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寶之謎
藏寶圖上的字:
引用 日寇尖刀袖中藏,霸王自刎于烏江。
盟約不到翌日見,三足兩耳怪橫行。
長槍短刀何所懼?力拔山兮氣蓋世。
作于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廿九日午時
民國二十六年是公歷1937年,民國用公歷。1937年8月,淞滬會戰(zhàn)開始,8月14日開始蘇州遭到日軍飛機持續(xù)轟炸。陳茂才的太爺爺當(dāng)時在蘇州的大戶人家當(dāng)管家。
“三足兩耳”用來指代鼎,我們搜索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的青銅器重點館藏,發(fā)現(xiàn)了來自蘇州的大盂鼎和大克鼎,有一段美好的故事。
大盂鼎和大克鼎都曾由金石收藏大家潘祖蔭所藏。
潘祖蔭死后,其弟潘祖年將此二鼎運回蘇州老家,作為傳家之寶,從不輕易示人。
日軍侵華期間,也曾垂涎這個寶物。
潘家后人將大盂鼎深埋地下,然后舉家遷往上海避亂。
日軍幾次搜查潘宅均一無所獲,見潘家人也不在,只得空手而歸。
解放后,潘家全家商議后,由潘祖蔭的孫媳潘達于執(zhí)筆,于1951年7月6日寫信給華東文化部,將大盂鼎以及另一重寶大克鼎捐獻給國家。
和大盂鼎同時出土的小盂鼎卻不知所蹤。
日寇尖刀袖中藏,——“尖“字之頭為“小”
霸王自刎于烏江。——“于”
盟約不到翌日見,——翌日經(jīng)過翌日即一日一月,“盟”去掉一“日”一“月”為“皿”,“于”和“皿”拼湊起來為“盂”
三足兩耳怪橫行。——“三足兩耳”為“鼎”
故而其中暗藏了“小盂鼎”三字。(也含有“大盂鼎”,但已捐給國家不再流落在外。)
引用 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個年逾60的老頭,正跟陳茂才說著自己家與畢方島頗有淵源,自己的爺爺80多年前就曾經(jīng)帶人和貨物去畢方島,而快70年前自己的父親也帶了一批人去畢方島,那些人似乎在找什么東西,但是最后無功而返。
引用 ...老人家62歲的時候,大概1950年吧...蘇州...
1937年,也就是82年前。建國后約1950~1951年,也就是68~69年前。
這兩個時間和船長所講非常吻合。80多年前,為了避免日軍侵占,可能也因為將藏品集中放置風(fēng)險太大,并且潘家從未公開過小盂鼎也不希望其現(xiàn)世,管家?guī)е徊糠植仄啡サ疆叿綅u,將其藏在島上,畫下了這張圖。待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乃至解放后,管家才將“畢方島”的地名寫在圖上。快70年前,潘家或者管家去往畢方島尋找這批藏品,但島的形狀完全變了,最終無功而返,很快管家去世享年62歲。
█ 潮汐
引用 ...一直到萬歷十三年,連云港附近的漁村中有一對夫婦因被指偷竊巨賈而遭到官府緝拿...
? 江蘇海域確實具備沙灘地質(zhì),例如“東西連島”。
? 2019年4月10日至13日處于上弦月,日出約5點35分,日落約18點30分。
? 江蘇海域地殼上升大過海平面上升趨勢,因此整體來看海平面反而下降,但近半個世紀內(nèi)無明顯影響。
? “國家海洋科學(xué)數(shù)據(jù)共享服務(wù)平臺” 查詢連云港的潮汐(混合潮)信息如下。基本上,落差可達4米,凌晨落潮,上午漲潮,下午落潮,晚上漲潮。粗略的潮汐時刻可以根據(jù)農(nóng)歷計算。
日期 | 早低潮 | 早高潮 | 晚低潮 | 晚高潮 | 2019年4月10日周三 | 3點28分77厘米 | 9點10分497厘米 | 15點48分119厘米 | 21點07分486厘米 | 2019年4月11日周四 | 4點09分82厘米 | 10點03分484厘米 | 16點35分142厘米 | 21點55分466厘米 | 2019年4月12日周五 | 5點92厘米 | 11點06分468厘米 | 17點35分167厘米 | 22點55分441厘米 | 2019年4月13日周六 | 6點05分101厘米 | 12點24分457厘米 | 18點52分183厘米 | 非當(dāng)天 |
█ 現(xiàn)場分析引用 警方還在島上做了地毯式搜索,確定沒有其他人存在于島上。
引用 三名死者的DNA均與家屬比對過,確定是其本人,尸體體內(nèi)均沒有發(fā)現(xiàn)藥物痕跡。
