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匿名
1 | 發表于 2019-8-13 20:09:49 | 2019-8-15 19:10編輯
殺害三人的兇手是潘之航

案件分析
首先分析三起案件,死者分別為 孔平、李彥、易空葉。因為謎題給出提示:兇手僅一人。 而根據謎題信息所得,上船之前同時認識三個死者的人并不存在,并且三個死者死亡時間均是在晚上守夜之時被兇手殺害。如果是有預謀和有目標的殺人的話,不會碰巧兇手想殺的三個人剛好這三天晚上值夜,由此可以得出,兇手殺人的目的其實并不是與死者有仇,而應該是出于什么特別的目的兇手需要殺掉這三個值夜的人。
而島上的除了江珊和三名死者的另外六人中,由于聶雨夢三天晚上都是同江珊一起睡覺,并且是在帳篷里側,如果半夜起來殺人的話,江珊不可能沒有半點發覺,由此可以判定得到聶雨夢沒有作案的可能。
再看剩下人中大家發現尸體以及平時的反應,肖宵月表現出的是一個女生應有的害怕,并且李彥尸體的身上還有打斗的痕跡,作為一個博物館的解說員,肖宵月應該是沒有能力與一個有盜墓能力的李彥纏斗并且戰勝的(盡管李彥的腿不好)。
而戴學海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唯一背景是家里情況緊張,并且也是因此才想要找到寶藏以此補全家中資金漏洞,這也是其為什么登島之后不遺余力想要去尋找寶藏的原因,然而寶藏未找到之前,他確實也是沒有原因要對另外三人下殺手的。并且他晚上同肖宵月住一個帳篷也可以算是一條證明。
之后便是關道勛,他與孔平是多年好友,更是一起同李彥、李隋易一起從事過盜墓。這次參與尋寶也是因為對寶貝的貪婪,這也是為什么從一開始他便力爭要去尋寶的原因,但是他與易空葉之間并不認識,并且寶藏還未發現之前,他完全沒有必要去殺害自己的好友孔平以及李彥,他沒有作案的動機。
再之后便是尋寶發起人陳茂才,在第一天早上發現了孔平的尸體的時候,他表現很害怕,并且非常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讓船長少隔幾天就來島上接他們。從對他的描寫以及個人表現來看,陳茂才也是沒有作案動機可言的。
剩下的最后一個潘之航,首先對于他來參加本次尋寶的目的不明,孔平、關之航、李彥、戴學海、陳茂才都是為了寶藏來參加本次尋寶,而肖宵月和易空葉則是因為是戴學海的女友以及好友陪同一起參加,本身是對寶藏其實是沒有興趣的,江珊是為了尋找新的話題,聶雨夢則是為了李隋易跟隨孔平三人尋找證據。只有潘之航,若是說他參加尋寶的目的是為了寶藏的話,那么當初他們表明態度的時候卻又說要上交國家,之后也是持著等待救援的態度。。。。然而他是獨自前來報名參加這個尋寶活動,他若不是為了寶藏前來那又是為了什么目的來參加呢?
其次,陳茂才發布在網上的尋寶帖子的ID亂七八糟,即使對方表示自己手上有一份尋寶圖,又怎么值得一個外地口音的地理學家感興趣,并且愿意花時間趕到這邊來參加本次尋寶活動呢?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陳茂才在網上招募的時候所透露出的畢方島吸引了對方的興趣。動機不明確,但是能夠有作案時間和作案嫌疑的人就只有潘之航。

接下來可以簡單還原一下三起案件,4月11日凌晨大家都睡了之后,潘之航從自己帳篷中出來,并借口自己起身去上廁所,實際上卻偷偷去到放器物的帳篷中拿到易空葉的鏟子。從孔平的背后將孔平狠狠敲死,之后倒上汽油,放入火堆之中將之燒焦,最后再將尸體運到森林里去。
4月12日早上3.00-6.00,潘之航假意跟李彥說其已經發現了島上的秘密。并騙其到了原來登船處,與之搏斗,最后將至溺死。同時回去取出原來準備的飲用水,將自己沙灘上的足跡全部沖掉,以此偽造成李彥自己前來海岸線邊溺死的樣子。
4月13日早上凌晨,潘之航又以殺害孔平相同的方式殺害掉了易空葉。

之后大家聚在一起便一直等待直到船只到來。

不想寫了,佛系隨緣。。。。。。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11:44 | 2019-8-15 18:34編輯
兇手是潘之航。
兇手的一些推測:
1第一晚潘與孔平住一個帳篷,可以在不驚擾到其他人情況下行兇,且第二、第三晚潘都一個人住,有作案的機會。
2潘對于寶藏的態度始終是不支持尋寶,即使挖出寶物也是上交國家的那一派。
3潘有可能是因為孔平與李彥曾經盜墓倒賣墓葬品,因為一些原因對他們心生怨恨,所以將他們殺害。(曾經他們的同伙關道勛因為云游四海去了,不像他們倆那么高調,躲過一劫)
4易空葉可能發現了潘的秘密,故遭殺身之禍。
5潘的身世有可能與島上寶藏有一定的關系。
6潘在回程過程中可能故意松開抓住船桿的手,想自殺葬身大海,與寶藏一同沉睡

殺害孔平
潘之航在參加尋寶隊時就對孔平2人有殺害之心,第一夜剛好與孔平同住一個帳篷。在孔平守夜時出來,悄悄拿了易空葉的鐵鍬,從后面襲擊了孔平,將尸體淋上汽油,放在篝火上燒。燒到一定程度后用沙子熄火,拋尸到小樹林里。事后用水清理了移尸痕跡。

殺害李彥
潘之航可能借口睡不著,約李彥到海邊走走聊天,在海邊將李彥按在海水里,致其溺水死亡,其后拿走了他的手機。利用海水潮汐,掩蓋了自己的足跡。
從海邊上到平臺的小坡比較滑,也容易利用沙土清理掉足跡。

殺害易空葉
易空葉在守夜時意識到了寶藏的秘密,趕緊進帳篷找來圖書查找資料,被潘之航發現。潘使用對孔平同樣的殺人手法,殺害了易空葉。并將他的書和手機一起丟到火里面燒。

關于畢節島的推測
根據尋寶圖上的詩句和日期,百度了當年江蘇地區發生了地震,且查閱了當時的潮汐表,退潮時間剛好在午時
推測可能藏寶圖上的畢節島,為地震后島嶼在海底的部分露出,且畫圖之時剛好是退潮時間,所以與現實圓圓的海岸線不符。

關于畢節島的寶藏推測
1937年陳茂才太爺爺工作的大戶人家為躲避戰亂,將家中財寶運到畢節島埋藏。太爺爺畫了藏寶圖留存。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大戶人家后人再返回島上取寶時,發現島的形狀與埋藏時不一樣,所以找不到原來的寶藏。
潘之航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后人。為了找到寶藏從事研究地理學,成為地理學博士。
寶藏可能是青銅鼎
尋寶圖上的詩句中提到“三足兩耳怪橫行”,三足兩耳為鼎的特點。結合易空葉丟失的書《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
推測易空葉可能分析出了詩句暗含的寶藏為青銅鼎,知道了寶藏的秘密和兇手的秘密。
可能其中某個博物館里的館藏,為當年孔平三人盜墓,倒賣的贓物。
引用
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與答題無關的吐槽:第一次參賽,好不容易堅持到了最后一題,卻毫無頭緒,還是重在參與回答一下吧。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16:03 | 2019-8-15 19:52編輯
一,排除外人作案
   1,死者三人,其中二人現場有易空葉的鐵掀。篝火處和兩具焦尸上有汽油殘留。汽油和鐵掀讀放在器材帳篷中,平臺上每個帳篷都是同一款式只有一個入口,包括放器材等的帳篷,如果非尋寶10人,無法準確知曉器材和汽油存放處,很可能進入其他帳篷里時被發現。案發時,無人提供發現外人蹤跡的信息,三個守夜人也是自愿守夜,外人無法鎖定特定行兇對象。
2,平臺高20米,下面樹木較矮,無法攀爬上平臺。只有一條很滑的斜坡上去,如果有外人上平臺,守夜人不會察覺不到。
案發后警方在島上地毯式搜尋沒有找到其他人,說明島上沒有原住民或者隱藏的人。
3,本案一人作案,無合謀,也就是不存在尋寶10人中有人提供信息給外人,讓他知道鐵掀,汽油的位置,從而用來殺人,再說島上沒有通訊信號,大家都集體行動,如何不被發現傳遞信息。

因此,排除外人作案。


二,三起案件
   三名死者經過DNA檢測就是孔平、李彥和易空葉。
  1,孔平和易空葉案件
    1) 同樣被后腦被鈍器多次敲打后腦致死,死亡后再被焚尸。在尸體附近都發現了寫有易空葉名字的鐵鍬,與孔平、易空葉后腦傷口一致。
     2)孔平、易空葉尸體上以及篝火處殘留有部分汽油。
     3)篝火大概1米-2米之間,在孔平被殺和易空葉被殺時,篝火都被沙覆蓋過。
     3)尋寶10人組關道勛帶了兩桶汽油,每桶10升,其中一桶剩余2/3,也就是用了1/3。
        易空葉帶了兩個鐵鍬。
     4)發現尸體的小樹林就在平臺附近,平臺高20米,宿營地就在平臺上。
  因此,兇手用鐵鍬多次敲擊死者后腦致死,再澆上汽油在篝火處焚燒,在殺易空葉時同時燒了易空葉的手機,用沙土掩蓋篝火,再用鐵掀抬著尸體搬運到平臺小樹林附近,扔掉鐵掀,至于燒尸體的臭味,因為帳篷離的遠,風向問題,沒有引起大家注意。

2,李彥案件
  1)發現李彥尸體是在2019年4月12日早上8點30分,李彥尸體趴在海水中,海邊有疑似,跛腳李彥的足印。
   從平臺到海岸線需要一小時20多分鐘。
  2)江珊讓戴學海和易空葉搬來的兩塊標記李彥尸體位置的不會被海浪帶走的大石頭,在2019年4月13日早上7點時距離海岸線1米遠。2019年4月13日早上9點時,海水才逐漸接近這兩個大石塊。
3)警方尸檢李彥溺亡死亡時間是2019年4月12日凌晨3點到6點。溺亡,口鼻,指甲沾有尸體發現地的泥沙,身體有反抗痕跡。

