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香港三级日本韩国三级专线/国内自拍在钱/天堂国产女人av

7
發表于 2019-8-13 19:30:00
請仔細閱讀答題說明,若違規導致0分、沒提交上答案別怪我沒提醒。
本題截題時間:2019-08-15 20:00 屆時將放出第五題答案;
答題時間為兩天,請注意在截題前回答,時間以論壇服務器時間為準;
若要修改答案請點擊原帖下方的編輯
多次回帖將以 0 分計
從Word文檔復制時可能會導致格式出錯,請盡量直接使用論壇編輯器進行排版。
本站帖子可使用的代碼在 這個帖子 里有介紹。
特別提醒:學院僅支持除默認顏色外的 25 種顏色(在上面的帖子里有列出),所以不要來問為什么自己貼的答案沒有某某顏色。
  • 重點:答題請直接回帖就行,不需要任何其他額外設置,系統會自動匿名和隱藏你的回帖
  • 請不要在回帖中透露自己的學員名或偵探編號等任何個人、隊伍信息,否則直接以0分計
  • 組隊參賽者請使用隊伍ID回帖答題,隊伍ID即你們在《 組隊報名帖 》里回帖時所用的帳號。
  • 已組隊的學員若使用個人ID答題將以0分計。
  • 未報名的隊伍將視作個人ID計分。

14

5

分享

匿名
3 | 發表于 2019-8-13 19:30:20 | 2019-8-15 18:51編輯
推理前提,本次案件只有一個兇手且無合謀。

結論:
1、島的地形隨著潮水漲落會發生變化,只有深夜(凌晨)落潮時才會和藏寶圖的地形相符。
2、殺死孔、李、易三個人的是潘之航。
3、潘之航的動機是為了守護寶藏不給人發現,殺死三人是因為他們守夜的時候發現了海島地形的秘密。

分敘之。

一、關于寶藏。

把藏寶圖橫過來看,不難發現就是一個單足鳥的形狀,傳說中的畢方鳥就是如此,島改名為畢方島,除了傳說中的火災,還有可能于此有關。
2、藏寶圖上面的詩「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從字面意思解讀,我們可以看出以下的信息。
a、寶藏是一批青銅器(三足二耳怪橫行,指以古代青銅鼎為代表的文物,古代青銅器物之上多有神獸鳥怪等紋飾)
b、自刎于烏江,暗示就是去掉脖子(鳥頭),藏起尖刀,就是去掉藏寶圖類似尖刀的那部分(鳥足)。尖刀藏了,頭自刎了,剩下的就是圓島了。潘之航所繪制的畢方島地形是個完整的正圓,實際上海岸線邊界線不會如此圓滑,只是近似圓形而已。
如圖。*


c、不到翌日見,指不到明天,引申就是指深夜到日出之前
d、力拔山兮, 就是把山拔起來,暗示寶藏埋在地下。

3、藏寶圖暗示時間是晚上,結合三名死者都是深夜(凌晨)被害,這讓我們得出了一個推論,要發現畢方島的地形秘密,必須在深夜(凌晨)才行。

4、江珊搬石頭是清晨7點,而大伙離開的時候是上午9點「船只掉頭往回開去,臨走前江珊又看了一眼那兩塊石頭,海水已經逐漸靠近它們。」可以證明海水在這兩個小時內是上漲的,也就是說,白天是漲潮的。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該島嶼海水的漲退是有規律的,日出后海水上漲,深夜(凌晨)退去。這會導致在不同的時間段,海岸線的形狀會發生變化,隨著晚上退潮,有的地方陸地多出來了。漲潮的時候,藏寶圖里鳥頭和鳥足的部位是被水淹沒的,也就是大伙發現的圓型海岸線。只有落潮的時候,石頭露出水面,島的地形才和藏寶圖吻合,才能根據藏寶圖確定寶藏的具體位置

二、關于動機。

1、排除三年前的案子
我們判斷三年前的案子和本次案件無關,即本次案件并非是為了李隋易報仇。
a、三年前案子的三個當事人,孔平,李彥雖然被殺,但關道勛還活著,反而死了和案件無關的易空葉。若為李隋易報仇的話,沒理由放過第二、三天晚上一個人獨睡的關。
b、因為文中沒有敘詭,李彥守夜時的回想往事應該是真的。而警方調查也顯示李隋易是被野獸咬死的。
c、當孔平被殺以后,如果他們殺了李隋易,那么他們就該馬上想到可能是有人報仇。事實上李彥和關道勛完全沒有危機感,第二晚李彥更是主動提出守夜。說明他們并沒有真的殺死李隋易。
d、如果是為李隋易報仇,只有聶雨夢有動機,但聶雨夢睡在帳篷內側,出入帳篷時不太可能不驚動睡外側的江珊,可以排除作案可能。

2、排除一般動機。
a、十個人里面,已知的是,前兩個死者孔、李和關是認識的朋友。第三個被殺的易和戴是朋友。
b、第三個被殺的易空葉顯然和孔、李、關三人組毫無關系。證據是當李彥和易空葉吵架的時候,作為李彥朋友的關明顯和易劃清界限。
「因為現在易空葉和李彥鬧矛盾,關道勛表示不想和易空葉睡一個帳篷 ,陳茂才只好做和事老和關道勛交換了帳篷,兩人的行李也換了過來。」
c、因為連續三個被殺者并不是一伙的,而兇手又是同一人,因此可以排除針對性仇殺的可能。
d、也可以排除情殺財殺等文中沒有提到的可能性。
e、因為事實上大伙并沒有找到寶藏,所以可以排除分贓不均殺人的可能性。

3、三個死者的共同點
a、三個被害人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當晚守夜,而守夜人是可能發現地形的差異而解開寶藏的秘密的。
b、三個被害人的第二個共同點是都想染指寶藏。孔李就不必說了,易雖然主張寶藏上交國家,但性格直爽的他了解到好友戴一心想找到寶藏的原因后,兩人重歸于好。他完全會為了好友而決心自己找出寶藏。

分析至此,我們大膽推測,兇手的目的正是為了守護寶藏的秘密不給人發現。

補充說明:兇手模仿傳說中的故事把人燒成焦尸也是同樣的目的,用傳說中畢方鳥的詛咒嚇唬人不敢繼續尋寶和守夜。


三、孔平被殺案
1、孔平是自己主動提出守夜。「他說自己經常熬夜,夜深人靜時能靜下心思考事情,說不定還能破解藏寶圖。」而江珊也證實了這一點。「臨睡前她往帳篷外看了一眼,孔平正坐在篝火旁雙手拿著藏寶圖認真看著。」

2、孔平沒有帶手機,而眾人所處的平臺又是高二十米的小土坡。居高臨下,因為深夜畢方島的真正地形顯露(見分析一),我們判斷,孔平可能是夜里看到了地貌的差異,于是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繪制新的地形。

3、兇手擔心寶藏的秘密被發現,晚上沒有睡覺而監視著守夜人,眼看孔平快要解開地形的秘密就偷襲殺人,然后在尸體上倒上汽油(所以汽油少了),丟進篝火堆焚燒,燒完后去海邊運來沙子滅火,再搬運尸體丟到營地附近的樹林里。而這過程不用擔心會被人發現。「每個帳篷之間距離都較遠,只要不是大喊大叫一般是聽不到別的帳里的聲音。」

4、我們推測兇手在搬運焦尸時,為避免衣服上留下痕跡,脫掉了衣服,光著身子進行搬運。事后再用陳茂才帶來用于洗漱飲食的桶裝水沖洗(易空葉的尸體同樣),因此江流進行調查時發現已用水量比應用水量多出不少。

