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30:55
絕對號隊答案:是清潔工。因為只有他才能在光明正大之下先進入右包間。他進入后,由于是一名清潔工,有許多能幫助他作案的工具。所以先打開窗戶,放幾根繩子之類的東西。他是清潔工,每回進來清掃時都能了解近藤的習慣。所以等近藤熟睡后,來到窗戶外面,爬繩子。隨后打開右包間的窗,砸暈近藤,然后用繩子勒死近藤。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30:59 | 2018-8-3 19:58編輯
兇手是土方吉。包廂窗戶對著舞臺,而門在后面,當窗戶關著時,沒人知道里面發生了什么,更是沒有人看得到走廊上的土方吉,他完全有時間進入右包廂,將近藤俊一打暈后勒死,因為隔音效果很好,所以王軍沒有聽到任何聲音。
     其他人犯案也許需要破解密室,但王軍和土方吉犯案就不需要,但這個密室根本無法破解(反正我是想不出),所以應該是王軍或土方吉。
     有個細節“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 毫無反抗,說明是認識的人或被偷襲,但嘴巴微張,這個應該是說明死亡前在說話,就排除偷襲。然后土方吉證詞說王軍和死者很少談話,而且一個月前他們有吵過架,就不應該面容端詳。所以兇手應該是土方吉。
     至于他的動機,應該是以前跟近藤俊一有什么仇,那群飯桶早已認定王軍就是兇手,自然不會去調查土方吉,所以動機不明。
     最后為他畫個像:男,體格健壯,心思縝密,很有耐心,很有自信,與近藤有血海深仇,也許從剛開始作為近藤的保鏢時,就已經打算殺近藤了,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替死鬼,等待王軍與近藤的關系惡化,等待一個動手得好時機,最后他等到了,他能抑制住心中的激動,他很冷靜(不然以近藤作為軍人的觀察力,應該可以看出他的不對勁,就算死了,也不會面容安詳)。
     以上便是本人的愚見,還望評委寬容打分。
     請閱,謝謝。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36:53
兇手羅進三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39:46
死亡時間在百花亭結束,相聲演出開始。首先兇手不可能是王安,死者死的時候神色平靜,而不是驚恐,不是死亡應有的掙扎,所以不會是一位令他厭煩的人。猜測作案手法:將其敲暈的和殺害的不是同一個人,殺害用繩子勒在死者脖子上,然后纏在搖椅的椅子腿上,由于搖椅的椅子腿是有弧度的,再固定住前端,讓其無法搖擺而保持向后拉伸的狀態。這是個延時裝置,等到百花亭結束,相聲準備開始時趁著兩邊王安土方不在溜走。這樣能夠作案的除了一直在場幾位演員,只有百花亭的是僅有一場戲。而也是近藤喜歡的戲劇,所以應該是一名女的角色,猜測兇手是姜玉曼。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43:29 | 2018-8-3 18:36編輯
(一)疑點分析:
案件最大的疑點,就在于犯罪手法:
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都必然看到。而且兩個包間內部無法藏人、不存在任何暗道,且包間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出門軸轉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的人一定可以聽見。窗外也完全沒有立足的地方,且窗口直面舞臺,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從窗口進入都會被舞臺演員看到,兇手只能從門進入。但根據土方吉的證詞,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

考慮到根據作者自述(除此外,其他理由稍后會分析),父親已不可能是兇手,那么兇手是如何從門外這個唯一的方式進入屋內,且不被一直守在門外的土方發現的呢?

分析下來,有兩種可能:
一、土方吉并非一直守在房門外,在看戲的時候,土方離開過(由于內急或被人調開),但怕被追究責任,不敢聲張。
二、土方吉就是兇手。


(二)作案動機以及犯罪手法:
那么根據以上的兩種可能性,分別還原作案動機以及犯罪手法:

一、如果土方吉不是兇手:

1、作案動機:兇手是中國人,也是戲院的工作人員,因此熟知近藤的看戲習慣。由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非常憎恨日本人。在得知近藤于武漢會戰伊始(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后,便有計劃除掉近藤。等近藤回到北平戲院,終于有機會動手。由此,使得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

