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前夜》 by 御手洗 奶茶
是劇本。嗯不知道怎么說,因為畢竟作為一個劇本(并且還進行過表演的劇本)其實要真的寫好還是很難的當然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應該對此有嚴格要求而非這個劇本很好,優點是很貼心的用出場順序雖然這好像是劇本的基操告訴我們人物出場情況,好的優點夸完了,缺點倒也不能算缺點,只能說是失望,有這么幾點:1,這篇劇本元素太多反而尷尬,比如喜劇元素,什么波多(波羅的惡搞形象)是學高數禿頭啦,什么在危急關頭劫后生還然后吐槽兇手槍法能不能準一點啦,不知道演出效果怎么樣,但我覺得與劇本本來想傳達出來的懸疑核心是割裂的;2,核詭簡單,當然我覺得如果一個劇本核詭太深奧確實不助于觀眾的理解,但是這核詭如果也配叫核詭的話有點過于草率了,而且我知道因為是紀念澳門回歸的,我知道一定會來這么一下,但我覺得并不高明,本來還期待有媲美1367的本土深刻主旨,沒想到確實結尾包餃砸式的收場,但我覺得這篇我不應該銳太多,畢竟一個劇本好不好,發言權不是我,而是看過這個演出的觀眾。以上。
9,《珈國記憶》 by 策劃/自強Studio 文/花生、琴之、kid、阿飄、之恒
個人喜歡的一篇,我覺得這就是學院派推理的范式,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標準的。沒有花里胡哨的詭計、沒有優雅縱深的文筆,只有踏踏實實把故事講好的態度與認真敘述的情懷,我必須要承認這篇吃了一些歷史情懷的紅利,但這并非是吃豆腐式的,而是帶有情懷的敘述,故事其實并不推批,而是選擇了一個類似于覺醒年代這樣的方式將過去的歷史、青年的思考寫了出來,反轉看破了又能怎樣,詭計不精彩又能怎樣,一切都在讀者的意料之中但殊不知讀者仍然會被感動,這就是類推理小說最大的優勢,這篇讓我非常感嘆,加上我前幾天看的《積木花園》,不禁感慨,推理小說中如果與人文相結合,真的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10、《烈火埋葬的永遠》 by 趙妍佳
嗯怎么評價呢,感覺是在無詭計與鮮明邏輯流的推理小說中的校園小說極限了,反正出場人物就這么幾個嘛,就使勁反轉唄這里絕對不是在虛空索敵新本格的館,雖然伏筆是到位的,但是遺憾的是因為本文太日常了是的,一個具有斬首謎面的短篇竟然能這么日常我也是沒想到的所以導致我愣是一點沒注意(當然這里是讀者粗心的問題)還有就是斬首,其實吧,作為新本格/本格粉的我一直是對“斬首要費很多精力”的這種話嗤之以鼻的,因為我始終是把推理小說作為謎題來看,這樣的視角下斬首自然只是動作,不是事實要考慮的范疇,但是這篇小說實在是太日常了(非貶義)這就讓我不得不考慮到斬首的問題了或者換一種比較銳的說法就是作者大大既然既不想寫精妙的詭計也不想寫巧妙的邏輯鏈,那么我總得在這些方面要求點什么,不然就實在太地謎地解了,我覺得這篇是非常規規矩矩的小說,我可以認定為校園風格的小說,但如果走出校園的平臺進入市場甚至是網推圈,我覺得就太平淡了。
11、《鈴聲為誰而響》 by 楊書茂
不出意外這篇應該是整本社刊我最喜歡的作品了,類似于推理競技場與收束的設計,加上作中作的手段,通過雙重敘詭的方式讓整篇的游戲性質與點子感非常明顯,唯二的遺憾在于:1,這篇小說因為太點子了,導致故事撕裂而且人物極其符號化,可讀性不高,加上邏輯鏈干巴巴的,因此閱讀體驗真的折磨但比那個劇本好多了;2,結尾不夠震撼,因為警察作為非兇手的一方竟然在尸體下放香煙來誤導偵探,只為勝過他,我的評價是有點魔怔,但無論如何,這篇是社刊中能讓我感受到新意的作品,加上結尾的挑戰讀者,我認為這篇還是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