嫌疑人羅列次序,我們首先來說王安。
      
        從嫌疑程度上來說,王安是一定不做第二人選的。

        王安的殺人動機,除去之前說過的家仇國恨,以及愛國主義情懷,大致有兩點:
         
         ⑴由于王安經常接待死者近藤,并相談甚歡引為知己,遭到周遭同胞好友的質疑,疏遠,甚至罵為漢奸。遭受到巨大壓力的王安,謀劃殺死近藤,以證清名。

         ⑵王安知道了近藤即將前往武漢會戰的前線,想要說服近藤放棄此行失敗,失望之下為使中國同胞少受侵害,開始謀劃殺人。

         王安殺人動機的合理性,第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看重仁義(這一點可以從他對兒子的從小教導得到證實),更在意名族尊嚴,還有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尊嚴,他絕對不愿意背負漢奸的罵名。

         而第二點,可以從敘述者在事后找到的王安筆記中得到證實。王安與近藤相交數月,互相引為知音,而在1938年6月5日卻發生激烈爭吵,以致近藤拔槍相對,王安在日記中寫到“失望”二字,可見兩人一定是在關乎自身原則立場上產生了嚴重分歧。6月5號,那正是近藤即將前往武漢會戰前線的日子。

         在動機合理的情況下,因為地形限制,王安更是擁有絕對的行兇條件。

         通往二樓只有一處樓梯,而王安與近藤所處包間相鄰,并且中間有小門相隔,開門聲卻只有左右包間內的人可以聽見,而屋外有近藤侍衛土方吉把守,案發當日,土方吉證明,除了他們三人外,絕對沒有第四人出現在二樓上。那么要接近近藤,就只有兩人之間的那道小門,也就是說只有王安。  

         并且根據案發現場的景象描寫,沒有打斗痕跡,死者狀似安睡,唇角帶笑,腦后遭重擊昏迷。那么就是說,是熟人,并且是極為得死者信任的熟人。

         只有王安。

         是的,只有王安。數月相交,引為知音,言語誅心,激怒近藤拔槍而不愿射殺,這足可以證明近藤對王安的信任。因為之前分析過近藤的性情,他本質上是一個頗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人。

         能讓這樣的人一怒拔槍,可以預見王安當日的話已經極大的觸及到了他的底線。可即便如此,近藤還是收槍而走,沒有追究王安,由此,再次證實了他確實是十分珍惜與王安的友誼的。此后一月再沒有來過,根據時間,這一月時間,近藤去了武漢前線。直到一個月后,近藤秘密返回北平調度,在7月7日晚18:00---18:30死在戲院二樓包間內。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看,那么在沒有第四人在場的情況下,王安罪行已定,破案了。

         然而在看起來如此合情合理的案情中,卻又透露了太多的疑點。

         第一,王安身懷匕首,卻先打暈近藤再勒死,匕首豈不是多此一舉? 反正跑不了,那么匕首捅殺,和勒死有什么區別呢?

         第二,驗尸報告中提出,勒死近藤的過程,長達三分鐘。王安一屆書生,恐怕力有不逮。

         第三,王安被抓后,拒不認罪,在確認妻女平安后,飽經酷刑仍然不認,甚至上了刑場還要喊冤。這三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證明,王安確實沒有殺人,因為這并不符合一個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和應有反應。

         根據以上諸多疑點,如果將王安的嫌疑滯后,那理應就該有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的嫌疑人。所以我們暫時按下王安,說說其他嫌疑人。

         當時的歷史背景,如果要為戲院內的人按照勢力或者立場劃分,應該分為三類。

         王安和近藤,算是中立矛盾派。土方吉,是侵略日軍的死忠派。而其他人,則是極端反日派。這樣劃分,并沒有譴責王安的意思,只是局限在戲院中個人關系的劃分。 這三個勢力,相互都有襲殺的動機和不定因素。

         而之前羅列的嫌疑人名單,也正是由這樣的立場劃分而來。

         賈老板,作為戲院老板,他有更多的便利條件可以利用,所以他有成為嫌疑人的條件。

         姜曼玉,   羅進三 , 駱餘。這三個人,分別是在近藤第一次出現在戲院,和死亡之前這段時間才進入戲院的,從目的性不確定上來說,他們也都有謀劃殺人的嫌疑。而在場的其他分屬此勢力的中方人員,是否會臨時起意殺人,存在不確定性,嫌疑滯后。

         懷疑他們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近藤死亡的時間,是他單人閉門休息的時間,是相聲表演的時間,也是除相聲演員之外,其他嫌疑人不在臺上表演的時間。

         至于懷疑侵略死忠派土方吉,是因為他和王安一樣,具備作案條件,甚至猶有過之!
         
