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52:59 | 2018-8-2 23:56編輯
作案時間
1938年7月7日下午4點30分來到戲院,空城計+百花亭,演出一個多小時后(應在六點左右),近藤關窗關門休息,下午6點25分時發現尸體

尸檢結論
死亡時間: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
死因:機械性窒息
兇器: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脖子上纏繞了兩圈相交于頸后
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
根據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法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近藤死前是在搖椅上坐著,故無法從傷口方向推斷兇手的大致身高。

證詞
土方吉: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
尸體被發現前王安從左邊的包間出來找他,在比劃了一番后他理解了王安的意思是敲門(包間之間的小門)沒有人應答,土方覺得有疑于是馬上推門,就看到了在搖椅上的尸體。
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那天卻很少。可惜他的漢語水平僅夠最基本的交流,不知道我父親與近藤最后都說了些什么。
父親:自己在近藤休息時一直都在左邊的包間內觀看相聲表演,期間沒有人進來過,也沒注意隔壁包間有什么動靜。
相聲結束后舞臺上在做下一場表演的準備,以往這時候父親都會敲包間的小門,在近藤準許后回到右包間。但案發那日父親敲了好幾下都沒有人回應,他不敢貿然開門怕打攪了近藤。
到了下一場的演員們都已上臺,他再次敲門卻依然沒人應答,又從窗戶看到右邊包間的窗戶還是關著,所以只好出門找土方讓其代為開門。
之后便如土方所說,二人發現尸體。
對于土方所說二人案發日交流很少的事,父親沒有解釋。
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其他證詞:包括賈老板、觀眾、戲院的工人和十來名演員都說自己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人或事,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觀看表演,警察對他們進行了檢查也沒發現疑點。
證據
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隨案卷保存的還有幾張照片,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
搖椅旁的小桌子上放著兩碟糕點和水壺,水壺樣式與軍用水壺相同。
父親曾跟我說過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
警察對這兩樣物品進行過檢查,只是普通的茶水和糕點。

分析
近藤之死應該是先被小型鈍器擊打至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死時面容安詳,姿態放松。
這樣的死法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死者完全不知身邊有人,正在閉目養神或睡著了,突然被打暈后勒死,一是死者自己不愿直接被勒死,所以由另一人幫忙打暈自己后再勒死。

現場根據賈老板的描述,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兩個包間中間有一扇小門,包間的門在打開時會發出門軸轉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包間里沒有能藏人的地方。開左邊房門時左包間內的人能聽到而右包間內的人聽不到,反之亦然。開兩個包間之間的小門時,兩個包間內的人都能聽到,包間外的人聽不到。
由于土方一直在門外看守,且十幾年來一直很忠心,在門外站立時也會比較容易被人看到,因此可以排除土方殺人的嫌疑。
如果不是土方殺人的話,除父親外的其他人也不會有殺人嫌疑。
因此也就排除了從左右兩個包間門進入包間的可能,只剩下兩個包間中間的門一條通道。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說,父親的嫌疑都很大,但因為父親至死都沒有認罪,根據父親平日為人和表現以及日記,可以認為父親的證詞可信度較高。
近藤俊一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6師團參謀長,喜歡京劇,尤其偏愛看《西廂記》《桃花扇》這類講述情愛故事的劇目,由此可見其對戰爭不感興趣,偏愛風花雪月。
近藤為人謙和,家教很好,仰慕中國文化。家世顯赫,是有名的士官家族,被迫參軍。
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后秘密回北平進行臨時調度,結果7月7日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
綜上,近藤應該具有某種反戰情緒,但對祖國和家庭效忠,因此對戰爭的態度應該是能躲就躲,盡量不上前線。
近藤欣賞王安,并曾邀請王安去日本,也有遠離戰爭之意。
根據王安日記,6月5日近藤曾與王安在戲院發生激烈爭執,這說明6月5日之后,近藤去了武漢接受任命,再之后返回北平,希望通過某種動作,改變任命。此次任命為平級調動,并未升遷。受他被殺事件的影響,第2軍攻勢延緩,也說明回北平并非上級意圖,而是他自己的行為。與王安爭吵,并到用槍指額頭的程度,可猜測與戰事和任命有關。