2、犯罪手法:下午四時三十分左右,兇手看到近藤俊一與保鏢土方吉來到戲院,兩人一起上了二樓到右邊的包間。彼時臺上正在演出《空城計》。之后是一小時的《百花亭》,結束后是相聲場,兇手知道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也知道每當此時他都會關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認為這是個絕佳的殺死近藤這個日本軍官的機會。趁著相聲表演的時候(6點-6點25分之間),兇手從戲院后臺拿到了麻繩,悄悄隱身于一樓的柱子后面等待機會,正好看到土方吉離開門口(或者找了內應找理由調開土方吉,但如果有人調開土方吉,土方吉在證詞內應該會有所交代,所以土方吉主動因為類似上廁所的理由離開更為合理),隨后兇手立刻上樓,從正門開門進入死者房間。由于死者尚在搖椅上睡眠,并沒有被房門開啟的聲音驚醒,兇手悄悄繞到死者身后,用小型鈍器(用桌上的水壺或者戲院的雜物)沖著死者腦后上方狠狠一砸,使死者被打暈完全喪失意識,隨后用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死者脖子上纏繞了兩圈,在死者身后將其勒死。

3、兇手鎖定:
1)為什么兇手不是父親,以及父親在6點-6點半時做了什么?
線索1:父親博聞廣識空有一身學問卻一直無人賞識,在遼陽時僅是一個教書先生,到北平后又成了“戲子”一般的人,靠逗樂他人為生。近藤雖是日本人卻也是第一個欣賞他的人,甚至還提出要邀請他去日本,所以父親一直心存感激,將近藤看作自己的知音。他們之間也有過關于戰爭的爭執,只是之前都無傷大雅。只有最后一次的爭執不太一樣,日記中未寫明爭執原因,只說在爭執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

線索2: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線索3:根據土方吉證詞,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那天卻很少。

線索4:父親的證詞則說自己在近藤休息時一直都在左邊的包間內觀看相聲表演,期間沒有人進來過,也沒注意隔壁包間有什么動靜,畢竟隔音效果還不錯。相聲結束后舞臺上在做下一場表演的準備,以往這時候父親都會敲包間的小門,在近藤準許后回到右包間。但案發那日父親敲了好幾下都沒有人回應,他不敢貿然開門怕打攪了近藤。到了下一場的演員們都已上臺,他再次敲門卻依然沒人應答,又從窗戶看到右邊包間的窗戶還是關著,所以只好出門找土方讓其代為開門。之后便如土方所說,二人發現尸體。對于土方所說二人案發日交流很少的事,父親沒有解釋。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線索5:那時父親就已經遭到毒打,但比行刑時的樣子好得多,他不肯認罪簽字,獄警就每天照三餐對他施以酷刑。半個月后在法庭走了一個過場,法官不顧父親的喊冤就定罪了

疑點:為什么父親明明在包間里觀看相聲表演,卻完全不記得表演內容?為什么父親身上會搜出一把干凈的匕首,而父親卻解釋為防身呢? 如果是父親所殺的人,沒必要即使天天被毒打也不認罪簽字的吧?

由此,推斷父親之前與近藤吵架,知道近藤會在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危害自己的國家。看到近藤當天到來之后,考慮到之前種種芥蒂,甚少與近藤交談。且當天父親是有拿匕首,準備在相聲表演趁著近藤小憩的時候行刺近藤的,但事到臨頭,卻想起與近藤相處的種種片段,以及從近藤那里獲得的尊重、理解與欣賞,猶豫不決,遲遲無法下手,雖然坐在包間里觀看表演內容,心中卻完全無心觀看,因而對于相聲表演內容是什么完全記不清楚。相聲表演過后,父親仍然沒有動手,父親敲了好幾下包間小門,都沒有人回應,他不敢貿然開門怕打攪了近藤。到了下一場的演員們都已上臺,他再次敲門卻依然沒人應答,又從窗戶看到右邊包間的窗戶還是關著,所以只好出門找土方讓其代為開門。之后便如土方所說,二人發現尸體。

2)為什么兇手不是賈老板?
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觀看表演,警察對他們進行了檢查也沒發現疑點,故排除賈老板作案嫌疑。

