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1:45:44
兇手是關道勛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3:50:17 | 2019-8-15 19:47編輯
藍字為引用原文
紅字為分析




兇手是潘之航

帳篷分配: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

第一個死者是守夜人孔平,之后只有潘之航一人住帳篷
然后李彥與易空葉吵鬧,陳茂才與關道勛換了帳篷,即:陳茂才+易空葉   關道勛+李彥。而李彥又自告奮勇守夜,所以只有關道勛一人住帳篷,但關道勛與孔平李彥三人是一起的,他要殺孔平李彥的機會太多了,沒必要在這個時候。

戴學海+肖宵月,江珊+聶雨夢都是兩人住的,一人有動靜會驚到另一人,所以排除。
至于尋寶活動的發起人陳茂才,他是公開發帖招募的,對象不確定,所以排除。
綜上所述只有潘之航有殺人時間


“老人家62歲的時候,大概1950年吧,還沒能過上好日子。其實我也覺得奇怪,聽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家里還窮的叮當響,要是有百萬的錢哪至于過的那么慘?!?br /> “那個大戶你知道是哪個嗎?”
“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

“天下無第二家”的潘宅,蘇州當之無愧的名門望族

自古以來,蘇州的這一方靈秀天地,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達官顯赫定居于此。將自己的風雅與才情交付在一座座宅院之中。這其中也不乏許多的名門望族,而最有名的就是這潘氏家族。
潘之航也姓潘,再加上他是外地口音,可以推測潘之航是潘氏家族之后。
如果潘之航是為了寶藏而殺人,那應該是也得先找到寶藏后再殺,而易空葉已經放棄尋寶,他根本沒必要殺易空葉。
所以,推測這里的寶藏是潘氏家族所留下來的,而潘之航也一開始就知道這里有寶藏,他之所以來這里是為了防止“寶藏”被人拿走。
首先第一個死者孔平,他是與潘之航一個帳篷的,也是守夜的。在其他人睡著后,潘之航就出來對孔評說他已經知道寶藏在哪兒了,然后拿上鐵鍬就去了森林那邊,潘之航從后邊用鐵鍬把孔平敲死,然后將死者抱到篝火里,倒上汽油,一會后,用土熄滅,再把死者弄到森林那邊,弄成傳說的那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讓他們繼續下去。但李彥依舊堅持。
這樣就有了第二個死者。
其他人睡著后,潘之航就出來對李彥說,他認為地圖上所多出來的東西可能已經被海水淹沒了,讓李彥去和他確認一下。然后到了海邊,將李彥溺死,然后將自己的腳印抹掉


“那個大戶你知道是哪個嗎?”
“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br /> “蘇州……”易空葉反復念叨著。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根據此段,可知道易空葉已經有些猜測了,而晚上拿書是為了確證【書里的內容幾乎都是潘氏的東西】,潘之航白天也察覺到了,所以晚上出來查看,正好看到易空葉拿著鐵鍬去了小樹林那邊,于是,他也敲死了易空葉,同樣燒焦尸體,且發現他手機里有東西,就將手機也燒了。

潘之航看到后就跑出了船艙到甲板上抓著欄桿往海里吐起來,直到只剩下干嘔。他抬起頭,讓雨水猛烈的拍打在自己臉上。不知是手滑了還是船只這會兒顛簸的太厲害,他抓著欄桿的雙手突然松開,人剎那間就滑向了船尾
可能是因為他殺人,心里很難受,就像為自己的行為做個了結。

藏寶地 :                                                            瞎說的
日寇尖刀袖中藏,
霸王自刎于烏江。

將藏寶地圖南面的多出來的部分去掉,剩下的部分與島正中央的平臺類似

盟約不到翌日見,
三足兩耳怪橫行。

說的應該就是森林了

長槍短刀何所懼?
力拔山兮氣蓋世

最高的的樹木下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4:25:08 | 2019-8-15 19:48編輯
兇手:潘之航            
一、寶藏分析
根據原文:
引用
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個年逾60的老頭,正跟陳茂才說著自己家與畢方島頗有淵源,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而快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對了,你太爺爺是什么時候去世的?
老人家62歲的時候,大概1950年吧,還沒能過上好日子。其實我也覺得奇怪,聽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家里還窮的叮當響,要是有百萬的錢哪至于過的那么慘。
“畢方島”三個字下還寫了“百萬之財”。
“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

藏寶圖的落款日期是“民國廿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時”這一年是公歷的1937年10月3日午時。而船長的爺爺80多年前曾經帶著人和貨物去過畢方島,而80年前是1939年,如果是八十多年前的話有可能是1937年。也就是證明了畢方島在1939年以前的確有人來島藏寶,因此寶藏是真的。而1950年是69年前,和船長父親說的快70年前帶了一批人去了畢方島時間符合。所以陳茂才的家人不是沒有去找過寶藏,而是去過但是沒有找到寶藏。因此也就解釋了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為什么不是同一時期寫的,一部分字是在藏寶時留下的,另一部分信息是陳茂才的太爺爺在臨去世前將島上的信息告訴家人時寫的。
   
根據原文:
引用
一直到萬歷十三年,連云港附近的漁村中有一對夫婦因被指偷竊巨賈而遭到官府緝拿,兩人連夜出海避難,恰逢暴風雨
夫婦說他們在海上遇到風暴,幸而得到了圓島神仙的搭救,之后他們就在圓島上住了一年侍奉神靈以作為答謝。
第二天一早他們三人出發,中午就來到了圓島

可以知道江珊等人所去的圓島就在連云港附近,大約半日內可達。
   
百度可以得到連云港附近潮汐情況:

上面的漲潮落潮時間是開始漲落的時間,潮汐類型是半日潮,且長落潮時間和陰歷的日期有關,也就是說藏寶日民國廿六年八月二十九這天漲潮的時間也就是11點11左右,也就是午時,和藏寶圖上的落款時間相同,因此藏寶時,畢方島(圓島)此時的海水水位是最低的。
      
根據原文:
引用
吃完午飯后已經下午1點大家一起出發去尋找寶藏的埋藏地。
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如李彥所說,畢方島的海岸很平滑,和藏寶圖所畫的完全不同。地理學專業的潘之航還順便畫了一張簡易的地形圖。
他趴在水里任憑波濤的海浪將其淹沒也無法再醒來。
臨走前江珊又看了一眼那兩塊石頭,海水已經逐漸靠近它們。

兩塊石頭是用來確認尸體位置的,但李彥死的地方在發現時還是被海水覆蓋的,但他們離開的時候石頭卻是在沙灘上,那么說明畢方島的面積是會改變的,同樣,形狀也可能會改變。他們探索和畫圖的時間是2019年4月10日13點之后,這天是初六,根據連云港的潮汐時間表可以看到當天的落潮時間是10點48左右,也就是說他們觀察的時間是在漲落潮之間的中間位置,此時潮水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那么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這個島的形狀在藏寶圖上和他們的眼中為什么不一樣了。他們藏寶的時候,水位是最低線,也就是看到的是圓島的全貌,而海水水位上升,畢方島看上去就是圓的,而很可能水位一上升,不是最低點的時候看上去都是圓的,這個不規則形狀能維持的時間并不長,因此這個島大部分時間都是圓的,所以這個島才被叫做“圓島”。
根據原文:
引用
“那個大戶你知道是哪個嗎?”
“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

