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潘之航
一、寶藏分析
根據原文:引用 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個年逾60的老頭,正跟陳茂才說著自己家與畢方島頗有淵源,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而快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對了,你太爺爺是什么時候去世的?
老人家62歲的時候,大概1950年吧,還沒能過上好日子。其實我也覺得奇怪,聽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家里還窮的叮當響,要是有百萬的錢哪至于過的那么慘。
“畢方島”三個字下還寫了“百萬之財”。
“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
藏寶圖的落款日期是“民國廿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這一年是公歷的1937年10月3日午時。而船長的爺爺80多年前曾經帶著人和貨物去過畢方島,而80年前是1939年,如果是八十多年前的話有可能是1937年。也就是證明了畢方島在1939年以前的確有人來島藏寶,因此寶藏是真的。而1950年是69年前,和船長父親說的快70年前帶了一批人去了畢方島時間符合。所以陳茂才的家人不是沒有去找過寶藏,而是去過但是沒有找到寶藏。因此也就解釋了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為什么不是同一時期寫的,一部分字是在藏寶時留下的,另一部分信息是陳茂才的太爺爺在臨去世前將島上的信息告訴家人時寫的。
根據原文:引用 一直到萬歷十三年,連云港附近的漁村中有一對夫婦因被指偷竊巨賈而遭到官府緝拿,兩人連夜出海避難,恰逢暴風雨
夫婦說他們在海上遇到風暴,幸而得到了圓島神仙的搭救,之后他們就在圓島上住了一年侍奉神靈以作為答謝。
第二天一早他們三人出發,中午就來到了圓島
可以知道江珊等人所去的圓島就在連云港附近,大約半日內可達。
百度可以得到連云港附近潮汐情況:
上面的漲潮落潮時間是開始漲落的時間,潮汐類型是半日潮,且長落潮時間和陰歷的日期有關,也就是說藏寶日民國廿六年八月二十九這天漲潮的時間也就是11點11左右,也就是午時,和藏寶圖上的落款時間相同,因此藏寶時,畢方島(圓島)此時的海水水位是最低的。
根據原文:引用 吃完午飯后已經下午1點大家一起出發去尋找寶藏的埋藏地。
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如李彥所說,畢方島的海岸很平滑,和藏寶圖所畫的完全不同。地理學專業的潘之航還順便畫了一張簡易的地形圖。他趴在水里任憑波濤的海浪將其淹沒也無法再醒來。 臨走前江珊又看了一眼那兩塊石頭,海水已經逐漸靠近它們。
兩塊石頭是用來確認尸體位置的,但李彥死的地方在發現時還是被海水覆蓋的,但他們離開的時候石頭卻是在沙灘上,那么說明畢方島的面積是會改變的,同樣,形狀也可能會改變。他們探索和畫圖的時間是2019年4月10日13點之后,這天是初六,根據連云港的潮汐時間表可以看到當天的落潮時間是10點48左右,也就是說他們觀察的時間是在漲落潮之間的中間位置,此時潮水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那么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這個島的形狀在藏寶圖上和他們的眼中為什么不一樣了。他們藏寶的時候,水位是最低線,也就是看到的是圓島的全貌,而海水水位上升,畢方島看上去就是圓的,而很可能水位一上升,不是最低點的時候看上去都是圓的,這個不規則形狀能維持的時間并不長,因此這個島大部分時間都是圓的,所以這個島才被叫做“圓島”。
根據原文:引用 “那個大戶你知道是哪個嗎?”