3)兇手是哪個工作人員?
考慮到利用近藤看相聲小憩時段進行作案,必是對近藤看戲習慣非常熟悉的人,再考慮到作案工具是麻繩,而近藤當天來到戲院對于戲院的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隨機的突發事件,若是看戲的人,看戲的觀眾也基本不會提前準備一條麻繩帶在身上到戲院看戲,使用麻繩更像是戲院工作人員所為。
那么根據賈老板提供的工作人員清單,以及賈老板提到的“那次事件后戲院關停了一個月供警方隨時調查,戲院不能運作,戲子們卻得生存,不少人便向賈老板辭別到別處謀生。留下的人終于等到戲院再次開張,可因為發生過人命案子賓客們避之唯恐不及,每日僅寥寥數名老觀眾根本無法維持開支。硬撐了一個月,戲院開不下去了,賈老板的朋友們建議他賣了此處或重新裝潢改換其他營生,他舍不得。后來他與朋友在兩條街外的西街合伙開了個茶樓,時不時會約上要好的戲迷朋友回到這兒唱幾句。”

也就是說事件發生后一個月戲院未開張,有一批戲子此時離開(7月7日-8月7日之間),8月7日戲院重新營業,又過了一個月(9月7日)終于堅持不下去了,又離開了一批戲子。

在工作人員的名單里面,有部分恰如賈老板所說,是在出事后一個月內離開的(7月7日-8月7日之間),還有一部分是9月15日關門散伙時離開的,但唯獨有一個人,即羅進三,是在8月25日,恰好是王安被處決(8月中旬)之后離開的。

恰恰《空城計》《百花亭》羅進三有上臺,但兇案后所表演的《趙氏孤兒》羅進三卻沒有上臺表演,有著充足的作案時間。

由此推斷,羅進三很可能是在注意到近藤當天到來后,由于非常憎恨日本人,想到其小憩習慣,伺機動手。而他在《百花亭》中飾演高力士,聯想到楊貴妃縊殺于馬嵬驛,就順手從后臺拿了麻繩,想將近藤勒死。趁土方吉離開門口,順利得手。

但誰知陰錯陽差,警察鎖定王安成為了殺手。也許羅進三原本也沒想到自己能夠如此順利得手,且完全不被發現,但卻沒有勇氣自首,懷著對王安的愧疚,一直等到王安被處決后,過完頭七才離開。



二、如果土方吉就是兇手:

作案動機:土方吉是日本軍國主義者,近藤武漢會戰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在6月5日曾來到北平,與父親王安談話時得到了感化,掙扎決定退出戰爭,于是回到北平,準備由北平悄悄逃回日本或中國其他地方(因為漢語極好,混跡中國國內也不一定會被發現),被土方吉發現近藤想要逃走,土方吉覺得這是個叛徒,于是就痛下殺手,正好利用了近藤看戲的這個機會,從而嫁禍給王安,既除掉叛徒也殺掉一個勸服叛徒的人,一舉兩得。

犯罪手法:下午四時三十分左右,近藤俊一與保鏢土方吉來到戲院,土方吉隨身帶了茶水、茶壺、繩子等物品,兩人一起上了二樓到右邊的包間。彼時臺上正在演出《空城計》。之后是一小時的《百花亭》,結束后是相聲場,土方吉知道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也知道每當此時他都會關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趁著相聲表演近藤小憩的時候(6點-6點25分之間),土方吉進入死者房間。由于死者尚在搖椅上睡眠,并沒有被房門開啟的聲音驚醒,土方吉悄悄繞到死者身后,用小型鈍器(很可能是桌上的水壺)沖著死者腦后上方狠狠一砸,使死者被打暈完全喪失意識,隨后用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死者脖子上纏繞了兩圈,在死者身后將其勒死。

(三)究竟羅進三&土方吉哪個更有可能是兇手:
兩種推理背后都有一些瑕疵:
如果羅進三是兇手,那么如何確保土方吉能夠離開死者門口,且保證近藤一定在這個時間已經睡著、打開房門不會將其驚醒,還有如何確保土方吉不會在作案完畢之前就已經回來呢? 在王安被抓后,為什么作為兇手,不盡快離開,避免自己被抓呢?