可以知道,陳茂才的爺爺在蘇州的名門望族家里做管家。
   
根據原文:
引用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這本丟失的書中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其中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有兩件國寶級的重器是同一個捐獻者。這兩樣重器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大盂鼎與上海博物館的藏品大克鼎。   
根據百度能容整理內容如下:
這兩件藏品的捐獻者都是潘達于,她是蘇州名門潘世恩、潘祖蔭之后,潘祖年的孫媳,丈夫、祖父相繼去世后,年僅20歲的潘達于就挑起了掌管門戶、守護家藏的重任。
當年潘祖蔭在北京去世后,遺留下了大批收藏文物,潘祖年秘密赴京押運回故鄉,存放在蘇州南石子街的潘家舊宅中。這批文物數量之巨相當罕見,僅青銅器就堆放了滿滿一大房間,另有一大間專放古籍版本和字畫卷軸。潘家有寶眾人皆知,那兩尊曠世寶鼎,更是海內外很多收藏人士所夢寐以求的。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后,日本侵略軍的飛機不時抵臨蘇州騷擾轟炸。八月十六、十七兩天,日本飛機又飛到蘇州上空大轟炸,大家匆忙收拾了東西又逃到光福;就在八月十八、十九兩天,情急之中的潘達于打定主意要密藏這批寶物。
于是,她叫來了家里的木匠做了一個結實的大木箱,底板用粗粗的圓木直接釘牢,然后在夜間,搬開住處的地面方磚掘個坑,先放入木箱,把大盂鼎、大克鼎成對角慢慢放進箱子,空當里塞進一些小件青銅器及金銀物件,隨后蓋好箱蓋平整泥土,按原樣鋪好方磚,再細心整理得外表不留挖掘過的痕跡。
書畫和部分古董、藏書也用類似手法藏好。日本人攻陷蘇州后,威逼潘家交出家藏文物,但潘達于和家人在侵略者的淫威面前絲毫都沒有動搖。兩個寶鼎和眾多潘家珍貴收藏就這樣躲在地下安然躲過了那場災難。
1951年7月,移居上海的潘達于致函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竊念盂克二大鼎為具有全國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貯藏得所,克保永久。誠愿將兩大鼎呈獻大部,并請撥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籌備之博物館珍藏展覽,俾全國性之文物得于全國重要區域內,供廣大觀眾之觀瞻及研究……”
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二鼎入館珍藏;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大盂鼎等125件珍貴文物應征北上。兩件巨鼎自此各鎮一方,大克鼎成為上博的鎮館之寶。繼獻鼎之后,在子女的支持下,潘達于又分批向國家獻了大量文物。
因此可以猜測陳茂才太爺爺所工作的地方就是當年的蘇州名門潘家,潘家為了保住這些國寶,在1937年日軍侵略,蘇州即將淪陷的時候,選擇了將家中寶物藏起,家中只藏了一部分,但是光青銅器就有一屋子呢,家中地下不能全部藏下,因此可能藏到其他地方,比如這個畢方島。
   
二、三起死亡案件及一起摔落事件
帳篷情況:
410 當晚孔平守夜死亡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器材和工具
   
411 當晚李彥守夜死亡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陳茂才+易空葉、關道勛+李彥、江珊+聶雨夢、器材和工具
   
413 當晚易空葉守夜死亡
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陳茂才+易空葉、關道勛+李彥、江珊+聶雨夢、器材和工具
其中:孔平和易空葉死亡的致死兇器是易空葉帶來的鏟子,都是通過多次擊打后腦致死后死亡后焚尸,而李彥則是在溺死。我們先來看李彥死亡案這個和其他不太一樣的案件。
根據原文:
引用
李彥死因和死亡時間則容易確定的多,死亡時間是在4月12日的凌晨3點到6點,死因如江珊所推測的那樣是溺死??诒侵芯l現了泥沙,與發現尸體附近的沙子成分一致。從尸體指甲里找到一些泥沙,推測是掙扎時留下的,身上還有一些搏斗過的痕跡。
沒想到剛走出森林,遠遠就瞧見似乎有個人在岸邊的海水里(船只??奎c附近),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
江珊并非專業人士,可是也能看出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今早最先起床的是易空葉和陳茂才,他們走出帳篷發現篝火里剩余的一些柴禾還在燒著可李彥卻不在附近,于是馬上到各個帳篷叫醒大家。
[backcolor=rgb(255, 255, 255)][/backcolor]

[/size]
[size=4]其死亡時間是20194123-6點,通過溺死和口鼻中的泥沙可以確定其死亡地點就是在發現尸體附近的海中,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離開高臺到海邊呢?412日這天是農歷的初八,因此可以知道早晨六點多開始漲潮,也就是很有可能在李彥守夜的過程中,他在高臺上看到了逐步落潮的海岸線,因此他下來觀察,直接走到了他心中的藏寶地點附近,因為漲潮時間比較晚,所以篝火里還有余柴,而他指甲縫中的泥沙則是在挖土確認的時候留下的痕跡。因此也就在沙子上留下了很自然的腳印。但是為什么只有一串腳印沒有兇手的呢?
   
根據原文:
引用
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

[/size]
[size=4]島并不大,半圈走著大概26分鐘,即直徑為1km,所以兇手可以從另一邊或者只是較遠的地方沿著海水湯水走過來,在這個過程中被死者發現,兩人扭打后,兇手殺死了死者,之后兇手淌著水離開,所以并不會在尸體附近留下腳印,而較遠處沒有人檢查,因此沒人發現。
   
根據原文:
引用
搬運尸體的工作并不容易,在江珊已經叮囑過的情況下,兩名警員特意穿上了防滑的鞋子,卻還是在搬運尸體下坡時差點打滑

[/size]
[size=4]在兩名警察穿著防滑鞋子的情況下,搬運尸體還是會打滑,因此兇手如果是一個人那么沒有辦法把尸體搬到平臺上的。
   
根據原文:
引用
兩具焦尸因為尸體燒焦嚴重,后來又被雨淋過,所以無法查出較準確的死亡時間。但是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兩人都是先被人殺害后才焚尸,且后腦都有被鈍器多次擊打過的痕跡,應當就是死因。
孔平尸體附近發現的那把鐵鍬因為暴雨的沖刷已經沒有了指紋痕跡以及關道勛所說的血跡,但是比對過后確定與孔平、易空葉后腦傷口一致。
兩具焦尸身上以及篝火處殘留有部分汽油痕跡。篝火中還有疑似燒毀的一部手機殘骸。

[/size]
[size=4]兩具焦尸的死法相同,都是先用鐵鍬擊打后腦死后用汽油焚尸,首先通過兇手使用的是行李帳篷中的鐵鍬可以排除10人意外的人登島殺人,死者所處的位置是制高點,且平臺通道只有一個,所以兇手如果是其他人那么在接近過程中就會被死者發現,即使沒有發現,他隱藏著上來目的為何?如果為了尋寶直接加入尋寶小隊就可以,如果為了殺人那應該自己準備好兇器,而即使不準備兇器也可以使用火邊的石頭,而不是進入一個不知道有沒有人的帳篷去找把鐵鍬。因此可以限定兇手在這十人之中。且焚尸地點就是營地篝火,并使用汽油助燃??灼經]有帶手機,李彥勢必隨身帶自己的手機,銷毀手機直接扔進海里更容易,那么被燒毀的手機只可能是易空葉的,燒毀手機是因為兇手覺得易空葉手機里可能有指正他身份的線索。
  
根據原文:
引用
2019年4月11日 周四 早上7點40分
江珊從睡夢中醒來看了一眼手表,還不到8點?!肮ぷ魅账阑钏恍?,一放假起的比誰都早”說的就是她了。但是等她走出帳篷才發現比她起得更早的都有,戴學海和易空葉正在用礦泉水洗臉刷牙,被石頭圍了一圈的篝火看起來已經熄滅多時,上面似乎有不少沙土。
“要說燒過的痕跡,那不就是這個篝火嗎……?”易空葉此言一出,眾人都嚇得一激靈,肖宵月更是一下鉆進了戴學海懷中。江珊估計了一下,篝火的直徑差不多有1米多快兩米,如果真是把人放到這里燒的確是放得下的。

[/size]
[size=4]11日早上740發現死者不見的時候,篝火已經熄滅多時了,且有不少沙土,因此篝火是人為用沙土撲滅的,且死亡時間較早??紤]兇手要殺人,要焚尸、移尸,且焚尸后篝火已經熄滅多時了,所以他的死亡時間較早。而如果他發現了地圖的秘密,以他的性格沒理由不去尋寶,而他死在平臺上沒有去尋寶,很可能是還沒有發現海岸線和地圖形狀的秘密。但依舊有可能孔平在退潮的時候也猜出了這個島的秘密,但他身體不好,可能去找同宿的潘之航幫忙,所以現場出現了兩把易空葉的鐵鍬,只有其中一把與兩個死者傷口吻合。
   