5、孔平記錄下來的紙和筆被兇手一起燒毀,隱藏孔平死亡的真正原因。

四、李彥被殺案。
1、李彥也是主動要求守夜的,或許他也猜測到深夜會有所發現。「黑夜再次來臨,李彥因為易空葉的嘲諷氣不過于是主動表示自己今晚守夜,以此證明根本不存在詛咒。」
2、海平面降低了高度,李彥也和孔平一樣發現了地形的秘密,而李彥親自拖著不便的腿腳去海邊確認。這也是他死在海邊的原因。
3、一直暗中窺視著的兇手跟蹤李彥到了海灘,經過一番搏斗,在海里溺殺了李彥。李彥腿腳不好,搏斗起來不是兇手的對手。
4、李彥很可能用手機拍下了晚上島嶼的海岸圖。所以手機被兇手丟進了大海。
5、沙灘上沒有留下兇手的腳印,是因為兇手跟蹤李彥到了森林和沙灘交界處后,繞行從遠處的沙灘,走到低水位區域,殺人完再原路返回,返回時順便抹去自己留在沙灘上的腳印。發現尸體后尸體周圍的痕跡已經被漲潮的海水淹沒,而遠處的腳印擦過后只有沙子顏色略微不同,因為大家不會去沙灘搜索『沙灘一般不會埋放寶藏』,所以這些痕跡被大家發現的可能很小。
6、由于在海邊殺了人,搬運尸體穿過森林上坡非常困難,兇手無法把尸體拖回篝火處去燒,只能就這樣留在了海邊。

五、易空葉被殺案
1、易空葉原是反對繼續尋寶的,但看到好友的男兒淚以后,性情中人的易決心找出寶藏,所以主動要求守夜。「本以為今晚不會再有守夜人,沒想到易空葉卻提出想守夜,他對于自己昨晚的那句戲言似乎耿耿于懷。」
2、守夜的易空葉自然也在海水退潮后發現了畢方島地形的秘密,于是拿出手機拍照的時候,兇手同樣用鐵鍬偷襲了易,然后和孔平一樣焚尸后搬運至營地附近的森林里,并運來沙子滅火。
3、兇手燒掉易手機的時候,發現易當晚所看的書和可能聯系到自己背景相關的書也一起燒了。(詳見“七”)


六、兇手
能殺死孔平等三人的兇手必須符合以下幾點。
1、能夠在連續三夜趁大家睡覺時出入帳篷不被人察覺。
2、連續三個晚上殺人放火,睡眠不足。
3、能了解漲潮落潮帶來地貌的變化,從開始就解開了藏寶圖秘密。

兩個人住的話,里面的人想出來不可能不驚動外面(聶雨夢嚴肅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殺孔平,而且自己睡在帳篷內側,這么窄的路口要是進進出出怎么可能不影響到睡在門簾旁邊的江珊。)外面的人要出來殺人放火后再回去,也是很有可能被同伴察覺的(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出去一次不被察覺還有可能,連續三晚如此不被察覺幾乎不可能。只有潘之航,第一夜和孔平同住一個帳篷,第二第三夜獨居,能夠毫無顧慮的連續外出。而且潘之航每天都呈現出睡眠不足的跡象,「其他人陸陸續續起床,潘之航打著哈欠從帳篷里出來」、「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另外作為一個地理學博士,潘也是最有可能是一早就看破了畢方島地形秘密的人。

根據上述分析得出結論:殺死三人的兇手是潘之航。

七、案件背景
1、陳茂才表示易12號晚拿走了一本書,而易包里的書少了一本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可以確定易少了的書正是這一本。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2、經網上的調查搜索可知,在上海博物館的青銅館中,有一個鎮館之寶(大克鼎),來自蘇州名門之后的潘達于女士所捐贈。潘家在日軍侵略中國時,保護了大量的文物收藏,在解放后捐贈給國家。我們推測,在《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這本書中很可能介紹了這些典故,結合陳茂才太爺爺是蘇州某個名門望族的管家這條線索,我們猜測此名門望族很可能正是蘇州潘家。「潘達于(1906-2007),是蘇州名門潘世恩、潘祖蔭之后。1923年,l8歲的潘達于嫁入潘家成為潘祖年的孫媳,丈夫、祖父相繼去世后,年僅20歲的潘達于就挑起了掌管門戶、守護家藏的重任。」
陳茂才的太爺爺,很可能是潘家的管家。

3、潘之航也姓潘,同時是外地來的,推測他有可能是潘達于的后人,因此才會這么執著于守護寶物。因為該書涉及到自己的來歷,所以潘之航殺了易空葉后將書一起燒了。

4、藏寶圖上的日期是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即1937.8.29,此時正是淞滬抗戰爆發不久,眼看日本侵略者就要肆虐江南,為了防止古文物被搶走,潘家將收藏的文物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地掩埋藏匿,另一部分交由服務潘家多年的管家帶回老家藏匿。而管家最后將這批文物運到老家附近的畢方島埋藏(船長說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并在一張寫著畢方島的地圖上做了標記,寫下提示線索的詩(詩有落款日期,可證明是1935年當時所寫)。
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

5、抗日結束到解放初期(1950年),潘家由于有地主成分,可能屬于被打壓批斗對象,因此管家沒能將保管的寶藏歸還潘家,但管家恪盡職守,一生都沒有將之取出變賣,改善自家的生活。管家后人曾發現藏寶圖后打算取出寶藏,但是他們的尋寶隊并沒有解開藏寶圖之謎(船長說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6、最終,藏寶圖默默沉睡了70年,被陳茂才整理房間時所找到。


八、案發過程還原

1、潘之航在了解到陳茂才的尋寶計劃以后,決定阻止他們而加入了隊伍。但出發時,他發覺人太多了,只能伺機而動。
2、上島后,作為地理學博士的潘很快就發現了海水漲落的秘密。他沒有聲張,但是在繪制畢方島地形圖的時候,耍了個心眼,他故意將地形圖畫得特別圓,沒有按照實際的海岸線曲線畫,防止其他人對比出畢方島地形和藏寶圖地形相同的部分。當晚孔平守夜,幸運的是,正好孔平和他一個帳篷。一個人在帳篷的他一直觀察著孔平的動靜。甚至可能過去和他攀談,而孔平根本想不到剛剛認識的人會殺他。發覺孔平已經了解到秘密的時候,潘毫不猶豫的用鐵鏟打死了孔平,并從器材帳篷里拿出汽油點火焚燒,之后用沙土滅火,尸體丟到樹林。
3、但詛咒的傳說并沒有嚇住李彥,李彥甚至和易吵了起來。他堅持要尋寶并晚上主動要求守夜,潘晚上跟蹤他到海邊,看見李彥用手機拍攝,于是把他殺了,手機丟進大海。但因為海邊距離太遠,于是并沒有把尸體拖回去燒。
4、第三天易因為了解了好友戴的情況以后,改變了原有的立場,并主動守夜。于是也被殺了,接著和第一具尸體一樣如法炮制。在燒尸體的時候,潘看到他看的書和自己的來歷相關于是也和手機一起燒了。
5、在回程的船上,船只遭遇了暴風雨,為了保護寶藏而連續三夜殺了人,沒有好好休息,因為焚尸也沒有胃口好好吃飯(嘔吐都只有酸水),潘的體力嚴重不足,最后實在沒有力氣抓住欄桿才松開了手滑到船尾受傷。(一方面也可能殺了幾個人,內心煎熬,覺得上天要懲罰自己而產生放棄求生的念頭)
匿名
2 | 發表于 2019-8-13 19:33:52 | 2019-8-15 18:53編輯
兇手是陳茂才。

一、畢方島之謎

1:畢方就是火烈鳥。《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而我們的藏寶圖畫的形狀就像是火烈鳥的形狀。可是矛盾的是圓島自古以來都是圓島,不太可能成為畢方島。之前考慮的一種可能性是因為潮汐,從而導致島的形狀發生變化,漲潮的時候鳥頭和鳥尾被淹沒,只留下中間的不規則圓形,但是跟圓島的正圓差太多了,當然可能是手工繪圖的差異。2019年4月10日屬于初六,下午一點二十六分的時候連云港還屬于漲潮的時間,所以潘之航畫的圖屬于圓的,因為漲潮把鳥頭跟鳥尾淹沒了。