如果土方吉是兇手,固然打開房間即使近藤未睡,也不會被懷疑,但兩人已經相處十幾年,真的會忍心動手嗎?而且土方吉明明是保鏢,絕對算是死者的下級,若發現死者叛變,為何不匯報更為高層的軍官處決近藤,而選擇這么偷偷摸摸殺死自己的上級?且作為保鏢,有的是機會殺死近藤,為什么偏偏在戲院動手,明明可以用槍,或者在酒水中下毒,為何偏偏選擇麻繩作為作案工具?作為保鏢隨身攜帶麻繩并不方便,十分容易被發現引人注目,豈不是自找麻煩?若從最終戰爭結果角度來看,近藤被殺,造成了日方在武漢戰役的極大損失,也并非土方吉所期待的結果。

兩者相權,在沒有決定性證據的前提下,還是羅進三是兇手的推論更為合情合理一些。畢竟從麻繩勒死這種作案方式來說,麻繩更像是戲院工作人員從戲院中找到的道具。而推論的瑕疵,可以由土方吉恰好離開,羅進三也許本已存了玉石俱焚的念頭,來進行解釋。

(四)結論:父親有準備匕首殺近藤卻猶豫,最終并未下手。兇手是羅進三。

1、當天父親是有拿匕首,準備在相聲表演趁著近藤小憩的時候行刺近藤的,但事到臨頭,卻想起與近藤相處的種種片段,以及從近藤那里獲得的尊重、理解與欣賞,猶豫不決,遲遲無法下手,雖然坐在包間里觀看表演內容,心中卻完全無心觀看,因而對于相聲表演內容是什么完全記不清楚。

2、最大疑點:兇手是如何從門外這個唯一的方式進入屋內,且不被一直守在門外的土方發現的:
分析下來,有兩種可能:
1)可能一:土方吉并非一直守在房門外,在看戲的時候,土方離開過(由于內急或被人調開),但怕被追究責任,不敢聲張。

考慮到利用近藤看相聲小憩時段進行作案,必是對近藤看戲習慣非常熟悉的人,再考慮到作案工具是麻繩,而近藤當天來到戲院對于戲院的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隨機的突發事件,若是看戲的人,看戲的觀眾也基本不會提前準備一條麻繩帶在身上到戲院看戲,使用麻繩更像是戲院工作人員所為。

在工作人員的名單里面,有部分恰如賈老板所說,出事后一個月內離開的(7月7日-8月7日),還有一部分是9月15日關門散伙時離開的,但唯獨有一個人,即羅進三,是在8月25日,恰好是王安被處決(8月中旬)之后離開的。

作案動機:兇手是中國人,由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非常憎恨日本人,是得知近藤在武漢會戰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看到他回到北平戲院,終于有機會動手。由此,使得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

2)可能二:土方吉就是兇手。
作案動機:土方吉是日本軍國主義者,近藤武漢會戰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在6月5日曾來到北平,與父親王安談話時得到了感化,掙扎決定退出戰爭,于是回到北平,準備由北平悄悄逃回日本,被土方吉發現近藤想要逃走,土方吉覺得這是個叛徒,于是就痛下殺手,利用了近藤看戲的這個機會,從而嫁禍給王安。

3、兩者相權,在沒有決定性證據的前提下,還是羅進三是兇手的推論更為合情合理。畢竟從麻繩勒死這種作案方式來說,麻繩更像是戲院工作人員從戲院中找到的道具。作為保鏢隨身攜帶麻繩并不方便,十分容易被發現引人注目。