根據海水潮汐,在李彥死亡時間范圍內,李彥死亡的地方是沒有海水的,那么李彥就不是在尸體發現地被淹死的。
排除李彥自殺,李彥是他殺。

4)器材帳篷里陳茂才帶來四捅5L礦泉水,經過警方估算,已用水量似乎比眾人在島上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既然李彥不是在海邊被海水淹死的,只有是口鼻,指甲有尸體發現地的泥沙,他是趴在海水中,面部和手指自然接觸泥沙,應該是這個時候粘上的。

因此,
     兇手用帳篷里的生活用水淹死了李彥,至于盛水器皿,題目沒有說大家帶著兩盆,但是提了有鍋,那兇手制服李彥后,在鍋里倒入水,溺死了李彥,再搬到海邊制造腳印,磨平自己的足跡。
李彥體內沒有藥物殘留,兇手要制服李彥這個跛足男人也是要花費一定力氣的。



四,鎖定兇手
   1,本案參與人如下:
陳茂才:男,30歲,某公司推銷員,尋寶發起人。
孔平:男,38歲,古董商。
戴學海:男,25歲,歷史專業研究生。
易空葉:男,25歲,歷史專業研究生。
李彥:男,35歲,隨意茶館老板,精通古文。
關道勛:男,40歲,資深尋寶專家。
潘之航:男,28歲,地理學博士。
江珊:女,27歲,尋寶專家(實際是報社小記者)。
聶雨夢:女,32歲,尋寶專家,精通易經八卦。
肖宵月:女,25歲,博物館講解員,戴學海女友。

2,  兇手只有一人,無合謀。
因此,
   排除三名死者:孔平,李彥和易空葉。

3,江珊是警察家屬,排除嫌疑。

4,剩余的有嫌疑的人有:
戴學海、肖宵月、潘之航、關道勛、陳茂才、聶雨夢。

5,平臺共6個帳篷。每個人兩兩一組同住一個帳篷,每個帳篷都是同一款式只有一個入口。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
后來,由于吵架,第二天晚上開始陳茂才和易空葉一個帳篷,關道勛和李彥一個帳篷。

1)聶雨夢
   聶雨夢同江珊同一個帳篷,帳篷只有一個出口,雖然聶雨夢懷疑孔平和李彥以及關道勛,與自己男友李隋易的死有關,但案發時江珊睡在外側,江珊不是兇手,如果聶雨夢要離開帳篷行兇一定會驚醒江珊,畢竟江珊回帳篷取個東西都能吵醒聶雨夢,再說,易空葉與李隋易的死無關,關道勛才與李隋易的死有關,第二天晚上和第三天晚上,關道勛都是自己一個帳篷了,聶雨夢完全怎么不去殺呢?

因此,聶雨夢不是兇手。

2)戴學海和肖宵月
  二人同一個帳篷,而兇手只有一人,無合謀,一人進出帳篷,另一個一定會有感覺知曉,戴學海家中經濟出現困難,即使在兇殺案發生后依然執著尋寶,肖宵月只是陪著戴學海過來尋寶,戴學海或者肖宵月同孔平、李彥并不熟識,在尋寶過程中,也未與之有矛盾沖突,無動機殺二人。
戴學海同易空葉出現過爭執,但是后來易空葉知道戴學海家中情況后與戴學海和好,戴學海和易空葉本來就是同學朋友,經過肖宵月的解釋,戴學海和易空葉二人才和解。肖宵月同易空葉無矛盾沖突,戴學海或者肖宵月無動機殺易空葉。
因此,
      戴學海、肖宵月不是兇手。

3)關道勛
  認識孔平和李彥,與易空葉在尋寶時有爭執。
  第一夜,關道勛同易空葉同一個帳篷,進出帳篷,會驚動易空葉。
第二夜關道勛自己單獨一個帳篷,但是關道勛同李彥認識,三年前李彥同父異母哥哥李隋易的也確實是野獸襲擊致死的,關道勛同李彥沒有利益矛盾沖突,要殺也該是李彥殺關道勛,如果是三年前考古拿的古董分配不均,那關道勛就不會向警方坦白他們三年前是去盜墓。
第三夜,易空葉同李彥爭執,關道勛偏向李彥才換了帳篷,而爭執不是設計好可以預料的。關道勛本身和易空葉沒有爭執和矛盾,沒有動機殺易空葉。
兇手只有一人,關道勛不是兇手。

因此,關道勛不是兇手。

4)陳茂才
  第一夜,陳茂才和李彥同帳篷。李彥有個保溫杯,陳茂才如果在李彥保溫杯里下安眠藥,致使李彥睡沉,但是李彥尸檢結果是體內沒有殘留藥物。陳茂才無法不驚動李彥出去殺孔平。
  第二夜,陳茂才和易空葉同帳篷,陳茂才還是無法不驚動易空葉出去殺人。
  第三夜,陳茂才單獨一個帳篷,但是兇手只有一人,無合謀,陳茂才無法殺孔平、李彥,也就無法殺易空葉。
陳茂才的藏寶圖已證是假的,但陳茂才并沒有再隱瞞關于藏寶圖相關信息和與孔平認識,又與關道勛、李彥見過。
   5)潘之航
     從第一夜開始就是一個人住帳篷。案發時出現黑眼圈。孔平尸體發現那天,起床時間晚于他人。
      潘一航是地理學博士,對畢方島的植被很是熟悉。
之后乘船離開因嘔吐去甲板,結果松手差點落水,在船遇到風雨海浪,搖擺晃動時,人會本能抓住可以固定自己身體的東西,比如欄桿,不會脫手,除非沒有求生欲。
   已排除外人和尋寶10人中其他嫌疑人,那么潘一航就是兇手。
     守夜人是自愿的,潘一航無法操控具體由誰來守夜。
     如果是因為孔平和李彥是盜墓賊,那么為何不殺同為盜墓賊的關道勛,第三夜關道勛自己一個人帳篷,第三夜死的卻是易空葉。
     關道勛同孔平是認識的,二認識盜墓賊,二潘一航是主張發現財寶上交國家的。
     又或者潘一航同李隋易是認識的,他懷疑李隋易的死同這三人有關,為了三年前的事報仇。
關道勛從第二夜開始就是單獨一人帳篷,潘一航想殺關道勛,但是在實施前被人發現了,不得已殺了發現人李彥,易空葉是拍了證據。
     孔平沒有手機,李彥 手機不見了,易空葉手機被在篝火中燒了,孔平的本子很薄像學生的練習簿,但是沒有筆,說明孔平不是寫東西用,而是記錄了東西。
     第一次分配帳篷時,潘一航可以同孔平提議一個帳篷,如果再加上知道孔平有熬夜習慣,再加幾句藏寶的可能性分析,是可以推斷出孔平會第一守夜鉆研藏寶圖的。

   李彥和易空葉可能用手機拍到不利于潘一航的證據,才被殺,所以手機才需要被銷毀。
  眾人都帶了價值3000元以上的手機,那一定是帶有高清晰拍照功能的。李彥和易空葉的手機一定拍到和不利于潘一航的證據才被殺的。


綜上,
     潘一航是兇手。

6,潘一航受傷事件。
     因為殺人,回去路上遇到暴風雨,潘一航 失去求生欲才松開欄桿求死。

三,藏寶圖的秘密
   1,藏寶圖左邊文字內容:
上面寫著: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
作于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

2,藏寶圖中圖形模樣同真實的畢方島不同,尋寶10人到的畢方島明朝萬歷以前原名為圓島,島如其名就是圓形的。萬歷十三年后因三人三人上島放火才改稱畢方島。實際在島上勘測后,地理學博士潘一航繪制的島圖,畢方島確實為圓形,植被森林也是圓形的,非藏寶圖里的不規則地形。

3,陳茂才的太爺爺以前工作的大戶人家在蘇州。
4,死者易空葉少了一本《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5,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換成現行年歷就是1937年8月29日。

1)藏寶圖中的"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
應該是講二戰時期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時,那時日本戰斗機是后三點式起落架是指的起落架的兩個支點(主輪)對稱地安置在飛機重心前面,第三個支點(尾輪)位于飛機尾部。日軍在二戰時期戰斗機與三足兩耳怪的形象符合。

2)1937年8月28日下午2時10分,侵華日軍6架轟炸機竄至上海火車南站上空,對滬杭甬鐵路上海南站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無差別轟炸",炸死難民200余人,炸傷500余人。

  3)1937年8月9日,日本海軍中尉大山勇夫等兩人駕車闖入上海虹橋機場挑釁,被駐軍保安隊擊斃。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動下,國民政府第二天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 ,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 。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
8月13日,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以租界和黃埔江中的軍艦為作戰基地,炮擊閘北一帶,中國軍民奮起反擊,這就是“八·一三”事變。

  4)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駐上海一帶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等在全國人民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奮起抗戰。但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假意應付事態,不僅不給十九路軍以任何援助,還拒絕調江北部隊去支援抗戰。
   5)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淞滬停戰協定》的限制,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及周圍駐防,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擔任守備,兵力薄弱。


  6)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歷時整整三個月。

   7)1937年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事件包括在淞滬會戰時間之內,而淞滬會戰起因也在1932年《淞滬停戰協定》蔣介石的消極抗戰。



8)而藏寶圖中的時間民國二十年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1937年8月29日),正是1937年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的第二天,自己的國家被侵略,任何有一個有良心的中華兒女都會心中激憤。
9)上海又在蘇州附近。

這與藏寶圖中描述的"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吻合。

  因此,
      藏寶圖中左上角那段話是講二戰時上海被侵略時的激憤陳詞。
      

6,淞滬會戰的地點就是從吳淞到上海周邊的這一帶重要區域,再具體一些也可以說淞滬會在就是從吳淞、虹口到閘北等區域,這一帶區域都是上海最為繁華的地區。
藏寶圖的形狀與上海的區域圖很像。
因此,
    藏寶圖中的不規則圖形根本就不是畢方島上海的區域圖。