根據原文:
引用
臨睡前她往帳篷外看了一眼,孔平正坐在篝火旁雙手拿著藏寶圖認真看著,他的身邊除了那團火什么都沒有。
關道勛來到潘之航的帳篷拉開簾子朝里面看了一下,確實沒有人,只有放在帳篷內側的兩個背包和放在外側的一個睡袋,背包分別是孔平和潘之航的。其他人也都湊了過去,沒有看到孔平的身影。

[/size]
[size=4]孔平當晚看著篝火值班的時候,雙手拿著藏寶圖,身邊沒有其他東西,而從帳篷來看,潘之航睡在外側,孔品則在內側,包也在內側,因此孔平不管是想拿睡袋睡覺還是拿包里面的東西都有可能會吵醒潘之航。
   
根據原文:
引用
而對于挖出寶藏后的處理大家也是各執一詞,孔平、關道勛、陳茂才、李彥等人表示應該賣了換成真金白銀,而易空葉、潘之航、肖宵月不同意,認為如果是重要的文物古董應該上交國家。戴學海、江珊和聶雨夢則沒有發表意見。兩派人誰也不肯讓步,差點還吵起來。
陳茂才表示自己以前曾經陪一個客戶去過幾次孔平的古董店,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這個喜歡炫耀的古董商。
他們挖到了一個元朝大官的墓,里面還有幾件價值不菲的陪葬品。他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盜墓,自稱尋寶人不過是圖個心安理得罷了。

[/size]
[size=4]孔平和潘之航白天對于寶藏的處理方式起了爭執,而孔平曾經盜過墓又喜歡炫耀,吵醒潘之航之后,孔平很有可能炫耀式的對潘之航說起了這件事或者畢方島的秘密,并讓他去幫自己的忙,引起了潘之航的殺意。
   
根據原文:
引用
易空葉和孔平一樣,也被燒成了焦尸,他的尸體就直接放在了李彥的尸體旁邊。除了已經被沙土覆蓋的篝火以外附近其他地方依然是沒有看到燒過的痕跡。不管是人為還是詛咒,眾人在這里已經連一刻都不想多呆。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size]
[size=4]易空葉突然進帳篷拿書,而從這本書我們能了解潘達于捐獻國寶的內容,且這本書在其死后不見了,那么很可能他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什么東西以致于他喪命,而考慮潘達于的潘姓、定居上海和潘之航的外地口音,以及潘身上散發的書卷氣息可以猜測潘之航其實就是蘇州名門潘家的人,而易空葉發現了這件事。
   
根據原文:
引用
一旁的易空葉和潘之航也明白了戴學海的執著,而易空葉是此時才知道好基友的家里出了這么大的事,對自己曾經怒斥戴學海的行為后悔不已,馬上也下坡去尋找戴學海,兩人重歸于好。
戴學海的最后掙扎依然還是無用功,回來后他呆坐在篝火旁,江珊似乎看到了他的男兒淚。

[/size]
[size=4]易空葉知道了戴學海對于財物的執著原因是因為家里出了大事,原諒了他,也后悔對戴學海的態度,因此他很有可能因此對寶藏有了想法。
   
根據原文:
引用
“沒有啊,他一晚上都沒回來”
其他人陸陸續續起床,潘之航打著哈欠從帳篷里出來
他喃喃自語,潘之航拍拍他的肩讓他不要放在心上,但其實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

[/size]
[size=4]按理說,如果潘之航如果晚上都睡覺了,卻一口咬定孔平一個晚上都沒回帳篷,頭天剛睡醒就打著哈欠,第二題臉色和精神都很差,黑眼圈明顯,因此其實他晚上睡眠質量很差或者,他晚上根本就沒在睡覺。
   
根據原文:
引用
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潘之航則是又高又帥,充滿著書卷氣質,令江珊都有些心動,不過他的口音聽起來不是本地人。

[/size]
[size=4]李彥瘦弱,潘之航高大,因此如果是赤手空拳打斗,潘之航有絕對的優勢,應該具備殺害李彥的身體條件。
      
結合三個晚上都有作案的條件(獨處),黑眼圈明顯,他姓潘又是外地口音,而國寶的捐獻者潘達于定居上海,易空葉通過書和上面的故事引來了殺身之禍,可以猜測潘之航是潘達于的后人,也是三起案件的兇手。
   
根據原文:
引用
潘之航看到后就跑出了船艙到甲板上抓著欄桿往海里吐起來,直到只剩下干嘔。他抬起頭,讓雨水猛烈的拍打在自己臉上。不知是手滑了還是船只這會兒顛簸的太厲害,他抓著欄桿的雙手突然松開,人剎那間就滑向了船尾,看到這一幕的眾人急忙沖出船艙。
好在潘之航還沒有被甩出船,但是他的頭似乎重重撞上了船尾的護欄,已經不省人事。

[/size]
[size=4]潘之航是雙手突然松開,因此他是自己決定這么做的,結合在李彥死亡案中有搏斗跡象,所以可以猜測有可能潘之航是為了掩飾自己身上的搏斗痕跡所以松開了手,也有可能是他開始反思和悔過,所以松手想要自殺。
     
三、其他補充
關于藏寶圖上的詩句:
[align=left]
引用
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
畢方島的地圖中有一塊是三角形的,很像是一把尖刀,這是說這個就是袖子里的尖刀。
霸王自刎是在向南走到了垓下烏江邊上,所以提示向南走。
三足兩耳說的是埋藏的寶物和鼎有關,但是如果需要把這個島看成一個三足兩耳鼎的話就要橫過來看。
力拔山兮氣蓋世就是要等山完全“拔”起來,就是海平面最低的時候。所以藏寶圖和實際地圖相結合的話很可能是如下的:
[/align]李彥的死亡地點,船登錄地點,藏寶地點的位置大致相同。      
關于原文:
引用
大概估算了一下,已用水量似乎比眾人在島上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很有可能是因為在用汽油把尸體燒焦之后,兇手想要滅火,所以用了水,但是發現汽油遇水著的更猛烈了,加快了尸體的燃燒和焦糊,所以后來就改用火撲滅了,用鐵鍬殺人的時候也可能沾到血了,搬運成碳的尸體后可能會沾到灰,還有自己洗手和身上的清潔,這些都要用水,所以這些多出來的水是這樣用掉的。

   
關于原文:
引用
電子設備方面綜合多方口供確定除了孔平沒有帶手機外每人都只攜帶了一部手機,且都是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易空葉的手機可能已經被燒掉,而李彥的手機下落不明,島上沒信號也撥打不通。其他人的手機則都在各自的身上。