(五)附錄:線索梳理
一、當天現場時間線索:
1、下午四時三十分左右,近藤俊一與保鏢土方吉來到戲院,距離他們上一次來已經過了快一個月左右,我父親王安照例前去接待兩人一起上了二樓到右邊的包間。彼時臺上正在演出《空城計》。《空城計》結束后表演的是《百花亭》,這出戲我記得約要一個小時。《百花亭》結束后是相聲場,近藤對相聲不太喜歡,所以每當此時他都會關上包間的窗戶進行小憩。我父親和土方也都會離開包間不打擾近藤,父親會在這時候離開去登臺表演,沒有登臺安排時他就會到左邊的包間內單獨觀看,土方則是在門外站崗。到下午六時二十五分左右,臺上開始進行今天的最后一場演出——《趙氏孤兒》,演員們剛上臺就位唱了兩句,二樓包間就傳來叫喊,賈老板說那是土方吉的聲音。此時賈老板才注意到二樓右邊包間的窗戶竟然還是關著的,緊接著窗戶馬上被打開,土方吉探出身子朝著賈老板的方向大喊。雖然沒有聽懂土方喊的是什么,但是看那個表情他察覺應該有什么大事,于是馬上沖上二樓。當時我父親正愣愣地站在右包間門口,賈老板一邊問著“發生什么事”一邊跑了過去,一到門口他就看見近藤仰面靠在搖椅上閉著雙眼,脖子上還纏繞著一條麻繩,身邊的我父親瞪著雙眼念念有詞好像在重復近藤的名字。土方吉朝賈老板沖來,口中不停的說著什么,賈老板只聽懂了一句“八格牙路”。
2、在演出時賈老板總是坐在一樓大堂的第一排最左邊的位置,期間賈老板偶有轉頭與后方的一些觀眾交談,曾瞥見包間里的近藤為表演鼓掌,父親在一邊目光卻是集中在近藤身上。
3、日軍通過翻譯告訴警察(在警局的其他人也都聽到),土方吉作證他到戲院后沒有見到其他人進過包間,因此只有在左包間的父親可以犯案。
4、根據案卷的記載,近藤的尸體被日軍方面領走由他們進行了尸檢,得出的結論是死亡時間在當日下午六時至六時三十分(考慮發現尸體的時間可以再減少五分鐘),死因是機械性窒息,兇器確定是現場發現的那條長約三尺直徑五分的普通麻繩,在脖子上纏繞了兩圈相交于頸后。
5、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造成,除此之外沒有近期造成的其他外傷。根據傷情程度判斷當時近藤被打暈完全失去意識,隨后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被勒死,法醫推測整個勒殺過程需要花費三分鐘。近藤死前是在搖椅上坐著
6、證詞方面,土方吉說舞臺表演時自己與近藤、王安是同處一室,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尸體被發現前王安從左邊的包間出來找他,在比劃了一番后他理解了王安的意思是敲門(包間之間的小門)沒有人應答,土方覺得有疑于是馬上推門,就看到了在搖椅上的尸體。
7、當時坐在賈老板旁邊的觀眾也證明賈老板一直都在第一排左側觀看表演,警察對他們進行了檢查也沒發現疑點。
8、隨案卷保存的還有幾張照片,照片上的近藤俊一面容安詳,口微張,左手朝下放在右手掌上,雙手放在腹部偏下位置。如果不是脖子上的勒痕,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搖椅旁的小桌子上放著兩碟糕點和水壺,水壺樣式與軍用水壺相同。父親曾跟我說過近藤擔心戲院所提供的茶水食物會被人下毒,一直都是自備。警察對這兩樣物品進行過檢查,只是普通的茶水和糕點。

二、房間構造:
1、在近藤小憩時土方在門外看守,其他人無論進入哪個包間他必然會看到。兩個包間中間是有一扇小門的,只有父親可以在土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到右包間殺人再回到左包間。至于說有人事先躲進左包間,趁著我父親不注意去右包間殺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說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出門軸轉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
2、通往二樓的階梯則是在唯一的出入口大門進來左手方向。包間內及走廊無任何可以藏人的地方,戲院不存在暗道機關。開門的聲音必然會被屋內聽到是指:開左邊房門時左包間內的人能聽到而右包間內的人聽不到,反之亦然。開兩個包間之間的小門時,兩個包間內的人都能聽到,包間外的人聽不到。
3、房間構造(文中圖片)