         土方吉跟隨近藤十幾年,是近藤絕對信任的人;身為侍衛,必然不缺勇武;殺人后還想要全身而退,所以使用繩索殺人。至于動機……  

         近藤6月5號離開戲院之后,前往武漢會戰,一個月就返回北平,是高層的決策,還是他自身厭倦了侵略殺戮不得而知。但是武漢戰事正酣,他卻一回北平就來戲院,接受高層秘密調度有那么?可以這么高調嗎?所以有可能是后者,他個人要求退出戰場,甚至提出直接回國的請求。由此,土方吉接受高層任務,秘密殺死近藤,嫁禍中方,然后由日方造勢,進一步激化日軍對中方仇視,提升軍隊士氣,并且近藤家在日本頗有勢力,也符合秘密執行的條件。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點推測。

         比起前一條推測,土方吉在案發當日現場的表現,以及事后在警察局的表現,更為可疑。

         比如,從土方吉發現近藤死去,到呼喊賈老板,賈老板報了警,再到警察來之后,土方吉一直沒有針對王安,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行為上,都沒有。

         這不是很奇怪嗎?這當然奇怪,如果要解釋他的這種奇怪舉動,那么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土方吉十分確認兇手絕對不是王安。

         第二,土方吉撒了謊。在近藤休息的時間內,土方吉曾經離開過二樓!所以他根本不能確定是不是王安下的手,更不能確定有沒有其他人上過二樓。

         我之所以肯定土方吉離開過,是因為王安的兒子,也就是敘述者在案發當日來到戲院尋找父親,曾向門口的小販打聽死者,并得到了如下信息:

         從戲院旁巷子口擺攤賣燒餅的小販口中得知,剛才在戲院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一名日本軍官被殺害,戲院的人已經全部被帶去了警局。難道是近藤?我馬上向小販確認,小販并不知道被害軍官的名字和樣貌,但認識陪同的保鏢,因為那是時常光顧自己攤子的人。我急忙趕往警局,心里莫名的擔心起來。   

         從這段信息可以知道,保鏢土方吉時常光顧燒餅攤。什么時候光顧?近藤休息的時候。

         因為近藤的食物和水都是自己自備,而且是備給自己的。所以土方吉會餓,會渴。近藤看表演時,他要隨侍在場,只有近藤休息時,他才有可能去光顧燒餅攤。

         至于在剛來的時候光顧,這種可能幾乎不存在。哪個保鏢能把保護對象扔到一邊,然后說你等會兒,哥們去買個燒餅?這不合理。

         并且后來在警察局,日本軍方來人,土方吉的表現也有疑點:

         到警局后不久來了幾個趾高氣揚的日本軍官和一名瘦高的翻譯官,其中一名軍官揮舞著武士刀沖著土方吉像是要殺了他一樣,土方吉嚇得跪在了地上匍匐著,后背的襯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半。而后土方吉似乎對那幾名軍官說了什么,他們就全體看向了我父親。

         根據以上題中描寫,土方吉被責備后嚇得跪在地上,汗透衣襟,而后,他才對那幾名軍官說了什么,他們就全體看向了我父親。

         這看似合理,其實有些牽強。

         作為保鏢,他失職有罪,恐懼,害怕被懲罰,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他十分,非常的明確了殺人兇手,那么他難道不該有一些憤怒嗎?不該有一些氣急敗壞嗎?為什么只是單純的恐懼,最后幾乎是無奈的指向王安,卻沒有一絲為主人報仇的快感和仇恨表現出來?更何況近藤那么信任王安,那么在意與他之間的友誼,這些土方吉是絕對不可能不知道的,那么他看向王安的時候,為什么一絲的不可置信都沒有表現出來?

         因為他不相信。

         因為他不確定。

         因為他在案發當日曾有短暫的時間不在門外。

         因為他,失職了。他最恐懼的,是這個原因。

         有了上述論斷,那么我把在場除死者和相聲演員外的所有人列為嫌疑人,應該就不會顯得那么突兀和勉強了。土方吉離開過,那么就有許多人都有機會進入近藤的房間。

         可是分析到了這里,卻又不得不把王安再次提出來,因為他的嫌疑仍然是最大的。接下來我將對王安的疑點做進一步的分析。如有不到之處,還請各位指正。

         疑點一:王安身懷匕首,而且是干凈的匕首。
         
         什么是干凈的匕首?我理解為,新買的,未經使用的。王安一屆文人書生,不喜暴力,他買匕首,顯然是可疑的,這一點,從敘述者的獨白可以得到解釋:

         最后便是證據,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敘述者事后多年,前往北平警察局查驗證詞證物,發現父親身上有一把干凈的匕首。第一反應是:意想不到。

         這再次證明了,王安并非沖動暴力,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的人。那么他買匕首做什么呢?答案應該是殺人。殺近藤。

         王安與近藤的激烈爭吵發生在6月5日,近藤即將前往武漢前線的時間。王安日記對此曾有記述,他對近藤十分失望。 這也與前面所說的,王安殺人動機的第二點相吻合。

         因為近藤來戲院的時間不規律,而且近藤雖然有可能,透露了他要去武漢的信息給王安,卻不一定告訴王安準確時間,所以王安買好了匕首,只等近藤來,便找機會刺殺。而此后近藤一月未來,匕首派不上用場,自然就還是干凈的。

         而且王安的老婆,也就是敘述者的母親的反應,也側面證實了王安曾真的想殺近藤。

         敘述者母親得知王安殺人,進了警察局,眼角有淚光,卻很平靜,她說:“小鬼子,該殺,你爹是個英雄。”

         母親不識字,身體不好,一個因病居家的女人,縱使人生波折,卻也難有如此的城府,男人被抓,怎能如此平靜?

         那么只有一種可能,王安事前曾對妻子透漏過想要殺近藤的念頭,她心中早有準備,所以她平靜。  

         并且之后母親臨終時,說她夢到了王安,并說王安在夢中告訴她,已經自證清白,會來找她。自證什么清白呢?在母親的理解里,應該是自己男人曾經被人誣為漢奸,所以殺鬼子,證清白。因為母親畢竟不識字,她理解不了王安那種將近藤引為知音,又因為國家立場不得已相對立的矛盾心理,所以才會這樣想。  

         所以這里的清白,不是說王安自證自己沒有殺人的所謂清白。

         疑點二:近藤死亡當天與王安交流甚少,王安對此沒有解釋,回到自己包廂后,也記不清相聲內容。

         對于這兩點,我考慮了很久。因為這是死者死前的時間,和死者被殺害的案發時間。繼6月5日兩人的爭吵后,近藤時隔一個月,在7月7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再次來到戲院。兩人在觀看《空城計》與《百花亭》的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里,很少交流。

         前面說過,王安身懷匕首,蓄意殺人。近藤驟然而至,他心中只怕百轉千回,糾結反復,更有從未殺過人的緊張,當然沒有交流的心情。而且賈老板的證詞中曾說:
         
         在演出時賈老板總是坐在一樓大堂的第一排最左邊的位置,期間賈老板偶有轉頭與后方的一些觀眾交談,曾瞥見包間里的近藤為表演鼓掌,父親在一邊目光卻是集中在近藤身上。

         王安之所以頻頻注意近藤,正是因為復雜的心情。

         而近藤,大概是因為上次爭吵的不愉快,不知如何開口。也可能是近藤真的接受了王安的勸解,決定退出侵略前線。所以他安坐窗前,又因為土方吉在場而不方便與王安說太過敏感的話題。

         這就解釋了當天兩人交流甚少,王安卻不能給出解釋的原因,他當然不能告訴別人他因為心中想著殺人而沒心情交流。

         至于王安說不記得相聲內容,我認為,是因為王安根本沒有觀看相聲表演。

         是的,他根本沒看!

         但是王安房間窗戶開著,即便不看總該聽到只言片語,為什么他一定要說不記得呢?因為他根本沒聽相聲。

         沒錯,他連聽都沒聽!

         他在相聲表演時,在近藤休息時,進入了近藤的房間,走的是中間的小門。

         他敲門或者不請自入,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進去了。因為他本來就是來殺人的。而近藤也知道他進來了,并且兩人一定有所交流,內容不得而知,但是很顯然,王安最后放棄了殺人的想法,轉而用匕首把柄擊打了近藤的后腦,以此發泄心中因為近藤所帶來的糾結與憤怒。  

         他為什么憤怒呢?

         之前王安因為親近近藤而被罵成漢奸,遭受身邊親朋好友遠離冷落。6月5日兩人爭吵之前,他一定認為自己沒有錯,他認為自己了解近藤,他覺得近藤與其他日軍侵略者不同,所以他甘愿背負罵名,也要與對方交朋友。

         而之后兩人因為是否前往武漢的事爭吵,近藤的決定讓王安頗為失望,他覺得自己遭到了背叛,受到了近藤的欺騙,所以憤怒,想要殺人。

         王安進入近藤房間,來到近藤身后,近藤不加防備,被王安用匕首脅迫,也不做反抗,他或許只是淡淡的告訴王安,他并沒有欺騙王安,并為了不上前線,不做進一步迫害中國人民的事而盡了最大的努力。所以他才會回到北平,并高調的出現在戲院。