小島上手機沒有信號,不存在和別人聯系的可能性,那么李彥的手機很可能是掉到海里的,而易空葉的則是兇手害怕他在手機中存儲了相關的信息所以燒掉了。
   
關于原文:
引用
另一名被焚尸的死者孔平的背包里有一個完全空白的紙質記事本,但是沒有發現筆。記事本頁數不多,外觀看起來和學生的作業本差不多。

很有可能是兇手把記事本里面的頁兩頁兩頁私下,所以看上去是空白的,但是頁數不多,而筆有可能在打斗過程中被燒掉了,或是掉到了別處,也有可能被兇手誤收到自己的包里了。
   
四、案件還原
潘之航是潘達于的后人,潘家在抗戰中保住了國寶,戰后捐獻給了國家,還有一部分藏到了畢方島上,而潘之航此次是來尋找家中藏起來的文物的。
眾人來到畢方島時,海水水位較高,沒人發現畢方島海岸的秘密,在尋寶過程中,寶貝上交國家派和自留派起了爭執,當晚,孔平看著篝火,由于沒有紙筆所以回到帳篷拿紙筆,吵醒了潘之航。
于是孔平干脆向潘之航炫耀發現,并讓他一起幫忙挖寶,引起了潘之航的殺意,于是假意跟他去挖寶的潘之航用鐵鍬從身后襲擊了孔平,并把他打死,為了混淆尋寶人的視線和警告其他尋寶人,他決定重演當年畢方島的傳說(此處有可能孔平意外倒在了火里也有可能潘之航想起了畢方島的傳說,所以決定警告那些貪心的人),由于篝火并不大,他用汽油助燃,后用沙土滅火并移尸小樹林。
第二晚李彥看守,到快早晨時,海岸線逐漸浮出,李彥猜出了藏寶圖的秘密,獨自向藏寶地點走去,而潘之航得知李離開后,急忙跟著下去,為了不在沙灘上留下腳印,選擇了與李彥進入沙灘較遠的地點走至島的邊緣處,沿著海岸線接近李彥,于是兩人扭打起來,李彥不敵終于被潘之航溺殺,由于斜坡太陡天色又開始亮了,潘之航只好把李彥身上的相關線索都丟棄到海里,把尸體至于淺灘,自己再從來時的路原路返還,等天亮時,海岸線已經收縮,而潘之航走過的地方已經是被海水覆蓋,自然沒有腳印。
第三晚易空葉看守,他不一定發現了海岸線的秘密,但卻猜出了潘之航的身份,潘之航怕自己殺人的事情敗露,于是也伺機打死易空葉,把書燒掉,對易空葉的尸體如法炮制成孔平那樣,并且把可能有線索的手機燒毀。
最后在回程的船上,潘之航為了掩蓋自己身上跟李彥扭打時留下的傷痕,決定用“苦肉計”,制造大家可見的傷情,洗脫自己的嫌疑。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5:02:43
兇手應該是潘之航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5:30:06
殺人兇手是潘之航,其實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很快縮小嫌疑人的范圍:
1、作案動機:
總共十個人,排除已死的三個和江珊,剩余六個里面,
首先聶雨夢正如她自己所說,她想作案的話是不可能不被江珊察覺的,所以嫌疑可以排除;
然后是陳茂才,這些人是主動找他報的名,基本之前和他都不認識,即便他想殺死這幾個人,那他完全可以只找要殺的幾個一起上島,找這么多人反而不利于下手,所以他的嫌疑也可以排除;
至于戴學海,如果他尋寶的目的沒有被眾人知道的話,到時有可能為了獨吞寶藏殺人,但是肖宵月已經告知了眾人,而易空葉也表示能夠理解,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易空葉是發現了寶藏的線索,那作為他基友,同時也得到了對方理解和支持的戴學海沒必要殺死易空葉,而且最后他還是沒有找到寶藏,所以在極其希望找到寶藏的情況下,殺死一個有可能找到寶藏的人,是完全不明智的,所以戴學海的嫌疑也基本可以排除;
同理,肖宵月作為戴學海的女友,一直支持戴學海,也不可能殺害易空葉,嫌疑也可以排除;
所以,最后就只剩下了關道勛和潘之航;
先說關道勛吧,確實,他是存在殺害同伙然后獨吞寶藏的可能的,而且也有機會,有可能他從這幾個死者手上得到了寶藏的信息,但他不想讓別人也知道就殺了這幾個知情者,然后打算下次自己再單獨來一次取走寶藏。但是,從三年前他和李彥、李隋易、孔平一起盜墓,最后沒有鬧出矛盾,而是和平分財來看,他不是那種殺死同伙獨吞寶藏的人,但是也不能就此完全排除他的嫌疑,只能說嫌疑不是最大的;
最后是潘之航,全文中,除了開頭人物介紹說他又高又帥,28歲,地理學博士以外,通篇沒有對其身份或者過去事跡有任何介紹,整個故事敘述完以后,對潘之航這個人的了解任然不清晰,正所謂排除所有錯誤的選項后,剩下的那個,無論多不可能都會是正確的,以上幾個人只有關道勛身上有一點嫌疑,而在潘之航身上充滿很多未知,所以說他有可能殺死這幾個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2、登島目的:
這里又是一個潘之航的重大嫌疑點,其余九人各有各的目的:孔平、關道勛、李彥三人是老搭檔了,三人的目的就是為了錢,純粹就是貪而已,陳茂才在自己太爺爺家發現的藏寶圖,也是為了錢財,戴學海和肖宵月是為了拿錢解決戴學海家的燃眉之急,易空葉是被戴學海拉去的,聶雨夢是因為男友的死盯上了孔平等人,江珊則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只有潘之航,從始至終就不知道他的登島目的,為了錢財?我覺得沒這么簡單,做個假設,極有可能他的目的就是阻止別人發現寶藏。
3、作案時間:
要知道,一開始每個帳篷都是兩個兩個一起睡,想要在三天作案的時候,都不影響到自己帳篷里另外一個人,不被另一個人發現,是很困難的,而潘之航是和孔平一起睡的,也就是說,從第一天開始,他的帳篷里就只有他一個,他也是這十個人里作案時間最充分的。
其實從以上幾點,其他人嫌疑基本排除,而除此之外,潘之航身上還有幾個疑點:
首先,開頭就說潘之航的口音聽起來像一個外地人
而文中也說過陳茂才的太爺爺是在為一個蘇州的大戶人家做管家,文中刻意提出潘之航的口音問題,極有可能潘之航和這個蘇州的大戶人家有一些關聯。
然后,在李彥死后,易空葉自責時,潘之航拍拍易空葉的肩膀安慰他,本來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這里刻意寫出了潘之航的大大的黑眼圈,說明昨晚其他人睡覺時,潘之航極有可能在殺人,因為后來的尸檢報告也指出了,李彥是死于凌晨三點到六點,如果潘之航是這個點殺的人,那他的黑眼圈就可以很好的解釋了。
所以,綜合以上疑點來看,潘之航是兇手
下面,推理一下整個事件:
李彥講的那個傳說,其實根本就是古人有意掩蓋島上真相編造的,從后來易空葉的那本有關青銅器的書籍失蹤來看,島上的寶藏極有可能就是青銅器之類的古董,具有很高的價值,而明朝時期的那對夫婦,其實根本沒在島上碰見什么神仙,也沒有遇見什么富商,之前不是也說了嗎,這對夫婦是被懷疑盜取富賈,才遭到追捕的,而他們帶回去的珠寶應該就是他們所盜取的,而后面那三個人被火燒死,應該是假的,是有人殺死了他們然后故意放出被火燒死的消息,目的就是為了震懾住其他人,防止他們不斷上島,也是為了保住島上青銅器的秘密,而陳茂才的太爺爺做管家的那戶人家,應該就是守護青銅器秘密的家族,他們一直守護著這些國寶,當時萬歷年間,時局動蕩不安,后來又被滿清統治,他們不想國寶流落至外族,所以一直隱瞞著這個秘密,而潘之航極有可能就是這戶人家的后代,但他和他祖先不同,他不希望這些青銅器流落至別人手中,也不愿上交國家,他想自己繼續占有,他想自己發財而不是守護,但是傳到他這一代時,信息量太少,他不知道埋在島上的哪個地方,所以這次他聽聞有人要上島尋寶,于是他預感機會來了,而那張藏寶圖上的那首詩,應該就是那戶大戶人家在抗日戰爭時期寫下的,民國二十六年是1938年,當時可能日本軍隊馬上要打過來了,那戶大戶人家的男主人情急之下寫下的,然后轉交給管家保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將這一批國寶上交國家,而藏寶圖上的形狀應該就是明朝時期那個露營的大圓臺上的樹林的形狀,只不過,后來這些守護者為了保守秘密,又自己栽了很多樹,用來掩人耳目,所以才會出現形狀不一的情況。而第一天晚上露營的時候,孔平應該是想到了身后的小樹林里可能有信息,于是回到帳篷里準備拿出他隨身帶著的小筆記本,打算記錄下來,結果一不小心吵醒了潘之航,一番詢問后,潘之航得知機會來了,但是他不能讓孔平將寶藏的事情傳播出去,而他想了想,這座島上只有他們幾個,其他人又都在熟睡中,他便心一狠決定殺死孔平,于是他提出要和孔平一起去的想法,然后他走在孔平身后,稱孔平不注意的時候,一鐵鍬下去,孔平當場斃命,而后在他身上澆了汽油扔進篝火里燒毀,而后扔進了小樹林里,之所以選擇燒毀尸體,他是想把人死的原因推到詛咒上面去,一來減小自己的嫌疑,二來他也希望能震懾住其他人讓他們不再繼續尋寶。而第二晚,李彥原本一直在懷疑聶雨夢,但是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現,他突然間意識到只有潘之航有做到殺人、點火、拋尸還不被人發現的時間,因為只有他一個人住,但聰明的李彥也意識到潘之航可能掌握了重要的消息,所以他去潘之航的帳篷,將他約至海邊,聲稱自己已經知道了他就是兇手的事實,希望潘之航能把寶藏的信息告知于他,相當于用寶藏的信息換取自己殺人的信息,但是李彥沒想到潘之航二話不說直接將自己殺了,潘之航搶在李彥還手之前將其嗯在水里,跛腳的李彥根本沒有反抗能力,不久就死了,從第三天的描述中,我們得知,沙灘上的腳印在海水的沖刷和風的洗禮下是會漸漸褪去的,所以后來,江流推測的水的消耗比平時大家的使用量要多很多,那多消耗的水應該就是就是潘之航用來去掉沙灘上自己的腳印了,但是這里有一個小插曲,李彥偷偷錄下了自己和潘之航的通話內容,但是當時潘之航不知道,應該是在返回之前才發現的,但是發現得太遲,錯過了銷毀的時機,他只能暫時把李彥的手機偷偷藏在自己身上等待時機銷毀。而第三晚,有了前兩晚的經驗,潘之航索性不睡了,監視著易空葉的一舉一動,他看見易空葉拿出了一本書,看了半天后起身前往身后的小樹林里,他心里明白易空葉也知道了寶藏的藏點了,所以,他一路尾隨,看見易空葉停下后,稱其不注意,又是一鐵鍬下去,然后仿照第一天的做法,將其焚毀,而那本書,要么在他手上,要么也被他一并焚毀了。在船上返回時,潘之航借著嘔吐的機會掏出李彥的手機扔進了海里,但也是這個小動作導致他沒能抓牢船只,一不小心打滑被甩了出去,撞到了船尾。
所以,即便潘之航現在還未蘇醒,他仍然是兇手,醒后依然要受到制裁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5:44:14 | 2019-8-15 19:48編輯
兇手  :潘之航