“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
可以知道,陳茂才的爺爺在蘇州的名門望族家里做管家。
根據原文:引用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這本丟失的書中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其中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有兩件國寶級的重器是同一個捐獻者。這兩樣重器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大盂鼎與上海博物館的藏品大克鼎。
根據百度能容整理內容如下:
這兩件藏品的捐獻者都是潘達于,她是蘇州名門潘世恩、潘祖蔭之后,潘祖年的孫媳,丈夫、祖父相繼去世后,年僅20歲的潘達于就挑起了掌管門戶、守護家藏的重任。
當年潘祖蔭在北京去世后,遺留下了大批收藏文物,潘祖年秘密赴京押運回故鄉,存放在蘇州南石子街的潘家舊宅中。這批文物數量之巨相當罕見,僅青銅器就堆放了滿滿一大房間,另有一大間專放古籍版本和字畫卷軸。潘家有寶眾人皆知,那兩尊曠世寶鼎,更是海內外很多收藏人士所夢寐以求的。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后,日本侵略軍的飛機不時抵臨蘇州騷擾轟炸。八月十六、十七兩天,日本飛機又飛到蘇州上空大轟炸,大家匆忙收拾了東西又逃到光福;就在八月十八、十九兩天,情急之中的潘達于打定主意要密藏這批寶物。
于是,她叫來了家里的木匠做了一個結實的大木箱,底板用粗粗的圓木直接釘牢,然后在夜間,搬開住處的地面方磚掘個坑,先放入木箱,把大盂鼎、大克鼎成對角慢慢放進箱子,空當里塞進一些小件青銅器及金銀物件,隨后蓋好箱蓋平整泥土,按原樣鋪好方磚,再細心整理得外表不留挖掘過的痕跡。
書畫和部分古董、藏書也用類似手法藏好。日本人攻陷蘇州后,威逼潘家交出家藏文物,但潘達于和家人在侵略者的淫威面前絲毫都沒有動搖。兩個寶鼎和眾多潘家珍貴收藏就這樣躲在地下安然躲過了那場災難。
1951年7月,移居上海的潘達于致函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竊念盂克二大鼎為具有全國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貯藏得所,克保永久。誠愿將兩大鼎呈獻大部,并請撥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籌備之博物館珍藏展覽,俾全國性之文物得于全國重要區域內,供廣大觀眾之觀瞻及研究……”
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二鼎入館珍藏;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大盂鼎等125件珍貴文物應征北上。兩件巨鼎自此各鎮一方,大克鼎成為上博的鎮館之寶。繼獻鼎之后,在子女的支持下,潘達于又分批向國家獻了大量文物。
因此可以猜測陳茂才太爺爺所工作的地方就是當年的蘇州名門潘家,潘家為了保住這些國寶,在1937年日軍侵略,蘇州即將淪陷的時候,選擇了將家中寶物藏起,家中只藏了一部分,但是光青銅器就有一屋子呢,家中地下不能全部藏下,因此可能藏到其他地方,比如這個畢方島。
二、三起死亡案件及一起摔落事件 帳篷情況: 4月10日 當晚孔平守夜死亡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器材和工具 4月11日 當晚李彥守夜死亡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陳茂才+易空葉、關道勛+李彥、江珊+聶雨夢、器材和工具 4月13日 當晚易空葉守夜死亡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陳茂才+易空葉、關道勛+李彥、江珊+聶雨夢、器材和工具 其中:孔平和易空葉死亡的致死兇器是易空葉帶來的鏟子,都是通過多次擊打后腦致死后死亡后焚尸,而李彥則是在溺死。我們先來看李彥死亡案這個和其他不太一樣的案件。 根據原文: 引用 李彥死因和死亡時間則容易確定的多,死亡時間是在4月12日的凌晨3點到6點,死因如江珊所推測的那樣是溺死??诒侵芯l現了泥沙,與發現尸體附近的沙子成分一致。從尸體指甲里找到一些泥沙,推測是掙扎時留下的,身上還有一些搏斗過的痕跡。 沒想到剛走出森林,遠遠就瞧見似乎有個人在岸邊的海水里(船只??奎c附近),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