結論
我認為是近藤不愿意參與侵華戰爭,回北平運作未果,因此有了自殺的想法,但日本士官階
層出身的人,自殺是重罪,會禍及家人,因此想到了與王安合作自殺。
6月5日,近藤已知自己將前往前線作戰,便與王安交流戰爭意見,王安希望近藤不要參與戰爭,但近藤表示參戰是他的天職等等,兩人因此發生激烈爭執,王安對近藤表示失望。近藤前往武漢接受任命。但王安的意見對近藤有較大影響,因此若干天后,近藤返回北平運作職務變更,未果后想自殺,前往戲院與王安商議。
之所以兩人交流甚當,應當是近藤說了自己的想法后,王安心中不安所致。
由于之前兩人曾有爭執,王安心中對近藤失望,因此再見近藤時,擔心他已接受任命,隨時會開始屠殺中國同胞,因此在身邊藏了匕首,想見機行事。
相聲開始后,土方吉在門外站崗,王安回到左包間后,馬上通過中間小門回到右包間,二人交流后,由王安用小型鈍器(有可能是軍用水壺)將近藤擊打至昏迷,再用麻繩(很可能是近藤自帶的)將其勒死。
之后王安從中間小門回到左包間看戲,6點25分時出門叫土方吉開門,發現尸體。雖然王安不能洗脫嫌疑最終難免一死,但他成功的使近藤擺脫了自殺的嫌疑。

另外,還要排除土方吉的嫌疑,否則變數太大也太多了。
土方吉跟隨近藤十幾年,忠心度很高,做為日本人,他殺害或者協助殺害自己長官的可能性不大,一來是他沒有理由幫助中國人,二來是他做為日本軍人,殺自己人和自殺同樣會禍及家人。
從后來土方吉的表現來看,他的嫌疑也不大。但其實并沒有人真的可以為土方吉憑證說他一直在門口站崗,中間沒有離開過。
有土方吉在門外,那么近藤之死就排除了除王安外的所有在場人員的嫌疑。

1、        由于近藤是自殺,王安只是協助,所以王安不認可殺人罪名
2、        由于王安對近藤有知遇之情,又認可近藤的選擇,所以愿意為此受罪赴死,也不說出近藤自殺真相,以保其名節
3、        王安自己也深知民族大義,所以愿意協助近藤自殺
4、        由于勒死近藤時正在演出相聲,因此王安無法敘述相聲內容。