原文:

引用
1:備注:
1. 江珊為偵探家屬,不必考慮作案可能。
2. 本題不存在敘述性詭計,不存在超自然現象。
3. 本題涉及的部分知識請自行百度。
4. 本題兇手僅一人,不存在合謀。

2:李彥冷笑了一下,都21世紀了竟然還真有人相信詛咒這回事。他的目光在幾個年輕人當中來回游走,偶爾還看幾眼自己的老朋友關道勛。
兇手一定在這些人當中,他在心里暗暗說道。

3:肖宵月非常害怕。她抱著戴學海的手臂,希望男友能趕快帶她離開這里,但是戴學海只是安撫了女友兩句。
而此時比肖宵月更害怕的人是陳茂才,本來他還做著發財夢,結果財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具焦尸?,F在他十分后悔為什么和船長的約定不是每天來一次。

4:雨夢嚴肅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殺孔平,而且自己睡在帳篷內側,這么窄的路口要是進進出出怎么可能不影響到睡在門簾旁邊的江珊。

5:剩余的人里,肖宵月內心不想繼續尋寶,但是因為男友的原因她只好選擇中立。


根據原文描寫:不存在合謀,不存在敘述性詭計,兇手只有一個,所以排除江珊,李彥,陳茂才,肖宵月,聶雨夢。

原文:
引用
6:三名死者的DNA均與家屬比對過,確定是其本人,尸體體內均沒有發現藥物痕跡。



根據原文:不存在敘述性,不存在超自然現象,不存在合謀。
第一假設孔平的尸體不是孔平的尸體,那么孔平為躲起來的兇手,但之后警察對照dna,是孔平的DNA,那么就等于存在兩個兇手,與原文兇手只存在一人不符合,所以孔平的尸體是孔平的尸體。
之后易空葉的尸體,根據上面同理,易空葉的尸體也是易空葉的尸體。

因此根據兇手只有一人,排除易空葉和孔平的嫌疑。

剩余有嫌疑的人剩下三人:關道勛,潘之航,戴學海。

原文:
引用
7:戴學海的最后掙扎依然還是無用功,回來后他呆坐在篝火旁,江珊似乎看到了他的男兒淚。
本以為今晚不會再有守夜人,沒想到易空葉卻提出想守夜,他對于自己昨晚的那句戲言似乎耿耿于懷。


根據原文:戴學海在死了兩個人之后也想去找寶藏,說明不知道寶藏的真相,而三位死者都是在夜里死亡,且李彥丟失了一本黑色記錄的本子,易空葉丟失了一本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說明李彥和易空葉都在夜里知曉了藏寶的真相,兇手是另外一位破解寶藏真相的人。尤其戴學海跟肖宵月睡在一起,文中也沒有描述過戴學海偷偷離開過之類的。因此排除戴學海。

原文:
引用
8:每個人兩兩一組同住一個帳篷,每個帳篷都是同一款式只有一個入口。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剩下一個帳篷專門用來放置器材和工具,防止它們被暴曬。
9:戴學海馬上也跟著女友回帳篷。因為現在易空葉和李彥鬧矛盾,關道勛表示不想和易空葉睡一個帳篷 ,陳茂才只好做和事老和關道勛交換了帳篷,兩人的行李也換了過來。
黑夜再次來臨,李彥因為易空葉的嘲諷氣不過于是主動表示自己今晚守夜,以此證明根本不存在詛咒



根據原文:第一夜的人員為: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守夜)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
第二夜人員為:戴學海+肖宵月、(亡)孔平+潘之航、陳茂才+易空葉、李彥(守夜)+關道勛、江珊+聶雨夢
第三夜人員為:戴學海+肖宵月、(亡)孔平+潘之航、陳茂才+易空葉(守夜)、李彥(亡)+關道勛、江珊+聶雨夢

根據三天晚上的人員和兇手只有一人,沒有合謀,三天晚上唯一沒有外人睡一起的人只有潘之航。

原文:
引用
10:“守夜的人會遭到畢方的詛咒,難道……真的是……”他喃喃自語,潘之航拍拍他的肩讓他不要放在心上,但其實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
11:潘之航看到后就跑出了船艙到甲板上抓著欄桿往海里吐起來,直到只剩下干嘔。他抬起頭,讓雨水猛烈的拍打在自己臉上。不知是手滑了還是船只這會兒顛簸的太厲害,他抓著欄桿的雙手突然松開,人剎那間就滑向了船尾,看到這一幕的眾人急忙沖出船艙。


根據原文:黑眼圈說明潘之航熬過夜,而且不止一個夜晚,另外根據百度查找,長期熬夜會引起吐酸水,無力。所以潘之航手滑是為因為熬夜造成的暈厥無力。
結論:潘之航在三個夜晚都是獨守空房,而他熬過多個夜晚卻沒有聽到帳篷外發生的時候,說明兇手就是他(文中沒有描寫過夜晚帳篷動靜,說明在兩人一起的時候,沒有人離開過)

原文:
引用
12:遠遠就瞧見似乎有個人在岸邊的海水里(船只停靠點附近),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
13:眾人走近后看到水里的人穿著李彥的衣服,關道勛上去將尸體翻轉過來,確實是李彥。李彥雙目緊閉,臉上的表情十分痛苦。江珊不懂驗尸,但李彥的尸體表面看起來沒有非常嚴重的傷痕,加上尸體又泡在海水里,她猜測也許是溺死。
14:沙灘上李彥留下的腳印以及昨天眾人過去的腳印似乎因為一整天海浪的拍打以及海風的吹拂,已經沒了大半。只有兩塊昨天從森林里搬來的大石頭還距離海岸線一米多,那是江珊托戴學海和易空葉一起幫她搬的,目的是為了之后警察能直接確定李彥尸體的位置。
15:船只掉頭往回開去,臨走前江珊又看了一眼那兩塊石頭,海水已經逐漸靠近它們,但好在石頭底部是平的應該不會被海浪沖到別處。