引用
在簡單的互相介紹后,發起人陳先生給大家說了一下他的安排:過兩天周三早上8點就出海前往畢方島。
4月10號早上8點剛好也是漲潮的高峰時間點,陳茂才選擇這個時間點去畢方島,他的舉動不得不讓人懷疑。
引用
李彥死因和死亡時間則容易確定的多,死亡時間是在4月12日的凌晨3點到6點,死因如江珊所推測的那樣是溺死。
手法:4月12日的凌晨3點到6點連云港剛好是退潮時間,兇手走在退潮露出來的鳥頭或鳥尾的地方,殺了李彥,早上等他們醒來發現尸體的時候,漲潮又把鳥頭和鳥尾的部分淹了,所以沙灘上只留下李彥的腳印,兇手回去的時候走的是島的另一面進入森林,再上平臺。兇手可能是和李彥說了關于潮汐的事,想他們兩個去驗證下,于是李彥下了平臺。
一開始孔平死亡的那個晚上,陳跟李彥住一起,孔平死了;第二天,陳跟易住一起,但是李彥死,第三天,陳跟易住一起,易死了,怎么看怎么不對。
動機:孔平、李彥、易空葉的守夜行動都是自己提出來的,但是這三人都被兇手殺了,一開始的判斷可能會是無差別殺人。但是4月11號~4月13號連云港的凌晨時間都是屬于退潮的時間,可能是守夜的人在退潮的時候發現了畢方島的秘密,從而都被兇手干掉了。
兇手具備的特征:我們要找的兇手就是已經破解了畢方島之謎的人,而在我們的嫌疑人中,擁有寶藏地圖最久的人是陳茂才,他是最有可能破解畢方島之謎的人。而且加上他在周三早上8點漲潮的時候叫其他人到畢方島也是可疑的一點。
畢方島為什么要叫畢方島,如果是因為火,為啥不叫朱雀、鳳凰、金烏,這些神鳥都是火鳥,那必定是因為圓島的某種特征和畢方很像,先前說的尾巴可能是畢方的腳,漁民在火龍卷出現后就沒上過島,在十里開外能看見火龍卷,無論他們怎么看島應該都是圓的,我們懷疑藏寶圖畫的不是島的樣子,而是等高線地形圖,或者是行動路徑。

引用
他抬起頭,讓雨水猛烈的拍打在自己臉上。不知是手滑了還是船只這會兒顛簸的太厲害,他抓著欄桿的雙手突然松開,人剎那間就滑向了船尾,看到這一幕的眾人急忙沖出船艙。
潘之航抬起來頭就忽然松開了雙手,我們猜測他是看到了畢方島因為震驚而松手的,他看到了平臺,看到了整個島突起的部分很像他們手中的藏寶圖,想告訴眾人,但是松手把自己摔昏迷了。



二、寶藏圖句子之謎
引用
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
首先《垓下歌》的第一句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所以順序可能是反了。然后,霸王自刎于烏江,項羽死在東城,而不是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盟約說的是鴻溝之盟,項羽放了劉邦老婆,然后被反殺。地圖制造于民國26年,也就是1937年,那個時候開始的抗日戰爭,所以才有的第一句日寇尖刀袖中藏。而三足兩耳怪可能是青銅鼎,項羽力能扛鼎,橫行秦末。詩句的順序反了,暗示地圖其實也反了。
民國初年,曾有美籍人士專程來華找潘氏商談求讓大鼎,出價達數百兩黃金之巨。但終為潘家所回絕。三十年代中葉,國民黨當局在蘇州新建一幢大樓。黨國大員忽發奇想,要在大樓落成后以紀念為名辦一展覽會,邀潘家以大鼎參展。以圖無限期占有大鼎。然此拙劣伎倆為潘氏識破,婉言拒絕了參展。抗戰時,潘達于請家人和兩個木匠師傅幫忙,連夜把克鼎、盂鼎和一批青銅器裝箱深藏到屋子底下,書畫和小件古董三十幾箱藏進夾壁。城陷后,她家前后闖進7批日本強盜,一遍遍搜刮,財產什物損失殆盡,連日軍司令松井都查問潘家收藏,卻到底沒有發現蹤跡。
三足兩耳說的是鼎,結合圖上的日期,民國26年是1937年,1937年8月日 軍開始對蘇州進行轟炸,八十多年前船家的爺爺運送物資和人員去畢方島,也算是同一年,運送的其實是怕被日軍的轟炸毀掉的博物館里的其中一部分文物(國家寶藏里有說過北平國寶南遷,這里大概也是這樣一個背景)。在快七十年前,船家的爸爸又帶人去畢方島找東西,因為老船家和當年參與其中的人死了(大概吧),他們沒有破譯圖上的信息,于是無功而返。藏寶圖則被保留了下來。



三、藏寶圖之謎

引用
“畢方島”三個字下還寫了“百萬之財”。“看這個墨跡,似乎畢方島三個字和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不過民國時期就價值百萬的寶藏,放到現在肯定更值錢。”
原件的畢方島三個字跟其他的字不是同一時期寫的,那么藏寶圖畫得可能不是畢方島,畫得而是其他地方。兇手害怕別人發現藏寶圖的秘密進而加了畢方島三個字來誤導別人。如果把露營地比作藏寶圖的話,地圖反過來的話斜坡剛好是鳥的脖子。這個時候紅叉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真正的藏寶位置可能就在露營地附近,小樹林處。



四、真假發起人
引用
陳茂才表示自己以前曾經陪一個客戶去過幾次孔平的古董店,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這個喜歡炫耀的古董商。他在老家翻到藏寶圖后馬上就來到畢方島也就是上周三,但是當他發現島的形狀和藏寶圖所畫根本不同后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所以他只好去找孔平幫忙,孔平又幫他找來了李彥和關道勛。陳茂才還回帳篷里拿出了最原始的藏寶圖,如他所說,“畢方島”三個字下還寫了“百萬之財”。
陳茂才的客戶可能才是真正發起人,寶藏圖持有者。
陳茂才毫無尋寶經驗,他既不專業也沒說自己急需用錢,為何憑借幾個字就敢立馬動身孤身去尋寶,發現形狀不一樣后,沒有灰心而是聯系了別人來幫他繼續找寶藏。孔平沒有見過原版的藏寶圖,為何愿意同陳茂才來島,并且幫他找人、出試題。孔平不帶手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是十分不和常理的,除非他去過畢方島,知道畢方島上沒有信號,所以他才會選擇不帶手機。假設這個推理成立,孔平不會去拆穿(揭露)陳茂才來過畢方島的事情,由此我們懷疑陳茂才也是一個尋寶專家(銷售員只是他的偽裝),他的“客戶”才是真的藏寶圖持有者,“客戶”去找陳茂才尋寶,但是找不到(可能是陳茂才故意找不到的),“客戶”就帶著陳茂才去找了孔平(或者他放棄了,把藏寶圖給了陳),希望憑借孔平的人脈找到寶物,期間他透露了島上是沒有信號的,所以孔平沒有帶手機去。陳茂才見孔平找來了幫手,怕被賣,于是在網上發帖征人,看他招的人:一個是假冒的、兩個研究生、地理學博士、博物館講解員、還有個半路出家的妹子,這些人根本比不上孔平、李彥和關道勛,只是他找來充數的,陳茂才根本不指望他們能找到寶藏。在島上陳茂平忽然破解了圖,于是殺人想自己獨占寶物。
結合那么一長段李隋易的死亡,我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孔平才是真的地圖持有者,他之前提供了消息給三人去挖寶藏(他不會找寶藏),但是李隋易死了,他懷疑本來要死的是他(那三個人想吞財),所以找了陳茂才當藏寶人(替罪羔羊),但陳茂才知道這件事,所以干脆殺了他以求自保。