江珊并非專業人士,可是也能看出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今早最先起床的是易空葉和陳茂才,他們走出帳篷發現篝火里剩余的一些柴禾還在燒著可李彥卻不在附近,于是馬上到各個帳篷叫醒大家。 [backcolor=rgb(255, 255, 255)][/backcolor]
[/size][size=4]其死亡時間是2019年4月12日3-6點,通過溺死和口鼻中的泥沙可以確定其死亡地點就是在發現尸體附近的海中,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離開高臺到海邊呢?4月12日這天是農歷的初八,因此可以知道早晨六點多開始漲潮,也就是很有可能在李彥守夜的過程中,他在高臺上看到了逐步落潮的海岸線,因此他下來觀察,直接走到了他心中的藏寶地點附近,因為漲潮時間比較晚,所以篝火里還有余柴,而他指甲縫中的泥沙則是在挖土確認的時候留下的痕跡。因此也就在沙子上留下了很自然的腳印。但是為什么只有一串腳印沒有兇手的呢? 根據原文: 引用 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
[/size][size=4]島并不大,半圈走著大概26分鐘,即直徑為1km,所以兇手可以從另一邊或者只是較遠的地方沿著海水湯水走過來,在這個過程中被死者發現,兩人扭打后,兇手殺死了死者,之后兇手淌著水離開,所以并不會在尸體附近留下腳印,而較遠處沒有人檢查,因此沒人發現。 根據原文: 引用 搬運尸體的工作并不容易,在江珊已經叮囑過的情況下,兩名警員特意穿上了防滑的鞋子,卻還是在搬運尸體下坡時差點打滑
[/size][size=4]在兩名警察穿著防滑鞋子的情況下,搬運尸體還是會打滑,因此兇手如果是一個人那么沒有辦法把尸體搬到平臺上的。 根據原文: 引用 兩具焦尸因為尸體燒焦嚴重,后來又被雨淋過,所以無法查出較準確的死亡時間。但是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兩人都是先被人殺害后才焚尸,且后腦都有被鈍器多次擊打過的痕跡,應當就是死因。 孔平尸體附近發現的那把鐵鍬因為暴雨的沖刷已經沒有了指紋痕跡以及關道勛所說的血跡,但是比對過后確定與孔平、易空葉后腦傷口一致。 兩具焦尸身上以及篝火處殘留有部分汽油痕跡。篝火中還有疑似燒毀的一部手機殘骸。
[/size][size=4]兩具焦尸的死法相同,都是先用鐵鍬擊打后腦死后用汽油焚尸,首先通過兇手使用的是行李帳篷中的鐵鍬可以排除10人意外的人登島殺人,死者所處的位置是制高點,且平臺通道只有一個,所以兇手如果是其他人那么在接近過程中就會被死者發現,即使沒有發現,他隱藏著上來目的為何?如果為了尋寶直接加入尋寶小隊就可以,如果為了殺人那應該自己準備好兇器,而即使不準備兇器也可以使用火邊的石頭,而不是進入一個不知道有沒有人的帳篷去找把鐵鍬。因此可以限定兇手在這十人之中。且焚尸地點就是營地篝火,并使用汽油助燃??灼經]有帶手機,李彥勢必隨身帶自己的手機,銷毀手機直接扔進海里更容易,那么被燒毀的手機只可能是易空葉的,燒毀手機是因為兇手覺得易空葉手機里可能有指正他身份的線索。 根據原文: 引用 2019年4月11日 周四 早上7點40分
江珊從睡夢中醒來看了一眼手表,還不到8點?!肮ぷ魅账阑钏恍?,一放假起的比誰都早”說的就是她了。但是等她走出帳篷才發現比她起得更早的都有,戴學海和易空葉正在用礦泉水洗臉刷牙,被石頭圍了一圈的篝火看起來已經熄滅多時,上面似乎有不少沙土。 “要說燒過的痕跡,那不就是這個篝火嗎……?”易空葉此言一出,眾人都嚇得一激靈,肖宵月更是一下鉆進了戴學海懷中。江珊估計了一下,篝火的直徑差不多有1米多快兩米,如果真是把人放到這里燒的確是放得下的。