根據原文:李彥原本在海水里,江珊拿了石頭做了尸體記號,但第二天石頭卻離海岸線隔了一米,說明海岸線有退過的痕跡,之后,海水逐漸靠近石頭,說明海岸線在漲,另外從腳印來看,海岸線只會漲到一定程度,文中沒有描寫過樹林土壤的干濕和樹木的干濕,說明海水也不會漲到圓臺處。

根據以上得出結論:海水會在某段時間漲潮退潮,而根據文中對圓島的描述,再加上兩張地圖和三名死者都在發現什么后被殺,因此說明海水會在夜里某個時段,退潮,又到某個時段漲潮。而退潮時,圓島就露出了寶藏圖上所顯示的圖案,也就是真畢方島,漲潮時,就又變回圓形島。
因為沒有人來這里,或者住在這里,所以常人也是不知道這件事。



潘之航殺人之謎及寶藏之謎
原文:
引用
16:。潘之航則是又高又帥,充滿著書卷氣質,令江珊都有些心動,不過他的口音聽起來不是本地人。
17:“不清楚,只知道大概是蘇州的什么名門望族吧,在那家干了幾十年。不過建國后這種地主階級多半都被‘打倒’了?!?br /> “蘇州……”易空葉反復念叨著。
18: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而快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19:寶藏圖上所示時間民國26年八月二十九即1937年八月二十九號
20:“上面寫著: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氣拔山兮力蓋世。也許是借著頌揚西楚霸王來諷刺抗日戰爭時期那些不為國家出力之人?!?br /> 21: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根據原文易空葉的隨身物品丟失了一本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說明寶藏與青銅有關,兇手不想讓別人知曉所以將其燒毀,根據詩中三足兩耳怪,再結合青銅,那么這個寶藏便是三足兩耳青銅鼎,陳茂才的爺爺是在蘇州當管家,青銅加上蘇州,那么便是蘇州潘家(青銅器收藏家族),擁有大克鼎和大盂鼎的家族。
而時間又是1937年的8月29日(如果是陽歷的話是1937年10月3日),那段時間也正是日軍攻破江蘇的時候。
船長的爺爺在80年前帶人拉著一批貨物來到畢方島,而80年前正是1937年那年左右,跟寶藏圖上時間很是相近符合。
根據百度查找,1937年那段時間,潘家將所藏之物藏于地下,如果文中根據現實,那么寶藏將不是大克鼎和大盂鼎,而是其余的青銅器或者青銅鼎,如果文中不是根據現實,那么寶藏是大克鼎或者大盂鼎。

文中潘之航不是連云港本地人,而且又姓潘,那么他是蘇州人,正式潘家后人。
殺人是為了保護青銅器不被販賣。

原文:
引用
22:奇怪,陳先生的太爺爺只是一個大戶人家的管家,怎么會有百萬的財產還要埋起來呢。對了,你太爺爺是什么時候去世的?”
“老人家62歲的時候,大概1950年吧,還沒能過上好日子。其實我也覺得奇怪,聽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家里還窮的叮當響,要是有百萬的錢哪至于過的那么慘?!?br /> 23:陳茂才還回帳篷里拿出了最原始的藏寶圖,如他所說,“畢方島”三個字下還寫了“百萬之財”。
“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不過民國時期就價值百萬的寶藏,放到現在肯定更值錢。”聶雨夢插嘴道,“他們幾個人都是很專業的,你為什么還要上網尋找其他尋寶人呢?”

根據原文:陳先生的太爺爺在窮的叮當響的時候也沒有拿出這寶藏,說明他在守護什么,另外在根據詩中意境,寫的是一個忠義之人不怕日本人的形象。另外百萬之財四字是后加的,可能是陳太爺爺為了不讓這寶藏永遠埋在地底,就加上這個,讓后人去挖掘。


案件還原:
1937年8月29日(民國26年),忠義兩全的陳太爺爺在船長的爺爺帶領下去往了畢方島,并在落潮時的畢方島上埋下了一批青銅器,其中有一個三足兩耳青銅鼎。

潘之航在論壇上看到尋寶網站后,就有些猜測可能就是家族丟失的青銅器,就加入了隊伍。在第一天,尋找柴火時,身為地理學博士的他知道了真相,在后來孔平守夜時,潮水落下,露出島的真正面容,孔平知道了真相,孔平或許叫了潘之航一起去查看,但潘之航卻在孔平不注意時殺了孔平,并用火燒焦了孔平(可能是在火篝里燒的,加點汽油,又或者是在寶藏三足青銅鼎里燒的),燒焦了孔平后,潘之航回去睡覺。
第二天晚上,李彥守夜,那一天夜里潮水同樣落潮,李彥知道了真相,去往藏寶藏的地點,潘之航跑了出來,與李彥一起(可能是李彥叫潘之航一起,李彥不相信關道勛,也不喜歡易空葉,更不會去叫涅雨夢,所以選了李彥),在走到海岸線邊上,潮水卻漲潮了,潘之航不想李彥回去說真相,就與李彥打斗了一場,并淹死了他,將手機與黑色筆記本扔到海里,后者燒了,之后用樹枝之類的抹去腳印。(可能性二:李彥的打斗痕跡是之前在茶館跟別人打架受傷的,之后潮水漲潮,李彥跑不及,又因為坡腳不會游泳,所以淹死在那里。)
第三天晚上,易空葉從青銅器收藏一書上知道了大概的背后真相,由于易空葉與戴學海是好基友,在知道了戴學海的家庭困難后,肯定也會提議賣了青銅器,所以為了青銅器不受販賣潘之航不得不殺了他,并在火篝里燒了他(慢烤?),也有可能寶藏的地點留下潘之航的證據。
因為熬了三個夜晚,在乘船顛簸后,藩之航嘔吐了起來,并吐出了酸水,之后又無力暈厥沒有抓牢被船甩到另一邊。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5:50:24 | 2019-8-15 17:40編輯
既然大家是為尋寶而來,而有尋寶之外殺人動機的聶雨夢又不可能殺毫不相關的易空葉,那么兇手自然是為了寶藏才殺人。所以,先解決寶藏的問題,才能理清三人為何而死——
參考連云港(與畢方島在同一海域)潮汐表及文中幾處水位描述,可大致推算出畢方島的潮汐時間表:

從上面圖表可以看出,尋寶隊到達、離開以及兩次巡島的時候,都不在最低水位的時間段,而三次殺人案,尤其是李彥一案,都發生在半夜退潮時間,結合畢方島形狀(正圓)與地圖(鳥形)相差甚遠,可以推斷,藏寶圖上的形狀是只有在退潮水位最低時才出現,三人被殺很可能都是因為在半夜的時候發現了相關線索——孔平應該是在記事本上寫了相關推斷,或者將兩個地圖放縮后重疊在一起發現問題,但都被兇手銷毀了;李彥由于腳印難以偽造,所以是自己去到海邊的,在死亡時間里剛好是落潮,可能看到了露出來的部分;易空葉則應該破解了圖上的詩句(下面分析)。

那么,寶藏到底是什么呢?從易空葉找來相關博物館的雜志查看并被兇手燒掉,可以推斷應該是與某個博物館的館藏相關,再結合易空葉不斷重復“蘇州”還有80多年前有人運貨物上島、不到70年前有人再次上島,當然,還有圖上的詩——
日寇尖刀袖中藏——尖藏掉一半是“小”或“大”
霸王自刎于烏江——繁體字的“于”應是“於”,特意寫成“于”應有所指,取“于”字
盟約不到翌日見——盟不見“明”剩下“皿”
三足兩耳怪橫行——三足兩耳是“鼎”
經百度可知,大小盂鼎在原屬蘇州潘家,1937年日軍入侵,蘇州淪陷后,潘家把大鼎埋在家中,舉家逃亡,之后在1951年取出,1952年藏入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入中國國家博物館,而小盂鼎則一直不見所蹤。
所以,島上藏的應該就是小盂鼎,80多年前也就是1937年潘家除了把大鼎埋起來之外,還派人把小鼎運走,當然,也可能是潘家仆人也就是陳茂才的太爺爺把東西又偷挖出來藏到島上,而不到70年前應該是51年前后,藏寶人想去將鼎取出來,卻無功而返,當時太爺爺剛好去世,推測應該是臨死前將圖紙給了后人,由于形狀差距較大,所以特別增加了“畢方島”三個字,造成字跡新舊不一。