猜測部分:
有一種可能是,6月5日時,近藤告知王安職務變動和武漢會戰的事,并與王安發生爭吵,在爭吵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了關于自殺、被殺、家人安置等內容,但未達成一致。
所以7月7日再見時,王安做了殺死近藤的準備,但如果是王安殺近藤,必然禍及自己家人及戲院,所以王安會猶豫。
見面時,近藤找機會表達了自殺并要求王安協助的意思,如果王安不認罪,那就需要審理較長時間,王安的家人也就有機會逃脫。
王安身上的刀很有可能是見到近藤后,臨時在戲院里找到的,并不是提前準備好的。
匿名
| 發表于 2018-8-2 23:56:29 | 2018-8-3 00:00編輯
根據推測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日本攻占北平后作為核心軍官的近藤因為醉心漢文化閑暇時間會到戲院聽戲,而一直想要刺殺近藤的抗日組織終于找到了機會,于是派遣殺手潛入戲班等待機會,然而近藤一直一來很是小心,自帶茶水點心,出去保鏢尾隨,且不定期來戲院。在摸清近藤習慣后,殺手瞅準了7月7日這個最后可能刺殺近藤的機會下手!
      而此時王安因近藤對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看法徹底認清了近藤的真面目而起了殺心(本應趁機用匕首刺殺),但是由于王安本文人并非冷血殺手,同時怕拖累家人,內心正在激烈斗爭。
百花亭唱畢,王安懷揣著內心的糾結和不安退到左包房,但卻發現左包房中還有另一個人,這個人王安認識,也是戲班的一員,王安正覺奇怪,此人卻沏好茶水請王安詳談(這里有兩種情況茶里有蒙汗藥或者乘機打暈王安)。。。待到小品結束,兇手敲門佯裝王安進入右包房,因窗戶關閉房內光線不好,近藤并未第一時間識破,兇手用水壺打暈搖椅上的近藤,用普通麻繩從后面勒死近藤。
本來兇手可以回到左包房等保鏢發現近藤尸體后趁亂離開,而這時王安醒了,王安立馬覺得不妙,于是敲門確認,但卻無人應答,也推不開小門。王安更加著急了,于是到走廊請保鏢代為開門,一進右包房,眼前的一幕震驚了王安,“他殺了近藤......",保鏢向樓下大喊,引起了一定的混亂,而此時左包房的兇手已經趁亂混入人群(或許幫助報警的就是兇手)
事后所有人被帶到警局,而王安也冷靜了下來想到“我不能說我見到他,不然會連累了戲班,戲班對我有恩,也不能認罪,不然老婆孩子一定跟著我完蛋”
兇手是:羅進三
推理過程:從戲班人員分析,進入戲班有三類,第一成立之初原班底人員1935年1月就已加入和成立首年內擴員發展人員1935年內加入,第二1936后到近藤出現戲院之前時間段加入。第三1937年11月以后加入。此三類人從時間上最有有可能是尾隨近藤潛入的殺手指向羅進三。
從離開戲院時間分析,戲院被迫關停期間離開的一類,恢復營業后堅持硬撐一個月最終解散一類,唯一羅進三時間特殊,在王安處決后離開(提前離開案件未定案可能被排查露出破綻,而已定案兇手當然選擇盡快離開)嫌疑再次加大。
而從作案時間上分析,趙氏孤兒演員無作案時間,不參演的羅,姜,朱三人具備作案時間,結合前兩項分析,羅進三嫌疑最大。
第一次答題,寫的多了點,請見諒!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0:14:27
第一次參賽不知道應該什么格式,盡量簡單的寫還請評委包容下。
首先,父親不是兇手,理由如下:1,對于常人,不會把自己殺人的真相表現的那么明顯
2,父親對于軍官有一些知遇之恩,
38年6月軍官倒數第二次來,是得知自己要去武漢,在父親面前估計是表達想帶父親一起去的想法,而父親其實一直想勸說軍官不要生靈涂炭吧,但最后父親既沒跟他走,反而勸說他不要參戰,軍官氣急敗壞下,拿槍指他,父親也就在筆記上寫了失望。或許回來之后有想法殺害他,但是恐怕還紀念舊情
3,殺人方式是勒殺
父親身上有一把干凈的刀,勒殺需要三分鐘,而刀殺人速度還是可以很快的,把刀子仍在原地,指紋一擦就完事,何必大費周章選擇勒殺?
4,題目本身給的情景,那首詩
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惡人盡知。
前兩句是指日寇罪行
血海冤仇終需報,且看來早與來遲。
第三句是動機,而父親有殺心,也屬于來遲的,也就是,有人在父親之前進行了謀殺!
兇手是作者自己!!!
由于自己經常在戲院送茶,閑暇時間看報紙,很明白北平的局勢,在大學中很有可能參加了一些革命抗日組織,在知曉軍官要進行參與武漢戰役后,便起了殺心。在父親,軍官,保鏢三人在一個包間看戲時,偷偷潛入左包間,等待時機,待開始演相聲,軍官準備睡覺,保鏢在門外,而父親回到了左包間,父親顯然發現了他,但是是自己的孩子沒有說什么,作者借去給軍官送水而進去房間,所以沒有被父親所阻攔,而作者在等待軍官睡著后用水壺將其砸暈,然后勒死,等到回到左包間后父親知曉軍官已死,便包庇孩子,先從左包間出來向保鏢說明,等到兩人進到右包間是自己的孩子趁機逃走,后來作者去到武漢參軍也是映照了這一點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0:32:50
引用
證詞方面,土方吉說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

引用
父親的證詞則說自己在近藤休息時一直都在左邊的包間內觀看相聲表演,期間沒有人進來過,也沒注意隔壁包間有什么動靜,畢竟隔音效果還不錯。


在王安與土方吉的證詞同時成立下,二樓右包廂形成一個密室,題目中指出戲院內不存在暗道機關,這次殺人是無法完成的,進入右包廂只有通過王安和土方吉的視線,但兩人的證詞都說明無異常情況,所以兩人中一定有一人的證詞是錯誤的。