五、燒烤
引用
1.  “我覺得實在太奇怪了……”關道勛沒有直接回答戴學海的問題,“老孔整個都被燒焦了,可是尸體旁邊有那么多的樹杈都好端端的放著,地面上也沒有燒過的痕跡。這怎么可能呢?”“對哦,如果要燒人或者尸體,總是會留下燒過的痕跡啊,可是剛剛我們四處都看過沒有這樣的地方。”易空葉附和道。“難道……”“難道什么?”“要說燒過的痕跡,那不就是這個篝火嗎……?”易空葉此言一出,眾人都嚇得一激靈,肖宵月更是一下鉆進了戴學海懷中。江珊估計了一下,篝火的直徑差不多有1米多快兩米,如果真是把人放到這里燒的確是放得下的。
2. 被石頭圍了一圈的篝火看起來已經熄滅多時,上面似乎有不少沙土
3. 今早最先起床的是易空葉和陳茂才,他們走出帳篷發現篝火里剩余的一些柴禾還在燒著可李彥卻不在附近,于是馬上到各個帳篷叫醒大家。
4. 除了已經被沙土覆蓋的篝火以外附近其他地方依然是沒有看到燒過的痕跡。
5. 兩具焦尸身上以及篝火處殘留有部分汽油痕跡。篝火中還有疑似燒毀的一部手機殘骸。
孔平和易空燁都是被鐵鍬多次打擊死后被燒烤的,對于篝火的描述都是“被沙土覆蓋”,而被水淹死的李彥,篝火里卻還有燃著的柴火。島上除了篝火外沒有其他地方有被燃燒的痕跡,但退潮后的沙灘也是可以燒烤的,當海水漲起,淹沒燒烤的痕跡。很明顯李彥是自己主動走下去的,兇手只有一個的話,他如果之前選擇這沙灘燒烤,為何不把李彥一起燒烤了,而是直接把尸體丟棄在那里。如果是在篝火里燒烤,兇手行兇的時候受害人有沒有喊叫,還是因為快準狠而沒有聲音,即便沒有聲音,兇手就不怕燒烤的肉香,將其他人餓醒,文中也說了“靠近焦尸后,原本就刺鼻的焦味越發濃烈”,在燒烤的途中為什么沒有人醒來。
如果是在沙灘燒烤,既要拿著鐵鍬和汽油下到沙灘,燒烤途中要關注潮水,燒完了還有等尸體冷了再搬上去,離開的??還有擔心其他人會不會醒來的問題,期間花費的時間絕不止3個小時,而且風險也很大。上訴討論都存在一個問題:如何確保其他人不醒來,兇手出帳篷也會有吵醒別人的可能,所以我們覺得其他人可能被下了安眠藥,安眠藥是下在陳茂平帶來的水里,大家去喝水的時候就相當于吃了安眠藥,他們煮泡面的水里的安眠藥的藥效是不會消失的,由于量不多,所以剛開始他們都沒有察覺,水喝多了,晚上就睡沉了。
根據篝火處汽油的殘留和疑似易空燁的手機,我選擇在篝火里燒烤,等尸體冷了再搬到樹林里。李彥的保溫杯里可能也有安眠藥殘留。警方發現水用量多于他們實際應用量,可能是含有安眠藥的水被倒了。


其他:
引用
江珊緊趕慢趕終于勉強趕到了約定好的碼頭,大老遠就能看到有一名男子正在一艘小輪船旁邊焦急的走來走去。等江珊跑近后,認出那名男子是尋寶發起人陳茂才,矮矮瘦瘦,看起來略帶一點猥瑣。陳茂才一看到江珊馬上拉著她上了船,嘴里還一直埋怨她怎么遲到了。
陳茂才擔心江珊可能是因為帳篷分配原因,只有九個人,如果別人看到因為陳茂才是發起人的份上讓他自己住一間的話這樣就沒有不在場證明,但是確實一切都是未知數。
引用
易空葉的背包里僅放著一本名為《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下)》的書籍,卻不見《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他到書店買了這兩冊書,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的三個重點館藏以及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下冊則是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4月12日晚上與易空葉一個帳篷的陳茂才表示當晚11點多時他睡著剛不久,易空葉就進帳篷吵到了他并從背包里拿走了一本書,但陳茂才沒有注意是哪一本。
易空燁的書里有關于故宮/上海博物館及其藏品的介紹,如果他仔細看就能發現故宮/上海博物館曾經將多件藏品運走有安全護送回來,這樣他就有可能知道寶藏的秘密,于是兇手殺了他,并把上冊書給銷毀了。
引用
另一名被焚尸的死者孔平的背包里有一個完全空白的紙質記事本,但是沒有發現筆。記事本頁數不多,外觀看起來和學生的作業本差不多
可能那個背包不是他的,說了像學生的作業本,孔平不是學生,所以考慮是某個學生的背包。本來想考慮孔平的死是不是在他們10人一起上島的那個夜晚,但還是算了。
匿名
1 | 發表于 2019-8-13 19:41:42 | 2019-8-15 19:44編輯
關于李彥一案的推理分析——
李彥不可能為兇手,因為根據他的死亡時間推斷,他是無法殺害易的,所以他不是兇手。

首先,李彥是死于溺死,不同于孔平,易空葉之死的地方有——

1:李彥沒有被火燒
2:李彥沒有被鐵鍬擊打后腦勺
3:檢測李彥身體上生前出現過打斗痕跡

綜上,因為本案的兇手為同一人,但是殺害李彥的手法卻和殺害易空葉和孔平的手法完全不一樣,根據焚燒兩案,兇手都是結合之前的背景和傳說來殺人,但是這次卻沒有結合背景或用鐵鍬擊打后腦勺致死。所以兇手殺害李彥完全是一次意外,證據——
1:根據當時他們從斜坡下來的出口,第一眼發現了船只附近有一具尸體——李彥,首先,他們只看到了一排腳印,根據之后的檢測,證明了不可能有人模仿李彥走出那一排腳印,所以可以確定為李彥的腳印。那么也就是說李彥確確實實是在海岸邊被殺掉的,那么這里出現了兩個分支情況——
A:李彥跟蹤兇手來到了海岸邊船只附近
B:兇手跟蹤李彥來到了海岸邊船只附近
先來看B,首先,前提是兇手要制造和背景傳說相似的殺人,如果兇手是預謀作案,那么就不可能會出現打斗痕跡,并且兇手根本沒有帶鐵鍬過來,所以排除了B。那么只剩下A一種可能,既然李彥跟蹤兇手來到了海岸邊船只附近,那么必定是有原因的,可是卻沒有發現兇手的腳印,所以兇手腳印消失的答案為——兇手是大繞來到了船只附近,作案之后又大繞返回了回去,證據——
A:以他們當時的視角,僅僅只看了斜坡出口附近,而并沒有繞一圈森林來搜查腳印。
B:周六早上7點,腳印已經被海水吹拂了一大半,并且之后還發生了暴風雨,所以在警方來到小島上的時候已經發現不了腳印了。
C:經檢測,當時的腳印確實為李彥,且不能被模仿,又發生了打斗,所以兇手離開的地方一定是選擇從斜坡口看不到的范圍進入森林。
綜上,是李彥跟蹤兇手來到了船只附近,那么兇手大半夜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尋找寶藏。

關于排除外來人作案的證據——
A:在孔平一案發生時,眾人曾繞沙灘一圈搜查,當時是沒有發現腳印的。
B:當時沒有海浪拍打沙灘,所以不存在腳印被海浪拍打消失。
C:當時沒有發現暴風雨,所以不存在暴風雨掩蓋腳印。
D:兇手既然為同一人

綜上,既然兇手為同一人,那么如果是外來人作案,沙灘當時不可能沒有發現腳印,所以排除。至此,兇手只能為他們10個中的一個。

排除易空葉為自殺的證據——
1:易空葉的后腦勺遭鐵鍬敲打致死,如果為自殺,鐵鍬不可能不在他的身邊,反而是在小樹林里,所以不為自殺
2:常識來說,自己一個人用鐵鍬無法自殺,況且是后腦勺,現場沒有發現這種痕跡。
綜上,易空葉為他殺。