7,藏寶圖上還有"百萬之財",淞滬會戰,中國舉全國之精銳投入70萬大軍,日軍陸續增兵至30萬左右。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
也大約有100萬多萬民眾無處安身。
   因此,
        百萬之財不是指金錢類。

8,藏寶圖中的紅叉是上海火車南站被轟炸區域。上海南站在徐匯區西南部。
9,藏寶圖上的"畢方島"三個字墨跡,同藏寶圖其他字跡不是同一時期的,應該是有人后來模仿陳茂才字跡寫上的。

綜上,
     藏寶圖是假的,不是指財寶,而是陳茂才的太爺爺在上海被侵略時,為了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慨書寫此圖,提筆紀念。

9, 陳茂才拿假藏寶圖尋寶的原因。

1)藏寶圖是陳茂才提供的,但是是假的 。
已證陳茂才不是兇手。

2)孔平是個喜歡炫耀的古董商,比如吹噓自己尋寶能力和尋寶的光輝事跡,而陳茂才只是公司推銷員,帶客戶去孔平店里,一定被孔平揶揄,嘲笑過,陳茂才的容貌又有些猥瑣,心里多少有點小心眼,陳茂才為了戲弄孔平,讓孔平丟面子,才設計了尋寶計劃。
3)畢方島在本地又有傳說,形狀和太爺爺畫的圖形雖然不同,但是寫上畢方島總會吸引人去尋找一番,但是只有孔平去又會被孔平疑心,才開始在網上發布找尋寶同伴的貼子,多一些人更像真的尋寶的。


五,案件過程
   1,孔平一直在陳茂才面前炫耀自己的尋寶光輝事跡,于是陳茂才為了戲弄孔平,滅滅孔平的囂張氣焰,讓孔平丟面子,便用自己太爺爺的一張1937年對上海被日軍侵襲事件書寫的文字和繪有上海區域圖的圖形的圖,自己填上畢方島這三個字,而畢方島也有傳說。
   潘一航看到尋寶貼子,進微信群后看到了孔平、關道勛和李彥。因舊怨要殺了孔平,知道孔平熬夜習慣。
  2,2019年4月10日周三早上8點10分江珊和其他8人乘船去畢方島,到島后大家搭帳篷,潘一航主動要求和孔平一個帳篷,大家吃飯,開始分組尋寶。
別從東西兩個不同的方向沿海岸步行前進。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
  3,晚上孔平提出守夜,江珊和聶雨夢聊天,互相說出自己的秘密,快0點時,江珊看到孔平還在篝火處認真看藏寶圖。
   4,入夜,大家睡熟后,潘一航出帳篷,戴著手套去器材帳篷拿了寫著易空葉名字的鐵掀和汽油,從用鐵掀從背后襲擊孔平后腦多次,殺了孔平,再推倒其到篝火處,澆上汽油燒了孔平尸體,放回汽油桶,尸體燒黑后把是挪開,用鐵掀給篝火蓋上沙土,用鐵掀抬著尸體,到平臺附近的小樹林,扔掉鐵掀,收拾痕跡,處理手套,回到帳篷。
  5,2019年4月11日大家發現孔平尸體。
  6,2019年4月11日,李彥和易空葉爭執,換了帳篷,關道勛自己住一個帳篷,李彥主動守夜,夜深后,凌晨3點左右,潘一航出帳篷,去器材室,被李彥遇到,潘一航制服李彥,在鍋里倒了礦泉水,淹死了李彥,再收拾干凈,背著李彥尸體下坡,到海邊,把李彥扔到海邊,臉趴在泥沙里,手機處理掉,制造李彥足跡返回,處理干凈自己來時足跡,回到帳篷。
7,2019年4月12日早上8點半,李彥尸體被發現,大家抬回平臺,江珊讓戴學海和易空葉搬了石頭放在發現李彥尸體的地方做標記。
8,2019年4月12日除了戴學海和易空葉大家都在宿營地待著,晚上易空葉守夜,晚上11點多,易空葉回帳篷拿了《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發現了藏寶圖的秘密。
夜深,潘一航悄悄出帳篷,戴著手套去器材帳篷拿了寫著易空葉名字的鐵掀和汽油,從用鐵掀從背后襲擊孔平后腦多次,殺了孔平,再推倒其到篝火處,澆上汽油燒了易空葉尸體和手機,放回汽油桶,尸體燒黑后把是挪開,用鐵掀給篝火蓋上沙土,用鐵掀抬著尸體,到平臺附近的小樹林李彥尸體旁,扔掉鐵掀,收拾痕跡,處理手套,回到帳篷。
9,2019年4月13日早上7點,易空葉尸體被發現。大家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早上9點船到,7人上船離開,路上遇到風雨,潘一航暈船去甲板后,嘔吐,想起自己殺人的事,認為是老天罰他隨松開欄桿,被救回,但是撞傷頭部昏迷。

六,總結
  1,殺害孔平、李彥、易空葉是兇手是潘一航。
  2,藏寶圖是陳茂才杜撰的,為了讓孔平在引以為傲的尋寶事上丟面子。
  3,因為殺人,回去路上遇到暴風雨,潘一航 失去求生欲才松開欄桿求死,但被救回昏迷。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19:37 | 2019-8-15 19:58編輯
兇手是潘之航。
第一夜他睡在帳篷外側不合常理,除非他知道孔平當晚一定不會回帳篷,同時只有他是連續三晚獨自住在帳篷中,有充分的作案條件。
李彥是在4月12日3:00-6:00被殺害,此時正處于落潮時段,潘之航和李彥一起來到海岸線邊并將其溺死,之后漲潮的海水會把李彥掙扎的痕跡掩蓋,并將其尸體推向岸上。潘之航在殺害李彥之后,取來礦泉水桶在海灘上倒退著沖刷掉自己的足跡,造成了只有李彥自己前往海邊的假象。次日江珊發現潘之航黑眼圈很重也是因為他作為兇手連續兩夜沒休息好的緣故。
潘之航是蘇州望族潘氏后人,藏寶圖的詩句中暗嵌了“大盂”二字,“三足兩耳”即為鼎,易空葉在《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中得知,潘氏子孫潘祖蔭將收藏的大盂鼎捐贈給國家博物館,將大克鼎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推測出潘之航身份及寶藏與潘氏青銅器收藏有關,所以被潘之航滅口。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1:05:08 | 2019-8-15 09:17編輯
死者分別為孔平、李彥、易空葉。其中前兩人支持把寶藏換真金白銀,后一人認為應該把寶藏上交國家。共同點是三人都在夜晚被殺掉,有可能是夜晚浪潮退去之后畢方島顯現出藏寶圖畫的狀貌,相比白天一個圓形的島,這樣就方便確定寶物的位置了,既然兇手不想讓人知道寶物的位置,有兩個原因:
1.少幾個人分寶物自己占得的就多一點
2.不想讓別人得到寶物
其中第一條有點勉強,畢竟如果兇手知道寶藏的位置,就直接來取了,沒必要帶上十個人,因此是不想讓人挖出寶物。
不想讓人挖出寶物的,只有寶物的主人。文中寶藏是蘇州富豪的,而文中提到潘之航有外地口音,而且早上起來時有黑眼圈,說明戴之航即是兇手。
潘之航作為寶藏的繼承人,第一晚他用易空葉的鐵鍬把孔平殺害后將他的尸體丟進篝火中燒焦,拖到斜坡上造成詛咒的假象。第二天李彥守夜,因為害怕聶雨夢報復所以比較警惕四周,當他看到海潮退去的時候立馬發現了島形發生變化,于是到海邊查看,形成了腳印,緊隨其后的潘之航與其搏斗,李彥是個瘸子,自然比不過潘之航,很快就被按在水里溺死,潘之航返回時用鏟子清除了自己的腳印。第三晚守夜的易空葉本來不是貪財之人,不來不在謀殺范圍內,但當晚易空葉在看有關博物館的那本書,上冊有和蘇州離得不遠的上海博物館的館藏,里面可能有戴家捐出的青銅器,畢竟三足兩耳指的就是青銅鼎,因此易空葉知道了關鍵信息,不殺不可,所以潘之航同樣方法殺害易空葉后,把書銷毀。
關于藏寶圖的秘密,是潘之航的祖先在保衛畢方島時把青銅鼎從日寇手里搶回來時被殘忍殺害,留下此圖。管家拿到圖后加上一句“百萬之財”讓后人找出青銅鼎帶國寶回家,因此“百萬之財”的字跡顯得是后來寫上的。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1:49:22 | 2019-8-15 18:44編輯
此案兇手為潘之航。

首先分析其動機。
引用
“那個大戶你知道是哪個嗎?”
“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
“蘇州……”易空葉反復念叨著。


民國時期的蘇州大戶有一名門望族便是潘家。

引用
潘之航:男,28歲,地理學博士。


潘的身份和其他人也完全不一樣,他是名地理學家,那么他來此的目的是只為了尋寶這么簡單嗎?