至于具體的位置,從“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币痪渫茰y,長槍短刀怕的是被“藏”起來沒有使用,最后一句是項羽力能扛鼎的典故,“拔山”兒字似乎指向了島中央平地突起的高地,那么劃紅叉的位置就是假的。但是高地的形狀怎么也跟畢方對應不起來,只好排除。那就只能是等潮退到最低時,根據露出的畢方形狀測算埋藏地點了。

接下來是三個殺人事件——
孔平與易空葉都被燒成焦尸, 如果只是單純地阻止他們發現寶藏,只要殺掉就可以,沒必要焚燒,所以兇手應該是為了掩蓋他們身上的某些痕跡,結合探測機需要用到汽油可以知道,兩人都是半夜發現線索后,企圖保用機器探測寶藏,身上沾上了汽油,如果兇手只是殺人而不做處理,很可能會被其他人發現這一點,所以才要焚尸。
而焚燒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添加汽油后直接在篝火里燒,再運到尸體發現的地點,但這似乎沒什么意義,而且燒焦后尸體搬運很容易損壞,特別是孔平一案,如果是要制造出不可能的燃燒現場(尸體燒焦周圍卻沒事),只要搬到近一點的樹林就好,沒必要搬到那么深入的地方,加上鏟子是在樹木里被發現,可以推測,尸體發現地就是第一現場,兇手用鏟敲死二人后就地焚尸,至為何不會燒到周圍的樹木,一個是取了大量的水潑濕周圍,形成隔離帶,一個是利用了人體自燃現象中的燭芯效應——蠟燭被點燃時,由于燭芯的存在,產生導流作用,被融化的液體順著燭芯流向溫度高的方向,而燭芯的頂端靠近火焰,溫度最高,使液體進而氣化燃燒,燃燒發出的熱量又促使液體繼續向上輸送氣化燃燒,形成循環。人體出現“燭芯效應”時就好比一個燭芯在外的蠟燭。人體脂肪在高溫烘烤下融化成液態,滲入衣物當中并被點燃。這時人體開始依靠脂肪自行燃燒,直到燃料用盡。脂肪作為一種高能燃料,在燃燒時會發出極高的熱量,導致肌體和骨骼被完全焚毀,如同火化一般。

李彥一案中,死亡時間剛好是退潮,早上發現尸體的地方不可能被海水淹到,所以他是在離岸更遠的地方被溺死的,之后被兇手或者潮水運回發現地點。至于兇手的足跡有兩個方法消除,一個是前往海灘時盡量遠離李彥的足跡,殺完人之后抹掉腳印——沙灘上抹掉很容易的,而且很難看出來;另一個同樣是在別處下海,再從漲潮時會淹沒的地帶接近死者,最后原路返回。

而兇手就只能是三晚都獨處的潘之航了,結合鼎原本是蘇州潘家買下的,并且潘不是本地人卻關注到論壇信息并報名參加,可知他其實是潘家后人,一直在尋找丟失的鼎,不想讓其他人發現。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6:00:59 | 2019-8-15 17:44編輯
推理過程和推理依據:
             先說說我們的觀點,我們認為兇手是地理學博士潘之航。先從文章順序具體分析,起航時間是2019年4月10日周三早上8:10分,首先孔平和關道勛先一起去了船尾的甲板,不知道做什么。然后介紹李彥有點跛腳,應該是在三年前的那次事故中發生的。戴學海和肖宵月是男女朋友關系,戴學海和易空葉是基友。此時除了那兩個人之外,陳茂才和船長待在船長室,其余的都呆在前甲板。其中有一點說到潘之行又高又帥,年齡28歲,正值青年,姓潘,可能是蘇州人,題中說到的大戶人家的后人。船在海上航行了一個小時,到達畢方島,沒有信號。抵達島上走了20多分鐘,到一個斜坡前在坡上安營扎寨。他們正處在整個島的正中央,近似一個平臺,高出地面20米,周圍全是樹木,下面有圖,入口只有剛剛上來的斜坡。他們用兩個小時搭好了六個帳篷。
帳篷分配情況:①戴學海、肖宵月
②孔平、潘之航
③關道勛、易空葉
④陳茂才、李彥
⑤江珊、聶雨夢
后來有三個人出去撿木柴:江珊、潘之航、聶雨夢。前面說到潘志航是一個地理學博士,也就是說撿木柴給了他觀測地形的一個好時機。后來到了晚上,幾個人圍在一起,說了畢方島關于畢方的傳說。這個時候應該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傳說,也就是說后面的幾場殺人案都是圍繞著這個傳說展開的。之后便是第一個守夜人孔平,前面分配睡帳篷的問題,孔平和潘之航在一個帳篷里面。也就是說當天晚上潘之航有作案時間,并且在此之后,潘之航一直是一個人睡一個帳篷。,題目中還說到當天晚上江珊和聶雨夢是在零點之后睡的,也就是說零點之前孔平都是活著的,潘之航是在零點之后做的案,他體型高大,應該是從第六個帳篷里面拿出易空葉的鐵楸,將孔平殺害,然后再利用汽油將孔平燒成焦尸,并且他此刻已經對這個島比較熟悉,所以將他扔在了樹林里,將作案工具丟在現場。當天他們去尋寶的時候,是孔平、關道勛、李彥、陳茂才、潘之航一組的,我想可能是在勘察的時候,潘之航可能一開始就知道些什么,。然后當天晚上孔平提出守夜,引起他的疑心。題目中說到了一句詩,潘之航可能從祖輩口中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并且可能知道了寶藏的地點,甚至可能明白那是什么重要的東西。第二天早上人們起來的時候,潘之航出帳篷的時候打著哈欠,直接證據說明他昨晚沒怎么睡!之后李彥等人又堅決提出要再次尋寶,并且當天晚上李彥主動提出守夜,這讓潘之航再次起了疑心。于是他等到半夜出來,并且經過勘察地形,他肯定知道當天晚上潮水的漲落情況,他可能將李彥約了出去,肯定是說自己知道兇手是誰,或者是知道寶藏的埋藏地點之類的話將李彥帶到海邊,在黑夜里將李彥打暈,并且李彥是趴在那兒的。后來當天晚上漲潮之后,于是李彥便溺死在那兒。這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潘之航的臉色和精神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本來以為第三個夜晚沒有人再會守夜,但是易空葉主動守夜,于是潘之航便重復了第一夜的作案過程,將易空葉殺死,并且將他的尸體扔在了孔平的旁邊,將鐵鍬扔在了附近的林子里。第三天回去的時候,潘之航在船上一直嘔吐不止,這可能是兩天沒有睡的重要原因,然后他來到了甲板上,題目中說道不知是他手滑還是船只這會兒顛簸的太厲害,他抓著欄桿的雙手突然松開,人剎那間就滑向了船尾。這可能是潘之航 害怕到達陸地時警方調查及這件事情會懷疑上他,于是他制造了一個意外,讓自己昏迷不醒,縮小調查自己的嫌疑。
兇手:潘之航