關于上述已知線索得出來的結論——
前提條件:殺害三個人的兇手為同一人

孔平死之前,即他守夜的時候帳篷人員分類:
A:戴學海+肖宵月 B:潘之航 C:關道勛+易空葉 D:陳茂才+李彥 E:江珊+聶雨夢

孔平死之后,李彥死者前,即守夜的時候帳篷人員分類:
A:戴學海+肖宵月  B:潘之航  C:關道勛  D:易空葉+陳茂才 E:江珊+葉雨萌

李彥死之后,易空葉死之前,守夜的時候帳篷人員分類:
A:戴學海+肖宵月 B:潘之航 C:關道勛  D:陳茂才 E:江珊+葉雨萌

不可能為兇手的為:
易空葉:上述推理確定了為他殺
李彥:死亡時間為4月12日凌晨3點——6點,因為易空葉在12日6點之后還活著,到13日7點之前死的,所以李彥不可能是殺害易空葉的兇手,既然兇手為一人,那么李彥不可能為兇手
江珊:因為她是以偵探視角,所以排除。
聶雨萌:因為提到了睡在內側的聶雨萌出去時必然會驚動江珊,并且不了解江珊是否會驚醒,所以聶雨萌不可能為兇手。
戴學海+肖宵月:文中明確說了兇手為同一人,并且不存在合謀,那么在三個人死的時候他們兩個都是睡在同一個帳篷,所以不可能保證不驚動對方出去行兇
易空葉+陳茂才:同理,李彥被殺時兩個人是住一塊的,所以不可能為兇手。
潘之航:從動機來講,潘之航一直都是跟著易空葉這一派的,如果潘之航為兇手,那么李彥之死就與之矛盾了,根據上述推理李彥之死是兇手意料之外的事情,即兇手根本就沒想殺李彥,潘之航既然殺害了孔平,那么殺害易空葉是為了掩蓋動機的話,那么就不應該不殺害李彥,但確實李彥兇手在計劃中并沒有想殺掉他,這與潘之航是兇手不符,所以排除
綜上,倆倆住帳篷的不可能為兇手,假設孔平不是兇手,那么兇手只有一個——潘之航,但是之前卻排除了,所以兇手只能為孔平,即第一具焦尸是另一具尸體。

綜上,所剩嫌疑人如下:

在孔平死之前——
A:挖出寶藏換成真金白銀派:孔平、關道勛、陳茂才、李彥
B:挖出寶藏上交國家派:易空葉、潘之航、肖宵月
C:沒有發表意見派:戴學海、江珊,聶雨夢

兇手為同一人,如果按照這個流派為動機,孔平,李彥為A派,易空葉為B派。剛才所說李彥之死為兇手計劃之外的,兇手并沒有想要殺李彥,那么無論如何兇手以這個流派動機為目的則不明確,因為如果兇手是A派,那么殺害A派自己人則與之矛盾,如果兇手是B派,那么殺害B派自己人則矛盾,如果兇手為C派,殺害兩個派別則與動機不符,因為只有A和B兩個派別爭斗。
孔平死之后,李彥死之前——
A派:主張什么也不做,安靜等船:易空葉、潘之航、陳茂才
B派:主張繼續尋寶:李彥、關道勛、戴學海
C派:肖宵月,江珊,聶雨萌



假設孔平為兇手——
那么焚燒尸體就能得到解釋,因為如果自己先死,那么自己的行動就不會受到營地眾人的限制,那么孔平的“替死鬼”怎么來的呢?島上的眾人不可能給他替換,李彥的尸體沒有被焚燒,易空葉雖被焚燒,但是是死于孔平之后,所以不可能用易空葉替換,那么就沒有“替死鬼”了嗎?孔平其實可以事先將尸體藏在島上,這樣他的計劃就能夠施行,焚燒尸體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人認出尸體不是自己,而他藏尸不可能藏在營地附近,因為極有可能被發現,所以大家發現“孔平”的尸體是在小樹林,而之后焚燒易空葉的尸體,只是為了混淆視聽,不讓人發現焚尸的真正目的。最后再將“替死鬼”的尸體丟進大海,再自殺,這樣就能完成一切。

關于孔平為什么要把焦尸放在小樹林的推理:
1:首先,孔平把焦尸放在小樹林也好,大樹林也好,從大家的搜查路線,如果是先搜查小樹林之后就沒有必要再去搜查大樹林了,那么也就是說孔平無法保證大家的搜查路線,即孔平放在小樹林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繞整個島一圈來搜查尸體,那么就另有起因,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斜坡,本案特地提到斜坡很滑,并且大樹林上到露營平臺的篝火處需要經歷一段路程,但是小樹林卻和平臺是平行的,也就是說露營平臺是一個中轉站,孔平為了方便中轉站的處理則必須把焦尸放在小樹林,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從露營平臺可以看到下面圍繞的樹林,也就是說焦尸的藏身地點是在樹上,而不是被埋藏在了土里,因為如果埋藏在土里,那么也會有痕跡檢測——
綜上,選擇提前把焦尸藏在小樹林樹上的原因就是露營地的平臺能看到斜坡下面的大森林,所以必須把焦尸埋藏在與平臺平行的小樹林的樹上。

關于為什么焦尸不是提前藏在土里的證據:
A:首先,陳所給的地圖寶藏埋藏是在土地里,因為判斷不了寶藏埋藏的位置,那么就不可能保證他們不會挖哪一部分的土,即兇手無法確保他們不挖土,所以藏在土里是不保險的
B:在第一次發現尸體時,尸體身上沒有發現泥土埋藏的痕跡
C:焦尸的附近發現了樹杈,可以證明焦尸提前被藏在了樹上,而之后孔平讓焦尸從樹上掉落即可

關于孔平自殺——
首先,孔平的尸體檢測是被敲打后腦勺多次然后導致身亡,之后才慘遭焚尸,那么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孔平的死亡地點都是小樹林,孔平自己通過某種方法打死自己然后讓火燒身,掩蓋真正的死亡時間。
動機則為贖罪,殺害易的動機則是易提出上交國家。

李彥當時目擊到了孔平,而李彥因為腳不好則在下坡時看到了孔平,并拍下了照片,最后反被孔平干了。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19:42:01 | 2019-8-15 19:17編輯
兇手:戴學海
匿名
1 | 發表于 2019-8-13 19:43:52 | 2019-8-15 18:28編輯
聶雨夢應該不是兇手,因為晚上她出去都會驚動江珊。
肖宵月也不可能會這么做,因為死的是3名男性,以她的力氣是不可能犯案。
引用
“我……我不行了。”估計平時養尊處優的孔平最先“投降”,他已經累到顧不得形象直接坐在地上從自己背包里掏出一瓶礦泉水開始大口喝起來,“你們……你們……年……年輕……”

孔平也不可能犯案,因為他走這么遠的路都很累,何況殺死那3名男子。
兇手應該是陳茂才,他的行為比較可疑,他是尋寶發起人,陳茂才似乎對這片小島很熟悉,扎營地點也是他選的。
李彥應該是被什么東西吸引來到海灘邊,因為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李彥的腳印,只有熟悉這座島地形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兇手是陳茂才。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00:13 | 2019-8-15 14:08編輯
一、兇手范圍初次鎖定(不考慮江珊)
1.前提:兇手僅一人,不存在合謀
在此前提上可以得出結論:先死的必定不是兇手,排除孔平、李彥
2.易空葉的死亡流程:后腦被鈍器多次擊打致死→焚尸→將尸體移動到李彥尸體旁(題中說明是死后焚尸)
結論:這一流程,自殺是絕對做不到的,故而排除易空葉殺人之后自殺。
兇手為:陳茂才、戴學海、關道勛、潘之航、聶雨夢、肖宵月其中之一。