[/size][size=4]11日早上7點40發現死者不見的時候,篝火已經熄滅多時了,且有不少沙土,因此篝火是人為用沙土撲滅的,且死亡時間較早??紤]兇手要殺人,要焚尸、移尸,且焚尸后篝火已經熄滅多時了,所以他的死亡時間較早。而如果他發現了地圖的秘密,以他的性格沒理由不去尋寶,而他死在平臺上沒有去尋寶,很可能是還沒有發現海岸線和地圖形狀的秘密。但依舊有可能孔平在退潮的時候也猜出了這個島的秘密,但他身體不好,可能去找同宿的潘之航幫忙,所以現場出現了兩把易空葉的鐵鍬,只有其中一把與兩個死者傷口吻合。 根據原文: 引用 臨睡前她往帳篷外看了一眼,孔平正坐在篝火旁雙手拿著藏寶圖認真看著,他的身邊除了那團火什么都沒有。 關道勛來到潘之航的帳篷拉開簾子朝里面看了一下,確實沒有人,只有放在帳篷內側的兩個背包和放在外側的一個睡袋,背包分別是孔平和潘之航的。其他人也都湊了過去,沒有看到孔平的身影。
[/size][size=4]孔平當晚看著篝火值班的時候,雙手拿著藏寶圖,身邊沒有其他東西,而從帳篷來看,潘之航睡在外側,孔品則在內側,包也在內側,因此孔平不管是想拿睡袋睡覺還是拿包里面的東西都有可能會吵醒潘之航。 根據原文: 引用 而對于挖出寶藏后的處理大家也是各執一詞,孔平、關道勛、陳茂才、李彥等人表示應該賣了換成真金白銀,而易空葉、潘之航、肖宵月不同意,認為如果是重要的文物古董應該上交國家。戴學海、江珊和聶雨夢則沒有發表意見。兩派人誰也不肯讓步,差點還吵起來。 陳茂才表示自己以前曾經陪一個客戶去過幾次孔平的古董店,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這個喜歡炫耀的古董商。 他們挖到了一個元朝大官的墓,里面還有幾件價值不菲的陪葬品。他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盜墓,自稱尋寶人不過是圖個心安理得罷了。
[/size][size=4]孔平和潘之航白天對于寶藏的處理方式起了爭執,而孔平曾經盜過墓又喜歡炫耀,吵醒潘之航之后,孔平很有可能炫耀式的對潘之航說起了這件事或者畢方島的秘密,并讓他去幫自己的忙,引起了潘之航的殺意。 根據原文: 引用 易空葉和孔平一樣,也被燒成了焦尸,他的尸體就直接放在了李彥的尸體旁邊。除了已經被沙土覆蓋的篝火以外附近其他地方依然是沒有看到燒過的痕跡。不管是人為還是詛咒,眾人在這里已經連一刻都不想多呆。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size][size=4]易空葉突然進帳篷拿書,而從這本書我們能了解潘達于捐獻國寶的內容,且這本書在其死后不見了,那么很可能他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什么東西以致于他喪命,而考慮潘達于的潘姓、定居上海和潘之航的外地口音,以及潘身上散發的書卷氣息可以猜測潘之航其實就是蘇州名門潘家的人,而易空葉發現了這件事。 根據原文: 引用 一旁的易空葉和潘之航也明白了戴學海的執著,而易空葉是此時才知道好基友的家里出了這么大的事,對自己曾經怒斥戴學海的行為后悔不已,馬上也下坡去尋找戴學海,兩人重歸于好。
戴學海的最后掙扎依然還是無用功,回來后他呆坐在篝火旁,江珊似乎看到了他的男兒淚。
[/size][size=4]易空葉知道了戴學海對于財物的執著原因是因為家里出了大事,原諒了他,也后悔對戴學海的態度,因此他很有可能因此對寶藏有了想法。 根據原文: 引用 “沒有啊,他一晚上都沒回來” 其他人陸陸續續起床,潘之航打著哈欠從帳篷里出來 他喃喃自語,潘之航拍拍他的肩讓他不要放在心上,但其實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
[/size][size=4]按理說,如果潘之航如果晚上都睡覺了,卻一口咬定孔平一個晚上都沒回帳篷,頭天剛睡醒就打著哈欠,第二題臉色和精神都很差,黑眼圈明顯,因此其實他晚上睡眠質量很差或者,他晚上根本就沒在睡覺。 根據原文: 引用 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潘之航則是又高又帥,充滿著書卷氣質,令江珊都有些心動,不過他的口音聽起來不是本地人。
[/size][size=4]李彥瘦弱,潘之航高大,因此如果是赤手空拳打斗,潘之航有絕對的優勢,應該具備殺害李彥的身體條件。 結合三個晚上都有作案的條件(獨處),黑眼圈明顯,他姓潘又是外地口音,而國寶的捐獻者潘達于定居上海,易空葉通過書和上面的故事引來了殺身之禍,可以猜測潘之航是潘達于的后人,也是三起案件的兇手。 根據原文: 引用 潘之航看到后就跑出了船艙到甲板上抓著欄桿往海里吐起來,直到只剩下干嘔。他抬起頭,讓雨水猛烈的拍打在自己臉上。不知是手滑了還是船只這會兒顛簸的太厲害,他抓著欄桿的雙手突然松開,人剎那間就滑向了船尾,看到這一幕的眾人急忙沖出船艙。