確定最終死亡的三人分別為孔平、李彥、易空葉,排除詐死、替身,排除毒殺、昏迷死者。
孔平
死亡時間:11日凌晨期間
發(fā)現(xiàn)時間:11日8點左右
死亡原因:后腦被鈍器(鐵鍬)多次擊打致死,后遭焚燒(燒焦嚴重,殘留汽油痕跡)
李彥
死亡時間:12日3點至6點
發(fā)現(xiàn)時間:12日8點30分左右
死亡原因:溺死(口鼻中均發(fā)現(xiàn)了泥沙,與發(fā)現(xiàn)尸體附近的沙子成分一致。從尸體指甲里找到一些泥沙,推測是掙扎時留下的,身上還有一些搏斗過的痕跡。)
易空葉
死亡時間:12日11點多至13日凌晨
發(fā)現(xiàn)時間:13日7點左右
死亡原因:同孔平
引用 只有兩塊昨天從森林里搬來的大石頭還距離海岸線一米多。
13日7點左右看12日8點30分左右發(fā)現(xiàn)李彥尸體的位置,驗證了早上在漲潮。
█ 亟待回答的疑點
一、死者均為當(dāng)值守夜人。
① 巧合;② 無差別殺人;③ 守夜人在夜間發(fā)現(xiàn)了秘密,兇手殺人并不是預(yù)謀的。
二、不統(tǒng)一的殺人方式。
李彥為溺死,而孔平、易空葉的死相看起來更像是“畢方”之火的詛咒。那么,第二天夜里發(fā)生了與往常不一樣的情況,影響了殺人方式的連貫性。直觀來看,陳茂才和關(guān)道勛換了床位。
三、李彥的警惕。
引用 他(李彥)的目光在幾個年輕人當(dāng)中來回游走,偶爾還看幾眼自己的老朋友關(guān)道勛。?兇手一定在這些人當(dāng)中,他在心里暗暗說道。
在自己的熟人孔平死后,李彥已經(jīng)提高了警惕,他甚至認出了聶雨夢。兇手動手的難度增大,冒然襲擊和秘密邀約都不太可行。
四、真的是在篝火中焚燒嗎?
11日下午,李彥、關(guān)道勛、戴學(xué)海、肖宵月在坡下森林進行過尋寶,應(yīng)該沒有其它燒火痕跡。
假設(shè)焚尸發(fā)生在篝火中,可能的情景:兇手用鐵鍬攻擊死者致死后,在篝火中通過汽油助燃焚燒,然后滅火后,搬運焦尸到平臺的森林中。
可行?兇手溜出帳篷、拿鐵鍬沒有被他人注意?兇手如何不讓死者發(fā)出能引起他人注意的呼救?攻擊地點在篝火旁嗎?兇手衣物上沒有留下噴濺的血跡嗎?如此嚴重焚燒程度,如果是在篝火里發(fā)生的,沒有他人注意到火光或者聞到氣味嗎?如果用沙土滅篝火,焦尸上沒有沙土殘留嗎?如何搬運焦尸,不會影響尸體完整度,不會弄臟兇手衣物嗎?
五、李彥在沙灘上的腳印。
引用 腳印是左腳深右腳淺,這是只有跛腳的李彥才會留下的腳印。而李彥身材較矮,腳(鞋碼)比一般成年男性的小,其他人不可能偽造出如此自然的腳印。 李彥似乎是獨自自發(fā)地走到海邊。
六、島嶼。
引用 營地高20迷,斜坡有點陡峭。大約26分鐘后,10人在小島的另一頭幾乎同時抵達匯合并交換了雙方的結(jié)論。走了大概20多分鐘眾人走到一個斜坡前。勢之大連十里之外正在捕魚的漁民都能看到那竄天的濃煙。第二天一早他們?nèi)顺霭l(fā),中午就來到了圓島。
█ 兇手的鎖定
? 明顯可以排除意外、自殺、外人作案。
? 船長是兇手?守護島嶼的寶藏,每晚悄咪咪開船登島,遇到誰守夜就殺掉誰。焚燒在船上完成,因此沒有沙土痕跡,以及不用擔(dān)心血跡和污漬。殘留在欄桿上的汽油導(dǎo)致潘之航發(fā)生脫手意外。第二夜,李彥注意到船只,自行前去查看,慘遭殺害。
缺少證據(jù),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容錯率低,關(guān)鍵是船長老人家已經(jīng)60歲花甲。
? 兇手在準備泡面的三位女生中。雖然死者體內(nèi)未發(fā)現(xiàn)藥物,但其他生者未知。島上這幾天的食物頓頓泡面。兇手可以在給自己室友的面中加迷藥,達到自己夜間自由出入帳篷的便利。但實行起來牽強,一個不小心可能就被死者反殺。
那么兇手一方面需要有夜間自由進出帳篷而不引起他人發(fā)現(xiàn)的條件,另一方面不能是讓死者有極度防備的人。只有三個人是單獨住帳篷,一個是發(fā)生第二案夜里的關(guān)道勛,一個是發(fā)生在第三案夜里的陳茂才。然而只有一個人至始至終都是一個人住帳篷,他就是潘之航。
引用 其他人陸陸續(xù)續(xù)起床,潘之航打著哈欠從帳篷里出來,他環(huán)顧四周問到:“咦,孔先生呢?”? “他不在帳篷里嗎?”易空葉反問。?“沒有啊,他一晚上都沒回來。”?