引用
“不是每個人在面對巨額財富時都能抵住誘惑。”潘之航感慨。


在孔平死后,潘便和易以及陳主張什么也不做。由此可以看來他并不是一定要為了財而來,從這句話來看他也并非視財如命。

所以,由此可以推測,與其說是來尋寶倒不如說是來守寶。目的就是為了守護自家祖先留下的東西。

而這藏寶圖在陳的太爺爺手中,應該也是潘的太爺爺為了不讓其流落他人手上,而讓陳的太爺爺帶去藏了起來。

潘家人也擔起了守寶大任。為了能守住先祖留下來的東西,潘利用神話殺人來嚇退其余人,從而達到目的。

這便是動機。

接下來是殺人手法。
引用
兩人靠近焦尸后,原本就刺鼻的焦味越發濃烈,關道勛捂著鼻子瞇著眼慢慢蹲下看了眼焦尸,已經燒的面目全非,根本認不出樣貌來。不過在焦尸的頭旁邊,他看到了一副鏡架有些歪曲了的眼鏡,是孔平的。
引用
易空葉和孔平一樣,也被燒成了焦尸,他的尸體就直接放在了李彥的尸體旁邊。

死者為三人,其中易空葉和孔平的死法相同,因此,我們一并分析。
引用
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
引用
而孔平就是第一夜的守夜人,他說自己經常熬夜,夜深人靜時能靜下心思考事情,說不定還能破解藏寶圖。

孔平和潘之航在一個帳篷內,而孔平第一夜在守夜,潘之航一個人睡帳篷,行動自由。而其他人都是兩人一個帳篷,如果半夜起身,在帳篷里這個狹小的空間,不可避免會吵醒其他人。在易空葉死的夜晚,由于孔平的死亡,潘之航依舊有著作案條件。
引用
關道勛和易空葉慢慢朝焦尸走去,剛走了沒兩步關道勛就踩到了一個硬物,低頭一看是一把鐵鍬。
引用
但是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兩人都是先被人殺害后才焚尸,且后腦都有被鈍器多次擊打過的痕跡,應當就是死因。

在島上條件受限,能用的鈍器只能是這把鐵鍬,因此鐵鍬即為這兩起案件的兇器。兇手在死者背后用鐵鍬撞擊后腦,導致死者死亡。
引用
帳篷內有兩桶汽油,一桶只剩2/3,另一桶還是滿的,兩個桶均是10L的容量。兩具焦尸身上以及篝火處殘留有部分汽油痕跡。

尸體在篝火時燃燒時被加入了汽油助燃,而一旦加入汽油,篝火便不會很快熄滅。
引用
很快在小樹林里大家發現了慘不忍睹的一幕。
一具焦尸。

但尸體是在樹林中被發現的,也就是說,尸體在被焚燒后,又被重新轉移。
兇手如若想要轉移尸體,一定要等到篝火熄滅,而且要在當晚完成,因此,必須人為滅火。
引用
江流大概估算了一下,已用水量似乎比眾人在島上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他們的營地在小坡上,離海面并不近,而且也沒有較大的容器,滅火的水就是眾人在島上的飲用和生活用水。
兇手將篝火熄滅后,再將尸體放到小樹林里,之后回帳篷睡覺,知道第二天,眾人發現死者的失蹤。

引用
但比起孔平尸體的慘狀,李彥的尸體則溫和不少,他趴在水里任憑波濤的海浪將其淹沒也無法再醒來。

李彥的死法和孔,易二人不同,因為在這個晚上,兇手沒有找到鐵鍬,用火燒不能快速致死,死者更會發出聲音吵醒其他人,因此,兇手這次選擇了溺水死亡。
引用
沒想到剛走出森林,遠遠就瞧見似乎有個人在岸邊的海水里(船只停靠點附近),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
江珊并非專業人士,可是也能看出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死者是在水中窒息死亡,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能在海水中窒息。如果是這樣,兇手就必須和死者一起到海水邊,但是,沙灘上的腳印只有李彥的。我們對此進行了合理推測:
兇手半夜起來,和李彥一起走到海邊,將李彥溺死,在回營地時背過身,沿著來時的腳印向回走,邊走邊用沙子抹掉身前的腳印。當他回到營地時,沙灘上便只有李彥一個人的腳印了。

部分疑點分析
易空葉的書從上文的動機分析,潘是為了家族的寶藏不被偷走。
引用
一聽到百萬的字樣,孔平、關道勛眼睛都開始“放光”,那副貪婪的樣子躍然于臉上。
引用
一派由易空葉、潘之航、陳茂才組成,主張什么也不做安靜的等兩天后的船。另一派以李彥、關道勛、戴學海組成,主張繼續尋寶。

孔平,李彥對寶藏有所窺覬,但易空葉卻主張安靜等待船來接走他們,對寶藏的事情并沒有十分熱衷,但是他也被殺了,為什么呢?
引用
“那個大戶你知道是哪個嗎?”
“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
“蘇州……”易空葉反復念叨著。

易空葉在聽見蘇州時反復念叨,顯然,他對這個名字有印象。
引用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結合兩處題目信息,易空葉是在《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中看到過蘇州潘家,因而才會心生疑惑,在守夜當天,他拿著這本書找進行潘之航確認。潘之航在開始并沒有想殺易空葉,但易空葉的舉動讓潘之航有了危機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易空葉殺人滅口。
李彥失蹤手機在三位死者中,孔平沒有攜帶手機,易空葉的手機在篝火里(燃燒尸體后移動時落下),而李彥的手機則不知所蹤。
引用
想到此處,李彥抬頭回頭看了一眼江珊和聶雨夢的帳篷,他認得聶雨夢。雖然哥哥還未將女友帶回家過,但是他們在山里時他曾在哥哥的錢包里看到過兩人的合照。
是聶雨夢殺了老孔嗎?
是為了給哥哥報仇嗎?
她會來殺我嗎?
他閉上眼睛定了定神。

顯然,李彥在孔平死后思考了這些內容,更是聯系到了自己的生死。因此,在潘和她到海邊時,他不可能沒有起疑心,因此他在這個時候已經起了疑心,在手機上留下了證據,或是向其他人打電話,發信息等(由于島上沒有信號,所以電話和信息根本沒用),潘在殺人后發現了這一點,為以絕后患,潘之航將手機扔進海里(或通過其他方法銷毀)
至此,該案件分析完成。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2:41:36 | 2019-8-15 19:56編輯
藍字和引用均為原文內容,紅字為重要結論。
殺害三人的兇手是潘之航
大致時間線梳理
2019年4月8日 周一
江珊看到尋寶貼并報名
2019年4月10日 周三
8:10 江珊抵達碼頭
9:10 到達小島
9:30 到達斜坡前
10:30 到達斜坡上面的空地,開始搭建帳篷,生火
12:30 帳篷搭建完畢,煮面
第一晚分配方式: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
13:00 出發尋寶
共兩隊:孔平、關道勛、李彥、陳茂才、潘之航;由東邊沿海岸步行前進
        戴學海、肖宵月、易空葉、江珊、聶雨夢;由西邊沿海岸步行前進
13:26 抵達小島另一頭碰面匯合
22:00 眾人回帳篷睡覺,孔平守夜
接近0點,江珊。聶雨夢睡覺;孔平再看藏寶圖
2019年4月11日 周四
戴學海、易空葉醒
7:40 江珊醒走出帳篷;戴學海、易空葉用礦泉水刷牙洗臉;
之后聶雨夢、潘之航醒
后在斜坡平臺上小樹林發現孔平尸體
晚上帳篷安排:戴學海,肖宵月;潘之航;易空葉,陳茂才;關道勛,李彥;江珊,聶雨夢
2019.4.12 周五
8:30李彥被發現死在海邊
晚上帳篷安排:戴學海,肖宵月;潘之航;易空葉,陳茂才;關道勛;江珊,聶雨夢
2019.4.13 周六
7:00 易空葉被發現死亡
9:00來船



引用
警方還在島上做了地毯式搜索,確定沒有其他人存在于島上。

所以兇手就在上島參與尋寶的這些人中間。
引用
三名死者的DNA均與家屬比對過,確定是其本人,尸體體內均沒有發現藥物痕跡。

推論:死者死亡之前未被迷暈。
疑點①:關于藏寶圖
引用
“那個,我想問問左上角寫了些什么?”江珊拿起她的那份藏寶圖,本來就對繁體字不熟悉的她更是看不清藏寶圖上潦草的筆跡。“上面寫著: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也許是借著頌揚西楚霸王來諷刺抗日戰爭時期那些不為國家出力之人。”

根據藏寶圖上所寫作此詩的時間是在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廿九日午時,也就是1937年8月29日11時至13時,1937年正是全面抗日戰爭開始的時間。而第四句,三足兩耳怪橫行指的極有可能是當時的日軍所騎的單邊摩托車,三足對應三個車輪,而兩耳指的則是兩個后視鏡。當時民眾對于這種事物應當是很新奇的,很少見的,因為日本侵華戰爭,大批的日本人前來在街道上騎著單邊摩托,也就有了怪橫行這三個字(什么?三足兩耳還指鼎?你見過有說鼎怪橫行的嗎,不過也有可能是暗示寶藏是青銅鼎)。而8月共發生過幾件大事:8.13開始的“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事變”;8月14、15、19、24、26日軍轟炸南京;8月21日中蘇于南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8.28日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所以詩中的第三句所說的盟約應當就是指中蘇的《互不侵犯條約》。
引用
上周我回老家收拾房子,在我太爺爺的書桌里找到這個,上面的字跡和太爺爺的筆跡相同

而陳茂才的太爺爺是曾在一個蘇州的名門望族給人當了幾十年的管家,且在1950年左右62歲的時候去世的。那么書寫這張藏寶圖的時候則是在他39歲的時候,而且陳茂才爺爺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極有可能這張藏寶圖的所記載的百萬之財并非真實的財富或者說這些錢是陳茂才太爺爺當管家的那家人留下的。而且蘇州緊鄰上海,并且南京正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而自“八一三事變”開始,蘇州許多著名藏書樓被毀,所以有沒有可能當時是為了防止藏書被毀而將書藏在島上。
而第一句日寇尖刀袖中藏可能是說日本人對中國圖謀不軌但是一直隱藏著(或者可能是日本人來到了陳茂才太爺爺當管家的人的家中想要逼迫他們交出什么,但是太爺爺的老板卻不從而自殺)
引用
陳茂才還回帳篷里拿出了最原始的藏寶圖,如他所說,“畢方島”三個字下還寫了“百萬之財”。“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

推論:極有可能這張地圖并不是指畢方島。畢方島是圓島,并非圖中所畫不規則形狀,但也可能是指畢方島的某個地方。
引用
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個年逾60的老頭,正跟陳茂才說著自己家與畢方島頗有淵源,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而快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推論:船長爺爺在1930年左右去過畢方島埋下了帶去的貨物,10年后船長父親去畢方島尋找東西失敗。而陳茂才太爺爺的藏寶圖書于1937年,所以船長爺爺埋下的東西很有可能就是藏寶圖上的內容。如果說當時去埋寶藏的是太爺爺當管家的那家人,那么船長很有可能就是那家人的后代,而后管家(陳茂才太爺爺)畫了藏寶圖(為什么那家人不自己畫?)。船長父親想去找東西結果失敗了,證明他可能也有藏寶圖。
疑點②:關于傳說
引用
李彥從懷里掏出一個黑色小本子,“根據我查到的古籍資料,這個島原本名叫圓島,就是因為形狀近似正圓形而得名。”