二、孔平之死1.當天睡覺配對:
戴學海+肖宵月
孔平(守夜)+潘之航
關道勛+易空葉
陳茂才+李彥
江珊+聶雨夢
2.帳篷設定:
a.江珊早起出入帳篷吵醒睡于內部的聶雨夢
b.帳篷內路口窄,進出不方便
c.易空葉進帳篷拿書吵到了陳茂才
d.潘之航睡在外側,并且能夠確認孔平一晚未歸
結論:睡帳篷內部的人要想進出帳篷,必定會吵到睡門簾處的人。(下藥除外)3.關于下藥
a.江珊當天起的較早,還不到8點。(工作日死活睡不醒,一放假起的比誰都早)
b.起的最早的為戴學海和易空葉
結論一:三人皆未被下藥,戴學海和易空葉配對的皆沒有醒來。故而戴學海,易空葉睡在外側。
結論二:三人內側的人,無作案條件,即聶雨夢、肖宵月、關道勛,排除嫌疑。兇手鎖定為:陳茂才,戴學海,潘之航之一。
三、李彥之死
1當天睡覺配對:
陳茂才+易空葉
戴學海+肖宵月
潘之航單獨
關道勛+李彥(守夜)
江珊+聶雨夢
2.李彥之死與另外兩個死者的不同之處
a.死于溺死,而非鐵鍬
b.死亡地點在海邊,而非森林
c.有搏斗的痕跡和掙扎的痕跡
d.現場只有死者去海邊的腳印,且腳印無法模仿
結論一:死者有掙扎和搏斗的痕跡,故而排除自殺。
結論二:死者的腳印無法模仿,且死亡方式與另外兩個截然不同,考慮到兇手只有一個。故而排除他殺
結論三:死者死于意外,
具體原因如下:
a.第二天海浪清除掉了一些腳印
b.放置在死者旁邊的距離海1米多的石頭,在離開的時候已經接近海了。
故而推測:死者是由于某種原因來到海邊,被海浪擊倒,而此時又是漲潮階段,加上死者腿腳不便,因此喪命。
四、易空葉之死
1.睡覺配對同上
2.死亡流程與孔平相同
3.與前兩個不同的是,李彥主張尋寶。至于孔平,一開始也是尋寶,屬于有尋寶意圖的人,而易空葉當時已經主張放棄尋寶了。
4.當晚易空葉專門回來拿了一本博物館書。內容為故宮,中國等書籍。
5.肖宵月向大家講過關于項羽的歷史,而項羽與藏寶圖中的詩有關。
在此推測:這個藏寶圖的真正地點,需要博物館藏品,項羽的歷史才能破解詩而得到。(原諒我等不會解詩)。而易空葉正是看穿了這點才惹來殺身只禍。
五、兇手鎖定為潘之航,理由如下:
1.孔平死亡當晚本身是與潘之航配對的,而孔平年齡又大,守夜極有可能熬不過來回帳篷睡覺,但是潘之航卻睡在外側。(由于帳篷路窄,進入內側必然會吵醒外側的人)。不合理。
2.李彥死亡的那天早上,潘之航臉色和精神差,黑眼圈明顯,而他自己一個人單獨睡,也不怕被吵,故而推斷他當晚沒怎么睡。
3.跑路當天在船上,女孩子都沒事,作為男人的潘之航卻摔了出去,考慮到之前兇手與李彥有所搏斗,故而推測潘之航故意摔倒,意圖掩蓋搏斗受傷的事實。
六、寶藏之謎1.畢方島的地形非常規則,非常圓,是大自然的雕琢嗎?
2.詩句中的三足兩耳說的正是古代的鼎,再加上項羽的故事。推測詩句需要博物館的藏品(推測為易空葉看的那本書中的博物館藏品)和項羽一些相關的歷史可以解出來。
3.從石頭由距海一米到接近可以判斷漲潮退潮都很厲害。
4.從藏寶圖的地圖來看,島中間的部分近似圓,但不規則,相對于畢方島來說更自然一點。(哪有島那么圓的)且紅色叉標志的地方偏向邊緣。
由此推測:藏寶圖中的島正是畢方島退潮到最大化的模樣,而當時的圓島正是因為漲潮淹沒了邊緣,所以才顯得整個島正好是個圓。而紅色叉叉的地點則是在退潮之后才會顯現出來,至于為何不標注方向,是因為整個完整的畢方島左右兩側都有突出來的不同的一部分,由此便可以推斷方向,至于為何從以前也叫圓島,是因為這個退潮到完整狀態這個時間并不長,而這個島鳥不拉屎沒人住,所以留意不到。而之前有對被官府通緝的夫婦由于居住了一年,所以發現了這個秘密。在此這個退潮到極限的時間,一年僅有一次,且時間不會太長。
七、動機推測1.潘之航是地理學的博士,利用自身專業知識,通過勘察地形,結合肖宵月關于項羽的講解率先發現了這個秘密。
2.潘之航特意選擇睡在外側則是為了方便觀察守夜人的動靜。
3.守夜人其真實目的是為了趁大家睡著而去尋寶,這一點被潘發現。
即:所有的動機為殺死知情人士,方便自己以后獨吞寶物。
八、其余疑點說明
1.李彥與潘之航搏斗的理由,以及第二天為何潘黑眼圈。
a.李彥帶的保溫杯中可能帶走兇器,故而傷到了潘之航,讓其沒有得逞。
b.李彥被浪打翻,死在了水中,故而潘之航為了確保殺死他,找了一晚沒有找到,故而黑眼圈。
c.由于第二天退潮,李彥尸體這才被發現。
2.藏寶圖中畢方島與其它字跡年代不一樣
a.可能是畢方島是幌子真正的地點不在那(畢竟我們沒解出詩句來,所以有所質疑)
b.可能是祖上確認過這個地點之后才加的,由于藏寶圖上有具體日期,可能這個日期午時正是退潮之時.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03:51 | 2019-8-15 19:18編輯
兇手是潘之航。
在營地的三個夜晚,潘之航都是單人一個帳篷,這讓他在夜晚的行蹤被很好地掩蓋,不易被發現。
案發過程:
第一晚:守夜的孔平一邊觀察藏寶圖,一邊用筆在上面勾畫,企圖發現什么。他突然靈光一閃,發現了藏寶圖和營地旁邊的小樹林很像,于是去另一個帳篷拿鐵鍬準備去小樹林一探究竟,恰好被起來上廁所的潘之航碰見。
孔平無奈之下,和潘之航說自己發現了藏寶地。
潘之航聽了孔平關于藏寶之地的推理,很贊同孔平的發現。
于是潘之航拿了一把鐵鍬,和孔平一起前往藏寶地。
中途,潘之航用鐵鍬從后面拍死了孔平,準備日后自己一個人前去尋寶。
潘之航殺了孔平后,把其尸體帶回營地,扔進篝火中,然后澆上汽油。
由于營地處于山頂平地,加上四周吹來的海風,被加了汽油的篝火形成火龍卷,很快就將尸體烤焦,隨著篝火中的汽油燒盡,火焰減弱,潘之航從周圍取了沙土來熄滅篝火,把尸體放回被殺的地方。
(潘之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制造傳言中的火怪殺人,從而擺脫自己嫌疑,也嚇住眾人。)
(潘之航作為地理學博士,他通過觀察海島的地形,想到了制造火龍卷。)
第二晚:李彥守夜,看書的時候,也發現了藏寶圖上的地點和小樹林很像,于是拿了另一把鐵鍬,準備去小樹林尋寶,可他也被潘之航發現并跟隨,潘之航又準備殺人。
小樹林中,李彥發現了潘之航跟著自己,于是驚恐地丟下了鐵鍬(這就是小樹林中第二把鐵鍬的由來),瘋狂逃跑。
李彥被逼到平臺邊緣(文中有說眾人所在的高地平臺高20多米),在這里潘之航打斗。李彥失足掉下了20米的高地,雖說幸而不死,可他心中驚恐萬分,不敢在島上停留,下意識跑到停船點,殊不知此時根本沒有船。
潘之航從高地下來,找到了李彥。
李彥害怕之下,朝著海中而去,最終被淹死。
(潘之航因為行動了半晚上,第二天才有黑眼圈。)
第三晚:易空葉在看自己書籍的時候,也是發現了“藏寶之地”,被潘之航用殺死孔平同樣的方式殺死了他。