首先考慮可能土方吉的證詞是假的,那么犯人一定是通過土方吉所在的門進入包間的,拋開動機不談,于是又有兩種可能
1.土方吉獨自殺害了近藤。2.土方吉和他人合謀殺害了近藤
對于可能2,題目中出現的人物除開近藤(被害者),土方吉(嫌疑人)之外,并沒有提到或給出其他人為日本人或懂得日語的條件,土方吉與他人的交流存在問題。同時可以將兩種可能一并否決的關鍵證據是動機,土方吉沒有任何合理的動機去殺害近藤,土方吉作為近藤的保鏢十幾年,想要殺害近藤并不是沒有機會,而且近藤將兩位保鏢減少為一個時選擇了土方吉,除此之外題中也未表明土方吉與近藤近來存在沖突,特別的土方吉也沒有任何理由去嫁禍給王安,他們之間也未出現明顯的沖突,總的來看土方吉是沒有合理的動機去殺害近藤的。

如此的話,王安的證詞就一定有問題。下文中默認土方吉的證詞為真,即

引用
證詞方面,土方吉說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尸體被發現前王安從左邊的包間出來找他,在比劃了一番后他理解了王安的意思是敲門(包間之間的小門)沒有人應答,土方覺得有疑于是馬上推門,就看到了在搖椅上的尸體。

引用
其他的證詞包括賈老板、觀眾、戲院的工人和十來名演員都說自己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人或事,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觀看表演,警察對他們進行了檢查也沒發現疑點。


如果王安的證詞是假的,單憑這一點王安就是有足夠的嫌疑的,根據土方吉的證詞,在右包廂達到密室狀態之后,沒有人在二樓進入任何包廂,所以嫌疑人只能是在相聲表演之前來到二樓左包廂里的。所以相聲演員和《趙氏孤兒》的演員獲得不在場證明,下文中不會主要討論他們的嫌疑。另外根據觀眾的證詞,賈老板一直在座位上看戲,賈老板也被排除。
這使剩下的嫌疑人變成了四人
程蝶如 姜曼玉 羅進三 王安
考慮到性別和年齡,基本上可以把嫌疑人縮減到羅進三和王安上
再看題中的證據
主要疑點如下
1.王安拒不認罪
2.若罪犯包括羅進三,動機?
3.近藤腦后中上部鈍器造成的傷痕,兇器
4.羅進三是《百花亭》的演員,而下一場即是相聲,時間問題

首先腦后中上部的傷痕以及像是睡著的神情,表示近藤是背后不知情時遇襲,為熟人作案,王安應參與其中。羅進三在戲院入職的時間為1927.11.29,是近藤第一次來到戲院看戲后不久,可以大膽地推測羅進三是為了接近近藤而入職的,應該是一名抗日分子或者地下聯絡人,那日上個月王安與近藤爭吵過后,王安對近藤的印象十分失望,存在有作案動機,這時的近藤被派遣到武漢方面進行指揮作戰,可能由王安聯絡也可能是機緣巧合近藤回到北平賈老板的戲院看戲,王安與羅進三達成一致,殺掉近藤,在《百花亭》結束之后羅進三事先來到左包廂,后王安進入左包廂,土方吉來到門外看守,后王安進入右包廂引起了近藤注意,同時門被打開,這時羅進三再進入用軍用水壺從背后擊暈近藤,用繩子將其勒死,之后兩人回到左包廂,王安出門尋找土方吉敲門,兩人進入右包廂時羅進三從走廊離開,混入一樓人群中。
羅進三實施殺人的推理,是考慮到近藤是王安的知音,同時背景揭示王安從小教導兒子仁義,而從情感的角度上,并且王安拒絕認罪兩方推理并非王安親手殺害了近藤