好在潘之航還沒有被甩出船,但是他的頭似乎重重撞上了船尾的護欄,已經不省人事。
[/size][size=4]潘之航是雙手突然松開,因此他是自己決定這么做的,結合在李彥死亡案中有搏斗跡象,所以可以猜測有可能潘之航是為了掩飾自己身上的搏斗痕跡所以松開了手,也有可能是他開始反思和悔過,所以松手想要自殺。 三、其他補充 關于藏寶圖上的詩句: [align=left]引用 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
畢方島的地圖中有一塊是三角形的,很像是一把尖刀,這是說這個就是袖子里的尖刀。 霸王自刎是在向南走到了垓下烏江邊上,所以提示向南走。 三足兩耳說的是埋藏的寶物和鼎有關,但是如果需要把這個島看成一個三足兩耳鼎的話就要橫過來看。 力拔山兮氣蓋世就是要等山完全“拔”起來,就是海平面最低的時候。所以藏寶圖和實際地圖相結合的話很可能是如下的: [/align]李彥的死亡地點,船登錄地點,藏寶地點的位置大致相同。
關于原文:引用 大概估算了一下,已用水量似乎比眾人在島上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很有可能是因為在用汽油把尸體燒焦之后,兇手想要滅火,所以用了水,但是發現汽油遇水著的更猛烈了,加快了尸體的燃燒和焦糊,所以后來就改用火撲滅了,用鐵鍬殺人的時候也可能沾到血了,搬運成碳的尸體后可能會沾到灰,還有自己洗手和身上的清潔,這些都要用水,所以這些多出來的水是這樣用掉的。
關于原文:引用 電子設備方面綜合多方口供確定除了孔平沒有帶手機外每人都只攜帶了一部手機,且都是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易空葉的手機可能已經被燒掉,而李彥的手機下落不明,島上沒信號也撥打不通。其他人的手機則都在各自的身上。
小島上手機沒有信號,不存在和別人聯系的可能性,那么李彥的手機很可能是掉到海里的,而易空葉的則是兇手害怕他在手機中存儲了相關的信息所以燒掉了。
關于原文:引用 另一名被焚尸的死者孔平的背包里有一個完全空白的紙質記事本,但是沒有發現筆。記事本頁數不多,外觀看起來和學生的作業本差不多。
很有可能是兇手把記事本里面的頁兩頁兩頁私下,所以看上去是空白的,但是頁數不多,而筆有可能在打斗過程中被燒掉了,或是掉到了別處,也有可能被兇手誤收到自己的包里了。
四、案件還原
潘之航是潘達于的后人,潘家在抗戰中保住了國寶,戰后捐獻給了國家,還有一部分藏到了畢方島上,而潘之航此次是來尋找家中藏起來的文物的。
眾人來到畢方島時,海水水位較高,沒人發現畢方島海岸的秘密,在尋寶過程中,寶貝上交國家派和自留派起了爭執,當晚,孔平看著篝火,由于沒有紙筆所以回到帳篷拿紙筆,吵醒了潘之航。
于是孔平干脆向潘之航炫耀發現,并讓他一起幫忙挖寶,引起了潘之航的殺意,于是假意跟他去挖寶的潘之航用鐵鍬從身后襲擊了孔平,并把他打死,為了混淆尋寶人的視線和警告其他尋寶人,他決定重演當年畢方島的傳說(此處有可能孔平意外倒在了火里也有可能潘之航想起了畢方島的傳說,所以決定警告那些貪心的人),由于篝火并不大,他用汽油助燃,后用沙土滅火并移尸小樹林。
第二晚李彥看守,到快早晨時,海岸線逐漸浮出,李彥猜出了藏寶圖的秘密,獨自向藏寶地點走去,而潘之航得知李離開后,急忙跟著下去,為了不在沙灘上留下腳印,選擇了與李彥進入沙灘較遠的地點走至島的邊緣處,沿著海岸線接近李彥,于是兩人扭打起來,李彥不敵終于被潘之航溺殺,由于斜坡太陡天色又開始亮了,潘之航只好把李彥身上的相關線索都丟棄到海里,把尸體至于淺灘,自己再從來時的路原路返還,等天亮時,海岸線已經收縮,而潘之航走過的地方已經是被海水覆蓋,自然沒有腳印。第三晚易空葉看守,他不一定發現了海岸線的秘密,但卻猜出了潘之航的身份,潘之航怕自己殺人的事情敗露,于是也伺機打死易空葉,把書燒掉,對易空葉的尸體如法炮制成孔平那樣,并且把可能有線索的手機燒毀。
最后在回程的船上,潘之航為了掩蓋自己身上跟李彥扭打時留下的傷痕,決定用“苦肉計”,制造大家可見的傷情,洗脫自己的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