補充推理:
1.李彥的手機在海中。
2.陳茂才手中的藏寶圖,并不是指畢方島,反而很像一只鳥的圖像,他的太爺爺學問不多,應該是把畢方鳥寫成了畢方島,導致陳茂才誤以為這是一張藏寶圖。所以死者等人自以為發現了藏寶地點,其實一切都是虛假的。
3.因為營地處于空曠地帶,帳篷間相隔很遠,加上四周海風呼嘯,所以帳篷里的人睡著后,不易發現潘之航制造火龍卷的景象。
4.營地的水被大量使用,是因為潘之航殺人后用來清洗自己衣服和身體。
5.所謂的百萬之財,可能是指日軍侵華期間,掠奪了南京博物院的某樣刻有鳥圖案的青銅器,把其放在了某處。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07:52 | 2019-8-15 19:58編輯
兇手:潘之航
目的:保護寶藏

事情還原:
潘之航真正的身份是蘇州名門潘氏世家的后人,他來尋寶的目的不是要得到寶藏,而是要保護寶藏。有可能當年這個寶藏就是他們潘家人埋在畢方島的,而陳茂才的祖先之前服侍的主家就是蘇州潘家。潘之航在畫完島上的平面圖后,以他的聰明才智早就知道寶藏在哪里了。但是他不能說。只能默默地觀察大家。第一晚孔平思考到半夜,竟真的被他想到了些端倪。他一個人拿著藏寶圖去可能的地方。而潘之航因為一個人在帳蓬,看到孔平行動馬上去放裝備的帳蓬里拿起鐵鍬跟著去。在發現孔平真的找到寶藏的位置后,潘之航經過一番心里掙扎,還是狠狠地把鐵鍬砸在孔平后腦勺上,將他打死。后來為了震懾剩下的人,以免他們繼續尋寶,潘之航把孔平的尸體拉去燒了,制造出像詛咒的樣子。第二天,大家看到孔平的焦尸后,果然很多人退縮了。但是李彥還不死心,更有甚者,他懷疑起了潘之航。因為他在孔平被殺當晚,是唯一一個沒有不在場證明的。李彥把潘之航約到海邊,想用孔平的死為要挾讓他說出寶藏所在。潘之航怎么會同意?于是經過一番搏斗后,殺死了李彥。為免留下足跡,他決定踩著海水繞著島走了大半圈,然后從斜坡背面的沙灘回到森林,然后又繞著島走到斜坡處,回到露營地。可這樣一來就不好背著李彥了。畢竟他體力有限,所以只好把他直接丟在海邊。第三天,易空葉在和陳茂才談話的過程中無意得知,原來陳茂才的祖先曾侍候的主家在蘇州。畢竟是讀歷史的人,馬上把蘇州名門與潘之航聯系了起來。加上潘之航明顯不是本地人,他很有可能與寶藏有什么牽扯。他翻找了孔平的背包,發現了孔平在推理寶藏秘密時寫的一些東西。經過一番推敲之后,他似乎也明白了寶藏的位置。其實易空葉對寶藏沒有太大興趣,他主要是想幫助他的好朋友戴學海。于是他一邊防著潘之航一邊借口是自己說出的詛咒導致李彥死亡說要去守夜,目的就是為了去尋寶。結果也被潘之航殺了,手法跟孔平的一樣。只是這一次,他焚尸不是為了震懾眾人,而是為了順便燒毀易空葉的手機和他從孔平記錄本上撕下來的筆記。
在回航時,自知殺孽深重的潘之航想借著嘔吐跑到甲板上,投身大海,以身殉寶。只是運氣不好,沒能順利掉到海里,反而是把自己弄得昏迷不醒。


分析作案可能:
陳茂才:男,30歲,某公司推銷員,尋寶發起人。
作案可能較少,從他對畢方島地形熟悉一點來看,他之前已經一個人到島上探查過。但是一直沒找到寶藏,不得不救助專業人士。他在招募的頁面上已經說了,若找到寶藏會分一部分給參與者,想來也是有不能獨占寶藏的心理準備的。

孔平:男,38歲,古董商。
死者之一。由于作者強調本案兇手只有一人且不存在合謀,所以他的作案可能性為零。

戴學海:男,25歲,歷史專業研究生。
作案可能性較大。原因:1)三個死者均為成年男性,且尸體都出現了或移動或搏斗的痕跡;女性為兇手的機率較低;2)戴學海家因為老爸賭博深陷危機,急需資金周轉。

易空葉:男,25歲,歷史專業研究生。
死者之一。與孔平的情況一樣,由于作者強調本案兇手只有一人且不存在合謀,所以沒有作案可能。

李彥:男,35歲,隨意茶館老板,精通古文。
死者之一。與孔平的情況一樣,由于作者強調本案兇手只有一人且不存在合謀,所以沒有作案可能。

關道勛:男,40歲,資深尋寶專家。
作案可能性較大。原因:1)三個死者均為成年男性,且尸體都出現了或移動或搏斗的痕跡;女性為兇手的機率較低;2)戴學海家因為老爸賭博深陷危機,急需資金周轉。

潘之航:男,28歲,地理學博士。
作案可能性較大。原因:1)三個死者均為成年男性,且尸體都出現了或移動或搏斗的痕跡;女性為兇手的機率較低;

江珊:女,27歲,尋寶專家(實際是報社小記者)。
按作者的提示,沒有作案可能。

聶雨夢:女,32歲,尋寶專家,精通易經八卦。
作案可能性較低。原因:1)三個死者均為成年男性,且尸體都出現了或移動或搏斗的痕跡;

肖宵月:女,25歲,博物館講解員,戴學海女友。
作案可能性較低。原因:1)三個死者均為成年男性,且尸體都出現了或移動或搏斗的痕跡;

從上述分析來看,嫌疑人基本可以鎖定為:戴學海,潘之航,關道勛。

第二段:啟程
推測:2019年4月10日是農歷初六,海水漲潮的時間大概是4點和16點,落潮是10點和22點;他們去畢方島的時間是早上8點10分,接近潮水最低點,所以相對來說算是風平浪靜。

引用:他拿著一本書往船艙內走去,手上還拿著一個保溫杯。
推測:

引用: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而快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推測:80多年前即大概1939年前。當時船長的爺爺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那些人應該是去島上藏東西,如寶物。10年后,船長的父親也帶了人去畢方島。這些人則應該是去找10年前藏起來的東西。

引用:在海上航行了大概1小時后,易空葉率先看到了前方有個小島便大喊起來。
推測:他們到達畢方島的時候大概是9點10分。

第二段:抵達
引用: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位于整個島的正中央,是一個近似圓形的“平臺”,高出地面約20米。
推測:懷疑這個平臺里面是一個山洞。

引用:帳篷分配:戴學海+肖宵月、孔平+潘之航、關道勛+易空葉、陳茂才+李彥、江珊+聶雨夢。
推測:雖然孔平,關道勛和李彥是熟人,但經歷了3年前的事情后,可能各人之間都有了嫌隙和戒心,所以才會故意選擇跟陌生人一個帳篷。

引用:剩下一個帳篷專門用來放置器材和工具,防止它們被暴曬。
推測: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去拿到這些器材和工具而不驚動任何人。

引用:畢方島的藏寶圖
推測:民國二十六年即1937年,八月二十九日說得應該是農歷,對應陽歷應該是1937年10月3日。午時即11點到13點。1937年10月3日的海水漲潮時間是11點和23點,退潮時間是5點和17點。

引用: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
推測:這首詩里藏里了寶藏的信息。

引用:“年輕人就是浮躁,剛剛你沒有注意過海岸線嗎?這個島根本不是圖上畫的不規則形狀。”李彥從懷里掏出一個黑色小本子,“根據我查到的古籍資料,這個島原本名叫圓島,就是因為形狀近似正圓形而得名。”
推測:藏寶圖畫的不是本島的形狀,應該是島上洞穴的形狀。