答案如上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3:25:48
以下是我的推理,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死者死因】他殺,兇手對戲院地形十分熟悉,也掌握了近藤等人看戲的時間、地點和習慣,因此布置了現場。兇手先是在近藤來之前,在右側包間內事先熏了沒有氣味、能讓人昏昏欲睡的迷煙(推理根據是平時近藤與王安關系近,平時交談比較多,那日說話沒怎么說話是吸入了迷煙犯困,在相聲開場時,獨自在右包間內睡著了,窗戶密閉是為了保證迷煙不散到外面,而保鏢進入右包間發現尸體時,又打開了窗戶,這導致迷煙的存在無跡可尋。嫌疑人王安聽相聲時,事后表示記不住相聲內容,說明他當時在右包間時,也吸入了一定量的迷煙,所以犯困,但由于他又去了左包間,吸入量并不足以昏睡,同理,吸入一定量迷煙的保鏢,后面去了包間外面把守,外面地勢開闊,空氣流通,所以他并沒有吸入迷煙的癥狀,自然無從察覺,至于迷煙的手法不做累述,不需要人在現場就可以達到目的。),接著兇手敲擊了昏迷的近藤,又勒死了他。敲擊是起到雙保險的作用,因為兇手并不是身強力壯的人,害怕近藤沒有睡踏實而在行兇過程中醒過來,兇手殺人最重要的一步,是要保證行兇時間迅速,向題干中說的,三分鐘左右。
【密室手法】兇手作案的時間是在相聲結束時,王安敲門發現沒有反應,從左包間離開去找死者保鏢那段時間,因為王安不懂日語,保鏢不懂中文,題干中說道兩人交流障礙,比劃了一陣才明白怎么回事。題干中死者死因鑒定說的是,行兇時間約三分鐘,所以在這個時間段,理論上是可行的。時間順序為:相聲結束→王安按照慣例敲了敲右包間門,無人應答,又不敢打擾(此時近藤是被迷昏了,人還沒死)→王安打開左側包間門,出去找右包間門前的保鏢交談→兇手立刻從左包間門進入左包間,從中間小門進入右包間,打開小門聲音外面是聽不見的,然后兇手敲擊了昏迷的近藤并勒死了他→王安和保鏢打開右包間門,發現尸體,此時兇手只需從中間小門進入左包間,就不會被發現,然后可以從左包間門外安然離開。這個解釋只要時間有理論上的可行性,就無需解釋三個門開關的聲音問題,因為此時兩個包間內只有昏迷的近藤。
【死亡時間】官方得出的結論,近藤死亡時間是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加上王安的證詞(王安不可能說謊,本題的目的就是為了替他翻案),證明六點二十五分左右,趙氏孤兒的演員登場剛唱兩句,近藤的尸體就被發現,所以準確來說,近藤的死亡時間是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二十五分之間。
【兇手身份】兇手是戲院內的人,而賈老板是包庇者,因為他雖然有不在場證明,但他看戲的位置剛好能夠看到兇手進入包間,因為兇手是工作人員,事前賈老板可能沒有多想,而事后他為了大義選擇了包庇兇手,讓王安頂罪的原因是王安和近藤走得近,大家都覺得王安是漢奸,死有余辜。這點從賈老板幫助讓主角和母親逃跑可以看出,他對王安心中是有愧疚的。最開始,近藤身邊是兩個保鏢,莫名其妙少了一個,從題干可知,近藤原本是軍隊參謀長,而后接了個至關重要、可能左右整個戰局的秘密任務,王安因為和近藤關系好,對這件事知情,這也是他和近藤吵架、日記寫著失望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個保鏢大約也是那個時候失蹤的,我個人推測,這個保鏢應該是被愛國人士抓了,從而得知了近藤的一些情報,所以愛國人士方面派人來戲院臥底,任務是除掉近藤,這個人也就是殺死近藤的兇手。兇手必然在戲院的工作人員之中,通過分析戲院工作人員名單以及工作時間,我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兇手不是專業的戲院工作人員,卻是專業的刺客,本次刺殺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不可能是普通愛國人士的臨時起意之舉。此人在戲院臥底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接近近藤,刺探情報,在近藤接到重要任務后情況泄露,目的變為刺殺近藤,殺死近藤、王安被當做替罪羊以后,功成身退。所以兇手是在近藤來看戲之后才加入戲院,近藤第一次出現在戲院是1937年11月左右,而近藤接到至關重要的機密任務大約在1938年5月底到6月初,因此1937年11月以前加入戲院的人可以排除,嫌疑人只剩下小生姜曼玉,丑角羅進三和小二駱余。
第二,此人不可能是唱戲的人員,一則學唱戲并不容易,臥底很大可能是以勤雜工等身份出現,二則,當天唱戲的人員要換戲服、化妝,想把握時間殺人,更沒時間卸妝換衣服,而且從舞臺走到二樓包間需要當著全場觀眾的面穿過整個戲院,浪費時間不說,穿著一身戲服走到樓上包間,非常容易被記住,引起懷疑,功虧一簣,因此兩位唱戲的人排除,只剩下小二駱余,小二的身份自由,在包房那側行走更合理,不容易引起懷疑。
所以我認為小二駱余在戲院的工作時間最為符合,他是1938年5月20日加入的戲院,從我之前的推理來看,另一個保鏢被抓可能提供了線索,所以他提前來戲院做準備,他就是殺死近藤的兇手。
另外,小二駱余的繁體名字拆開來看,分別是馬、各、食、余。我認為這是一個彩蛋,馬和食代表了戰爭中的兵馬糧草,兵馬糧草都有余,說明軍隊尚有戰斗力,希望還在,也象征了刺殺近藤延緩了敵軍攻勢、拖住了戰役的重要意義。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3:55:53 | 2018-8-3 03:58編輯
先分析土方:戲院旁巷子口擺攤賣燒餅的小販并不知道近藤,但認識土方,因為時常光顧自己攤子。而司令部距離戲院很遠,平時沒有交集,所以土方有時在站崗時會偷懶去買燒餅。而案發時,土方也正因此不在場。在警察局時,土方吉跪在了地上,可能有愧疚之意,而后背的襯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大半也說明土方自己心虛,所以他嫁禍于父親作出一直在場的證詞。