三、父親相關:
1、從父親那我了解到,近藤在讀書時因為非常仰慕中國文化而自學漢語,對中國的古籍也如數家珍,年輕時本勵志要做一名漢文化研究學者。他的家世顯赫,在日本是有名的士官家族,出于這種家庭原因他不得不參軍,三年前他終于被派到了中國,但是作為一名侵略者的身份。
2、父親博聞廣識空有一身學問卻一直無人賞識,在遼陽時僅是一個教書先生,到北平后又成了“戲子”一般的人,靠逗樂他人為生。近藤雖是日本人卻也是第一個欣賞他的人,甚至還提出要邀請他去日本,所以父親一直心存感激,將近藤看作自己的知音。不可避免的,他們之間也有過關于戰爭的爭執,只是之前都無傷大雅。只有最后一次的爭執不太一樣,日記中未寫明爭執原因,只說在爭執最后惱羞成怒的近藤掏出手槍抵住父親的額頭,兩人僵持和沉默了數分鐘后,近藤收起槍離開戲院。那天是6月5日,距離近藤被害還有一個月。父親在日記最后寫了兩個字,失望。
3、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那天卻很少。
4、父親的證詞則說自己在近藤休息時一直都在左邊的包間內觀看相聲表演,期間沒有人進來過,也沒注意隔壁包間有什么動靜,畢竟隔音效果還不錯。相聲結束后舞臺上在做下一場表演的準備,以往這時候父親都會敲包間的小門,在近藤準許后回到右包間。但案發那日父親敲了好幾下都沒有人回應,他不敢貿然開門怕打攪了近藤。到了下一場的演員們都已上臺,他再次敲門卻依然沒人應答,又從窗戶看到右邊包間的窗戶還是關著,所以只好出門找土方讓其代為開門。之后便如土方所說,二人發現尸體。對于土方所說二人案發日交流很少的事,父親沒有解釋。警察還問了父親是否記得當天相聲表演的內容,父親說自己記不清。
5、案卷記載警察在父親身上搜出了一把干凈的匕首,證詞里父親說這是自己防身之用。

四、時間背景:
1、8月中旬,賈老板回復的電報里傳來了噩耗,父親在月初已被日軍以行刺的罪名處決。
2、近藤在武漢會戰開始時(1938年6月初)被調到第2軍第29師團擔任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后來不知何時他秘密回了北平進行臨時調度,結果7月7日那天被害身亡。得益于此,第2軍的攻勢被延緩。
3、賈老板告訴我那次事件后戲院關停了一個月供警方隨時調查,戲院不能運作,戲子們卻得生存,不少人便向賈老板辭別到別處謀生。留下的人終于等到戲院再次開張,可因為發生過人命案子賓客們避之唯恐不及,每日僅寥寥數名老觀眾根本無法維持開支。硬撐了一個月,戲院開不下去了,賈老板的朋友們建議他賣了此處或重新裝潢改換其他營生,他舍不得。后來他與朋友在兩條街外的西街合伙開了個茶樓,時不時會約上要好的戲迷朋友回到這兒唱幾句。