根據傳說,此島在明朝萬歷之前還一直被稱為圓島,后因被放火燒島導致全部慘死,而改名畢方島。
引用
萬歷十三年,連云港附近的漁村中有一對夫婦因被指偷竊巨賈而遭到官府緝拿,兩人連夜出海避難,恰逢暴風雨,官府認為那對夫婦應該已經死于海難所以沒有繼續追捕,沒想到一年后兩人從海上平安歸來并且還帶回了不少珠寶首飾。

推論:這對夫婦確實偷竊了巨賈錢財,之后出海躲了一年才回來,而帶回來的珠寶首飾都是被偷的巨賈的,謊稱是神靈的賞賜。所謂的侍奉神靈,島上只有一個小木屋,里面放著一些手工做的生活用品,如何侍奉。
疑點③:關于畢方島
引用
原本以為會是什么珍奇小島,結果放眼望去只有一些市區內都隨處可見的植物。偶爾能看見幾只松鼠、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在森林中跑動,但是大型動物沒有見到。

從明朝萬歷14年(1586年)被火燒島一天一夜至今有433年,這其中是否還發生過別的變故不得而知,當時的島上物種應該幾乎全被燒毀,之后應是經過次生演替從而恢復。但島上的物種多樣性很低,若無天敵,那么島上應是大量被餓死的小動物尸體。所以此島可能是后填的,之后引入物種,但從明朝的圓島島上便無任何稀有物種,所以此島可能只是設定上的問題。(松鼠一般生活在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40°N-70°N)
引用
2019年4月10日 周三 早上8點10分,江珊緊趕慢趕終于勉強趕到了約定好的碼頭,
引用
在海上航行了大概1小時后,易空葉率先看到了前方有個小島便大喊起來。

推論:2019.4.10早9點10分左右眾人來到畢方島。
引用
在小輪船抵達時的停靠位置,10人被平均分為兩隊,孔平、關道勛、李彥、陳茂才、潘之航一隊,其余五人另一隊,分別從東西兩個不同的方向沿海岸步行前進。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

推論:沿海岸線環繞小島一周需要52分鐘。
引用
江珊是與潘之航一組,然而折騰了一個下午她除了從潘之航那里了解到不少島上植物的名稱外什么也沒發現
引用
潘之航則是又高又帥,充滿著書卷氣質,令江珊都有些心動,不過他的口音聽起來不是本地人。

潘之航不是本地人,但卻了解本地植物,一有可能是作為地理學博士的他見多識廣學習過,二有可能是雖不是本地人但在本地生活很久所以了解,三則是他曾經來過這個島所以熟悉。
疑點④:用多的礦泉水
引用
眾人露營時用的鍋碗筷子也都是放在器材堆放的帳篷里,但是有專門隔開并用白布蓋著。旁邊還放著四桶5L的礦泉水桶,都是陳茂才帶來的,大家煮面、清洗鍋碗筷以及早上洗漱時用的都是這些水。江流大概估算了一下,已用水量似乎比眾人在島上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引用
基本上每個人都帶了諸如睡袋、毛毯、洗漱用品(牙刷毛巾)、紙筆、衛生紙、礦泉水之類的日常用品。

陳茂才一共帶來了20L的礦泉水供大家生活使用,而且每人都有帶礦泉水,如果要喝水的話應該是用自己帶來的礦泉水喝水。所以礦泉水用在了別的地方。一種可能是用于處理殺害李彥之后留在沙灘上的腳印(沖洗掉);二是給尸體降溫,除了李彥之外,孔平和易空葉的尸體都被燒了,如果想徒手搬焦尸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極大可能是用來給尸體降溫,好讓自己能夠搬運尸體。
疑點⑤:三年前李隋易死亡案件
引用
3年前,孔平收到消息說在西部某偏遠山區里有一處元代墓穴。于是就約上了關道勛、李彥以及聶雨夢的男友李隋易一起前往。
引用
半個月后他們眼看挖掘的差不多了準備離開,可就在下山時遭遇到一頭猛虎的襲擊,他的腳因此摔傷落下了跛腳的毛病。李隋易為了保護弟弟獨自去引開老虎,等他們回到村子找了當獵戶的村民再上山,李隋易已經葬身虎口。
引用
從當時尸檢的結果來看,李隋易確實是遭到了野獸(如老虎)的襲擊才身亡。

推論:3年前是2016年,中國西部地區包括陜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zang自治區、新jiang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而中國老虎的種類有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和新jiang虎,其中華南虎和新jiang虎已經在野外絕跡,東北虎在西部并無分布,孟加拉虎分布西zang東南和云南西部地區,印度支那虎分布中國西南地區。所以如果真的是老虎傷人就應是孟加拉虎或印度支那虎。
疑點⑥:燒尸地點
引用
帳篷內有兩桶汽油,一桶只剩2/3,另一桶還是滿的,兩個桶均是10L的容量。兩具焦尸身上以及篝火處殘留有部分汽油痕跡。

汽油一共20L,用掉了大約3.4L,加上篝火燒兩個人是足夠的,何況篝火的直徑差不多有1米多快兩米,足夠放下一個人。所以,兩名死者確實是在篝火堆被燒。至于燒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想模仿之前李彥說的那個傳說——因為貪財而被火焰吞沒,或者兇手是想掩蓋一些什么證據痕跡。至于為什么沒有燒掉李彥,因為李彥是死在海邊的,于是要燒掉不留痕跡則需要搬回坡上用篝火燒,如果在海邊燒很容易造成海水的污染而且引發嚴重的火災,從體力上來說搬一個人回去是很累的,而且留在沙灘的腳印如果不處理大家也會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所以不如直接將尸體留下來,只處理腳印就輕松多了。又或者李彥是自殺或意外死亡那就自然不會燒掉。
疑點⑦:篝火
引用
被石頭圍了一圈的篝火看起來已經熄滅多時,上面似乎有不少沙土
引用
今早最先起床的是易空葉和陳茂才,他們走出帳篷發現篝火里剩余的一些柴禾還在燒著可李彥卻不在附近
引用
易空葉和孔平一樣,也被燒成了焦尸,他的尸體就直接放在了李彥的尸體旁邊。除了已經被沙土覆蓋的篝火以外附近其他地方依然是沒有看到燒過的痕跡。

第一晚和第三晚的篝火都在第二天熄滅了,而且是用沙土覆蓋的,一個擁有野外求生知識的人才會知道森林用火需要用沙土掩埋以防二度燃燒。可李彥被殺害那晚的篝火卻沒有熄滅。根據之前的推論孔平和易空葉都是在篝火堆被用汽油燒尸的,但他們二人是尸體并不是在篝火中被發現,那么如果要移尸,勢必要先滅火,所以他們二人死的那晚篝火被埋了,而且要滅汽油火用土掩埋正是其中一個方法,畢竟野外也不會有人帶滅火器。而李彥卻并不需要,若自殺/意外,自然不會滅火;若是兇手殺人回來,也不需要滅火,因為這次不需要焚尸,更重要的是李彥死在海邊,兇手殺人之后身上也會濕,他需要用篝火烤干,這也就是為什么李彥死的時候篝火中海油剩余的柴在燒,如果他早就死了,柴肯定也燒完了不會有人添加,這極有可能是有人再后來又加的柴。


孔平被害案件分析
引用
死者孔平的背包里有一個完全空白的紙質記事本,但是沒有發現筆。記事本頁數不多,外觀看起來和學生的作業本差不多。

推論:記事本被撕掉了上面記錄的幾張紙,不然頁數不會很少,可能是兇手撕掉的也可能是死者。(燒掉不好么?為啥要撕,撕完還放背包),但是沒有筆。有沒有可能這個本是李彥的筆記本,而后被撕掉之前記錄的關于畢方島的內容和別的,然后放到了孔平的背包里面。
引用
江珊也收起手機,盡量省一些電,現在馬上要到0點了。臨睡前她往帳篷外看了一眼,孔平正坐在篝火旁雙手拿著藏寶圖認真看著,他的身邊除了那團火什么都沒有。
引用
2019年4月11日 周四 早上7點40分,江珊從睡夢中醒來看了一眼手表,還不到8點。“工作日死活睡不醒,一放假起的比誰都早”說的就是她了。但是等她走出帳篷才發現比她起得更早的都有,戴學海和易空葉正在用礦泉水洗臉刷牙

推論:孔平被害是在4月11號0點之后,4月11號早上7點40之前
引用
兩人靠近焦尸后,原本就刺鼻的焦味越發濃烈,關道勛捂著鼻子瞇著眼慢慢蹲下看了眼焦尸,已經燒的面目全非,根本認不出樣貌來。不過在焦尸的頭旁邊,他看到了一副鏡架有些歪曲了的眼鏡,是孔平的。

根據之后警方檢測DNA三名死者都是本人。根據描述,戴眼鏡的人有孔平和關道勛,所以眼鏡要么是孔平的要么是關道勛的,并沒人覺得關道勛有什么不對勁,所以說關道勛是一直戴著眼鏡的。如果說關道勛有備用眼鏡,那么他就需要一個眼鏡盒來裝,之后查到也可以說是用來裝正在戴著的眼鏡的,那么孔平的眼鏡怎么處理,并沒有發現別的眼鏡。
而且眼鏡鏡架彎曲應該是因為被燒所以才會彎曲,如果是踩到眼鏡是踩不彎鏡架的,只能踩碎鏡片。而尸體旁邊有那么多的樹杈都好端端的放著,地面上也沒有燒過的痕跡,說明尸體是在別的地方被燒之后移尸的,那么眼鏡也應當是一起移過來的,因為死者戴眼鏡,如果現場沒有發現就會很奇怪。
引用
關道勛和易空葉慢慢朝焦尸走去,剛走了沒兩步關道勛就踩到了一個硬物,低頭一看是一把鐵鍬。他拾起鐵鍬,把手上用油性筆寫有易空葉的名字,鐵鍬的鏟子上還有不少血跡。
引用
孔平尸體附近發現的那把鐵鍬因為暴雨的沖刷已經沒有了指紋痕跡以及關道勛所說的血跡,但是比對過后確定與孔平、易空葉后腦傷口一致。而在露營地附近的小樹林里警方還發現了另一把同樣型號的鐵鍬被暴雨沖刷過,上面同樣有易空葉的名字。戴學海表示易空葉確實帶了這兩把鐵鍬來。
引用
兩具焦尸因為尸體燒焦嚴重,后來又被雨淋過,所以無法查出較準確的死亡時間。但是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兩人都是先被人殺害后才焚尸,且后腦都有被鈍器多次擊打過的痕跡,應當就是死因。
引用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晚上10點,除了營地的篝火,周圍一片黑暗