一起床就問孔平的下落,萬一他只是在附近遛彎?十分肯定孔平一晚上都沒有回帳篷,萬一你昨晚睡得太熟呢?潘之航在第一案時的反應(yīng)不太正常。
█ 案件還原
引用 或許是為了讓參加者信任,陳先生沒有對藏寶圖內(nèi)容過分隱藏,直言寶藏被埋藏在本市附近的一個無人小島畢方島上。
潘家也不得而知小盂鼎的確切下落,但知道畢方島是關(guān)鍵。不久前,潘之航在論壇注意到了有人尋找畢方島的寶藏,立馬擔(dān)憂起國寶安危,于是加入尋寶隊伍。
引用 “不是每個人在面對巨額財富時都能抵抗住誘惑。”潘之航感慨道。
第一夜
孔平守夜,夜里落潮使得島嶼輪廓發(fā)生了變換,孔平明白了什么:難道藏寶圖里的形狀是退潮后島嶼的樣子?他需要確定島嶼方位與圖形對應(yīng)。
通過北極星辯別方位需要點時間。智能手機都有磁力計,偏偏孔平自己沒有帶手機。他的兩個熟人關(guān)道勛、李彥分別跟生人在同一個帳篷,孔平不想驚醒太多人。他的首選就是去找自己的室友潘之航,而潘之航正好白天又繪制了地圖。孔平叫醒了潘之航,跟他說明了退潮的新發(fā)現(xiàn),潘之航立刻就意識到了藏寶地點以及孔平的貪婪(不會上交給國家),兩人取了易空葉的兩把鐵鍬,在探尋的途中,潘之航襲擊了孔平,殺害了他。介于在篝火里焚燒實在風(fēng)險太大,刺鼻的炭烤氣味足以讓大家醒來一探究竟。潘之航更可能是在坡上森林里用第二把鐵鍬挖了個坑,將尸體淋上汽油在坑里焚燒,取出焦尸后,就近棄尸(孔平燒毀的眼鏡掉在頭附近,如果不是刻意放在那里,不像是從營地遠距離搬運焦尸過來的),再填埋坑。回營地,滅篝火,因為不想讓有人起夜發(fā)現(xiàn)孔平守夜人不在,篝火卻沒,從而起意搜查,間接發(fā)現(xiàn)島嶼的秘密。滅了篝火,仿佛感覺孔平回帳篷睡覺去了。
第二夜
李彥守夜,他的警惕性很。夜里落潮,李彥似乎也明白了。他現(xiàn)在不相信任何人,便沒有叫醒任何人,自己前往海邊查看海岸線變化。潘之航注意到李彥擅離職守了,意識到他也可能知道了寶藏的下落,而在他看來李彥跟孔平是一類人。潘之航拿走一些礦泉水,跟在李彥身后,確認他發(fā)現(xiàn)了藏寶秘密,便在海邊纏斗,溺死了他。隔天發(fā)現(xiàn)李彥尸體之前,漲潮會覆蓋案發(fā)現(xiàn)場沙灘的打斗痕跡。至于兇手消失的腳印,則是潘之航在走回去時,倒礦泉水在沙灘腳印上,消除痕跡。這也是為什么用水量估計地比正常多。尸體已經(jīng)濕透,不再方便火燒,況且潘之航需要用篝火盡快烤好自己打斗時弄濕的衣物。忙碌半宿,以至于隔天出現(xiàn)了兩個明顯的黑眼圈。
第三夜
易空葉守夜,他想著詩謎,突然意識到了寶物是什么,他回到帳篷拿走《中國博物館青銅館藏介紹(上)》確認盂鼎的故事,加上落潮的線索,他不光明白了地圖的含義,他還明白了兇手竟然是歷史上潘家后人——潘之航。易空葉不貪財,他也選擇寶藏上交國家。但他偏偏額外發(fā)現(xiàn)了前兩個案件的真相,他找潘之航來坡上森林對峙。易空葉挑明潘之航兇手身份,原本他是希望潘之航自首的。沒想到潘之航一時間懵了,他害怕自己暴露了,用鐵鍬殺害了易空葉。恐懼與悔恨的情緒讓潘之航這一夜輾轉(zhuǎn)反側(cè)。焚燒過程同第一夜。
歸去
登上回程的船,這幾天的奪走三條人命不斷在腦海中浮現(xiàn),其中易空葉是無辜的。潘之航無法忍受良心的譴責(zé),便自己松開了手,任憑失去平衡撞向護攔,不省人事。 |