五、戲院工作人員名單以及演出安排(文中圖片)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44:58
依照文中提供信息,若土方吉所言屬實,他在包廂門口沒離開過且沒任何人出入過,包廂沒有任何機關且沒有藏人可能性,那么能殺近藤的只能是王安。但王安攜有匕首,不需要這么復雜的殺人方法,排除自殺,剩下只能是土方吉撒了謊。
兩種可能,1土方吉殺人。2土方吉中途有離開過讓兇手有機可乘。
先說第二種可能,兇手是戲班里的人,使走土方吉入房殺近藤,不可能是單人作案。
若兇手是戲班里的愛國義士組織,沒必要放過土方吉,使走他比殺了他反而更冒險,不合理。若兇手不是愛國義士,在文中找不到仇恨,金錢等殺人動機,所以第二種可能排除。
我認為第一種可能成立,兇手是土方吉。
近藤對土方吉毫無戒心,殺人手法很簡單,相聲表演期間借故敲門進入近藤的包廂,趁其不備用鈍器擊暈,再用尋常物件作兇器殺死近藤以便嫁禍王安,返回包廂外裝作若無其事。
(先插播一段我認為合情合理的腦補劇情)
近藤和王安雖身份懸殊但是是知己,王安一直用言語去影響近藤,國家被侵略王安無能為力,但至少不讓知己成為侵略者。近藤本來就是個文人,通情達理,會被王安影響也很正常。后來王安和近藤因武漢會戰的事大吵一架,近藤因立場問題不能認同王安,但心里已產生動搖,而且影響到工作。
日本軍隊高層意識到這個問題,近藤不可能再擔當重任,近藤身居要職,掌握太多情報,以王安和他的關系,王安可能已經知道很多,兩人都是隱患,只能抹殺掉。
日軍高層以豐厚的回報驅使土方吉殺害近藤,嫁禍王安,最終目的達成,也沒過多為難戲班和王安家人。近藤熱愛中國文化,但命運要他成為侵略者。王安在某層面是國家英雄,但最后沒有好下場。他倆都只能無奈地隨著歷史洪流,最終被淹沒。
第一次參與,不知道自己寫的算是推理還是腦補,多多指教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50:24
由題意得:父親歸案后一直喊冤,臨死前也并沒有認罪可知他并沒有同伙。“至于說有人事先躲進左包間,趁著我父親不注意去右包間殺人也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說包間里根本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包間的門在打開時(無論手腳多輕)都會發出門軸轉動的尖銳聲音,在屋內的人一定可以聽見。包間的窗戶外也完全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兇手只能從門進入。”以上兩點綜合起來,那么兇手一定是近藤的熟人。
對于父親,他身上藏有匕首,這的確可疑,再加上父親記不清相聲的內容,這就更加可疑了,父親是一個戲子,認真觀看,應該是可以記住幾分的,那為什么記不清了呢,看尸檢報告上說在后腦偏上處有一非致命傷痕,是小型鈍器擊打而成。這就可以形成一個假設,父親用匕首柄端敲擊了近藤,然后用麻繩勒殺,錯過了相聲。但此處有一點奇怪——既然匕首是從父親身上搜出來的,那為什么偏偏只將麻繩遺留現場,兩者一問丟棄豈不更好。由此,可以引來另一種假設:父親當天帶著匕首,記不清相聲內容,是因為他的確進入了近藤的包間,并將他擊暈,誤以為他已死,然后悄悄地回到左包間。這就可以解釋上面的那個疑問了。但麻繩又是怎么出現的呢?排除一切可能,剩下的即使看上去不可能也就是真相了。沒錯,兇手很可能就是近藤的貼身保鏢,同為日本人的土方吉。在父親離開后不久,土方吉進入,不知是否察覺近藤昏了過去,或者認為他在睡覺,用麻繩將其勒殺。事成之后開始表演,準備將一切罪責推到父親身上去——"而后土方吉似乎對那幾名軍官說了什么,他們就全體看向了我父親”“除此之外他還說了另一件事,以往近藤與王安在觀看表演時有很多話,不知為何案發那天卻很少”之后近藤休息他一直都在門外,沒有看到其他人進入過二樓的任何一個包間”。至于犯罪動機僅能猜測,因為他聽不懂漢語,看見一個近藤與一個中國人走得很近,那一個月近藤可能與他說了什么,讓他起了疑心,誤以為近藤有叛國之心,故殺之。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54:08 | 2018-8-3 17:57編輯
小迷茫
兇手是老板
秦漢是班主 所以說他可以利用演員表演的時間殺人 老板指示秦漢殺人 然后保鏢包庇嫁禍給王安
時間是1938年7月7日 正是盧溝橋事變 兇手的動機是日本侵華愛國心理殺害的近藤 兇手指示秦漢讓他去在近藤王安和保鏢同處一室的時候去保鏢已經被買通 秦漢進入房間后 以端茶倒水或者某種名義 近藤沒有懷疑  然后用鈍器擊打頭部 用繩子勒死 王安身上帶著匕首 并且之前與近藤產生矛盾 也是關于日軍侵華 王安有殺死近藤的想法 但是最后發現近藤死了 表情很驚訝 秦漢因為王安來了這里 搶了他的班主職位 和他一起共事 心生憤恨 老板也因為王安趨炎附勢所以嫁禍給王安 并且在監獄王安和老板對話的時候 我認為老板可能以王安的妻子二人為要挾 并且在近藤死后 王安催促王安母子二人離開 我認為這都是為了坐實王安殺人的罪名 最后作者向老板要名單 老板說的話也是為了坐實王安殺人的罪名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7:58:00 | 2018-8-3 17:59編輯