推論:兩名焦尸——孔平和易空葉都是被鐵鍬砸中后腦而死。孔平是在認真研究藏寶圖的時候被殺害。
引用
其余9人回到各自的帳篷,每個帳篷之間距離都較遠,只要不是大喊大叫一般是聽不到別的帳里的聲音。

而從孔平的傷口來看,后腦被砸是偷襲,所以不會發出求救或者很大的聲音,而當時眾人在睡覺,即使有聲音很有可能也沒聽見。
兇手分析:
引用
每個人兩兩一組同住一個帳篷,每個帳篷都是同一款式只有一個入口。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剩下一個帳篷專門用來放置器材和工具,防止它們被暴曬。各人的隨身行李都被放進了各自的帳篷里
引用
因為現在易空葉和李彥鬧矛盾,關道勛表示不想和易空葉睡一個帳篷 ,陳茂才只好做和事老和關道勛交換了帳篷,兩人的行李也換了過來。

第一晚僅有潘之航是單獨一人睡;第二晚潘之航、關道勛單獨睡;第三晚潘之航、關道勛、陳茂才單獨睡。帳篷僅有一個入口,如果睡在里側想要出去很難不驚動睡在外側的人,如果睡在外側想出去還是很容易的。
引用
聶雨夢嚴肅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殺孔平,而且自己睡在帳篷內側,這么窄的路口要是進進出出怎么可能不影響到睡在門簾旁邊的江珊。

所以聶雨夢雖然有殺害孔平和李彥的動機(為男友報仇),但是很難在不驚動江珊的情況下殺人,不過聶雨夢也有可能給江珊搞點迷香啥的讓她熟睡之后自己再去殺人。
引用
關道勛表示自己帶來的機器可以檢測附近5米半徑范圍內是否埋有金屬,但是現在連一個大致的范圍都沒有,帶來的兩桶汽油也是有限不能一直用,更何況機器那么重也不可能帶著它滿島跑。

汽油是關道勛帶來的。
引用
關道勛來到潘之航的帳篷拉開簾子朝里面看了一下,確實沒有人,只有放在帳篷內側的兩個背包和的放在外側的一個睡袋,背包分別是孔平和潘之航的。

根據描述,當晚孔平守夜,而潘之航卻睡在外側,正常來說,如果帳篷里之后還有人要進來睡覺,為了不讓對方吵醒自己應該睡在內側,這樣對方之后進來睡覺也只是在外側睡不會經過自己,就不會被吵醒。但是潘之航卻睡在外側,這樣如果孔平回來睡覺就會經過他,很容易被吵醒,還會讓孔平覺得很麻煩,而且背包全部都放在了內側,這樣孔平很有可能沒有誰教的位置,所以潘之航為什么這么做,是否是知道孔平并不會回來睡或者是不能回來睡了。而且潘之航是打著哈欠從帳篷里出來的,說明很可能他昨晚并沒有睡好。而且在李彥尸體被發現的那天早上,潘之航安慰易空葉的時候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說明他這個晚上也沒睡好覺,連選兩個晚上都沒睡好覺很奇怪,莫非有失眠癥,這樣的話他應該會清楚發生了什么或者說他就是兇手,因為連夜處理尸體所以沒睡好覺。而且結合之前孔平的記事本,也只有他有時間而且不會被人察覺的撕掉記事本的內容,再把記事本放回孔平的背包里面。但是考慮到帳篷的結構,無論是進去或是出來都極有可能會驚擾到同一帳篷的人,因為整理三次的夜間情況,連續三晚都獨處的人只有潘。
所以,殺害孔平、李彥、易空葉的兇手就是潘之航
案發經過:
當晚孔平守夜,一直在看藏寶圖,而后兇手出現用鐵鍬砸死了孔平,然后利用汽油焚燒尸體,之后埋土滅火,將孔平的尸體和他的眼鏡轉移到小樹林,讓大家懷疑是傳說殺人。


李彥被害案件分析
疑點①:失蹤的手機
引用
電子設備方面綜合多方口供確定除了孔平沒有帶手機外每人都只攜帶了一部手機,且都是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易空葉的手機可能已經被燒掉,而李彥的手機下落不明,島上沒信號也撥打不通。其他人的手機則都在各自的身上。
引用
篝火中還有疑似燒毀的一部手機殘骸。

所以被燒毀的手機要么是易空葉的要么是李彥的。而李彥的身體上有搏斗的痕跡,且指甲里找到一些泥沙,加上李彥手機的丟失,所以李彥不會是自殺也不會是意外,自殺和意外都不會導致手機的丟失和身上搏斗的痕跡,更何況是在海岸邊那么淺的水里死掉。結論:李彥是他殺。
疑點②:李彥的筆記本
引用
李彥從懷里掏出一個黑色小本子,“根據我查到的古籍資料,這個島原本名叫圓島,就是因為形狀近似正圓形而得名。”
引用
隨身的行李方面,李彥和易空葉額外攜帶了書籍(李彥還有一個保溫杯)

在開始的時候,李彥曾拿出來過一個黑色本子,但是在李彥死后他的行李里面并沒有發現,而李彥尸體上也沒有發現,很有可能是被兇手拿走了,更有可能是已經被燒掉了。
疑點③:消失的腳印
引用
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江珊并非專業人士,可是也能看出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推論:腳印確實是李彥的。那么兇手的腳印是如何消失的,兇手不可能憑空殺害了李彥,可是沙灘上卻只有李彥的腳印沒有兇手的。
引用
沙灘上李彥留下的腳印以及昨天眾人過去的腳印似乎因為一整天海浪的拍打以及海風的吹拂,已經沒了大半。只有兩塊昨天從森林里搬來的大石頭還距離海岸線一米多,那是江珊托戴學海和易空葉一起幫她搬的,目的是為了之后警察能直接確定李彥尸體的位置。
引用
船只掉頭往回開去,臨走前江珊又看了一眼那兩塊石頭,海水已經逐漸靠近它們

推論:石頭的位置李彥尸體的位置,李彥在12號死的時候應當是退潮的時候,不然腳印不會一直延伸到他尸體旁邊, 之后漲潮導致后來腳印被沖掉,而后又退潮導致石頭與海岸曉距離一米多,隨后漲潮。所以從李彥尸體被發現漲潮兩次,符合漲潮規律,這里面不存在造假。
引用
眾人露營時用的鍋碗筷子也都是放在器材堆放的帳篷里,但是有專門隔開并用白布蓋著。旁邊還放著四桶5L的礦泉水桶,都是陳茂才帶來的,大家煮面、清洗鍋碗筷以及早上洗漱時用的都是這些水。江流大概估算了一下,已用水量似乎比眾人在島上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引用
基本上每個人都帶了諸如睡袋、毛毯、洗漱用品(牙刷毛巾)、紙筆、衛生紙、礦泉水之類的日常用品。

陳茂才一共帶來了20L的礦泉水供大家生活使用,而且每人都有帶礦泉水,如果要喝水的話應該是用自己帶來的礦泉水喝水。所以兇手有沒有可能利用礦泉水沖掉自己的腳印呢?兇手在殺完人之后回到帳篷拿礦泉水沖掉自己留在沙灘的腳印(倒著走),之后再回到帳篷把礦泉水放回原處。
引用
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位于整個島的正中央,是一個近似圓形的“平臺”,高出地面約20米。“平臺”除了剛剛上來的斜坡外沒有其他可以供人上下的通道,雖然平臺周圍被下方的樹木環繞,但是這些樹普遍不高,想借助樹離開“平臺”也是不可能的。要是直接跳下去,非死即傷。

所以兇手想要離開和回到平臺必須走斜坡,而這條斜坡在他們上去的時候折騰了一小時所有人和物才都來到坡上,那么也就是說如果只一個人不帶行李的話用不上一小時,畢竟大家帶了很多器械,如果去掉拿器械浪費掉的時間,一個人上下坡用的時間會縮短不少,而李彥的死亡時間是在4月12日的凌晨3點到6點,而李彥的尸體是在4月12日早上8點30分被發現。所以兇手完全有時間在完成用礦泉水沖腳印的手法。(也可以倒著走用沙子埋腳印)至于為什么不埋掉/沖掉李彥的腳印,是為了讓大家認為李彥是自殺或者是意外死亡的。
案發經過:
李彥一直想要找到寶藏,當晚很可能是他發現了什么,于是去海邊尋寶。而此時他不知道自己的身后跟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潘之航,他一直密切關注著每個人,希望他們不能發現寶藏。當晚潘之航可能是想要殺害李彥的時候,發現李彥下了坡或者是他發現李彥下了坡之后才跟上去,于是一路尾隨來到了海邊,在沙灘上殺害了李彥,然后處理掉自己的腳印,拿走李彥身上的筆記本和手機,之后假裝和大家一起發現李彥。
或者當晚潘之航跟李彥說自己發現了寶藏,引領李彥來到海邊,然后殺害李彥,不過李彥應該不傻,大晚上的有個人跟他說:跟我走,我帶你找寶藏。他就真的去而不懷疑。或者他拿著孔平的筆記本說里面有發現所以李彥才跟著去,之后回來燒掉了紙(為啥不連筆記本一起燒)
至于李彥的手機很可能被潘之航直接扔進了海里,畢竟是在海邊殺人,順手的事情;或者沒時間處理直接留在了身上,在之后回去暈船的時候趁機扔掉,結果自己差點gg。