再看父親:從證詞來看,父親自稱一直在左邊的包間內觀看相聲表演,但問到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容,父親卻說自己記不清。作為一個平時也會登臺演出的相聲演員,這種說法肯定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在相聲表演過程中,父親做了別的事情。而父親一介書生,隨身攜帶匕首就十分可疑。近藤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與父親的匕首正吻合。而且近藤房間的門在打開時會發出門軸轉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如果有外人進入近藤會發聲引起別人注意,所以擊暈近藤只能由熟人所為,所以是父親用匕首擊暈了近藤。而房間隔音效果還不錯,門外的土方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而父親這樣做的原因也是由于6月5日與近藤之間的爭吵,近藤要作為參謀長去參與武漢會戰,父親必定極力勸阻,所以才會導致近藤氣憤地用手槍頂著父親。在這種生死關頭,父親也許頓悟了他與近藤勢必無法共同進退,也就萌生了殺心。1938年的7月7日,那天是母親的生日,也是七七事變的一周年,父親準備把近藤的死,作為母親的生日禮物。而母親聽完父親殺了近藤之后意外地很平靜,說明父親早就告訴過了母親他要去殺近藤。
從父親之后驚訝的表現來看,父親沒有勒死近藤。所以是在擊暈近藤之后,父親難下殺手。母親字都不識,父親和我的關系也十分緊張,近藤可以說是他唯一的知己。要殺死他,要下很大的決心,所以父親猶豫了,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而此時土方去買燒餅,真正的兇手進入近藤房間作案。