真正的殺人兇手是秦漢(班主)。
作案動機:為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推理過程:父親并沒有殺人,但是在1938年6月5日最后一次見面時,父親得知近藤要去武漢會戰,于是與他發生了爭執,爭執下近藤拿槍指著父親的頭,終于讓父親意識到他們無法在這個年代高山流水成為真正的知音。回家后父親將這件事告知母親,母親擔心父親伴君如伴虎,提醒父親提防近藤,甚至給父親建議找機會殺掉近藤(事后母親的平靜證明母親對此事有所知)。案發當日,父親準備了匕首準備作案(一個文人不大可能每天攜帶匕首防身),在看《百花亭》時父親便一直盯著近藤(這一幕恰好被賈老板盡收眼底),《百花亭》結束后父親照老樣子,回到左包間,思考要如何下手(以致完全沒去聽相聲),幾番思想斗爭后,父親放棄了殺死近藤這一想法,他認為近藤回到北平或許是被他說服不想繼續戰爭了。當父親看到近藤被殺時,明顯在意料之外。
土方吉的證詞其實并不完全真實。案件發生當天賣餅小販稱不認識長官,但認識保鏢,因為保鏢經常光顧他的生意。一個需要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上司的保鏢,在司令部離戲院很遠的前提下,如何去經常光顧他的生意。唯一的解釋就是,每每當長官小憩時,土方吉都會趁機偷懶去買餅吃,這樣一來,案發現場就排除了“密室”一說,那么戲院里的所有人都有辦法進入到右包間殺人。包括后來在警察局調查時土方吉的狀態(匍匐在地上,背后的襯衫被汗水侵透了一大半),可以證明他玩忽職守心虛害怕。
近藤死亡當日來到戲院的時間是下午4點30分,此時戲院正在上演空城計第四場,根據圖1圖2距離空城計結束需要20分鐘,且空城計結束后需要一段時間的中場休息與下一場戲曲的布置。休息時間為20分鐘到30分鐘。下一場的貴妃醉酒時間為一小時。在貴妃醉酒演出期間,觀測到近藤為演出鼓掌,所以近藤的死亡時間為相聲場的演出時間內。而相聲場的演出開始時間為6點10分到6點20分。(即便沒有中場休息,開始時間也至少是6點)土方吉的叫喊時間為6點25分,此時已經發現近藤的尸體。父親第一次敲小門時無應答,繼而又敲了幾次,然后去找土方吉比劃了一陣,直到土方推門,期間至少也要花費五分鐘的時間。敲暈加上把人勒死,至少也需要五分鐘。所以兇手進入房間的最晚時間,需要6點15分。貴妃醉酒的結束時間為6點10分,兇手僅有五分鐘的時間,完成從一樓進入到二樓房間內。且土方吉得一關上門就立馬出門去買燒餅。假設兇手是百花亭的演員,演員在演出結束后帶妝下臺上二樓,不可能不引起觀眾或者賈老板的注意,而演員如果卸妝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百花亭的演員沒有作案時間。同理排除趙氏孤兒的演出人員(文中曾提到父親有時候上去唱幾句但是不帶妝因為太費時)。由于趙氏孤兒、百花亭與空城計的演出人員重合,因此當日的演出人員均沒有作案時間,加上賈老板一直坐在靠近后臺一邊的第一排,如果有戲子經過他肯定會看到,而賈老板又有觀眾做證明一直在第一排,所以嫌疑人鎖定在掃地工,兩個小二,班主秦漢身上。
70歲的掃地工并不具備身體素質刺殺近藤,所以排除。
因為王安死不認罪,所以兇手只能是從右包房正門進入,讓近藤知道有人進來了且沒起懷疑且不需要茶水。在剩下的兩個小二和秦漢里,只有秦漢能做到。秦漢進入戲班時間較早,認識近藤時間較長,甚至熟知土方吉會偷摸去買餅的習慣。在戲院中,他與父親同為班主,父親卻很少做事,可能已經引起秦漢不滿。當近藤來了戲院后,父親跟近藤接觸又多,讓秦漢更是覺得父親是趨炎附勢之徒。(之所以近期才動殺心,大概與新來的駱馀有關系,他來的晚,離開得早。腦洞大開猜測一下大概是駱馀的組織得知近藤與武漢會戰有關系,派來刺殺,說服了秦漢。秦漢細想覺得又可以把這件事推給父親,將近藤殺害又除掉一個他眼中的走狗,于是在一個月后近藤戰會回來后動了手)

2018-8-3 17:37 上傳

2018-8-3 17:37 上傳

匿名
| 發表于 2018-8-3 18:08:01
近藤死亡時間在王安登臺表演時,王安嫌疑較小。姜曼玉在事發后不久便離職,年齡符合壯年,有能力行兇,且演出的情愛類型是近藤所最愛的,嫌疑最大,在近藤遇刺時處于休息,有時間作案。在王安登臺表演時姜從表演休息區通過左包廂進去近藤包廂,與近藤攀談,乘其不備時用鈍器擊暈近藤,用繩子勒死后從左包廂返回休息區。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