第三段:傳說
引用:“陳先生的太爺爺是民國時期的人,能識字已經是不容易,想必寫不出什么高深莫測的意思來。”孔平說。
推測:寶藏的信息可能是一個位置,而關于這個位置的關鍵字被直接藏在詩中。我猜隱藏的信息可能是“藏于日耳何山”。

第四段:尋找
引用:吃完午飯后已經下午1點大家一起出發去尋找寶藏的埋藏地。
引用: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論。
推測:走完半圓大概花費26分鐘,走完一個圈大概花費52分鐘。

引用:而易空葉、潘之航、肖宵月不同意,認為如果是重要的文物古董應該上交國家。戴學海、江珊和聶雨夢則沒有發表意見。
推測:戴學海明明因為家里有困難才來尋寶的,卻在這個時候不發表意見。看來是有心機的。

引用: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晚上10點
推測:根據之前的計算,4月10日晚上22點是退潮最低點。

第五段:故事
引用:江珊也收起手機,盡量省一些電,現在馬上要到0點了。臨睡前她往帳篷外看了一眼,孔平正坐在篝火旁雙手拿著藏寶圖認真看著,他的身邊除了那團火什么都沒有。

第六段:火祭
推測:2019年4月11日是農歷初七,根據計算海水的漲潮最高點是5點和17點,退潮最低高是11點和23點。

引用:被石頭圍了一圈的篝火看起來已經熄滅多時,上面似乎有不少沙土。
推測:兇手把死者放在篝火里燒,然后用礦泉水和沙土滅火。

引用:潘之航拍拍他的肩讓他不要放在心上,但其實他自己的臉色和精神也很差,兩個黑眼圈還很明顯。
推測:因為他已經兩個晚上沒睡覺了!
匿名
| 發表于 2019-8-13 20:09:15 | 2019-8-14 22:34編輯
兇手:潘之航
寶藏切入點:
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長槍短刀何所懼?氣拔山兮力蓋世。——藏寶詩為諷刺漢奸而作,三足兩耳為鼎寶藏埋藏時間也在抗日戰爭前后
船長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父親七十多年前也曾帶人去找過東西,無功而返。80多年前——1930-1939
易空葉在出發前曾去書店購買了《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下冊,但現今背包里缺少上冊,只留下冊——缺上冊
上冊里主要介紹了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五座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陳茂才的太爺爺曾任蘇州某名門望族的管家——蘇州
民國二十六年——1937
結合以上線索,猜測或為大克鼎相關故事
在此插入百度百科一段:
1937年日軍侵華時,蘇州很快淪陷。國將不國,人命難保。此時,潘祖年已作古。潘家無當戶之人,皆婦孺。英雄出少年,當此危難之時,潘祖蔭的侄孫潘承厚、潘景鄭等商定將大鼎及全部珍玩入土保全。經反復遴選,決定將寶物藏于二進院落的堂屋。這是一間久無人居的閑房,積塵很厚,不會引人注目。主意已定,潘家人苦干兩天兩夜才將全部寶物入藏地下。又將室內恢復成原樣。整個過程除潘家人以外另有兩個傭工和一個看門人參與其中,均被反復叮囑要嚴守秘密。此后不久,潘氏全家即往上海避亂。潘宅一時竟成了日軍搜查的重點。經過反復的搜查并挖地三尺均無所見,日軍也只得作罷。日軍占領期間,潘家的看門人曾幾次盜掘了若干小件的珍藏,賣給洪姓古董商人。但大鼎過于沉重,無法搬動,得以幸免。
此為潘家祖傳之物,潘之航或為潘家后人。
潘家曾命兩傭工于一看門人參與其中,其中一人或為陳茂才太爺爺,一人或為船長爺爺
潘之航很有可能就是潘家后人知曉寶藏秘密
孤島兇殺案切入點:
所處位置為島中央圓形平臺,高出地面20米,周圍樹木不高,上下平臺只有斜坡一路
繞島一周約為一小時左右
帳篷兩兩分組睡,一個帳篷專門用來放置器材和工具
帳篷與帳篷之間距離遠,除非大喊大叫,否則幾乎無聲
關道勛因金屬探測儀需要,帶了兩桶10L汽油上島,最后一桶只剩2/3,另一桶還是滿的
因生活需要陳茂才帶了四桶5L的礦泉水桶上島,最后已用水量比眾人應用的水量要多出不少。
第一晚孔平+潘之航合睡一個帳篷
孔平死后潘之航從未和人換過帳篷
孔平背包里有完全空白的筆記本,不見筆的蹤影
孔平第一晚守夜,潘之航從帳篷出來并不會打擾其他人。
孔平、李彥想賣掉寶藏,易空葉的基友戴學海也想賣寶藏
易空葉的鐵鍬被發現于孔平焦尸附近
尸體現場并未發現燃燒痕跡,唯一燃燒處為篝火
篝火面積將將能躺下一人
李彥為溺死,死亡時間為12日凌晨3-6點
尸體上曾有搏斗痕跡,指甲縫里有泥沙
從森林到沙灘只有左深右淺的一串腳印,為跛腳李彥留下
易空葉死亡方式基本與孔平相仿
結合以上線索,展開推測:
潘之航或為潘氏后人,看到陳茂才在網上招兵買馬,以保護文物為目的參加了此次尋寶活動。
中間的平臺
此藏寶圖很可能是畢方島漲潮之后的形狀,農歷二十九的午時為漲潮最高點的30分鐘后。尋寶活動的三天農歷上來算為初七至初九,在圓形平臺上正好能俯視到海岸線的潮汐變化。人多時或無法細致觀察,但守夜人完全可能在夜晚注意到潮汐變化,其次就是潘知道。
能知道變化的
第一晚
孔平與潘之航睡一個帳篷,孔平為守夜人,因此潘之航即使起床行動也無人察覺。
孔平在守夜當晚,或因發現潮汐變化,回帳篷拿紙筆欲記錄之時,吵醒潘之航,后潘之航以孔平已察覺秘密為由,偷偷繞去儲藏工具的帳篷,偷走易空葉的鐵鍬,趁孔平不備,攻其后腦,敲死孔平后,把尸體搬到篝火堆里,添加汽油,燒成焦尸。(因此焦尸及篝火附近留有汽油痕跡)待燒成焦炭后,將尸體搬運至斜坡平臺的小樹林里,偽裝成孔平遭受畢方島詛咒而身亡的假象。(搬運后用水沖洗掉搬運時留下的焦漬)此間需要消耗大量體力
第二晚
李彥為守夜人,在守夜時結合潮汐變化破解了地圖秘密,走到沙灘邊上然后沿著海岸線尋找,潘發現他不在后,下了高臺進了森林,到大概(藏寶)位置,伏擊溺死李彥,李手機在搏斗中沉入大海,然后拖行到李,沿著海岸線到他走過沙灘的痕跡,然后園路返回,處理掉自己走過沙灘的印記,隨著漲潮,拖拽的痕跡會被大海帶走,這樣就像李獨自走過沙灘被溺死,這里因為潮汐來的不同,李彥死亡地點,潮水還沒有漲上來所以溺死一定是在別處,拖行,搏斗消耗大量體力
第三晚
易空葉為守夜人,他是歷史專業研究生,同李彥與孔平一樣,他守夜時理解寶藏中詩詞的含義根據歷史知識,才曾于深夜11點多進帳篷取走了《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也因此吵醒了陳茂才。這本書上說記載了關于上海博物館,大克鼎的事情,提及1937藏匿文物之事,在用手機記錄自己的發現,被潘發現。同樣,潘之航漲潮期間也未入睡,在發現易在拿手機拍攝記錄時,故技重施,用殺害孔平的方式殺害了易空葉。因擔心藏寶的秘密暴露,同時也把易的手機丟進火力,一并銷毀,但是因為三天未能睡好,沒能移尸。黑眼圈為證
最后,由于潘之航在島上連續三晚因作案缺乏睡眠,加上航行期間突遇暴風雨暈船,手一松,腳一滑,差點嗝屁兒
尚未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