易空葉被害案件分析
疑點①:消失的書籍
引用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引用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之前分析過陳茂才太爺爺在蘇州大戶人家當管家,與蘇州在1937年有關的在這書里只有南京和上海。而且在調查中所有人的行李都檢查了,但是沒發現這本書,很有可能被燒掉了,也有可能是放在了島上的某個角落,但是警方后來調查會搜山,所以如果是兇手拿到書燒掉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不過為什么選擇燒掉而不是放回包里面,如果不燒掉就不會被發現,很有可能是因為易空葉是跟陳茂才一個帳篷,兇手怕被發現所以只能燒掉;如果是死者易空葉自己他沒有理由燒掉書;或者這只是一個意外,兇手殺害易空葉的時候不小心燒到了書。
疑點②:鐵鍬
根據戴學海的口供,我們知道易空葉帶來了兩把鐵鍬,目的應該是為了挖埋藏的寶藏,結果卻被自己帶來的鐵鍬殺害了。至于兇手使用鐵鍬的原因,應該是這是比較方便拿而且很好用的武器,可能一開始兇手還想利用這個鐵鍬來讓易空葉背殺人的黑鍋,結果后來易空葉可能發現了什么導致兇手share恩。
案發經過:
易空葉在11點的時候從自己背包里面拿出了書翻看,因為好基友戴學海的事情,易空葉此刻也想找到寶藏。而一直關注著他的潘之航不能容忍有人知道寶藏,于是潘之航悄悄拿來鐵鍬將易空葉殺死,用同樣的手法燒尸,并將易空葉所查閱的書一起燒掉。由于書是易空葉從帳篷背包拿的,潘之航之前并沒看見過不知道有下冊,所以他以為燒掉此書其他人就不會知道有這本書更不會知道內容,便無從破解藏寶圖。至于易空葉的手機很有可能是在這個時候被燒掉了。


殺人動機:防止寶藏落入他人之手。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2:42:12 | 2019-8-15 19:13編輯
兇手是潘之航,只有他有作案條件。
三晚他都是一人在帳中,可以自由出入帳篷實施殺人。并且孔平有一個空白的筆記本但是沒有筆,可以確定孔平丟失了一支筆,孔平的筆不是放在賬內背包中后被盜,就是在守夜那晚拿出后遺失。作為室友的潘是最有可能的犯人。
孔平和易空葉都是被鏟子擊殺后放入篝火淋上汽油做成焦尸,李彥應該是被邀請到海邊,后被溺斃。兇手的足記可以用大量的水沖去,這也是營地中水的耗量過多的原因。由于殺死李彥后需要布置現場,所以潘第二晚基本沒睡,第三天有黑眼圈精神狀態差也佐證了這一點。
至于畢方島的寶藏,在八十年前由船家的爺爺拉到島上的應該就是畢方島的寶藏了,所謂寶藏就是為了躲避侵略者搶奪而從博物館中轉移出去避難的館藏,多半是青銅鼎(三足二耳獸橫行,指的是日寇大肆掠奪中國的珍寶吧),所以蘇的太爺爺雖然貧窮也不想將寶藏據為己有。而七十年前船家父親帶人上島,應該是國民黨敗退之際想要轉移這批館藏吧,七十年前船家的父親也不過十幾歲,被拉上船前往畢方島也是被強迫的。這批寶藏大概率已經被追回,易空葉的博物館百科全書中應該也有相關記錄。
至于藏寶圖和畢方島實際形狀不符,藏寶圖上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字不是一個時代的,應該是一個障眼法吧。第一批來到島上的人在藏好寶藏后定下協議,保護這個寶藏的秘密,后來國軍想帶走這批寶藏時,船家的父親為了保護寶藏,在藏寶圖上新寫了畢方島這個名字來混淆視聽,真正的寶藏并沒有藏在畢方島上,而是在另外的島上。
動機想不明白,李彥的手機丟失是被扔到了海里吧,易空葉的手機被焚毀,應該是這兩人的手機中有什么證據吧。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3:38:37 | 2019-8-15 19:39編輯
確定兇手范圍的邏輯點是在于帳篷的構造。
原文:
“每個帳篷都是同一款式只有一個入口”
“聶雨夢嚴肅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殺孔平,而且自己睡在帳篷內側,這么窄的路口要是進進出出怎么可能不影響到睡在門簾旁邊的江珊。”
“江珊回到自己帳篷拿了毛巾和牙刷,還不小心吵醒了聶雨夢。”
“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
“每個帳篷之間距離都較遠,只要不是大喊大叫一般是聽不到別的帳里的聲音”
這說明了這種帳篷幾種設定:空間并不算太大,只有一個口供人出入。而睡在內側的人是無法不吵醒睡在外側的人而出去的,但是睡在外側的人可以做到不吵醒內側的人而出去(比如江珊沒吵到聶雨夢)。并且只要不大喊大叫,是不會被其他的帳篷影響到的。另外進帳篷拿東西是會吵到帳篷里面的人的。
由于兇手是同一個人,而且不存在合謀,所以兇手必須三天晚上都能在不吵醒其他人的情況下出帳篷。
由于第二天江珊醒來后發現戴學海和易空葉都已經起來了,而其他人是之后陸陸續續才起來的。那么,可以推測,戴學海和易空葉兩個人睡在他們各自帳篷的外側。因此,確定第一晚睡在帳篷內側的人:聶雨夢、肖宵月和關道勛,這三人將沒有機會出帳篷,他們的嫌疑排除。
由于兇手是同一個人,而顯然易空葉的死是來自于他人襲擊后腦,易空葉不是自殺。因此兇手排除掉已經死亡的三個人:易空葉、孔平和李彥。
在第二天的時候,“陳茂才只好做和事老和關道勛交換了帳篷,兩人的行李也換了過來。”,說明了陳茂才和關道勛兩個人換了睡覺的位置,那么就變成了陳茂才睡在了易空葉的內側,那么在第二晚,陳茂才沒有辦法出帳篷。所以陳茂才的嫌疑排除。
另外,江珊的嫌疑排除。
那么兇手便出于剩下來的兩個人潘之航和戴學海之中
這兩個人究竟誰是兇手我們在下文再下判斷。


確定兇手殺李彥的方法:
“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
“能看出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這里說明了只有李彥一個人從森林走到李彥尸體被發現的地方。
“口鼻中均發現了泥沙,與發現尸體附近的沙子成分一致。”說明了發現李彥尸體的現場即是李彥的溺死現場。
但是從“從尸體指甲里找到一些泥沙,推測是掙扎時留下的,身上還有一些搏斗過的痕跡。”表明,李彥死前有進行過掙扎,不是自殺,而是被兇手溺入水中。所以兇手需要近身李彥才能完成殺人
那么兇手不可能從沙灘方向接近死者,那么我們便要思考從海水方向接近死者的可能性。
我們來看10日12日13日三天的海岸線情況。
10日的時候,由于沒有碼頭,眾人是通過繩梯從船上下來。于是船只的停靠點便是海岸線,當時的時間是9:10分左右。
12日,發現李彥尸體在海水里的時間是8:30。但是搬運石頭的時間卻是“距離明天早上船只來島還有24小時”的時候——9點。此時放上了兩個石頭。
13日,在不到9點的時候,海水距離石頭標記1米。在9點眾人上船并且開船之后,海水已經“逐漸靠近”石頭。
由于石頭底部是平的,而搬來石頭需要多人的合力幫助,因此,兇手不容易移動石頭,且石頭不會被海水所沖走。那么,可以得到一個結論:9點之前,處于漲潮的階段。
而李彥的死亡時間是3點到6點,當時的海岸線比9點時要低,所以李彥的尸體是被漲潮帶到發現處的。由于尸體移動方向是徑向的,所以腳印最終也會通向尸體。
那么,在死者死亡時間的時候,死者所處位置應該在更遠的地方,那個地方在漲潮后會被海水吞沒,兇手的鞋印也會被吞沒。
所以,兇手在凌晨時從其他地方徑向走到海邊,再沿著海邊走,接近死者。將其殺害后,沿圓弧方向離開。在漲潮后,會將尸體沖到更淺的位置,并且會將外圈的兇手鞋印沖掉。
佐證:原文,“沙灘上李彥留下的腳印以及昨天眾人過去的腳印似乎因為一整天海浪的拍打以及海風的吹拂,已經沒了大半。”說明了海浪會繼續上升,并且能拍掉眾人留下的腳印。
由于有一個很陡峭的斜坡,所以兇手也沒有再把李彥的尸體運回去了。


畢方島的秘密:
那么,為什么李彥獨自去海邊呢?
我們查閱資料,一天會發生兩次漲潮退潮,漲潮大多發生在早上和入夜,退潮發生在下午和凌晨。具體時間隨當地地貌特點而變化。
如果藏寶圖上的畢方島為真,那么畢方島的確會在某個時間變成圖上所示的形狀。
既然不是漲潮時,那便是退潮的時候。所以畢方島其實在退潮的時候,便是藏寶圖上所畫的形狀。
我們來對照眾人觀察海岸線的時間:
10日剛到島上的9點;10日眾人尋寶繞島嶼行走時的1點——1點26分;11日早上從7點40開始,先去找的森林最后才轉海岸線;11日下午;12日8點半到9點;13日9點;
均沒有人在凌晨或者其他退潮時間觀察過畢方島的海岸線,所以大家都沒能發現這個問題。
但是,守夜的人不一樣。
島中央的高臺高20m,而島嶼并不算大,高臺邊上的樹也不高,因此可以在高臺上看到海岸線的情況。
上面我們推理出凌晨退潮的時候,畢方島會變成藏寶圖上的形狀。那么守夜的人自然有機會看到,因此,守夜的人便能發現畢方島就是藏寶圖上的島,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得到不對稱的地方在哪,有了參照系便知道了圖上藏寶位置的所在。
藏寶圖上沒有表明方位,故需要看到畢方島真正的輪廓才能知道寶藏具體所在位置,所以李彥獨自去海邊的理由便是發現了畢方島的秘密,想確定具體位置。
另外,專程來尋寶的人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便無法看到凌晨時候的畢方島;而住在島上的人,卻有機會偶然知道畢方島的形狀。