『切換視角』
潘之航:
     年齡28歲,又高又帥,正值青年時期,地理學博士,蘇州人。
    當我在網上看到這篇尋寶的帖子時我就覺得似曾相識,于是決定前去探索。按照計劃,我來到了這個畢方島,在此之前我查了關于它的所有資料,還順便查了一下祖籍,結合在長輩們那里知道的一切。2019年4月10日周三早上8:10分我登上了船,并且來到了畢方島。在這里他們搭帳篷,我便去尋找木柴,同行的還有兩個女生。借此機會我觀察了一下這個島的地形,初步了解了它。之后發起人他給我們看了地圖,上面有一段古詩,我覺得那是尋寶的關鍵,并且聽長輩提起過。后來我們一起尋寶,我畫了一個大致的圖形,根據這個我似乎發現了什么,由西至東?后面的是什么意思?我思考了很久,終于想清楚了。但是孔平好像也知道了什么,因為當天晚上他跟我說了一些。之后他們講了關于這個島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我在長輩們那里聽說過,到我并沒有說出來。后來孔平居然提出了獨自守夜,我懷疑他心懷鬼胎。于是等到零點以后,我便起身在帳篷里拿了一把鐵楸,敲向他的后腦,并且在帳篷里拿了一些汽油撒在篝火旁邊,將他放在里面燒了(當然包括他的手機)。之后我便將他扔到了樹林里,將它把鐵鍬也扔在了旁邊。清理了現場之后,我重新回到了帳篷,直到天亮。第二天。他們找到了尸體,但是仍然有人要去尋寶,當然他們沒有發現什么。第二天晚上時候李彥提出了要守夜,我告訴他我知道寶藏在哪,讓他晚上在海邊等我。根據我的推測,今晚肯定會漲潮,于是我制定了我的殺人計劃。到了夜間,李彥區約來到了海邊,在黑夜里我將他打暈,并且讓他趴在地上,隨后我清理了現場,然后回到了帳篷里。第二天早上如果所料真的有漲潮的痕跡,并且現在已經退潮了。李彥也溺死了。本以為死了,兩個人之后不會再有人守夜了,但是易空葉卻提出守夜, 于是我按照計劃準備再次將他殺死(就當是一個沒有線索的案子吧,因為我和他根本不熟)。可是他守夜好像就是為了等待兇手的出現。是的,他看到了我,所以他必須死。我用第二個鐵鍬將他敲死,然后拿來汽油澆在篝火里,并且在那放在里面(別忘了,還有他的那本書),這種寶藏之類的不能讓他們知道,所以。之后第三天早上,船來了,可能是暴風雨太大了吧,再加上連續幾天沒有休息好,我一直在嘔吐。我來到了甲板,一直在干嘔。我抓著欄桿,突然想到了一個計劃,非這樣做不可。于是松開了欄桿,整個人被甩出了船尾(但我知道我不可能被甩出船外)。就這樣我昏迷了,到了岸上他們打了120,我一直是昏迷不醒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擺脫我的嫌疑!

注:
①在第一板塊里有顏色標記和斜線等標記的為重點,但其余的不可忽視。
②『切換視角』里面有兇手的作案動機以及作案方法,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呈現出來,是很重要的內容,不可忽視。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6:06:11 | 2019-8-15 16:29編輯
直截了當的說,兇手是易空葉

他是有目的的殺人,這個寶藏本不是歸陳家的,而是他祖先服侍的主人家的,那么又關易哥甚么事呢
圖上那個文字解出得的是易,文中有字謎,表示的是財寶歸的是易家的,那個祖父是絕對寫不出來啦

動手殺人的話一定是報仇或針對某種人下手,從前面的死者可以得出會犯案的只會是有前仇的雨夢或者是不貪財的人
就是易空葉和戴學海和肖宵月了,但是戴學海又很想找出寶,如果犯人目的是少竟爭對手,那么不會那么針對殺人的,而且第二晚的人是因易才死的,可以把他摁在水里的人只有男人了,那么就只是易空葉了
為何易哥只有的手機被燒了?是死者弄進去的吧,為了銷毀證據,再撒沙子上去   再生火

如果動機是"誰也別想打這的財寶的主意!"那么他前面說詛咒和自殺都有結果了,別忘了,第一死者的睡袋沒了,還有就是易哥的室友十一點就睡死了

那么帶上動機總結一下
第一個是易趁室友睡拿個小鐵鏟打死外面那個,打斗了一下手機掉火坑,搞到那人死了之后澆汽油,拿睡袋拖到小樹林倒進去然后弄點沙遮蓋火坑

(加速)易約二死者到海邊溺死后腳踩睡袋回來

之后他發現自己的好基友有那么需要錢,覺得愧疚,于是自殺了(他用書當導火索,自己澆上汽油),用固定鏟子自殺沒死透把它丟到其它地方然后慢慢死去(這也是為何沒有移尸的原因)
在海上,學海嘔完沒回來也許有一半原因是沒找到寶一半是失去朋友吧.....


最后我認為藏寶圖畫的是那小土丘嘿!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5 16:14:08 | 2019-8-15 18:42編輯
太難了,只有瞎寫了。

尋寶小隊人物介紹:
陳茂才:男,30歲,某公司推銷員,尋寶發起人。
孔平:男,38歲,古董商。
戴學海:男,25歲,歷史專業研究生。
易空葉:男,25歲,歷史專業研究生。
李彥:男,35歲,隨意茶館老板,精通古文。
關道勛:男,40歲,資深尋寶專家。
潘之航:男,28歲,地理學博士。
江珊:女,27歲,尋寶專家(實際是報社小記者)。
聶雨夢:女,32歲,尋寶專家,精通易經八卦。
肖宵月:女,25歲,博物館講解員,戴學海女友。

這次的案子參與者一共是有10人,并且兇手唯有一人的情況下,我們就根據排除法一步一步來證明誰是兇手了。

首先排除掉死者與江珊,那么嫌疑人就只有陳茂才、戴學海、關道勛、潘之航、聶雨夢、肖宵月這6人。

第一天晚上分帳篷的情況是
戴學海+肖宵月
孔平+潘之航
關道勛+易空葉
陳茂才+李彥
江珊+聶雨夢

原文敘述:
引用
江珊回到自己帳篷拿了毛巾和牙刷,還不小心吵醒了聶雨夢。
聶雨夢嚴肅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殺孔平,而且自己睡在帳篷內側,這么窄的路口要是進進出出怎么可能不影響到睡在門簾旁邊的江珊。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從這里可以推理出,帳篷是由兩人合住,另外一人出入有動靜的話,很容易吵醒另外一個人。而從聶雨夢的話來看,江珊是睡在門簾旁邊的,如果三晚都是聶雨夢出入殺人的話,江珊不會什么都沒有注意到的,所以我們從這里可以排除掉是聶雨夢。
而陳茂才是這次尋寶活動的發起人,他如果要殺人的話,完全不用這樣做,增加了更多的人來破壞了他的計劃性,這樣風險更高,所以排除掉陳茂才;
戴學海和肖宵月兩人是情侶,如果其中一人是兇手的話,另外一人也不可能不察覺道,所以排除掉戴學海和肖宵月。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只有潘之航和關道勛了。

關道勛第一晚是和易空葉一起住,后面兩晚一個人?。?br /> 潘之航則是全程都是一個人住,所以這兩個人目前嫌疑最大。

接下來說說藏寶圖,藏寶圖的地形很像他們所在的那個平臺的鏡像,但是藏寶圖左上角的那個突起又不能解釋。
而這段原文敘述:
引用
“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

藏寶圖上面的字跡,畢方島應該是后面寫上去的,所以我們推理這個藏寶圖所畫的地形圖并不是畢方島的圖。應該是其他島嶼。

關于第二起李彥的案件,他的疑點有獨自走去沙灘邊的腳印,原文敘述是這樣的:

引用
沙灘上只有一串腳印從森林與沙灘交界處一直延伸到那人的位置。
江珊并非專業人士,可是也能看出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引用
在小輪船抵達時的??课恢茫?0人被平均分為兩隊,孔平、關道勛、李彥、陳茂才、潘之航一隊,其余五人另一隊,分別從東西兩個不同的方向沿海岸步行前進。
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

所以我們的推理是晚上兇手從小島的另一頭繞過去,到達他引誘李彥過去的地方,并對他進行殺害。這也就是為什么只有一行腳印的原因
至于第一個和第三個案子中,都有在火堆中的沙石,原文敘述:
引用
除了已經被沙土覆蓋的篝火以外附近其他地方依然是沒有看到燒過的痕跡。
引用
被石頭圍了一圈的篝火看起來已經熄滅多時,上面似乎有不少沙土。

所以這就是兇手先把死者燒焦,然后用沙石滅火,再把尸體轉移。

對于文中死者的情況,我隊做出合理猜測,前兩晚的死者才是兇手真正想殺的人,而最后一晚的易空葉只是一個為了不讓自己的目的太過明顯的犧牲品。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