那么真兇,從角色列表和進出戲班時間來看,是羅進三。原因有四:1.化妝太費時間,演出趙氏孤兒的話,需要化妝是沒有時間去行兇的。當天出演但沒有演趙氏孤兒的人只有羅進三、程蝶如和姜曼玉三人。2.羅進三來到戲院的時間是1937.11.29,恰好在近藤第一次出現在戲院后不久,目的性很強,而其他人基本之前就在戲院了。3.羅進三離開戲院的時間是1938.8.25,恰好是父親被處決風波漸消之時,這時戲院剛剛恢復運營,一般演員沒有道理離開。其他人不是在剛發生此案時就離開,就是在九月戲院倒閉時離開。4.羅進三是丑角相對自由,飾演高力士,說明身體強壯,44歲,心智成熟,能夠完成行刺之重任。
所以,羅進三進入戲班就是為了行刺近藤,他等待了很長時間摸清了他們的行動規律,比如土方經常會去買燒餅,而到了1938年7月,近藤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出現,他再不行刺也許就沒有機會了,而且也可能他得知了近藤會被調往武漢會戰任參謀長,所以羅進三抓住機會在相聲表演土方去買燒餅的時候溜入近藤房間,發現近藤昏迷,于是勒死近藤然后離開。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6:04:24
兇手是土方吉。首先,近藤的軍用水壺被掉包了,被掉包成了帶有迷藥的水壺。只有這樣,近藤在死時才會顯得很安詳,并且雙手合一。近藤面對窗戶,兇手無法從窗戶進入包間,從作案可能性來看只有土方吉與王安。但是王安身懷匕首,沒必要用繩子去殺近藤。而且,王安如果要殺近藤,勢必會先安排我與母親先逃離。再者,王安打開門,一定會引近藤注意。故兇手不會是王安。那么只可能是土方吉。近藤喝下土方吉掉包的水,昏迷,土方吉拿好事先準備的繩子將其勒死,而后將水壺在掉包回來。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9:09:26
第一次參賽不知道應該什么格式,盡量簡單的寫還請評委包容下。
首先,父親不是兇手,理由如下:1,對于常人,不會把自己殺人的真相表現的那么明顯
2,父親對于軍官有一些知遇之恩,
38年6月軍官倒數第二次來,是得知自己要去武漢,在父親面前估計是表達想帶父親一起去的想法,而父親其實一直想勸說軍官不要生靈涂炭吧,但最后父親既沒跟他走,反而勸說他不要參戰,軍官氣急敗壞下,拿槍指他,父親也就在筆記上寫了失望。或許回來之后有想法殺害他,但是恐怕還紀念舊情
3,父親身上有一把干凈的刀,勒殺需要三分鐘,而刀殺人速度還是可以很快的,把刀子仍在原地,指紋一擦就完事,何必大費周章選擇勒殺?
父親有殺心,也屬于來遲的,
…………………………
保鏢說謊,因為保鏢會有疏忽
文中可知買燒餅的小販只認識保鏢而不認識軍官,那么作為保鏢在何時一個人去賣燒餅?
答案是,說相聲時,他常常一個人不顧軍官安全去買東西,而這被有心的人看見,也就有了充分的作案機會了。
那么還原現場,兇手等到保鏢離開后,迅速上樓,從包間門直接進去,而不說話,休息的軍官會認為是保鏢進來,對保鏢放心的他不會有所警惕,兇手用水壺,砸昏他,勒殺,離開。
可是父親為什么最后默默不語呢,因為他也是想殺人,那把刀是用來殺人的,可是他打開隔間門時,已經晚了,最后他不反駁什么是因為他知道會有誰為民除害,而自己確實也有殺心,心愿也是完成了的。


那么兇手,是戲班的人,羅進三。


而這過程中有可能有賈老板的參與,老板負責監視,他的座位選擇,有利于監視二樓樓梯,也有利于與臺上的人溝通
兇手是戲班的人,按照時間推算,在軍官第一次到來后到來,11月中旬后,第三場和相聲有時間作案只有羅進三。同時他的離開時間也很奇怪,7月7命案,一個月內戲館關門,離開了很多人,又營業一個月,9月多,最后9月15一起離開,8月25日離開,時間可疑。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9:24:02
我認為是保鏢土方吉殺的人,因為如果他開右邊的門進入右包廂,在左邊的父親是聽不到聲音的,而且文中有說死者是先被利器打暈后再被勒死的,如果是父親犯案,他不可能在死者不知道的情況下接近他,所以是土方吉殺的人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09:59:40
兇手是駱餘,王安是幫兇。駱餘趁王安、近藤俊一、土方吉都在近藤的包廂看戲時就躲進了王安的包廂。等到相聲表演時,王安回到自己的包廂時發現駱餘,王安也明白駱餘的意圖。
王安敲門征得近藤的允許后,進入了近藤的包廂(可能是以討論學術問題為理由)。趁近藤不注意,用隨身帶的匕首擊暈了近藤,駱餘隨即勒死了近藤。
等到《趙氏孤兒》開始,王安從自己的包廂走出,吸引土方吉進入近藤的包廂。此時駱餘便可快速逃下一樓站在最后面便不會吸引人注意。
王安覺得駱餘年輕,以后還有更多機會,便選擇保護駱餘。如果有人說在那一段時間找不到駱餘,駱餘可以以上廁所為理由脫罪。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