兇手殺人的動機:
知道了畢方島的秘密之后,兇手殺人的動機便呼之欲出。
由于守夜的人都可以發現畢方島的秘密,因此,為了獨占財寶,兇手便將發現這個秘密的人殺死。這樣便可以獨占財寶。


守夜人的物品問題:
守夜人在發現了畢方島的形狀后,第一反應便是記錄島嶼的形狀以及尋找寶藏所在,或者去確認形狀位置。
孔平沒有攜帶手機,因此,他使用的只能是紙和筆。而易空葉和李彥則是使用手機拍照記錄。
“孔平的背包里有一個完全空白的紙質記事本,但是沒有發現筆。記事本頁數不多,外觀看起來和學生的作業本差不多。”
記事本頁數不多,但是外觀卻和學生作業本差不多,說明了曾經有人撕下來過記事本里的內容。記事本是空的,因此不是用來查閱而是用來記錄,所以一定會帶筆,但是并沒有發現筆,同時也沒有發現被撕下來的內容。這說明了兇手將其銷毀了。
陳茂才的太爺爺服侍的大戶人家在蘇州,且易空葉在白天時就已經喃喃道“蘇州”,因此他想查閱上海博物館(南京雖然在江蘇,但是距離蘇州不如上海近)的資料。所以易空葉值班當晚拿了有上海博物館的《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也可能是想查項羽的資料,想看湖北博物館)。兇手認為易空葉手里的書可能會暴露寶藏內容,于是一同燒毀。所以《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不見了。
而易空葉和李彥的手機也被破壞,一個被烤了,另一個大概率被丟到海里再也找不回來了。
說明了兇手都將記錄著畢方島的形狀的記錄銷毀,不讓其他人發現畢方島的秘密。


兇手指認:
由上分析,這里僅需要討論戴學海和潘之航兩個人的嫌疑。
兇手是潘之航。
有下面7種理由:
1.上面分析到兇手銷毀了凌晨畢方島相關的照片,所以兇手至少在第一天之后,就已經知道了畢方島的秘密了。
那么,在12日,戴仍然在下午去森林中尋寶。當時是沒有露出畢方島的形狀的(不然眾人肯定也注意到了),在沒有參照系的情況下,他無法找到對應寶藏的位置。如果他是兇手的話,那便不會選擇在下午尋寶。正因為他選擇在下午尋寶,說明了他不知道畢方島的秘密。
2.江珊睡覺前曾經看了一眼孔平,“孔平正坐在篝火旁雙手拿著藏寶圖認真看著,他的身邊除了那團火什么都沒有。”除了藏寶圖之外什么都沒有。上面分析道孔平沒有手機,是需要紙和筆來記錄畢方島的形狀的,那么他發現畢方島的秘密之后便需要回帳篷拿紙和筆。
第一節關于帳篷描述的地方分析了,進帳篷拿東西是會吵到帳篷里面的人的。那么和孔平睡同一個帳篷的潘之航會被吵醒。潘之航沒有做出對應的口供。另外,他當時如果從帳篷里出來后便可以知道孔平發現了畢方島的秘密,自己也知道了畢方島的秘密。
3.原文:“關道勛來到潘之航的帳篷拉開簾子朝里面看了一下,確實沒有人,只有放在帳篷內側的兩個背包和的放在外側的一個睡袋,背包分別是孔平和潘之航的。”
外側一個睡袋說明了孔平并沒有使用睡袋來睡覺。但有一個奇怪的點,按理來說內側一個包外側一個包,分別是孔平和潘之航的。但是兩個包均在內側,說明了潘之航動過孔平的包。上面分析道,孔平的筆記本后來被兇手放回了包里,因此潘之航是兇手。
4.潘之航的兩個黑眼圈很明顯,這是他熬夜殺人沒睡好的佐證。
5.潘之航是地理學博士,可能在不需要記錄的情況下記得畢方島的形狀。(是的,博士比研究生記得多)
6.潘之航在回程時故意暈船受傷,這樣可以不需要第一時間被叫到警局,而是去醫院,可以處理身上的證據(比如血跡)。
7.潘之航不是本地人口音,但是這個尋寶分隊是在本地論壇發帖招人的,這里可以看出潘之航對畢方島的財寶已經蓄謀已久,而且肯定有事先準備。
那么潘之航便是在第一天晚上被孔平吵醒后,得知了畢方島的秘密。但是出于和大家一起行動,他并沒有機會獨自去挖寶藏,也沒有搶到值夜班的機會,因此只能等待這次回去之后,下次再獨自前來。



畢方島寶藏的來源:
藏寶圖的寫作時間是1937年8月29日。
史實:(來源百度)
1937年的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火車站,蘇州岌岌可危。
1937年8月中旬至11月15日,日軍在蘇州城區共投彈4200余顆,死傷人民數千。平門火車站幾乎全被炸光,有一次就炸死三五百人。衛生列車和難民車也被炸毀。據親歷者回憶,大人的身軀被炸成小段,小孩的身體被炸成肉塊,腦漿、鮮血連著衣片、毛發飛濺在墻上。
那么在蘇州的大戶需要提前撤離并且將寶藏藏起來。而船長的爺爺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將寶藏(船長口中的貨物)藏了起來,船長的爸爸則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再次去尋找,但是無功而返。
所以,畢方島的寶藏便是當年蘇州貴族躲避日軍時藏下的。
因此合理猜測船長的家族便是之前在蘇州的那個名門望族,而陳茂才的爺爺則是他們的管家。由于地主階級被打倒了,所以1950年的時候陳茂才爺爺過得并不好,船長一家也同樣過得不好,因此當上了船長。
如果寶藏是財物,那么最可能的是西楚時期的青銅鼎。(“三足兩耳”一般指的是鼎,詩中也提到了項羽)
當然,確定了寶藏的來源并不一定能說明寶藏即是“財寶”。也可能只是我軍偷襲日軍匯合的集結點,畫成圖通過民眾來傳遞消息,如果偷襲能成功,同樣是“百萬之財”。
所以,陳茂才的爺爺小時候才會過得那么窮,也沒有把寶藏挖出來。因為寶藏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寶藏具體位置:
具體的寶藏位置只需要凌晨時看一眼畢方島的輪廓即可。
如果非要猜的話,可以認為停船點(也就是尸體發現的地點)對應著寶藏圖里左上角凸起來的部分,然后即可得知寶藏的相對位置。
由于李彥當晚走海岸線時,一定是走到了畢方島真正的海岸線邊上,之后他的尸體往回沖,因此他尸體邊一定有個凸出的陸地。看形狀,更像是圖中左上角凸起部分。


其他:
關于水的用量較多:
汽油起火是不能用水撲滅的,最后篝火上的沙土也表明使用沙土滅火的,所以水有別的用處。
遭到鈍器擊打,被害者仍然出了血,那么兇手身上也可能沾到血跡。需要水來清洗手和自己的衣服,可以清洗掉衣服上的血跡和碳物質燒焦的氣味,之后在篝火上烘干自己衣服。基于這點,最后鎖定兇手的證據便是兇手衣服上可以檢測出血跡反應。

明朝時嫌疑夫妻得到的珠寶估計是龍卷風給他們帶來的吧。

“畢方島”三個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是因為藏寶的人以為畫出島嶼形狀即可帶領尋寶人找到對應的島,但是后來才發現那個島大部分時間是圓的,于是后來才加上“畢方島”三個字,好讓尋寶人找到對應的島。

兇手焚尸的目的便是順便銷毀畢方島的秘密和隱藏死因。在兇手放物品進入帳篷時,可以發現帳篷里有鐵鍬,即可用作兇器。

長坡非常陡峭而且很滑,因此給了兇手跟蹤下坡的李彥的時間。這個長坡和地圖上畫的畢方島突起處方向并不對,故不認為20m高臺是寶藏圖上畫的島。

關于潘之航的動機,還有一種微弱的可能性。外地人潘之航是三年前西部村子里的人,聽說了三年前的事之后,他不希望國家文物就這樣被挖掘,因此他為了保護寶藏而殺人。這也能解釋他為什么在這次旅程中沒有獨自去挖掘,同時說出“不是每個人在面對巨額財富時都能抵抗住誘惑。”,而最后突然發狂則是對自己的殺人的宣泄。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3:43:58 | 2019-8-15 19:09編輯
紅字為重要描述藍字為原文

兇手為潘之航

畢方島地圖之謎:雖然畢方島在眾人的眼中基本是個圓形島嶼,和地圖上的不符,但考慮到夜間退潮后海岸線會變化,此時畢方島才會和地圖上匹配起來。潮水變化的證明由原文可知【早上7點……只有兩塊昨天從森林里搬來的大石頭還距離海岸線一米多】【到了9點還未下起雨……船只掉頭往回開去,臨走前江珊又看了一眼那兩塊石頭,海水已經逐漸靠近它們,但好在石頭底部是平的應該不會被海浪沖到別處。】。這也是為什么守夜的人都會被害的原因

作案過程:孔平第一夜守夜時,發現了退潮并準備動身尋找寶藏,但被兇手發現并殺害,為了制造恐怖氣氛,兇手用篝火和汽油將尸體焚燒并丟到營地樹林中。第二夜,李彥也發現了秘密,前往海岸查看,被兇手殺害,但由于營地前的坡過于陡峭,難以將尸體帶回去焚燒,所以就留在案發處。兇手沒有留下的腳印也是因為退潮,原本沿著海岸線的腳印被海水掩蓋了。第三夜與第一夜類似。

兇手鎖定:鎖定潘之航為兇手的理由有三:一是【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所以他是唯一一個三天都能在半夜自由行動的人;二是文中多次描述【其他人陸陸續續起床,潘之航打著哈欠從帳篷里出來,他環顧四周問到:“咦,孔先生呢?”】【潘之航拍拍他的肩讓他不要放在心上,但其實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這指向他夜間并沒有專注于休息;三是由死者易空葉死前留下的信息【“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蘇州……”易空葉反復念叨著。】【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由歷史記載可知抗日戰爭時期蘇州潘氏是著名的青銅器收藏世家,潘之航可能為其后代,為守護畢方島的寶藏,將破解寶藏之謎的人全部殺死

其他:藏寶圖中的三足二耳怪為鼎,潘家最著名的藏品中就含有鼎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