         當然,這只是本人臆測,也可能是王安考慮到妻兒的安全問題,所以臨時放棄了殺人計劃。

         而下不去手的王安,滿腔憤怒和書生意氣盡皆化作了匕首把柄一擊,打暈了近藤,隨后又確認了近藤未死,轉而由中間小門回到自己的房間。

         王安親自確認近藤未死這一點很重要。

         以上的分析,解釋了王安不知道相聲內容的原因。同時,也解釋了兇手用近藤的軍用水壺打暈他的不合理性。

         疑點三:王安喊冤。

         王安為什么喊冤呢?這一點或許會有人提出質疑。

         六點二十五分,《趙氏孤兒》開唱,王安敲小門沒有得到回應,出門找土方吉。他自己后來說是擔心打擾對方休息。
         
         隨后土方吉發現近藤死亡,急的大喊大叫,王安則站在房間門口,瞪著雙眼,口中不停的念著:“近藤,近藤。”

         這很明顯,對于近藤的死,王安是不可置信的,因為他確認過近藤未死。至于口中默念,則是王安不愿看見這一幕,因為他還是把近藤看作知音,這也是我剛才那個對兩人之間或許曾有對話的臆測來源。

         當然,有人會說,你怎么肯定王安一定進過近藤房間呢?他若沒進過房間,不是一樣會覺得詫異嗎?他想殺人,未動手,目標就死了,這不是一樣不可置信嗎?針對這一點質疑,我之前說過,如果王安一直在自己的房間,他不可能不知道相聲表演在說什么,哪怕他心不在焉,長達三十分鐘左右的相聲表演,只言片語總是記得的。

         還有人會說,除了王安,土方吉也有打暈近藤的條件。是的,土方吉有,但卻絕對不是他。如果兇手是土方吉,那么在警察局,他絕不會表現的那么恐懼,因為他是軍人,如果他真的接到了殺死近藤的命令,那么他有可能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就不會表現的那般恐懼。所以不是他。

         這也等于側面推翻了我之前分析的,土方吉的殺人動機。

         而王安的一再喊冤,也是由此而證,王安,的確沒有殺人。

         排除了王安,土方吉這兩個最有殺人條件的人,那么就一定另有其人。再結合之前分析過土方吉離開過二樓,更加證實了兇手另有其人。


         至此,基本分析完成。     
         
         當然,其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交代。

         如果斷定王安進過近藤的房間,王安有沒有可能看到過兇手?

         在這個問題上,我比較傾向于他沒有看到兇手。因為如果他看到了兇手,那么他只會有兩種反應,一是包庇不說,自己承擔罪責。二是不值得他包庇的人,他會直接說出來。只有沒看到兇手,他才會在近藤死時表現的那么詫異,也才會在即將行刑的極端情況下還要喊冤,卻又說不出冤在哪里。

         而且王安的口供中,除了喊冤和不認罪,并沒有更多的辯白。王安的口才是非常好的,所以這又再次證明了,在近藤死亡前的時間里,王安一定做過什么不為人知,更不能對人言說的事。

         還有,兇手如果是近藤不熟悉的外人,那么一定不會選擇將近藤先打暈,再勒死,因為直接殺死就可以了,沒必要那么麻煩。所以兇手一定是意外發現近藤已經暈倒了,才順水推舟的勒死他。

         敘述者最后的釋然,應該是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但是時光飛逝,他自己也已經是將死之人,能夠想明白問題的關鍵,他心中就放下了一半。而且他了解父親王安,懷才不遇,也不失文人風骨,雖然人不是他殺的,但他無意中用生命掩飾了真正刺殺近藤的義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當得上英雄的稱號。

         至于到底誰是兇手,由于題中并沒有給出更加明確的線索指向兇手,而且解題要求并沒有要求明確指出兇手,所以這里不再多說。不過值得一提 的是,我們之前說過,近藤來戲院并沒有固定規律,但是土方吉卻有規律。每次他會經常趁著近藤休息時,下樓光顧燒餅攤。而兇手也一定注意到了這點,所以兇手應該是戲院內的演員,或者賈老板本人。因為大門正對著舞臺,而賈老板又有時常回頭觀望的習慣,所以只有他們最有可能注意到土方吉這個習慣。以此推測,他們是有嫌疑的。而且比較大。

         另外,根據賈老板與敘述人的對話來判斷,大概可以得到兩點信息:第一,在案發當天的相聲表演時間段,他極有可能看到了王安不在左側包廂。  第二,他極有可能看到了真正的兇手。

         以上,就是我的推理過程,望指教。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